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資料庫 > 歷史資料 > 閱讀信息
關于西路軍渡河問題的材料校評
點擊:  作者:田逢祿 耿仲琳 齊得平    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  發布時間:2019-04-01 10:41:49

 

 

 

 關于西路軍渡河問題的材料校評

田逢祿 耿仲琳 齊得平

【田逢祿】1923 5 13 日生于河北省平山縣郭村,1939 1 月參加革命,1946 2 月入黨,畢生從事檔案工作。參加中央會議速記工作 12 年,參加《毛澤東選集》注釋校訂 4 年;主編《中央文件匯集》(館存本)50 余冊;參加主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參加《毛澤東年譜》撰稿, 離休前任中央檔案館辦公室主任。著有《蘭臺稿存》匯編。

【耿仲琳】原名朱廣恒,遼寧遼陽半山村人,1926 年出生。1944 年參加革命,1945 年任遼寧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中蘇友協執委,1946 年入黨。解放戰爭期間為《遼南日報》隨軍記者;19491951 年為《新農村》編輯;1951953年在中宣部干部培訓班學習;1954 年任東北局直屬機關黨辦副主任;19551958年任曾三秘書。19591961 年任《檔案工作》編輯;19611965 年在高級黨校學習。文革期間,在江西“五七”干校勞動十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回中央檔案館任黨史資料研究室副主任,主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90 年離休。2015 1 12 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 89 歲。

【齊得平】1933 年生,河北平山人。1950 年到共中央辦公廳秘書處做檔案工作。1961 年起專做澤東、劉少奇手稿的保管和研究。 中央檔案館研館員,曾任手稿科科長,中共中央檔案資料保管副處長,利用部副主任。參加了《毛澤東書信手選》、《毛澤東題詞墨跡選》、《毛澤東手書古詩選》的編輯。發表有《親切的回憶深情的嘉勉》、《誠摯的友誼》、《談毛澤東書信的收集》等章。

我們不同意關于西路軍渡河問題對《毛選·注釋》和《中共黨史》的修改。 我們的頭腦尚清楚之際,整理出這份材料,以備查閱,略償我們做為檔案工者的應盡的職責。

㈠這份電報需鑒定

這份電報需要鑒定和詮釋。請看電文:

中央軍委及賀、任、關、劉、徐、陳:

甲、 控制西蘭大路十月份在我手中之任務已大體完成, 三十軍渡河成功,開辟了執行新任務的第一步勝利。

乙、我們的意見:

一、一方面軍將來主[爾后]要在金積、靈武、中寧、中衛段渡河,以從五堆子渡河為次要,必要時可從五佛寺渡河。

二、從五佛寺出中衛,或經蒙古包去取定遠營,一則地[]較窄,一則[]四天露宿[路程]似不便, 以由寧夏附近去取定遠營為好。

三、我軍若以一部在海、固線以南活動可,[]可維持較寬[]活動區。若讓海、固線給東北軍,可縮小胡敵進攻正面,發生阻擋胡敵前進作用。究以何者為宜,上述三點[]請中央軍委指示。

丙、綱領:根據中央軍委大[]次關于戰略方針指示,我三個方面軍在這一時期以占領寧夏地區,擴大甘北活動地區和盡量鞏固陜甘寧赤區以及維持[]擴大活動[西蘭大道的北廣大]地區,吸引胡、毛、王、關諸敵于西蘭大路一帶,接通遠方,爭取抗日統一戰線的公開形成為戰斗()目的。

丁、布置:

一 、 四方面軍 布置[部署]我們 原則上同意徐 、 陳二十四日 的 電所提意見 ,

四方面軍主力應速渡河搶占一條山、五佛寺、永登、紅城堡、古浪 一帶地區重,[ 要點]在控制五佛寺渡河點在我手中, , 和對由蘭州北進敵為有力之拒[]止。留出一部機動部隊 , 于一條山 、 五佛寺之線 , 以便將來 適[ [ 必要] ] 時協助一方面軍在中衛 、靈武段渡河。 其[ [ ] ] 河 左[ [ ] ] 岸郭城驛前線部隊,盡量遲滯[ [ ] ] 吸引會寧方向之敵,該掩護部隊將來 如[ [ ] ] 必須渡河 時 ,其[ [ ] ] 一部可于掩護任務完成后,在靖遠下游至五佛寺段渡河。

二、二方面軍除四師向七營開進接替一方面軍任務,另外主力應以海原東二十里之馬營和其之靖西、安州為重點,組成若干支[牽制]隊,在硝河城、將臺堡、王家河、新營、趙化川、孫家原一帶為有力之活動,目前應盡量保持單家集、平峰鎮在我手中。該軍目前部署,當面敵情,地區情況應否經常電告。該軍應設法吸引敵人于自己陣地前方,如敵不進,應在海、固直到西蘭大路這一地區開展工作,情形適應以運動防御遲滯之。

