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外交國際 > 閱讀信息
駱郁廷 李恩:網絡空間西方價值滲透及其應對
點擊:  作者:駱郁廷 李恩    來源:“思想教育研究”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1-03-24 08:00:40

 

1.webp (8).jpg

【編者按】網絡空間是價值激蕩的主要場域。西方通過網絡文化浸染、網絡輿論抹黑、網絡社交滲透、網絡利益輸送和網絡勾連策動等手法在我國網絡空間進行價值滲透,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因此,要深入分析網絡空間西方價值滲透的手法及其危害,有的放矢地做好應對工作,更好地防范化解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有效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國家安全。

 

信息時代,網絡是信息傳播的主要空間,也是價值交鋒的主要場域。“西方敵對勢力一直把我國發展壯大視為對西方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威脅,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1]53西方通過各種手法在網絡空間對我國進行價值滲透,企圖削弱、動搖和瓦解我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損害中國的安全穩定,干擾和遏制中國的發展。新時代,深入分析網絡空間西方價值滲透的手法,揭露西方網絡價值滲透的危害,有效應對西方的網絡價值滲透,對我們防范和化解意識形態風險,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乃至國家安全,顯得尤為重要與緊迫。

一、網絡空間西方價值滲透的手法


價值滲透作為西方推行“顏色革命”的重要方式,日益成為西方利用網絡技術對其他國家進行干擾、破壞、遏制的“軟武器”。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西方的價值滲透拓展到了網絡領域,網絡價值滲透的手法也更趨隱匿化、多樣化和復雜化。
  
(一)網絡文化浸染

西方國家在網絡空間利用網絡影視、網絡動漫、網絡游戲等網絡文化傳播、輸出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美劇”“好萊塢大片”“網絡動漫”“網絡游戲”“綜藝”“嘻哈音樂”等西方網絡文化產品充斥著我國網絡空間。這些網絡文化產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它們往往打上了西方意識形態烙印,帶有西方的價值偏見。網民在觀賞和消費西方網絡文化作品的同時也常常受到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網絡中一度流行的《紙牌屋》《行尸走肉》《權力的游戲》等美劇,存在大量對資本主義制度下色情、暴力、權術、恐怖的鏡頭描寫,在其長期浸染下,網民難免會受到西方資產階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的影響,形成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網上評價甚高的《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碟中諜》等好萊塢大片,憑借視覺上的沖擊力、情節上的吸引力、制作上的感染力吸睛無數,這些電影站在“西方中心論”的立場,為西方的霸權政治和個人英雄主義發聲,對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強烈沖擊。網絡游戲也同樣帶有西方的價值預設,開發者通過對游戲背景、人物、任務和劇情的精心設計,通過暴力、冒險、刺激等游戲體驗吸引網民,讓網民特別是青少年沉溺其中,達到濡染、同化、腐蝕青少年的效果。西方正是通過諸如此類的網絡文化在我國網絡空間滲透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
  
(二)網絡輿論抹黑

網絡輿論是網絡空間各種意見、看法和情緒的總和,是社會輿論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信息時代,網絡日益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西方反華勢力憑借媒介優勢和話語霸權,頻頻在網絡上散布對華負面輿論,抹黑中國形象。世界最大的網絡搜索引擎(Google)、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最大的網絡社交平臺(Facebook)、最大的新聞網站(Yahoo)等等都被西方壟斷集團特別是互聯網大亨把持著,成為西方對華輿論攻擊的武器。西方利用各種媒體尤其是互聯網媒體大肆制造“歷史終結論”“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等輿論,頻頻向中國發難,混淆是非,誤導民眾,肆意抹黑、丑化、污名化、妖魔化中國,歪曲和損害中國的國家形象,企圖削弱中國人民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打壓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尤其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我國采取積極的隔離防治措施,迅速阻斷了病毒的大面積傳播,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并全力幫助其他國家抗疫。而西方國家卻罔顧事實,造謠惑眾,制造“中國病毒論”“侵犯人權論”“中國責任論”等輿論,展開對中國的輿論攻擊,企圖栽贓嫁禍中國,污化中國的國際形象,否定中國抗疫的偉大成就。近年來,西方國家已經把“反中”當成了“政治正確”,逢中必反,抹黑中國已經成了西方的政治常態,全球疫情防控中再起波瀾,充分暴露了西方國家利用一切時機借助網絡輿論破壞中國國家形象、削弱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戰略圖謀。
  
