【上圖為央企鐵建重工向印度出口的盾構機】
本文系筆者發表于7月4日昆侖策《劉云:中國應借鑒印度做法敢于嚴管外資企業》一文的續篇。
最近,一個題為《向印度出口盾構機 如今中印邊境的天然防線已被印度挖穿》網易視頻及網文引發關注(請讀者自行上網查看)。此視頻提到,印度用中國進口的盾構機,居然把中印邊境的天然防線挖穿。筆者建議:一是不能僅關注盾構機問題,更要關注嚴重N倍的某央企向印度出售全套化肥廠的惡果。二是必須從思想根源解決問題,那就是決不能在戰略上誤判印度,才能避免損害中國安全與經濟利益的蠢事發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只有從戰略上準確判斷自己與對手(敵人)的各方面實力才能避免戰略誤判。成語“料敵從寬”是講寧可高估敵人的實力,也不可低估,這正是為避免在戰略上誤判敵人。拿破侖名言“永遠別以為敵人比你愚蠢”與成語“料敵從寬”含義類似,那些自以為是、估自己,“以為敵人比你愚蠢”,才是最愚蠢的人,往往會在戰略上誤判敵人。
古往今來無數事實表明,戰略誤判必將導致戰略失敗乃至戰略慘敗。希特勒誤判蘇聯實力而導致滅頂之災是一個典型,而斯大林低估小國芬蘭實力所導致蘇軍在1939年蘇芬戰爭中損失慘重則是另一個典型。
中方高層時常“敲打”美國不要對華戰略誤判,但我們也要認真反思是否存在對印度戰略誤判的問題?中方對印戰略誤判,主要表現在對印度各方面實力不能準確評估與正確看待,總是高估自己、低估印度。印度一直是中國網媒的“熱點”,但這個“熱點”基本上是對印度的冷嘲熱諷。盡管中國普通網民可以盡情地嘲笑印度,但中國政府高官、中資企業高管及官媒官網決不能受網媒、網民誤導而低看印度,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套用成語“料敵從寬”,即必須料“印”從寬與高看印度,否則必然導致戰略誤判。對印戰略誤判的惡果就是“養虎遺患”, “養虎遺患”這個成語本義指養著老虎,留下禍患,常用于比喻縱容壞人,給自己留下后患。本文中“養虎遺患”所提的“虎”是指“印度之虎”,簡稱“印虎”。用“印虎”或“印度之虎”來代指印度這個國家,可能是筆者首創,因為之前并沒有這個提法。用“印虎”代指印度是否是有意拔高印度?這還真不是。眾所周知,一個大國的發展離不開精神力量的強大支撐。上世紀我國在物質條件極為貧乏的條件下取得“兩彈一星”成功,離不開“兩彈一星精神”,就是個典型。所以“印式骨氣”決定了印度決不同于巴西、阿根廷這兩個發展中大國。我們不應低看印度,而應高看后勁十足且奮力追趕中國的“印虎”!我們也應料“印”從寬,不應小看“印虎”,更不能在戰略上誤判印度。
表面看,問題成堆的“印虎”貌似“病虎”,但從長遠看不可小覷,如今中國已成為“印虎”全方位較勁與追趕的目標,雖說印度不太可能全面趕超中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度在某些領域已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乃至反超中國。我們就不能再自以為是地嘲諷印度,而必須對“印虎”在某些領域的趕超保持高度警惕與防范心理。
網上公開資料顯示:印度的鋼鐵、電力、汽車、光伏、公路等基礎產業和設施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的參與。這些年中國企業承建了印度一大批發電廠項目,如中國企業在印度承建了BALCO 4×135MW、BALCO 4×300MW等電站項目。前不久成為網上熱點的上海一家公司承建的印度莎圣電站項目。2023年5月,中國企業承建的印度鼓達項目2號機組并網一次成功,使印度首臺超超臨界燃煤電站項目兩臺機組全部實現并網發電目標。中國公司還參與承建了年產300萬噸的印度普里特維·卡爾鋼鐵廠,為印度推動工業化、提高國內鋼鐵自給率做出了貢獻,發揮了作用。中國光伏企業積極幫助印度發展光伏產業,承建了一大批光伏制造項目,在印度生產光伏組件、逆變器、儲能產品,如2022年,中國一家企業獲得印度蒙德拉太陽能多晶硅項目合同,計劃年產3萬噸電子級多晶硅及500噸硅烷,建成后將改變印度缺乏多晶硅生產工廠的局面。中國企業還是印度手機制造的主力軍,現在中國汽車制造企業正在加大在印度的汽車產業投資,加大培育印度本土汽車產業鏈。
以上事實表明,如果印度在某些領域對中國的趕超與中方無關,那中方也無話可講,但如果印度在某些領域的趕超是靠中資企業對“印虎”大量投資與無底線出口高端技術和高端裝備,那就是“養虎遺患”。套用慈禧太后的“名言”,那就有“量中華之物力,結印度之歡心”之嫌!
