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將以前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務職能,比如道路維護、廁所管理、養老服務等等轉由具有一定資質的專業化機構,這是一種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有的將外包當作逃避工作責任的擋箭牌,明明應該由單位內部、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的問題,卻轉嫁給市場,使“外包”成為“甩包袱”。
本來是政府部門的分內職責,卻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轉嫁出去;本來是政府部門應該面對的問題,卻甩給了第三方機構;本來是政府部門要解決的改革痛點,卻靠購買服務移花接木……半月談記者在基層調研發現,有些地方政府部門以購買服務之名,行推卸責任之實,給基層工作帶來諸多困擾。(1月31日《半月談》)
將以前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務職能,比如道路維護、廁所管理、養老服務等等轉由具有一定資質的專業化機構,這是一種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背景下,通過外包的方式,能夠厘清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激發市場活力,也能優化服務供給、提升行政效率、促進簡政放權。
不過,現實中,工作外包也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地方。有的將外包當作逃避工作責任的擋箭牌,明明應該由單位內部、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的問題,卻轉嫁給市場,使“外包”成為“甩包袱”。有的外包之后就撒手不管,缺乏必要的監督監管,導致服務水平不高。比如,一些地方政務網站出現的“神回復”“懟群眾”等等,既影響了人民群眾的體驗,也灼傷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凡此種種,都不是外包的正確“打開方式”。
工作“外包”走偏走樣,既有評價體系不完善、不科學的原因,導致一些資質較差、專業水平不高的機構濫竽充數以外,也源于一些部門責任心與擔當不強、以購買服務的方式逃避工作責任。比如,對共享單車整治等繁雜的工作,一些地方簡單依靠購買服務的方式,由于考核機制的不科學,客觀助長了第三方公司去查扣合法的車輛,甚至導致“單車墳場”的出現。
工作外包是一種市場化的積極探索,是工作的補充而不是全部,不能本末倒置。外包之后并不意味著回避了政府部門的應有職能,該履行的監督調控等責任還是要履行。要讓工作外包回歸正確的軌道上來,一方面要完善相關制度設計,明確外包的范圍、標準、要求,讓市場切實提供多元化、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對那些以外包的形式逃避工作責任的行為,要時刻將紀律挺在前面,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讓相關部門在開展外包工作時樹立一定的“底線意識”。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