三、 一方面軍主力應速集結同心城、關橋堡地區,準備渡河技術, 其在海原附近之七十五師 應候二方面軍接防后開始歸還建制。戊、上述任務約于十一月十七號前完成,執行方法,另以個[]別命令指示之。

關于政治軍事[綱領],對內對外各項工作,仍按照中央關于十月[]作戰綱領電所指示繼續執行。諸同志有何意見,請即電告。

朱、張、彭

廿五日十六時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長征時期》之 839840 頁。錯字漏字很多,“口”內為錯漏,“[]”內文字為我們所校對訂正。 而一方面軍渡河時間 , 把原電之 “ 爾后 ” 二字改為 “ 將來主 ” 三字;把表示四方面軍渡河部隊范圍的 “ 均 ” 字,改 “ 如 ” 字,大大弱化了 “ 全軍西渡 ” 的原意, 似乎是蓄意篡改。

經考查,這個電報的作者只是張國燾本人,其內容與中央的戰略決策相反(中央要打他要走),張國燾是盜用了朱德和彭德懷的名義。當時(10 22 日)蔣介石已到西安督戰,敵毛炳文、王均、胡宗南等部,正由南向北大舉進攻。張國燾上述電文表明,在他看來,“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此外別無出路。他打著“寧夏戰役”的幌子,來兜售其逃跑主義的路線,引誘紅軍走入歧途。可是,張國燾的算盤和伎倆,如何能逃過毛澤東的慧眼,毛澤東看過張國燾的電文,立即(10 26 21 時)打電報給彭德懷,指出:“國燾有出涼州不愿出寧夏之意,望注意。”這也就是說張國燾以“寧夏戰役”為名,實際上是避戰逃跑。彭德懷隨后(10 27 日)給毛澤東、左權、聶榮臻電,把問題說得十分清楚了:

毛左聶:

甲、犬帥以各種方法使我不能與徐陳見面并破壞打擊蔣敵停止追擊的計劃,更企圖將總部移乾鹽池抬堡使育英不能與其他干部會談。

乙、西北局有劇烈斗爭,朱德、傅忠,陳昌浩三同志擁護中央,張全無進步代

表了一條明顯的取消主義道路。

丙、本日決去找徐陳面談。

丁、前二十五日前以朱張彭三人發電給徐陳賀任,發后才給我看,一種陰謀的強奸式的,以后聯名電報作為無效。

彭德懷

彭德懷上述電文中的 “ 朱德同志擁護中央” ”、 “ 發后才給我看 ” 等文字,明確無誤地澄清了 1 10 0 月 月 5 25 日 日 6 16  時朱 、 張 、 彭聯名電乃是張國燾盜用朱 、 彭名義的 “ 一種陰謀式的 ” 行為 , 只能代表張國燾個人不能代表 “ 紅軍總部” ” 。 所以 , 我們在使用這個電報時必須知道這些情況,否則便會上當。

中央的正確決策同張國燾的避敵退卻是涇渭分明的。事情該多么之湊巧,恰是同一天,

中央發出了擊破南敵的如下電報:

擊破南面之敵的部署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朱張,彭并致賀任,徐陳:

甲、根據敵向打拉池追擊及三十軍已渡黃河的情況,我們以為今后作戰,第一步重點應集注意力于擊破南敵,停止追擊之敵。我處南北兩敵之間,北面作戰帶陣地戰性質,需要準備兩個月時間。不停止南敵,將使爾后處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點集注意力于向北。

乙、因此,部署應如下:

㈠以九軍以外之一個軍接三十軍渡河后,兩軍迅速占領黃河彎曲處西岸頭盧塘、三眼井堡、大營盤、大塘驛地區之樞紐地帶及向中衛方向延伸,偵察定遠營與中衛情形,準備第二步以一個軍攻取戰略要地之定遠營。

㈡四方面軍除渡河之兩個軍外,尚余以九軍為中心三個軍。二方面軍除派赴七營部隊外,尚余其主力。對南敵不須多加抵抗,如在若干天內逐漸集結于打拉池南北地區,對敵則堅壁清野,謗其深入,對我則構筑陣地,鼓勵士氣,待敵前進時消滅其三、四個團,即足以停止南敵矣。