從國家層面比較,看似問題成堆的“印虎”,發展后勁遠超巴西、阿根廷這兩個發展中大國。如果中方對巴西、阿根廷兩國放寬高端技術與高端裝備上出口,一般不用擔心這兩國“復制”中方技術與搶占原本屬于中國的市場份額,但對印度無論投資還是出口高端技術與高端裝備,則要多長“N”個心眼,否則必然導致“印虎”“反噬”本屬中資企業的市場份額。因為“印虎”多少有些真本事、真人才,擅長通過“復制”中方技術,以印式“國產化”來搶占本屬中資企業的市場份額。
有一個典型案例,印度以幾十億美元發電設備釆購大單為“誘餌”,與上海某大企業簽訂了一個釆購合同。這個合同的一個重要條款是,允許印方派出數百人到中方企業來參觀考察。在輕視乃至蔑視印度人的中方企業負責人看來,這個條款不算什么,可以接受。而印度派來的數百人卻是印度的技術精英,明曰參觀考察,實則偷學技術。印度人果然以反向的“東天取經”,從中國偷學了“技術真經”。從此以后,這家上海企業就再也沒有收到印度訂單,其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被相關印度企業反噬了,這就是“養虎遺患”的代價。而“養虎遺患”的代價與“老虎”的厲害程度成正比,確有些厲害“印虎”必將使中資企業付出養“印虎”必遺“大患”而非“小患”慘重代價。此事例也表明,必須對“印虎”在某些領域的趕超保持高度警惕與防范心理。
今年5月,從美國傳來一條對于中國人極具震撼力的消息。美媒彭博社報道稱,美國政府找荷蘭政府對我中國統一臺灣表示擔憂,而荷蘭官員聲稱,光刻機制造商阿斯麥已經作了保證,說他們可以遠程癱瘓(remotely disable)相應機器,包括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EUV),從而讓臺積電的芯片制造機停止運行。阿斯麥既然可以遠程鎖定臺積電的光刻機,那么也可以鎖定在中國大陸任何阿斯麥生產的光刻機。關鍵時候,阿斯麥會遵從美國的指令對我下黑手。美媒還在報道中聲稱荷蘭已經展開了相關試驗,并模擬中國統一時的情況,并評估的風險。
其實荷蘭不過是效仿日本,日本早就這樣做了。眾所周知,日本向中國出口的高端數控機床,是以遠程遙控系統來“暗埋釘子”,來監控中方使用。一旦發現中方改變用途或擅自“位移”,日本會通過遠程遙控系統將數控機床鎖死。日本人與荷蘭人這一惡招,應該也適用中方用于不講信譽的印度企業。
中資企業從“向印度出口盾構機,如今中印邊境的天然防線已被印度挖穿”這一嚴重錯誤中,應吸取教訓是,今后再向印度出口盾構機,中方應在出售給印度的每臺盾構機上安裝遠程遙控監測系統,進行實時監控。中方應在合同中明確規定每臺盾構機只準用于某個規定區域的民用工程,不準用于任何與軍事相關的工程。未經中方許可,不準用于非規定區域之外的任何工程。一旦發現印方擅自將盾構機“位移”出合同規定的區域,中方有權立刻將盾構機遠程鎖死并停止提供售后技術服務與零配件。
中企對已售給印度的所有盾構機,應要求印方必須按這一條款簽署“補充協議”,如印方不接受這一條款,中企應立刻停止提供出口到印度盾構機的售后技術服務與零配件。對印方的不滿,中企態度應該是寧肯放棄印度市場也不放棄此條款,印方“愛找誰找誰”。這也算是對印方強行“收割”小米等中資企業的報復措施。
上市公司上海電氣去年發布公告稱,2008年,上海電氣作為印度“信實公司”莎圣電站項目的主要設備及服務供應商,簽訂了金額為13.11億美元合同。該電站項目已于2015年投入商業運營,電廠運行情況良好。但“信實公司”卻“倒打一耙”,向上海電氣提出索賠約21億元人民幣的訴訟,后被印度孟買法院于2022年駁回。雖該仲裁已勝訴并進入執行階段,但有10%工程尾款回收困難。
這個案例提醒中資企業,在與印度大項目合作中,不僅要從嚴防范印方違約,還應以“暗埋釘子”的技術手段來制止印方違約。如果上海電氣能在發電設備中“暗埋釘子”,如你印方違約與賴賬,我就讓發電設備停止運轉,那印方還敢違約與賴賬嗎?
小米公司前車之鑒表明,與“印虎”的合作等同于“虎口掏食”,必須小心謹慎,否則隨時可能被“印虎”視為“獵物”反咬一口。所以,與“印虎”的大中型經濟合作項目都應本著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來嚴控。向印度出口終端產品如化肥等可以放寬,但凡是有助于增強印度國防工業實力和自力更生能力的高端裝備與技術應嚴控出口,即使出口也應是有限度的,不能輕易全套出口轉讓。下面介紹的化肥廠項目就是一例。
如今的中老年人都對1974年在國內上映的羅馬尼亞老電影《爆炸》印象深刻(下圖為羅馬尼亞老電影《爆炸》海報)。
《爆炸》是以一艘滿載4萬硝酸銨化肥貨輪的起火、燃燒與最終爆炸為背景的精彩電影。經這個電影的“科普”,大家才知道有些品種的化肥,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成威力巨大的炸藥,可用于制造炸藥的原料。2020年8月,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存放在倉庫中的2700噸硝酸銨化肥所引發的大爆炸,徹底摧毀了貝魯特港。1947年4月16日清晨,一艘停泊于美國得克薩斯城的貨輪Grand Camp號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噸硝酸銨化肥。爆炸火球閃亮了整個天空,并引發4.5米高的海嘯淹沒了周圍的區域。位于64公里之外的休斯敦的窗戶也被震碎,400公里外路易斯安那州的人們都感受到了震動沖擊,這次爆炸令大約600人喪生,3500多人受傷。
特別令人擔心的,某些中資企業向“印虎”出口高端技術與高端裝備已到變相“資敵”的程度。刑法中“資敵罪”是指戰時供給敵人武器裝備、軍用物資資敵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中印存在嚴重邊境爭端,且在軍事對我嚴重威脅,任何有助有于提升印度軍工產能的行為均應視為變相“資敵”行為。更何況“資敵”對象還是如同上例那樣有可能“復制”中國技術的“印虎”,這就非常愚蠢反智,不反思不行!
