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發展戰略 > 閱讀信息
中國工業潛在危機曝光!國運面前,我們必須打贏兩場戰爭
點擊:6135  作者:戎評說策    來源:敢言社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03-18 09:49:13

  

 

進博會裝備展覽區

關于中國工業在世界上處于什么水平,一直是近年來網上比較熱議的話題。而前段時間原工信部長苗圩在兩會上對我國工業現狀的發言,更是引起了全網討論乃至爭議的熱潮。

他的原話如下:

在全球制造業四級梯隊格局中,中國處于第三梯隊,實現制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30年。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變,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鏈子”風險明顯增多,制造業占GDP的比重下降得過早、過快,不僅拖累當期經濟增長,影響城鎮就業,還將帶來產業安全隱患,削弱我國經濟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而相同的結論他早在六年前也同樣提到過。

 

中新社20151118日電: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網站18日消息,該部部長苗圩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全球制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于第三梯隊,成為制造強國尚需時日。

在中國制造2025長遠規劃發布的元年,身為主管領導的苗部長當時的發言非常有參考價值,他至少明確了中國工業與世界的三個概念——

第一、全球制造業形成四級梯隊的發展格局:第一梯隊是站在產業鏈金字塔,主導全球科技創新與規則的美國;第二梯隊是高端制造領域及現代工業重要設備和零部件生產國,主要是歐盟和日本;第三梯隊是有大規模生產現代工業終端成品的中低端國家,以中國和韓國為首;第四梯隊則是中東、南美、非洲這類的工業原材料輸出國。

第二、指出中國處于第三梯隊的現狀,并強調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我國即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

第三、直接決定國家工業水平發展高度的裝備制造業,存在四大缺陷: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二是基礎配套能力不足;三是部分領域產品質量可靠性有待提升;四是產業結構不合理。

聯系上文可見,六年來,盡管我國工業有了長足進步,尤其是關乎未來經濟發展的ICT產業已形成與美國兩強逐鹿的局勢,但整體現狀仍未有太大改變

當然,原部長這段評價并非是自己的主觀判斷,而是大量客觀事實的支撐,其中大部分來自于早前發布的《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這份報告的主要撰寫者,并不是某些網友口中所說的三流機構,而是直屬于中國工程院的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前者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權威的咨詢性學術機構,基本全程參與了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與制定。

2015年起,為更直觀的看清中國工業的現狀以踐行制造2025規劃,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每年都會發布制造強國發展指數。

考慮到中國制造業與其他國家的橫向對比,該報告還會參考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最新統計的數據。而歷年的報告除依舊為主導方的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外,還有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專業機構參與。

OK,接下來我們言歸正傳!

根據《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制造強國發展指數有四個綜合指標構成,以反映某國制造業發展水平的強弱。這四項指標分別是,規模發展、質量效益、結構優化、持續發展。

 

其中,規模發展為該國制造業潛力體現,而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和持續發展是綜合體現某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制造強國的標志,而我國制造業目前得分比例主要還是集中于規模發展。

換句話說,我國在制造業強國十層進階梯度中,只達到了2.5層,還有7.5層的樓需要爬。

下圖為2019年度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對該年度的評分。

 

在被跟蹤測評的9個主要工業國中,美國以168.71的分數獨占鰲頭,處于第一梯隊,德國和日本分別以125.65117.16位列第二梯隊,中國以110.84的評分領銜第三梯隊。

雖然評分距離第二梯隊的日本僅有7分左右的差距,但并不意味著我國就能即將跨越這道天塹。

2019年度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指出,2012~2018年,中國分數的增長主要依靠規模指數的大幅度提升,而質量效益、結構優化、持續發展三項數值合計僅提升5.4個點,三項分項數值合計在九個主要工業國中位列第7位,僅高于工業底層守門員印度和巴西。

 

2019年我國在質量效益分項上的得分僅高于印度和巴西

 

具體到經濟層面,2018年,中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28974.93美元/人,僅為美國19.3%、日本30.2%和德國27.8%

 

 

2012-2017年九國制造強國發展綜合指數變動趨勢及排名情況

 

或許會有人說,中國人口數量第一遠超歐美日數倍,以人均劃分不合理。但不要忘了,我國工業體量也是第一。

2019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十二五末(2015年)的1.34倍,2016~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9%。在如此大體量的基礎上還能維持超過五個百分點的增長,想想有多么恐怖?

同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為317109億元,占世界比重達到24.06%,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志成表示:

預計到2025年,我國通信設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輸變電裝備紡織技術與裝備、家電產業5個優先發展方向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技術創新的引導者;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發電裝備、建材等大部分優先發展方向將整體步入世界先進行列;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航空發動機、農業裝備4個優先發展方向與世界強國仍有較大的差距。

所以,從以上數據綜合衡量,對我國制造業仍處于第三梯隊的評價確實比較中肯。但對此,對此,很多人并不贊同,某位網友的觀點就認為: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能建設全球導航系統、載人登月工程、隱身戰斗機、大型商用客機、大型運載火箭、萬噸大型驅逐艦、航母的國家,同時,我國的高鐵、軌道裝備制造、核電、特高壓、LNG、電工電子等也屬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存在,盡管在關鍵產業上依舊被卡脖子,但至少能超出第三梯隊中低端制造的范疇,進入第二梯隊末位。

事實上,不論是這位網友還是原部長的話都沒有錯,之所以存在這么大的差距主要是個人立場和思考維度不同。

大家注意這句話:大而不強,全而不優!

什么意思呢?

