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發展戰略 > 閱讀信息
李國杰院士:關于人工智能本質和價值的13個判斷,謹防重蹈覆轍!
點擊:  作者:李國杰    來源:“科技金眼”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0-09-14 08:56:19

 

1.webp (13).jpg

本文摘自最新出版的《中國科技熱點述評2019》(科學出版社,2020年7月)。為了避免曲解院士意思,我們這次只做院士思想的搬運工,全部是原汁原味的干貨摘抄。作為讀書筆記與大家分享,全文約2000字。


1. 很多人講人工智能是新的學科,內容涉及腦科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社會科學等。但迄今,腦科學對人工智能的貢獻是很小,統計學對機器學習的崛起發揮了較大作用。

2. 目前的人工智能本質上還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現在國際上將人工智能的論文都統計在計算機科學名下。從基礎研究來看,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前沿研究;從應用來看,人工智能是計算機技術的非平凡應用。所謂智能化的前提是計算機化,目前還不存在脫離計算機的人工智能。

3. 真正做人工智能研究的專家說話都比較謹慎,而吹噓人工智能萬能或散布人工智能威脅論的大多不是真正研究智能技術的專家。

4. 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普及應用要有足夠的耐心。歷史上人工智能專家曾多次做出過于樂觀的預測,結果都沒有兌現,使得人工智能研究兩次進入寒冬,我們應謹防重蹈覆轍。

5. 人類社會至今只經歷了漁獵、農業、工業和信息四個時代,每個時代長則上萬年,短則數百年。信息時代與工業時代一樣,應該延續較長的時間。信息時代將走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幾個階段。人工智能的復興標志著信息時代進入智能化新階段。

6.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經濟發展有50-60年的長波周期,從蒸汽機的推廣應用開始,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5個經濟長波。現在處于第5個經濟長波的下降期。根據康德拉季耶夫的經濟長波學說和熊彼得的技術創新理論,每一個經濟長波都是由標志性的基礎創新觸發的。第4波以電子計算機與集成電路的發明為標志,第5波以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興起為標志。目前人工智能還處于初級階段,再經過十余年的推廣普及,也許到2030年左右,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生命科學等技術為標志,將出現經濟高速發展的第6波。從第4波導第6波都屬于信息時代。

1.webp (14).jpg
【對信息時代經濟長波的預測】

7. 未來10到15年對經濟貢獻最大的可能不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新技術,而是信息技術(包括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融入各個產業的新產品、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新業態、產業鏈跨界融合的新模式。這些創新主要是已知技術的新組合。

8. 在經濟的衰退復蘇期要特別重視基礎性技術的發明,未來10到15年應力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做出像電子計算機、集成電路、互聯網一樣的重大發明。(悟理哥注:在2017年的一場演講中,他認為現在各種各樣的學習談不上重大的發明)

9. 深度學習并不是一項劃時代的基礎性發明。深度學習技術的基礎是反向傳播(BP算法),令人吃驚的是,BP算法的發明者、被譽為“深度學習之父”的GeoffreyHinton教授2017年在第31屆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IPS)上指出:“我們需要放棄反向傳播算法,重起爐灶”。

10. 人工智能2.0,與其說是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至今還沒有發生),不如說是智能化應用的第二次浪潮。

11. 理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引領技術的貢獻,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用“蜜蜂模型”來解釋。我國蜜蜂市場每年不到100億元,但蜜蜂的機制主要不是生產蜂蜜而是傳粉,如果沒有蜜蜂傳粉,水果蔬菜將大大減產,蜜蜂對農業有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人工智能對其他產業的作用如同蜜蜂對各種農作物的作用一樣。人工智能不是單向技術,實際上是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在實際應用中很難分清楚哪些是人工智能應用,哪些是一般的計算機技術應用。

12. 人工智能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增長上,更多地體現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府管理模式的改變,特別是人們思想觀念和認知方式的改變上。

13. 人工智能產業必須扎根在系統結構和軟件理論的深土中,發展人工智能,不能停留在算法層面,要關注從算法、軟件、人機界面到系統結構和芯片這一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

【作者介紹】李國杰,1943年5月29日生于湖南省邵陽縣,男,漢族,計算機專家。中共黨員。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1985年獲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1987年初回國工作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1990-1999年擔任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00-201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現任中科院計算所首席科學家。1995年創建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2014年在主板上市的中科曙光公司的前身)并一直擔任董事長。現兼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學院院長等職。

主要從事計算機體系結構、并行算法、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發展戰略等方面的研究,發表科學論文150多篇,出版了《創新求實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與發展研究報告》、《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ina: A Roadmap to 2050》等文集和戰略咨詢報告。長期從事國家863計劃高技術研究,兩次擔任國家“973 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主持研制成功曙光一號并行計算機、曙光1000大規模并行機和曙光2000/ 3000超級服務器,為發展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產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次二等獎。領導計算所研制成功龍芯CPU。1994年獲得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200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曾被選為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屆黨代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現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即TWAS)院士。


(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科技金眼”)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