最常用的化肥尿素也是一種重要的軍事用途的化學物質,它在許多武器和裝備中都有應用。一是火藥填充劑:在槍械和其他爆炸物中,尿素可以作為填充劑使用,以提高其威力和使用效果;二是高能炸藥的合成原料:在一些高能炸藥配方中,尿素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提高炸藥的穩定性和燃燒性能;三是其它軍用化學品:尿素還可以用于生產一些其他軍用化學品,如燃料、潤滑油等。此外,它還被用作某些防護設備的材料或添加劑。
2023年12月9日昆侖策網《韓國舉國恐慌!只因被中國捏了一下蛋蛋》一文提到,最近,中方禁止向韓國出口尿素引發韓國高層恐慌,短時間內一下撤換六名部長,此事對韓國的沖擊可想而知。表面上的原因是會影響大量韓國柴油車排放標準達標,深層次原因是嚴重影響韓國與俄烏戰爭相關的軍工訂單的生產。俄烏戰爭導致全球尿素產能緊缺,出高價也不一定能買到,韓國傻眼了!
所以,化肥作為軍民兩用產品,中資企業向印度出口化肥是有前提的,只準印度用于農業。一旦發現印度轉向軍用,則可管控出口;一旦將來中印邊境戰爭爆發,則可禁止向印度出口,主動權掌握在中方手中。但在2019年9月,央企中國化學××××公司與項目業主印度塔奇爾化肥公司簽下大單,為其建設全球產能最大的73萬噸/年合成氨、127萬噸/年尿素的煤制化肥項目,這是包含專利、設計、采購、施工、開車的全過程EPC交鑰匙工程。這也是印度第一座現代大型煤制化肥項目,項目投產后,印度將不再從中國進口合成氨和尿素!
該化肥項目合同金額折合人民幣高達80億元,的確是筆大買賣,但算大賬,卻是典型的撿芝麻丟西瓜的蠢行!從年齡來看,這家央企的數位高管應看過羅馬尼亞老電影《爆炸》,即使沒看過,作為化肥行業高管不可能不知道尿素潛在的軍事用途。但為何要干出這種見利忘義的蠢行?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如從軍事角度講,一旦印度具備了強大的自主生產化肥能力,就等于間接提升了印度軍工產能。這意味著一旦中印邊境戰爭爆發,印度很可能借助中國技術所生產的化肥為原料來制作彈藥對抗解放軍,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此舉,輕則是助“印”為虐,重則有變相“資敵”之嫌。
由于中印存在嚴重邊境爭端且在軍事對我嚴重威脅,任何有助有于提升印度軍工產能的行為均應視為變相“資敵”行為,更何況“資敵”對象還是有可能“復制”中國技術的“印虎”。
從經濟角度講,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國之一,其中40%要出口印度。而這個化肥廠項目建成之后,印度就可以自力更生了,印度將用從中國全套進口的化肥廠生產的本國化肥來“反噬”中國化肥在印度的市場所占份額,這也是非常愚蠢反智的,不反思不行!
可笑的是,網上查到,該央企還組織所謂該項目的“青年突擊隊”誓師大會,以加快建設進度。請看該央企官網圖片:
難道該央企是想快速助力印度自主創新?印方也是破例積極配合。本來印方對中國人入境簽證管控很嚴,唯獨對這個大項目中國技術人員入境簽證申辦“一路綠燈”,快捷高效,令人細思極恐!
雖說化肥廠大項目商務合同已簽,不得不執行,但中方也可釆用大棋局思路,來應對印度對中資企業的敲詐勒索。印度近年來頻繁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和處罰,其中小米等手機廠商是重災區。2023年初,印度執法局正式通知小米印度公司,將沒收其4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這是印度史上最大規模的沒收行動。用個中國說法,印度執法局強加給小米公司的罪名完全是“莫須有”。小米印度公司對此不服,向孟買高等法院提出了上訴,要求法院推翻這一決定,并解除對其資產的凍結。然而,在2023年4月,孟買高等法院駁回了小米印度公司的上訴,認為印度執法局有權根據《外匯管理法》對小米印度公司進行調查和沒收。這一事件引起了中國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筆者建議,以大棋局思路來應對印度對中資企業的敲詐勒索,辦法很簡單,在相關部委的統一協調下,施壓印度將其非法沒收的48億元人民幣歸還小米公司,并允許其匯回中國,否則央企中國化學××××公司應立刻暫時中止履行合同,并停止在印化肥廠建設與提供相關設備與技術。
有人也許會說這樣做有損中資企業商業信譽及違反合同,但既然有“外資墳場”之稱的印度毫無商業信譽可言,按對等原則,你印度不講商業信譽,中資企業為何不能以牙還牙?難道還要學“宋襄公”?其實,借機中止履行化肥廠大項目合同,也是挽回戰略決策失誤!
