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虛無主義毒霧彌漫的日子里,那些歷史上為一己之私、禍害公利的丑類,全都被洗白了:
遺臭了800多年古代的奸臣秦檜“站”起來了;遺臭了120多年近代的賣國賊李鴻章“翻身”了;遺臭了80多年現代的漢奸汪精衛成為“曲線救國”的“英雄”了。
反之,那些一心為公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全被丑化了:從一心為公、滿門忠烈(獻出了6位親人),一生廉潔(不留一分遺產),立下了締黨、締軍和締國豐功偉績的人民領袖毛澤東,到共產主義戰士、革命先烈雷鋒、邱少云,再到最近被攻擊的江姐——江竹筠,全以造謠污蔑、惡毒攻擊手法被潑了一身污水!導致輿論界形成“為‘公’者不香、為‘私’者不臭”,“好人不好、壞人不壞”,是非混淆、黑白顛倒的“混世”局面!要問今天的中國,為何貪腐成風、道德敗壞,黃黑毒賭泛濫,其源蓋出于此耳!
評論歷史,離不開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離不開“肯定”還是“否定”?離不開“好”、“壞”兩字。
能否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別看只是“好”、“壞”兩字,卻關系到一個國家、民族的道德標準。給歷史人物以正確的評價,就能讓好人“流芳百世”,讓壞人“遺臭萬年”!就能給后人“立”一個做人榜樣:學做好人,不做壞人。這對一個國家、民族來講,意義重大。它是這個國家、民族能否強盛與興旺發達的保證,堪稱是萬年大計,忽視不得。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成長過程,從幼稚到成熟,從無知、有智到睿智。人這一輩子難免會犯錯誤。常言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圣賢”者,是理想中的楷模,是人們的努力方向。鑒于此,這才有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之說。一旦犯錯,就得知錯必改。“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反之,堅持錯誤,必然是害人害己。人會犯錯,但有的錯誤不能犯!一次也犯不得。比如不能去殺人、放火,去做危害社會大眾的事;更不能去損害國家、民族的利益。公是善、私是惡。“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輩子有益于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毛澤東:《吳玉章壽辰祝詞》)評價歷史人物,主要應該著眼于大節,看他的行為是否有益于廣大人民群眾?是為“公”還是為“私”?“大節”者,公德也,即在有關國家、民族——直至人類歷史發展的興衰存亡中,究竟是起正面作用還是反面作用?“小節”者,指“私德”,僅局限于涉及個人與家庭利益關系上的表現。歷史人物是復雜的,往往具有多面性。好人未必沒有缺點,壞人也不是沒有做過好事;有的人先好后變壞,有的人先壞后變好;有的表里一致,有的表里不一。故“判斷一個人當然不是看他的聲明,而是看他的行動;不是看他自稱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實際是怎么一個人。”(恩格斯:《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評價歷史人物,關鍵是看其在大節上的表現。對大節表現高尚的好人,就無需在小節上吹毛求疵;對大節有虧的壞人,絕不能揚其小節上的優點,以掩其大節上的罪惡。秦檜,曾經也是一個有才干、有所作為的人,也不是沒做過好事。在他身上也曾經有過許多“閃光”點。如進士及第,博學多才,寫得一手好字;早年為官,聲譽不錯,為宋徽宗所賞識,被破格任用;他對書法造詣頗深,是后世印刷用字“宋體”的創始人。1126年(靖康二年)金軍南侵圍攻東京(開封),他提出四條建議,堅決主張抗金,反對割地求和,一度名聲大噪,升為職方員外郎,是主戰大臣。可是,其后秦檜為一己之私(保命與賣國求榮)、變了。1127年他隨徽、欽二帝一起被擄后,投靠了金太宗弟撻賴。1130年他被撻賴遣歸南宋,詐稱殺死了防守士兵,奪船逃回,騙取信任。自此,他主張北“和”金人,偏安南方,割據半壁江山;得高宗信任,兩次任宰相,前后執政19年。他在岳飛大軍節節勝利、金軍大敗的形勢下,應金兀術“欲求和,必殺飛”要求,收韓世忠、岳飛、張浚三戰將兵權,再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甘為金人內奸。1140年秦檜簽訂《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幣,還在和約中寫明南宋不得撤換宰相秦檜。秦檜所為,危及宋王朝的復興與國家的統一,最終導致南宋亡于異族的歷史悲劇。秦檜所為,為后世炎黃子孫所切齒。
對李鴻章的評價同樣如此,重在大節。李一生做了三件大事: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舉辦洋務;主持軍政、外交。對前兩件事,學術界有不同評價暫且不論,唯后期主持軍政、外交,誰也無法否認他喪權辱國、在歷史上犯下賣國罪行的事實。
李鴻章1870年起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開始掌控大清國的軍政與外交大權。不妨可以梳理一下此后他所處理過的一些涉外事務:琉球原為中國的屬國,琉球王在明、清兩代一直由中國皇帝冊封。1874年,日本借口臺灣高山族人殺死琉球船民,出兵侵犯臺灣,遭遇堅決抵抗,日軍傷亡慘重。沒奈何,日本通過美國等出面“調停”,提出無理要求。李鴻章為換取日方撤軍,隨即滿足其要求,簽訂《中日北京專約》:
承認是高山族人“加害日本國屬民”;賠償“軍費”50萬兩。條約承認日軍侵臺是“保民義舉”,變相承認琉球是日本的“屬國”。1879年,日本正式呑并琉球,改名為沖繩縣。中國就此丟失了對琉球的宗主權。