(三)網絡社交滲透 

網絡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社交成為人們新的交往方式,網絡社交軟件也成為人們相互交往、交流溝通、表達訴求的重要媒介。西方國家利用社交媒體用戶龐大、交流便利、傳播廣泛、信息復雜的特性,廣泛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價值滲透。一方面,利用國內社交平臺對網民進行價值誤導。在微博、微信、QQ空間、各大論壇等社交媒體平臺,經常出現像《經不起推敲的邱少云》《揭秘真實的雷鋒》《拼湊的焦裕祿》這樣的網絡文章,稱“邱少云被火燒仍一動不動違反生物學常識”“雷鋒其實過著奢靡的生活”“焦裕祿是拼湊出來的虛構人物”“紅軍長征是潰敗的大逃亡”。這類文章都是通過歷史虛無主義的手法,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否定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中涌現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否定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核心價值觀念,動搖和消解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信仰、信念、信心,瓦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利用國外社交平臺向網民進行價值灌輸。西方國家利用網絡技術手段誘導網民使用西方“翻墻”軟件獲取有害信息,大肆傳播一些西方反華虛假信息和錯誤價值觀念。據維基百科報道,美國情報部門曾給予網絡公司資金支持研發針對中國網民的“翻墻軟件”,規避國內網絡防火墻監管,為西方價值觀念的滲透提供便利。中國網民一旦“翻墻”注冊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西方社交軟件,這些軟件會自動識別出中國的IP地址,“算法推薦”系統會持續性地向中國網民推送關于我國的負面信息,同時推送贊美、吹捧、美化西方的“正面信息”,在精準推送和價值誤導中消解網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認同。
  
(四)網絡利益輸送

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特別是涌入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成為了影響中國互聯網的重要勢力。我國互聯網行業的三大巨頭公司,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騰訊的最大股東是南非米拉德控股集團,百度公司股東構成中有超50%的美國資本。可以說,我們今天在網絡上使用的網絡應用,無論是搜索引擎、新聞網站、門戶網站,還是社交媒體、購物應用、網絡游戲,都能在背后找到西方資本操控的身影。西方資本在一些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控股,直接賦予其網絡話語權,并把價值滲透和利益輸送捆綁起來,以利益輸送推動價值滲透。一方面,網絡內容娛樂化。資本天然就有追求利潤的特性,為了追求利潤就必然以娛樂化的方式吸引網民點擊,賺取流量。在網絡空間,充斥著八卦的花邊新聞,庸俗、低俗、媚俗的娛樂內容,消費主義、泛娛樂主義滲透到整個網絡世界,淡化了網民對政治生活和現實世界的關注。另一方面,信息輸送選擇化。資本可以干涉網絡言論,推送和傳播什么信息,不推送和不傳播什么信息,皆根據資本的利益和標準來剪裁和選擇。西方資本主控的網絡,為了維護西方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往往巧妙傳播有利于西方的言論,屏蔽不利于西方的言論。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以后,Facebook對持不同政治立場的賬戶采用“雙重標準”,采用強制刪除、禁言以及降低瀏覽量的手法無理打壓反對暴徒及支持港警的網民,大肆刊登香港不法之徒的暴力騷亂信息及其支持言論,唯恐香港不亂。因此,網絡已成為西方資本利用利益輸送進行價值滲透的重要載體和工具,其影響和危害已不容小覷。
  