五、中企應拒絕培養印度工程師與高校停招“敏感專業”印度留學生
“養虎遺患”的代價與“老虎”厲害程度成正比,確有些厲害“印虎”曾使一些中資企業付出巨大代價,所以必須對印度在某些領域對中國的趕超保持高度警惕與防范心理。中資企業在中印經濟合作中的基本立場是,歡迎印度聘用中國工程師與中國技工,但為防止印度工程師及技工搶中國工程師及技工的“高薪飯碗”或“偷學技術”,應像日韓在技術轉讓上對中國嚴防死守那樣,中資企業對印度工程師及技工的“傳幫帶”與技術培訓應局限于初級、輔助技術;凡核心、關鍵技術,一律嚴禁向印度工程師及技工傳授。以確保中國工程師及技工在印度的競爭優勢與“高薪飯碗”,防止印度以“偷學技術”方式反向“收割”“中國工科人才紅利”。
由于宗教、文化傳統等因素,印度是一個高度重視數學的國家,軟件業是個高度依賴數學的5產業,印度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頭號軟件外包大國,那也是與印度數學人才優勢密切相關。不能說印度人普遍數學好,但以高種姓印度人為代表的印度精英數學水平大都較好是不爭的事實。其實,數學不僅是自然科學的皇后,也是工程科技的皇后。成為一個合格工程師的前提是必須數學合格,一個數學水平一般的工程師不大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于是數學成了印度一張王牌,從而印度人更擅長的理工科專業學習。美國“收割”的理科天才主要以中、印兩國為主,這也是我們不能小看印度工程師與防止其“復制”中國技術的理由。在中國的各國留學生中,以印度留學生數學水平最高,這更值得中國高校警惕與防范。
被譽為我國“軍工七子”之一的西北工業大學,居然也招收印度留學生來學航空航天與軍工類“敏感專業”。這是為“潛在敵國”印度培養高端科技人才,也是一種變相“資印”的蠢行,后果不堪設想!(請看西北工業大學官網圖片)
再對比美國對中國留學生去美學人工智能等“敏感專業”嚴防死守的做法,中國高校在理工科類“敏感專業”的對外招生上,還真得“以美為師”,必須對印度等“潛在敵國”的留學生嚴防死守。不僅是西北工業大學,全國所有重點大學的“敏感專業”應禁止招收印度留學生,凡已招收“敏感專業”的印度留學生應一律強制性退學,并退還所交學費。各高校非“敏感專業”所招收的印度留學生一律全部自費留學,不得享受中方高額獎學金資助。這也是學習印度優待本國學生的印式“雙標”做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六、別總戴著有色眼鏡看印度
我們總說西方媒體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其實很多中國媒體同樣戴著有色眼鏡看鄰國印度。坦率地講,國內媒體對印度的報道不夠客觀全面,對印度的強奸案、缺廁所、臟亂差等負面報道過多,且常常釆用居高臨下的態度進行“中印比較”,總覺得印度這也不如我們,那也不如我們。好像印度沒有任何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只會嘲諷印度。
一些在中國的印度留學生抱怨,時常有國人“強迫”他們把中國和印度進行比較,以希望得到中國好于印度的結論。這讓印度留學生頗感尷尬,因為沒有哪一國留學生愿意說自己祖國的不是。這種帶有“強迫性”的比較反映了不少國人對印度的片面看法,即印度樣樣不如我國,印度沒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其實印度并不像國內媒體所報道的那么不堪。眾所周知,中國早已成為印度趕超與較勁的主要對象,正當印度成為國內媒體與網民冷嘲熱諷的對象時,印度實際已經在部分領域開始反超中國,如核廢料(乏燃料)處理技術、軟件、制藥等。
其實,我國核燃料循環后段研究滯后,尚未形成工業能力,這是我國核能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在鈾钚氧化物核燃料元件制造和乏燃料后處理等關鍵領域,現在比印度還落后。而印度已擁有3座小型熱堆乏燃料后處理廠。我國的第一座與法國合作建設的大型熱堆乏燃料后處理廠尚在緩慢推進之中。
七、印度的大國雄心值得肯定
據5月18日昆侖策網《印度:第三艘航母開建!要造六艘》一文的報道,今年五月,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號的正式海試引發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贊譽之聲不絕于耳。但也不乏一些酸意,印度高官揚言:印度的第三艘航母馬上開建,而且還要造到第六艘!
印度最近在軍工領域可是鉚足了勁兒,一心想成為軍工大國。飛機、坦克、戰艦,啥都想自己造!可惜,這“自制”之路走得并不順暢,造出來的東西質量和性能都讓人捏把汗。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印度想成為亞洲最強海軍的雄心壯志!
雖說印度的第三艘航母尚未開建,印度國防部長卻表示還要造到第六艘航母,這又一次引來中國網友冷嘲熱諷。但筆者主張對印度人的雄心壯志還是應充分肯定,有句話說得好“夢想還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有雄心壯志總比沒有強,如果我們當初對在試飛中表現良好的大客機也有印度人那樣的雄心壯志,“運十”大客機早就投入大批量制造與商業運行了。所以我們不應嘲諷印度人建造國產航母的雄心壯志,與其嘲笑印度,不如反思自己!
