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經濟參考報微信公眾號)
日前,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調查組公布了關于甘肅省敦煌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有關問題的調查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由于多種經營、毀林開墾等原因,與1990年相比,30年來西南片區喬木林地減少了3850.59畝,灌木林地增加了518.93畝,葡萄園等園地增加了3547.5畝。
從媒體披露毀林問題,到權威部門發布調查結果,前后歷時近2個月。敦煌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問題終于有了結論。一方面,防護林面積減少、質量下降,葡萄園面積在增加;另一方面,在我國八大沙漠中總面積排名第六、流動性排名第一的庫姆塔格沙漠,每年以約4米的速度整體向東南擴展,直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人們不禁要追問,為什么當地的毀林問題嚴重到了如此地步?
觸目驚心的毀林問題,暴露出涉事林場在重大發展問題上的失策。為了增強所謂的發展后勁,相關企業和人員毀林開墾、無證采伐,直至釀成嚴重后果。事實證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發展,毫無疑問是短視行為。這不僅暴露出林場底線思維的缺失和發展定位的模糊,而且暴露出相關制度建設的不健全。可以說,陽關林場是在缺乏剛性約束的情況下,選擇了一條與可持續發展相背離的道路。
對待沉疴,當然要有刮骨療毒的勇氣。同時,也要拿出實事求是的態度,審慎考慮林場生存發展問題。過去“以林護果,以果養林,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策略,到底可行不可行?事實證明,為林場生存與發展確定方向,必須要把節水作為最重要的目標。違背“以水定產”的準則,盲目發展經濟作物,只會造成與公益林“爭水”的局面,不斷惡化周邊生態,削弱防護林功能。對這樣一筆顯而易見的生態賬本,林場和相關監管部門絕不可視而不見。
(圖片來源于經濟參考報微信公眾號)
敦煌當地有句諺語,“寸草遮丈風,流沙滾不動。”老一輩林場人硬是在庫姆塔格沙漠前沿,一棵棵種下綠色希望,遏制住了“沙老虎”兇猛的勢頭。不知有多少人記得,他們是怎樣用鐵錘鋼釬砸開石層,才挖出一米見方的樹坑;他們又是怎樣從數公里外挑回熟土、拉來泉水,才像“養小孩”一樣把樹苗栽活。沒有一顆初心,沒有一腔熱血,怎能接續奮斗,把綠色發展的大旗扛下去?現在,已經到了痛定思痛、汲取教訓的時候。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楊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