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曾寫過《任勞不易,任怨更難》的日記,認為“任怨”需要“蒙受不白之冤,承受著不為群眾所同情這樣一種精神上的折磨”,是比“任勞”更高的思想境界。現實中也確實有甘愿“任勞”不想“任怨”的情形,寧可多做工作也受不了窩囊氣,因此在“全面從嚴新”常態下,讓“任怨”香起來尤為重要。
“任怨”為什么難?因為“任怨”之“怨”,既有不能“任勞”內生的委屈、牢騷和怨氣,也有因“任勞”招來的誤解、非議和埋怨,還有無所事事人撥弄是非的精神傷害、人身攻擊和心理打擊;也因為“任怨”之“任”,不僅需要戰勝自我保持定力的心修,也需要不懼流言蜚語一往無前的擔當,還需要包容不被理解遭受非議的大度。可以說,“任怨”是志遠表達的精神負重,是任重顯現的外柔內剛,能夠為黨的事業自覺吃苦吃虧的奉獻,顧全大局承載萬般委屈的犧牲,堅持原則經受各種壓力的堅韌,積聚了成就大事的健康心態、良好修養和崇高品德。
顯然,“任怨”的豐富內涵決定了她的難能可貴,益發證明了“任怨”是培育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性操守的必由之路,以保證為黨工作始終處于最佳狀態。“任怨”必須涵養容人容事的博大胸懷和得失坦蕩的寬宏大量,黨中央一直要求加強黨性修養,說到底就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道”,修好黨性操守的“德”,包容、承受各種不同的“怨”,包容無名無端的精神傷害,承受各種直接間接的利益損失,不計較世俗評說,不去掙一時的高下,在歷史和實踐的檢驗中表達對黨的忠誠。
“任怨”需要培育公而忘私品格和立足本職放眼全局的品位,總書記提出適應“全面從嚴”新常態,實質就是培育接受各種“怨”的良好心態,鍛造經受各種“怨”考驗的鋼鐵意志,歷練戰勝各種“怨”的頑強毅力,不計較眼前利益和個人得失,經受遭人排擠暗算、政治失意的“怨”,忍受數不盡挫折失敗的“怨”,從容應對諸多“怨”的挑戰,最終走向成功的輝煌。
“任怨”需要有矢志不渝的遠大理想和無怨無悔奉獻的境界,無論是深化改革還是扶貧攻堅,無論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還是落實新的發展理念,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怨”,但只要認準目標,堅定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會踏平諸多意想不到“怨”的溝溝坎坎,抗擊形形色色“怨”帶來的驟風暴雨和狂濤巨浪,戰勝各種各樣“怨”造成的困難,領略光輝頂點的無限風光。
“任怨”又必須走出誤區。雖然“任怨”有著忍受非議責難的內涵,但絕不是喪失斗志的逆來順受,也不是缺乏骨氣的任人擺布,更不是失去黨性立場的政治依附。
“任怨”是為了遠大理想甘愿承受責難非議的政治自覺,與被動無奈的順從和忍受格格不入;是為了政治信念堅持經受牢騷埋怨考驗的政治堅定,與失去自我、失去立場的任人擺布迥然不同;是為了完成黨的任務不惜忍受屈辱的政治大度,與出賣人格、出賣靈魂的賣身投靠水火不容。“任怨”志氣和骨氣表現出的對黨的赤誠和赤心,對人民的忠心耿耿,唯有劃清其與逆來順受、任人擺布和政治依附的本質區別,才能實現“任怨”的高度自覺。
“任怨”還須靠“任勞”考量。任勞任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怨”就是消除不能任勞、干擾甚至抵觸任勞各種“怨”的負面影響,提供“任勞”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其最終效果要體現在主動、快樂地“任勞”,故而這個成語也叫做“任怨任勞”。“任怨”的根本追求是,培育任勞“不怕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堅強,鍛煉任勞“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的頑強,鑄就任勞“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人”的堅定,從而激發“任勞”的熱情和活力,不管遇到何種困難和阻力,不管環境條件怎樣艱苦,都能經得住榮辱名利、金錢地位的考驗,都能有不怕“任勞”、主動“任勞”、樂意“任勞”的表現,以“任怨”的自覺化實現“任勞”的常態化,達到名副其實的任勞任怨。
“任怨”最終要依靠組織。“任怨”表面看是個人行為,但創造“任怨”的條件和環境卻在黨的各級組織。作為個人特別是黨員干部應該“任怨”,無怨無悔為黨工作,以甘受各種委屈的“任怨”純粹對黨的忠誠。但作為組織,有責任也有義務關愛呵護“任怨”的同志,形成弘揚“任怨”精神的社會氛圍。單位領導起碼要做到,不能偏聽偏信那些耍嘴功的對“任怨”同志的非難中傷,不能讓“任怨”同志再承受組織不公正的“怨”;黨組織必須樹立“任怨”的正氣,打擊那些無端非議責難“任怨”的歪風邪氣,讓“任怨”同志少受甚至不受委屈吃虧的“怨”;最根本的是,要善于發現挖掘那些埋頭苦干、不事張揚,羞于做表面文章的“任怨”老實干部,像虞卿弘揚藺相如顧全大局那樣,讓全社會認識感知“任怨”干部的高風亮節,按照習總書記關于組織工作的“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要求,高看一等委以重任,讓“任怨”干部香起來,紅起來,讓實現偉大中國夢征程上涌現千千萬萬“任怨”的人。
(作者單位:河南新鄉市科技局;【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