早在2013年11月,印度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飛行10個月后,不僅成功抵達火星軌道,還超期工作6個月。10年前,成功實現火星探測任務的只有美國、俄羅斯、歐洲宇航局和印度。因各種原因,日本和中國各自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和“螢火一號”都未能進入火星軌道。中國于2020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所以在火星探測上,印度從時間上是領先中國的。
2019年9月7日,因印度探月工程失?。ㄓ《?ldquo;月船2號”探測器失聯),引發了中國媒體與網友的嘲諷,這當然不是第一次。
2019年9月8日,面對沮喪的印度科學家,莫迪總理將原先的慶祝儀式化為一場替科學家重新加油鼓氣的演講。他安慰說:“生活中有起起伏伏,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就。國家為你們驕傲。”對于這次挫折,他還表示,“在太空計劃上我們充滿信心,最好的還在后頭。”
莫迪這番講話正是“印式骨氣”的體現,與那種“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動放棄獨立自主的蠢事相反,印度來自“上梁正”的正效應使印度的航天計劃雄心勃勃。該國科學界有志于在部分領域領跑亞洲,尤其是一步跨到中國的前面。
印度火星探測計劃曾遭到了美歐輿論與中國網友嘲諷。嘲諷的觀點大體是一個意思:印度3.5億人口每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25美元(聯合國最低貧困線),近一半兒童營養下良,1/3人口用不上電,卻花一大筆錢跑幾億公里外拍幾張火星的照片,值得嗎?面對國外媒體的質疑,印度官方理直氣壯地回應說,如果不懷有偉大的夢想,那我們就只能做伐木工和提水工,印度不能只生活在高科技的邊緣。印度太空科學家納拉辛哈說,“如果火星探測項目的7500萬美元平均分攤給每一個印度人,也只夠他們用這些錢每三年在路邊買一杯香料奶茶。我想,即使是最貧困的印度人也愿意放棄自己的奶茶,選擇讓自己的祖國把火箭送上火星吧!”
印度人說得好,一個民族沒有昂揚向上、發奮圖強的精神是多么可悲!莫迪“印式骨氣”與“上梁正”所帶來的正效應決定了印度無論重大科學項目的成功與失敗,印度均敢頂住國外媒體與國外網民的冷嘲熱諷,無論別人怎么說,都敢于逆流而上,堅持走自己的路,這表明印度作為一個大國,有自己的雄心與夢想。從如今印度人身上,似乎看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在極端困難條件上馬“兩彈一星”項目的“兩彈一星精神”。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不僅早已成為印度趕超與較勁的主要對象,而且印度的確在部分領域反超中國,如軟件、制藥等。大國理應有大國的夢想與目標,作為鄰國的印度,恰恰是中國的一面鏡子。印度的大國雄心與“印式骨氣”,決定了在發展的大國隊伍中,唯有印度才能成為中國最可怕的競爭對手。
印度能在部分領域反超中國,自然有過人之處,肯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中國實行自主創新戰略,印度人也在搞自主創新。印度的工業基礎、科技水平及投入都不如我國,其自主研發項目完成周期太長,常常成為“馬拉松”項目,因而總體上講,印度自主創新的成效不如我國。但印度在自主創新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印式骨氣”,一個重要特征即印度人特有的堅韌精神,一種百折不繞、屢敗屢戰,但決不言敗、決不放棄的精神。印度“光輝”輕型戰斗機的研發就是一個典型。
印度首款本國研制的“光輝”戰斗機,作為一種技術含量并不太高的單座輕型戰斗機,從印度政府在1983年批準該戰機研發到2016年列裝部隊,前后居然花了33年。其時間之長,真成了典型的“馬拉松”項目,如在其他航空大國,用10多年時間也就足夠了。難怪國外媒體諷刺“光輝”輕型戰斗機是“人類歷史上最難產的戰斗機”。
印度自主研發的“光輝”輕型戰斗機盡管搞了30多年,但由于印度科技、工業基礎薄弱,在30多年研發與試飛中一直是問題一大堆,要么有“心臟病”(發動機問題),要么“體重”超標,要么“鼠目寸光”(雷達問題)……一直難以投入批量生產。連印度媒體都經常對此進行冷嘲熱諷,但這個嘲笑更多是激勵印度人,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印度媒體嘲笑是嘲笑,但沒有一家媒體主張這個項目下馬。印度媒體不僅呼吁政府和軍方堅持這個項目,還為完成這個獻計獻策。印度政府和軍方也不輕言放棄,而是全力挽救這個項目。終于在2016年7月1日,頭兩架“光輝”戰斗機當天正式列裝印度空軍,印方將以此開始組建首支“光輝”戰機編隊。印度空軍在南部本加盧魯市舉行了接裝儀式。
時任印度國防部長馬諾哈爾·帕里卡爾在微博留言稱:“這是國家榮譽時刻,本土研制的‘光輝’戰機列裝空軍。‘光輝’戰機將引領我們的空中軍力達到新高度。”按照印度國防部長帕里卡爾的設想,“光輝”戰機最好能代替即將退役的米格戰機。
從莫迪冒險試乘“光輝”戰機一事可看出,“印式骨氣”決定了印度人對本國的自主創新重大成果,哪怕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僅可以善待與包容,還充滿自豪感,這點的確強過國人。與印度人接觸過的國人,常會覺得印度人自高自大、自以為是,或者說自我感覺良好,被中國網友諷為“迷之自信”。但換個角度看,這正表明“印式骨氣”決定了印度人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其實印度人也很清楚不少方面不如中國,印度人雖羨慕中國,但“印式骨氣”決定了印度人決不會“崇中媚中”。像在中國盛行的崇洋媚外或”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心態,在印度毫無市場!從這個角度講,印度人比我們更有骨氣和民族自信心。“印式骨氣”決定了印度精英們都有著強烈的大國情結,都希望印度成為前總理尼赫魯所說的“有聲有色的大國”。
如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勒緊褲帶搞“兩彈一星”,今天的印度何嘗不是如此?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印度在民生上肯定很“差錢”,但印度人寧肯從民生領域摳出錢來,也要實現“有聲有色的大國”的印度夢。印度不僅推出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還在造國產航母、研制國產核潛艇與洲際遠程導彈。同時,印度對自主創新成果非常珍惜,哪怕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哪怕時間拖得再長,也會以印度人特有的不放棄、不言敗的堅韌精神,力保項目取得最終成功。“印式骨氣”也決定了印度在自主創新總體成效上雖不如我國,但其創新步伐如同大象的腳步那樣是堅定有力的,可以說一步一個腳印。我們不僅不應嘲笑印度的自主創新雄心,反而應該認真反思,為什么印度在部分領域能夠反超中國?