工業產品總共分為四個級別:

第一個級別是只經過開采,但沒有加工的原材料級產品,如鐵礦石、石油、石墨、稀土、天然氣。

第二個級別是經過冶金部門鍛造,可用從事初級工業生產的材料級產品,比如鐵礦石煉制出來的鋼鐵、由石墨提煉的球形石墨、柔性石墨,由硅制成的晶圓片。

第三個級別是鍛造后在可用于關鍵零部件生產的專用級產品,比如運用了高純石墨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使用了晶圓片的芯片。

第四個級別是呈現在社會普羅大眾面前的應用級產品,也叫終端成品,比如出行坐的高鐵、渡輪、飛機,或者正在看文章的手機、電腦等。以上四個級別環環相扣,從猶如蒼天大樹的多個分支零部件供應鏈形成了體系龐大且錯綜復雜的現代工業系統。

 

芯片必備材料級產品晶圓片

普通人對工業的認知一般就局限在應用級產品層面,這一點,我們確實是最牛逼的,全球一半的應用級終端成品,都是由中國供應。

但在材料級產品和專用級產品兩個環節,中國離發達國家的路還很遠。

前文提到的基礎配套能力不足就是主要指這倆。

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先進工業、產業技術基礎等基礎能力已然薄弱,嚴重制約了整機和系統的集成能力。

——苗圩原話

中國信通院的《2020年度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白皮書指出:我國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基礎技術等產業對外依存度在50%以上;其中,用于電腦、手機、電視的集成電路進口依賴度占比80%;用于重工業的大型優質鑄鍛件和高檔液壓件的進口占比,分別達到90%100%

千萬不要小瞧材料級產品和專用級產品的落后,置身于當前國際形勢下,它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隨時能被無限放大,尤其是對于中國。下面,戎評由烈度的變化從三個層面分析兩級產品技術落后的危害:

一是經濟效益層面:誰都知道西方的高端產業附加值豐厚,但前提是人家終端產品的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都是由自己供應,價格必然低。而中國關鍵材料和零部件依賴進口,即便終端產品打入的市場再高端,賣出的價格再高,結果也只是數量不菲的收益被出口國分食。

比如這些年崛起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國產顯示面板,妥妥的高附加值高端產業,但關鍵材料如光刻膠、光掩膜等材料依賴于進口,主要對象為日本。其中,圓偏光片、金屬掩膜版100%進口。

而在材料級產品和專用級產品的生產設備環節,什么刻蝕機、蒸鍍機、激光剝離器,均被日荷企業把控。

再比如已經打入國際高端市場的智能機,在材料級產品領域,手機鋰電池負極材料,球化石墨因為國內冶煉技術落后需要從日本進口;在專用級產品領域,除華為外,大部分國產手機的芯片都依賴美國供應。

這就意味著中國高附加值的終端成品每賣出一件,就要付給上游外國供應商一筆數目不菲的錢。

 

二是居民生活層面:給中國制造業做出仍處于第三梯隊的結論時,不少網友表示,為何對美國工業空心化問題不談,拿中國全產業鏈對比別人幾個大優勢產業,就像拿14億人口的人均比3億人口的人均,太不公平了!

不公平嗎?

表面上好像的確如此,說美國就談軍工芯片,不提電子制造、造船,說日本就說顯示原件、光刻設備,不提稀土冶煉,航空航天;怎么一到中國,好的差的都得提一嘴?

但稍微冷靜思考就能發現關鍵所在:

美國三億人,日本不到兩億人,雖然工業缺陷不少,但現有產業足夠支撐起本國居民高收入生活,更何況美國現階段還有金融能吸血。

中國人口世界第一,又沒有美國那么強大的金融能力(有也不會這么干),只能單純依賴工業發展及輻射效應提高整體國民收入,你不做到既大既強,既全既優,那靠什么讓14億國民過上發達國家的生活?

三是國家安全層面:全球化時代,按資源稟賦和優勢分工全球采購,用效率換成本確實是一條可行之路。

但逆全球化時代呢?大國競爭時代呢?

網友總是調侃中國要處處做到第一,國家也是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大家有想過我們為啥要看這么離譜的事兒嗎?那是因為我們清楚,如果不做到處處優秀,在工業系統這么大的防守陣地上,人家稍微動點什么壞心眼兒,你就得被打得抬不起頭來。

 

芯片的前車之覆殷鑒不遠呢!

你要發展芯片設計能力,美國就把上游的芯片設計軟件和架構,下游的芯片生產給你停了;你要發展芯片生產能力,美國反手就把芯片生產設備的購買渠道給你斬了;你要發展芯片設備生產能力,美國還能把光刻機刻蝕機的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給斷了。

環環相扣,不留死角,別看美國現在不敢下這么狠的死手,但他只要有這個能力,我們就得天天提防。

須知,刀在他人手中,我為魚肉,只有自己做執刀人,才能不做魚肉!

寫在最后

在本年度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中,還有一個不好的信號需要注意,算得上急需解決的潛在危機。

報告指出: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在波動中趨勢性下降,特別是 2019 年(27.17%)同比 2018 年降低 2.23個百分點,達到 2012 年(31.53%)以來的最低水平。

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我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不平衡,“脫實向虛”傾向明顯,勞動力和社會資本等創新要素向制造業流入均呈放緩甚至下降趨勢。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民小康社會邁向初級發達經濟體的重要階段,能承載大量就業崗位并輻射諸多行業的工業制造業,是我國能否一舉邁入發達國家陣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要素。

更為重要的是,在國際局勢復雜,且整體重回大國競爭的趨勢下,確保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有利于我們迅速把科研成果市場化,以此增加更多的贏面。

所以未來,我們不僅要打好制造業升級戰,更要打好制造業陣地戰。

制造業事關國運。

國運面前,五千年文明傳承面前,人類命運十字路口面前,我們無路可退。縱敵軍圍困千萬,也必向死而生,背水一戰!

文章來源于戎評 ,作者戎評說策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