(五)網絡勾連策動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各個國家的互聯網已經突破了國家地域的邊界,日益成為國際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際互聯網的發展既為世界各國的網民提供了信息文化交流的渠道,也為一些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內外勾連,破壞別國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和社會穩定提供了方便。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勾連策動的主要手法有:一是境外策劃,境內聯動。西方打著非政府組織的幌子,以提供資助等多種手段培植親西方勢力,尤其是一些所謂的“網絡公知”“網絡大謠”,一旦欲造事生事,就在境外策劃和設置熱點議題,發動親西方勢力在網絡上遙相呼應,內外聯動,破壞國家的安全穩定。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后,美國等西方國家企圖“甩鍋”中國,污稱中國是疫情的發源地,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武漢病毒”,甚至企圖追究中國的責任,讓中國賠償損失。而國內一些人也在網上公然迎合、配合,宣揚“中國欠世界一個道歉”。這種境外策劃,內外聯動的手法,西方屢屢使用,意在搞亂人心,干擾防疫,破壞穩定。二是網上煽動,網下行動。西方反華勢力利用國際互聯網遠程遙控和操縱,大量散布詆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團結政策的負面言論,勾結其長期培植的國內勢力,包括一些民族分裂勢力,干擾、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新疆“7·5”事件,就是西方反華勢力勾結熱比婭等民族分裂勢力,煽動而導致的一場重大暴力恐怖突發事件,嚴重破壞了新疆的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西方利用網絡勾連策動破壞我國安全穩定的企圖多次遭受失敗。現在,西方企圖故技重施,通過發布所謂《維吾爾人權法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插手新疆、香港事務,煽動國內分裂勢力,破壞中國的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干擾阻礙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這一圖謀照樣不會得逞。
  

二、網絡空間西方價值滲透的危害


西方國家在網絡空間利用各種手法進行價值滲透,傳播和宣揚西方價值觀,對網民的思想行為、我國社會的主流價值和意識形態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一)擾亂網民思想

在網絡空間中,“境外敵對勢力加大滲透和西化力度,境內一些組織和個人不斷變換手法,制造思想混亂,與我爭奪人心”[1]35。西方國家敵對勢力通過各種手法,一邊加緊妖魔化中國,抹黑黨和政府的形象,丑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詆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其偉大成就;一邊加緊利用網絡空間傳播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特別是所謂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并且造謠惑眾,混淆是非,制造思想混亂。“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人權’口號的蠱惑,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滋長,嚴重侵蝕黨的肌體,把黨內一些人的思想搞得相當混亂”。[2]94西方在網絡空間的價值滲透通過模糊和混淆真與假、美與丑、是與非的界限,來模糊人們的思想認識,誤導人們的價值觀念,搞亂人們的思想行為。“亂花漸欲迷人眼”,在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滲透影響下,網民原有的政治方向和價值觀念受到極大的沖擊,模糊了判斷大是大非的政治標準和價值標準,削弱了網民的政治辨別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影響了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削弱和破壞了廣大網民和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消解核心價值

馬克思主義是黨和人民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指導思想,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居于指導地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是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旋律,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愛國情懷是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內容,這些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網絡空間西方價值滲透力圖侵蝕、消解和否定我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用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取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不僅對我們的指導思想、理想信念、價值觀念、愛國情懷產生強烈沖擊,還竭力沖擊和消解我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念。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念是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產物。“人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3]47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根源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關系。這種核心價值,就是把個人與集體、小我與大我、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起來的“集體主義”價值或“人民至上”的核心價值,“集體主義”和“人民至上”本質上是高度統一的核心價值,是我國社會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邏輯,生成了“一種更深層次的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這種核心價值實際上就是‘個人至上’,這是資本主義社會最根本的價值觀。”[4]在資本主導的資本主義社會,個人至上說到底就是資本至上。網絡空間充斥的西方價值觀念,無論是所謂自由、民主還是人權的價值觀念,最終指向都是西方“個人至上”的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也就是資本至上的核心價值。西方企圖用資本主義“個人至上”的核心價值否定和取代社會主義“人民至上”的核心價值,就是想動搖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思想基石,消解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全國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的思想基礎,進而阻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危害國家安全