2023年8月23日,經過近一個月的頻繁調整,印度“月船3號”探測器終于在月球成功軟著陸,實現了“探月夢”。時隔4年再“出征”,印度此次成功挑戰受控落月,成為繼美國、蘇聯及中國之后,第四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與此同時,印度還是世界首個在月球南極附近實現受控軟著陸的國家,印度在這點暫時領先中國。
下圖為印度民眾觀看“月船3號”發射:
“月船3號”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推出的月球探測任務,旨在進一步探索月球表面和環境。然而,在過去的兩次任務中,印度都遇到了相當大的挑戰。首次嘗試是2008年的“月船1號”任務。該任務發射后,順利進入月球軌道,但在著陸前與地面失聯,導致任務失敗。雖然沒有成功登陸月球,但此次任務仍為印度的航天計劃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嘗試是2019年的“月船2號”任務。該任務成功進入月球軌道,但在著陸過程中出現異常,導致著陸器墜毀,任務宣告失敗。這一次的失敗經歷讓印度航天界意識到,探索月球并實現著陸并非易事。前兩次“月船1號” 與“月船2號”失敗的經歷,使得“月船3號”任務備受矚目和挑戰。ISRO在這次任務中必須克服技術難題和風險,確保任務的成功。此次任務的成功對于印度的航天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將證明印度在航天領域的實力,提高其在國際航天合作中的地位和聲譽。然而,一旦“月船3號”任務失敗,對印度未來的航天發展將帶來更嚴重的影響。失敗可能會讓國際社會對印度的航天能力產生質疑,進而影響到后續的航天項目計劃和國際合作。
值得肯定的是,印度人頂著“月船1號”與“月船2號”前兩次失敗的巨大壓力與“月船3號”巨大風險,堅持印度式不放棄、不言敗的精神,堅定不移推進此項目,最終取得成功。最值得稱贊的是,相比于中、俄、美、歐盟在太空探索的巨大投入,印度最擅長的是“花小錢辦大事”,“月船3號”項目整個預算才7400萬美元,真令人難以置信!印度以如此低預算能做到初步實現了“探月夢”,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做到,這對印度太空探索來說無疑是個偉大成就。
且不說中國官方官媒對此態度,中國一些網媒、自媒體、網民在評論此事時卻表現出嘲諷的傾向,普遍認為即使是“月船3號”取得成功,但仍比中國航天與中國嫦娥探月計劃相差太多,兩者根本無法相比。還有中國一些媒體、網媒、自媒體紛紛質疑“月船3號”登陸成功有重大造假嫌疑,退一步講,即使“月船3號”登陸成功有重大造假嫌疑,那也并非一無是處,也有值得中方借鑒之處。
有網友稱,中國有玉兔號月球車可在月球面自主巡視、進行科學探測與釆樣活動,印度有嗎?
有中國網友質疑,“月船3號”項目整個預算才7400萬美元,受超低預算限制,“月船3號”所帶科學儀器的檔次與數量嚴重受限,能取得哪些科學探索成果值得懷疑?
筆者對此看法是,中國航天項目特點是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投資比印度大得多,成效也更突出,而印度航天在超低預算制約下,具有“花小錢辦大事”與分步實施的特點,不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先解決有與無的問題,以后再逐步完善。這次印度“月船3號”著陸月球后,發回若干月面照片不成問題,但要取得令人驚羨的探測成果不太可能,只能寄希望未來的“月船4號”、 “月船5號”……總之,印度的探月計劃等航天項目,如同印度大象腳步那樣堅定有力,不懼失敗、排除萬難,一步一個腳印,堅定不移走下去,這是印度基于本國國情,貝有印度特色的航天發展之路。這也值得中方借鑒,起碼在降低航天項目成本方面,確有必要向印度學習。雖不可能降低到印度這么低的程度,但能降低一些成本總是好事。
“月船3號”成功著陸月球南極附近,這既是印度首個成功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也是繼美國、中國和前蘇聯之后,第四個能夠完成這一壯舉的國家(歐盟尚未做到),是印度航天的巨大成就。這不僅為印度航天贏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國際聲譽,也證明了印度在航天領域的實力和技術水平。因此,無論是中國的官方官媒,還是中國一些網媒、自媒體、網民,均應以大度的心態來祝賀印度的成功,而不是以不當對比的方式來嘲笑印度在航天與探月上如何落后中國!