1875年,英國間諜馬嘉里在云南偷越國境,且首先殺害我軍民后被我邊民殺死,此為“馬嘉里案件”。這原本是一個外交糾紛案例,可是,次年李鴻章在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的訛詐下,簽訂了《煙臺條約》,喪失了大批國家主權。(從此英國侵略勢力深入云南、甘肅、青海、四川、西藏;増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凡涉英人案例,英使館有權派人前往“觀審”;租界內的外國商品免征厘金;外國商品進入內地全免內地稅;清政府正式對“滇案”表示“惋惜”等)19世紀70年代,在英、俄支持下,中亞浩汗國阿古柏入侵新疆,公然建立“哲德沙爾國”,妄圖將新疆從我國分裂出去。左宗棠主派兵進剿,平定阿古柏政權;李鴻章卻以“海防”為要,主張放棄新疆。幸好左宗棠力爭、當仁不讓,1876年帶兵入疆,并于1878年平定全疆;不然,如按李鴻章主張,新疆160多萬平方公里的版圖早就不歸中國所有了。1883年法國侵略者挑起了中法戰爭。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李鴻章始終堅守“力保和局”的宗旨,奉行“外須和戎”的外交方針。他有一個失敗主義的邏輯:認為中國與外國打仗,中國必敗;即使暫時不敗,最終還是要敗的。結果,1885年老將馮子材偏偏取得了鎮南關大捷,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國正規軍對外國侵略軍打的第一個大勝仗。法軍戰敗的消息傳到巴黎,引發法國茹費理內閣倒臺。然而,就在這種勝利的局勢下,李鴻章卻高唱“乘勝即收”的調子,還是由他與法駐華公使巴德諾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法國人拿到了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李鴻章在中法戰爭中的表現,把一切愛國的中國人氣得七竅生煙。孫中山先生正是據此下定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統治的決心。1894年,李鴻章還是依照他的投降主義的軍事外交思想,依照他既定的對外“保和”方針,繼續主導甲午中日戰爭,先是“避戰”,后是被動挨打。結果,1895年威海一戰,硬是把一支裝備現代和噸位超過日本海軍的北洋艦隊,搞得個全軍覆沒。最后,又跑到日本去簽訂《馬關條約》了結。不僅讓中國承認朝鮮受日本控制,而且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賠款白銀兩億兩;増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還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開設工廠;等等。《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國內,輿論一片嘩然,國人皆痛罵李為“國賊”,“人皆欲殺”。為平息輿論,那拉氏被迫罷了他的官,讓他丟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寶座,一度在北京東安門外的賢良寺內賦閑。189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要舉行加冕典禮,那拉氏決定讓閑來無事的李鴻章,作為特使出訪沙皇俄國。期間,李鴻章又在沙俄的賄賂與誘騙下,簽訂了《中俄密約》。不僅使沙俄取得了在中國東北修筑過境鐵路的特權,而且為其以后侵入中國東北打開了大門。1901年9月,李鴻章再一次作為清政府的全權代表,與英、美等十一國代表簽訂《辛丑條約》,喪權辱國,賠款達4.5億(帶利息為9.82億)兩白銀,進一步強化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同年11月,李鴻章病死。李的一生,虧了國家,卻肥了自己。當時百姓給他的一句評語是:“宰相合肥天下瘦!”據統計,李鴻章一生簽訂了30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簽訂賣國條約最多的大臣。從這些確鑿的史料來看,李鴻章作為銜命大臣,他在全權處理涉及國家、民族的核心利益事情上,嚴重損害了國家和民族利益,這白紙黑字一椿椿一件件都擺在那里,都是確鑿的事實,毋庸置疑。正因此,從他們喪權辱國的那一天起,早就被時人罵為“賣國賊”了。有人說,弱國無外交。即使沒有李鴻章去簽《馬關條約》,也會有張鴻章去簽。這完全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謬論,是一種為賣國罪人開脫罪責的遁詞之說。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按同樣道理,在其位,就得謀其政。既謀其政,就得承責,也就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包括對國家、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現今居然有人講什么“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為這樣一個賣國賊去辯護、“擺功”,這是十足的“賣國有理”論!實在是有虧于自己的人格。
再看汪精衛,他的早年歷史可謂亮麗奪目:
1902年他20歲高中秀才,1904年考取官費生留學日本,隨后追隨孫中山成為革命黨人。1905年參與創建同盟會,一度主編《民報》,發表一系列文章,宣傳革命主張,產生過積極影響。1907年隨孫中山赴南洋。1910年3月,謀殺清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被判處終身監禁,留下了“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言壯語。1921年孫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次年任總參議。后又參與改組國民黨,擁護三大政策。長期來,他一直受孫中山先生信任,是《總理遺囑》的撰稿人。1925年大革命時期,任國民政府主席。其后,他的私心膨脹,長期與蔣介石爭權失敗;加上他內在的“崇日”、“恐日”意識,滋長賣國求榮的思想。1938年12月18日,身為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終于離渝出走河內,發表“艷”電,投靠日酋。1940年3月在南京組建汪偽“國民政府”,成為貨真價實的大漢奸!汪精衛從一名曾經跟隨孫中山的革命者,到墮落為現代中國的大漢奸,這說明人是會變的。既然是“變”了,那就再也不是原來的“革命者”了!這是他自己把自己給否定了,怨不得任何人。他背上“漢奸”的罵名,是名副其實,是完全正確的。總結秦檜、李鴻章與汪精衛三人的人生悲劇,有一個共同點。這就是:都是為了一己之私,不惜去損國家、民族的公利,從而損害了做人的大節,鑄成了不可原諒的大錯——就此遺臭萬年!真可謂:(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