西方國家在網絡空間進行價值滲透的危害性更在于通過意識形態和價值滲透,損害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最終破壞政治安全,危害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是政治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前提。西方國家的價值滲透首先會危害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進而威脅政治安全和國家安全。馬克思指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5]170。價值滲透看似是“軟武器”,改變的只是觀念,實質上爭奪的是人心,解除的是思想武裝,關系到人心向背和國家政權的安危。與發動一場戰爭直接占領別國領土,推翻別國政權不同,意識形態和價值滲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具潛隱性和持久性,其效果絕不亞于一場硝煙彌漫的戰爭。近幾十年來,西方國家發動一場又一場“顏色革命”,從“郁金香革命”到“阿拉伯之春”,把價值滲透、人心爭奪、思想顛覆的手法用得爐火純青,搞亂和顛覆了多國政權。曾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雷日科夫在總結蘇聯解體的教訓時說,“我們的悲劇就在于我們丟失了‘蘇維埃價值’,我們沒有把過去的一切正面的東西帶到新時期……我們的國家缺少一種核心價值的思想,有的只是起瓦解作用的、外來的思想和價值”。[6]19核心價值的瓦解,思想共識的崩潰,精神支柱的夭折,導致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轟然倒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西方推行“顏色革命”導致政治混亂、社會失序、民不聊生、生靈涂炭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我們要牢記歷史,保持警覺,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三、網絡空間西方價值滲透的應對


網絡空間西方價值滲透從未停止,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較量也從未停歇。為了防范化解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切實維護我國政治安全和國家安全,需要針對網絡空間西方價值滲透的手法及其危害,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加以應對。

(一)加強網絡輿論引導

面對西方國家的網絡輿論抹黑,需要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澄清網絡是非。首先,加強網絡輿情監控。注重收集網絡輿論信息,積極關注并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方法收集各個網絡平臺的熱點信息,尤其是西方一定時期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和價值滲透的相關信息。集中整理網絡輿論數據,梳理出西方輿論妖魔化中國的議題、焦點、熱點及變化的脈絡與手法。在此基礎上,加強網絡輿情分析、研判。既要作定量分析,又要作定性分析;既要作現狀分析,又要作趨勢分析,準確把握網絡空間西方輿論動向,深刻揭示西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誤導網絡空間輿論、抹黑中國形象的輿論戰的手法和特點。其次,引導網絡輿論方向。“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1]38要組織專門力量針對網絡空間西方別有用心散布的錯誤輿論,切實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提升網絡輿論引導主動權,把好正確輿論導向,積極回應網民關切,澄清網絡輿論是非,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揭露和駁斥西方的輿論抹黑,還原事實真相,澄清價值是非,消除不良影響,更好地激發網絡輿論正能量,匯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偉力。
  
(二)推進網絡文化創新

西方把網絡文化作為傳播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我們抵御西方的網絡文化入侵和價值觀念滲透,也要因網制宜,以變應變,大力推進網絡文化創新,提升網絡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首先,要創新網絡文化內容。網絡文化內容創新要堅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價值性和娛樂性的統一、傳承性和創新性的統一,加大網絡文化資源的整合、融合、轉化和創新,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只有把網絡文化內容創新放在第一位,創作立足實踐、思想深刻、具有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化作品,才能不斷提高網絡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其次,要創新網絡文化表現形式。豐富的網絡文化內容和資源還需要用生動形象的網絡文化方式和樣式表現出來。網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網絡文化思想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的融合,增強了網絡文化的創造活力,創新了網絡文化的表現形式,網絡文化呈現樣式更加豐富多彩,多元多樣。音頻、視頻、圖像、影像、文字等網絡呈現技術和方式的相互結合,產生了網絡電影、網絡音樂、網絡文學、網絡視頻、網絡表演、網絡游戲,包括微電影、微視頻、微小說、微詩歌等新的網絡文化樣態。網絡文化創新要根據網絡文化的內容、受眾的需要和分眾的特點,創造、選擇和運用合適的網絡呈現技術和形式,制作出多樣化、有特色、接地氣、受歡迎的生動活潑的網絡文化作品。最后,創新網絡文化傳播渠道。網絡文化的生命力往往在于網民點擊、消費、享受,這就需要在創新網絡文化形態的同時拓展和暢通網絡文化傳播渠道,主動適應移動互聯網網絡文化傳播社交化、移動化、可視化和圈層化的特征,用好新媒體、多媒體、全媒體、自媒體、智媒體,使優秀的網絡文化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滿足廣大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網民日益增長的網絡文化生活需要,提高網絡文化鑒賞力,消除網絡文化負能量,增強網絡文化正能量。
  