其次,要認真學習與借鑒印度一些好的經驗與做法(如低成本)。以貶低與嘲笑他國成就來獲得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不是一種正確態度。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一向以謙虛的態度看待其他國家取得的成就。對于印度的探月計劃,我們也應該以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來對待。我們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取印度之長、補自己之短,這才是好的作風。正所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而一味嘲笑印度會使某些人志得意滿,忽視中國自己存在的嚴重問題與改進的必要,更談不上向印度好的方面學習。如此一來,問題不僅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嚴重,且一直拖著不解決,到頭來吃虧的只能是忘乎所的自己。這方面的沉痛教訓簡直太多了!總結起來一句話,與其嘲笑印度,不如認真反思自己。
印度也一直在搞引進,但印度從來沒有出現過類似我國的過度引進、重復引進的現象。印度的做法十分簡單有效,印度的用戶如要從國外引進某項設備或技術,必須在國內權威媒體上刊登公告;一旦印度國內有企業或科研單位表示能夠自主研發出該項設備或技術,則禁止引進。換句話說,只要印度國內有企業或科研單位承諾能自主研發的,就禁止從國外引進。
而在中國,有些人就是缺乏印度人這種“印式骨氣”所帶來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對自主創新成果不夠珍惜,別說像印度這種沒有把握的自主研發的承諾,即使是已完成的自主研發設備與技術,特別是首臺(套)設備,不少國內用戶出于崇洋媚外或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好處,就是不肯采用。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購招標中常常對物美價廉的國貨設立歧視性門檻,為洋貨大開方便之門,不少地方政府以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為榮,并以此作為對外開放的“標志”。
這就使得自主創新缺少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一些自主創新成果因找不到用戶而夭折。最典型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就研制成功大型干線客機“運十”,“運十”的試飛非常成功,最遠飛至拉薩,但卻因有關部門不肯投入幾千萬元資金,民航部門不肯接收而被迫下馬。隨后40多年,我國就只能耗費緊缺的外匯從國外進口高價大型客機。“運十”副總設計師程不時形象地說,“用100元大鈔來計算,我國購買外國飛機用掉的錢,摞起來比400幢上海金茂大廈還要高”。當我們醒悟過來,于2007年開始重新啟動大飛機項目時,我們己浪費近30年寶貴的時間,而與“運十”同期研制的空中客車,早已成為能與波音相抗衡的航空巨頭。
中國媒體及網民與其嘲笑印度,不如反思檢討我們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筆者一直在想,假如“運十”項目的研發不在中國而在印度,憑著“運十”良好的試飛表現和僅十年的研制周期,比曾經問題成堆、遙遙無期的“光輝”輕型戰斗機強百倍。憑著“印式骨氣”帶給印度人的雄心壯志與不放棄、不言敗的堅韌精神,一定會力保“運十”項目取得最終成功。換句話說,假如印度的科技、工業水平和投入與我國相當,印度必將成為中國可怕的競爭對手,很可能印度早就在自主創新上把我們拋在后面。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小瞧印度!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像印度人那樣珍惜自己的“孩子”,像印度人那樣不放棄、不言敗?我國有比印度強得多的科技、工業基礎,有更多的投入,為什么自主創新的成效卻不能令人滿意呢?說到底,就是缺乏印度人這種堅韌與奮斗精神。
普通網民可以意淫式嘲笑印度,但研究國際問題特別是印度問題的專家學者也這樣,那就有誤導高層之嫌。之所以會出現某些中資企業打著“深耕印度”的旗號,以“養虎遺患”來“無私幫助”印度發展,是與某些“磚家”“叫獸”輕視印度,沒有及時向高層建言阻止這種“資敵”行為有關。建議在嚴控高端技術與裝備出口上要有國別意識,把“潛在敵國”印度作為重點管控對象。
在中國影響很大的一些著名高校帶頭,以內外“雙標”來區別對待留學生,給留學生超國民待遇,在全國高校系統造成惡劣影響,帶了個“壞頭”。
再對比一下,同是14億人口的印度外國留學生待遇。雖說印度窮,GDP比中國低得多,用個中國說法也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印度投入的教育經費一點不少,這使印度的“寒門學子”基本上不用為學費與生活費發愁,其本國學生上大學就讀,學費才180盧比,折合人民幣才34元,相當兩杯中國奶茶的價格,低得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如此低的學費,居然50年沒有漲價!而網友指出,印度本國學生一年吃住在大學的費用,也才1000盧比左右!
20年前,筆者曾出版一本以高考志愿填報為主題、名為《白上大學》的書。借用此書名,印度真是全世界“白上大學”的正面典型,印度“寒門學子”基本上可兩手空空去“白上(本國)大學”!而中國高校根本無法做到這點!這讓國人羨慕不已,不服不行!