(三)突出網絡價值引領

網絡空間各種各樣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價值傾向、利益訴求相互交織,相互碰撞,呈現多元、多樣、多變的復雜價值生態。在這種形勢下,加強網絡價值引領,突出和鞏固我國主流價值在網絡空間的主導地位,凝聚網絡共識,激發網絡正能量,弘揚網絡主旋律,顯得尤為緊迫。首先,鞏固和增強馬克思主義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緊密聯系國內外的形勢、我國改革發展的實際和廣大網民的思想實際,加強網絡領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傳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的頭腦,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其次,在網絡領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空間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輿論導向,始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價值發展方向,并把網上網下、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有機結合起來,協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價值共識,匯聚全民力量,踐行核心價值。再次,批判和克服網絡領域西方社會思潮和錯誤價值觀念。加強網絡空間的價值引領,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要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批判網絡空間西方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揭露西方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的錯誤、實質及其危害,在批判西方價值觀念過程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引領人們辨別和堅持正確價值取向的能力,凝聚價值共識,匯聚全民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四)提高網絡治理能力

網絡是獲取信息、交流思想、凝心聚力、推動發展的重要陣地,也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政治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前沿陣地。我們要加大網絡治理力度,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建設良好的網絡生態,確保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首先,提高網絡協同治理能力。政府、網絡運營主體、網民是網絡空間活動的重要參與者。要加強黨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完善網絡治理體制機制。在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下,秉持共建共享共管的原則,建立網絡治理協同機制,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和網民個人的積極性,形成網絡治理合力,共同確保網絡可用可管可控。其次,提高網絡治理監管能力。要明確網絡治理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建立健全網絡治理監管機制。“各級網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會商通報、聯合執法、案件督辦、信息公開等工作機制,協同開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工作。”[7]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監管是網絡監管的重中之重,要建立高效的網絡信息自動判別、篩選、過濾程式,對網絡負面輿論進行實時監督、實時甄別、實時管控。再次,提高網絡治理技術能力。要注重掌握網絡核心技術,提高運用網絡核心技術治理網絡的能力。西方為了推行網絡滲透,研發了諸如“翻墻軟件”等一系列網絡滲透工具。我們要鉆研、掌握、發展、運用核心網絡技術,建立牢固的防火墻技術,用“防范技術”遏制“滲透技術”,抵御西方的價值滲透。最后,提高網絡法律治理能力。要建立完備的網絡法律法規,對互聯網資本、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內容等互聯網要素進行法治化管理,推進互聯網管理的法治化、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在互聯網資本方面,要加強國家對互聯網資本的法律監管,特別是要對互聯網行業的境外資本嚴格依法管理,限制境外資本進入關涉國家重大安全的互聯網領域。在互聯網技術方面,要依法規范使用互聯網技術,防范黑客攻擊、數據竊取和個人信息泄露。在互聯網內容方面,依法規范互聯網信息管理,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建網、依法用網、依法管網,對在網絡空間造謠傳謠,抹黑國家、抹黑歷史、抹黑領袖、抹黑英雄等錯誤言行進行重點整治,依法處置,確保網絡空間更加清朗。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 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駱郁廷.論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8).
[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6] [俄]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雷日科夫.大國悲?。禾K聯解體的前因后果(修訂版)[M].許昌翰,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7]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EB/OL].中國網信網http://www.cac.gov.cn/2019-12/20/c_1578375159509309.htm,2019-12-20.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思想教育研究”)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