但是,在中國高校,為了從本國商業部掙得對外人才培養經費,卻“低門檻”濫招外國“游學渣男”,這些外國留學生可兩手空空、一分錢不花,來中國“白上大學”。這種中外有別的“雙標”與“白上大學”的反面典型,引發中國網友及寒門學子的強烈不滿!難道來自商業部門的教育經費,就不是中國廣大納稅人的錢?難道外國留學生就比中國學生要高貴一等?這個問題我們提出已久,且反復呼吁,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部門予以重視和解決!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式骨氣”決定了與中國截然相反“印式雙標”。在印度,不管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針對外國留學生的學費都要比本國的學生昂貴很多,每年至少250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那也是妥妥的5位數!印度對本國學生只需要2位數的學費,對外國留學生卻收取5位數的高額學費,使本國學生最大程度受惠。其成果之一,上世紀印度有6人獲諾貝爾獎,加上本世紀4人共10人。而中國只有一人獲諾貝爾科學獎(請看以下網絡截圖)。
沒有對比就不知好歹!印度優待本國學生的印式“雙標”,才是熱衷于搞中式“雙標”的中國高校及有關領導部門值得反思和學習的榜樣。
有比較才有鑒別,前面論述印度優點與值得中國借鑒的方面,下面再通過中印比較來反思中國的嚴重問題及改進建議。
筆者在昆侖策2023年4月13日《中國要敢于以世界新興強國對美國霸權亮劍》一文已提出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此文也反咉了中國官媒官網在中國科技、工業實力與中美對比的宣傳上所存在的嚴重問題,即在內宣外宣上多少存在“揚美貶中”傾向,有意無意夸大美國科技、工業實力,這就在國內外產生認知誤導問題,而美國特別擅長“認知戰”, 官媒官網有意無意“揚美貶中”,就有配合美國“認識洗腦”之嫌。官媒官網在去年8月底美國商務部部長“雷大媽”訪華時,對華為推出mate60新手機的態度是個典型。現在回過頭來看,華為在美國重重封鎖與打壓中推出mate60新手機不僅意味著中國手機開始超越蘋果手機,也應是中國已是名副其實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一個標志性重大事件,當時的中國官媒官網理應率先為華為mate60新手機“站臺發聲”,鼓勵與呵護華為mate60新手機,正確與率先引導網上輿論。但當時北京眾多國字頭的官媒官網就像事先商量好一樣,只過度關注打壓華為的“元兇”“雷大媽”訪華的報道,卻對同時問世的華為mate60新手機視而不見,非常冷淡,眾多官媒官網不為華為新手機“站臺發聲”也就罷了,可國內個別不懷好意的媒體卻有意無事配合美國打壓華為新手機,實在令人氣憤。
2023年11月4日昆侖策發表的《多起救命的視頻證明華為技術遙遙領先,絕不能讓輿論帶偏》,2023年11月4日昆侖策發表的《遙遙領先的華為傷了某些媒體的心》和2023年11月1日昆侖策發表的《從小米新手機問世看中美博弈》,這三文均提到中國某些媒體特別是買辦媒體打壓華為問題。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除國外敵對勢力背后操作、收買等因素外,正如本節標題所說,國內部分媒體存在“自虐”與“自貶”不良心態,即一直習慣于中國在各領域遠遠落后于西方,認為中國落后西方才是理所當然與順理成章,一旦中國在越來越多領域反超西方,國內部分媒體反而從心理不適應,出現了一種“自虐”與“自貶”不良心態。大肆貶低華為新手機就是這種不良心態的反咉。如上海某財經媒體稱華為新手機在廣告中稱“遙遙領先”有夸大其詞與違反廣告法之嫌。對比之下,這些貶低華為手機的媒體卻從不指責蘋果手機在廣告中“領先世界”的夸大其詞,套用成語“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就是“只準某果領先,不許華為超越”,這是一種典型的內外有別的“雙標”歧視。
筆者點贊莫迪冒險試乘“光輝”戰機的“壯舉”,也是為了促使某些官媒官網反思自已。從莫迪對看似“不靠譜”的“光輝”戰機的“印式骨氣”態度,再對比國內某些媒體、網媒惡意貶低抹黑非??孔V的華為mate60新手機的態度,我們不得不反思,莫迪與印度能做到的,某些中國媒體為何做不到?中國媒體理應在華為新手機與蘋果新手機的激烈競爭及美國喪心病狂的打壓中,要像愛護新生嬰兒那樣,全力“呵護”華為新手機,為其鼓勁打氣。
當年“運十”被錯誤強行下馬再一次印證了一句老話,即”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而堡壘從內部被攻破,往往是由多種因素“合力”促成結果,其中媒體與輿論的負面作用不容忽現。大到蘇聯解體,小到“運十”下馬,皆是如此。如今影響越來越大的網媒的負面作用也不容忽現,某些氣急敗壞的公知與洋奴甚至官媒,要么出于近代屈辱史所帶來的“自虐”與“自貶”心態,要么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要么是接受了國外反華勢力的好處,他們似乎不能容忍和接受中國超越西方,中國落后于西方反而是正常和可以接受的。一旦中國在某方面超越西方,他們就拼命“黑”。從當年“黑”高鐵,到現在大肆“黑”C919,千方百計“黑”華為,拼命唱衰中國制造,打擊國人自信心與自豪感,對此我們要高度警惕。
面對西方在芯片與光刻機上對中國的封殺,與其抱怨國外禁運,倒不如反思當年中國芯片與光刻機也曾經達到世界水平(參見發表在2023年11月3日昆侖策網的《中國芯片技術曾經領先世界,今天的一切“窘境”,都源于昨天的“自廢武功”》),可中國卻搞“造不如買”,自行下馬、自廢武功,實在令人痛心之至。
筆者一直在想,這種類似的自廢武功反智蠢行,有沒有發生在印度的可能?答案是決無可能。N年前,印度某企業為波音客機生產出配套的登機門,此事馬上成為當時印度幾家大報的頭版新聞。如果此事發生在中國,估計沒有中國媒體去關心報道。印媒特別擅長于把印度“芝麻”般的成就吹上天,但這也有好的一面,能促使印度人善待自主創新成果與激發“印式骨氣”。
有句老話,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印度善待自主創新成果與中國上世紀80年代對以“運十”為代表的毛時代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強行下馬的對比,中國有必要躬身自省、以印為師,印度能做到,為何中國做不到?必須從中吸取自毀長城、自廢武功的教訓,避免在今后的重大科技項目創新中重蹈覆轍。
希望中國媒體要與中央的態度保持一致,對中國自己的重大自主創新項目要善待和支持,對存在的問題應多提一些建設性意見,而不是一味橫加指責,在輿論上要為自主創新造勢與鼓勁,輸入更多的正能量。
【相關閱讀】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邱實 牟承晉:鏈條的強度取決于最薄弱環節——警惕印度對華網絡戰
2021-10-23李光滿:美國在東邊威脅,印度在西邊挑釁,中國將如何應對正在逼近的戰爭?
2020-06-24錢昌明:印度政客,請毋學“《水滸》牛二”!——漫談無賴潑皮特點與當今印度的作派
2017-08-1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