㈢一方面軍之主力于四方面軍兩個軍控制河西樞紐地帶后開始行動,以突然手段占領金積、靈武地帶。徐陳撥造船技術隊二分之一或更多些附屬之,迅速造船準備渡河。

㈣在南敵確實受嚴重打擊后,第九軍從中寧渡河。此時整個戰局進入以北面為重點之第二步,而以四方面軍之兩個軍與二方面軍全部防御南敵。

如何盼復。

毛 周

十月二十五日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抄件刊印。

“我們以為今后作戰第一步重點應集注意力于擊破南敵。”這才是中央正確的決策。前引彭德懷電文中的“朱德同志擁護中央”,說的就是擁護中央“擊破南敵”的英明決策;說“大帥(張國燾)以各種方法……破壞打擊蔣敵停止進擊的計劃。”“代表了一條明顯的取消主義道路”,指的也就是張國燾對抗中央“擊破南敵”的英明決策。張國燾在電文中說:“我們原則上同意徐、陳二十四日電所提意見,四方面軍主力應速渡河……”。這里需要摘引徐、陳二十四電文:[1]

“渡河成功時,九軍三十一軍尾三十軍后渡河,以一個軍向蘭州方向活動,以兩個軍向一條山、五佛寺、寧夏方向發展。四軍在馬家堡、干溝驛抗敵,節節后退。五軍位郭城驛并封鎖靖遠。而后五、四軍續渡北岸。”“建議一、二方面軍另由靖遠以北搶渡。”

這是全軍西渡的意見,已與《十月份作戰綱領》完全脫離。在三十、九、五軍已經西渡黃河后,1936 10 30 日,張國燾又挾四、三十一軍渡河,在離渡河點四華里的地方受胡宗南部阻擊,渡河未成。后來敵人封鎖日甚,張國燾才被隔在東岸,他的全軍西渡的圖謀才未能實現。

事實告訴我們,部隊渡河,完全是根據徐、陳 24 日電報和張國燾 25 日電報行事,和《十月份作戰綱領》相悖,更無中央軍委、紅軍總部的命令,這是清清楚楚的。

由此可知,竹郁所說“事實告訴我們,部隊渡河,完全是根據黨的《十月份作戰綱領》的要求和中央軍委、紅軍總部的命令行事的”,只不過是一廂情愿的詭辯!

[1]《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未收錄此電,是有意不收還是無意遺漏,不得而知。

㈡竹郁的要害是把張國燾(25  日電)這根 “ 雞毛 ” 充作了“ 令箭 ”

《西渡原委與“西路軍”由來》是竹郁的奇文,胡編濫造,任意扯謊。謹將其要害部份全文引來。我們的校評,用紅色楷體字注于其文內,供讀者審閱。

西渡原委與 “ 西路軍 ” 由來

作者:竹郁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黨中央和軍委鑒于陜甘蘇區糧食和經費“困難已極”,難以支撐下去,同時蔣介石又調集兵力,準備組織“通渭會戰”,妄圖將紅軍消滅在河東的西蘭通道地區,故決定將冬季奪取寧夏、打通蘇聯的戰略計劃, 提前執行....。

【 校注者注: 著重點為校評者所加,下同。 。 “ 決定” ” “ 提前執行 ” 者是誰?中央決無此決定! !! ! !胡編濫造,住意扯謊,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

這時,東北軍之何柱國騎兵軍位于海原、李旺堡地區,王以哲六十七軍位于固原、平涼、隆德地區,于學忠五十一軍位于蘭州、定西地區。蔣介石之嫡系胡宗南第一軍進至秦安、清水地區,王均第三軍及關麟征兩個師向天水、甘谷集結,毛炳文三十七軍向隴西、武山、榆盤集結。東北軍雖與我黨有統戰關系,但在蔣介石嚴令出戰的情況下,不得不擺出向紅軍進逼的姿態;而蔣之嫡系精銳則忠實執行其滅共旨意,瘋狂向我進攻,其中,尤以胡宗南部為最。

十月份的作戰綱領

黨中央和軍委根據奪取寧夏的戰略方針和敵我情勢,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一日,發布了《十月份作戰綱領》。主要內容如下:

甲、根據目前敵我情況,為著集中一切力量克服困難條件完成基本作戰任務起見,十月份作戰綱領擬定如次。

乙、四方面軍以一個軍率造船技術部迅速進至靖遠、中衛地段,選擇利于攻擊中衛與定遠營(按:在今寧夏阿拉善左旗地區,當時蘇聯擬向這里運送支援紅軍的軍用物資)之渡河點,以加速度的努力造船,十一月十號前完成一切渡河準備;四方面軍主力在通(渭)馬(營)靜(寧)會(寧)地區就糧休整,派多數支隊組成扇形運動防御,直逼定西、隴西、武山、甘谷、秦安、莊浪、靜寧各地敵軍附近,與之保持接觸,敵不進我不退,敵進節節抵抗,遲滯其前進時間,以期可能在十月份保持西蘭大道于我手中。

丙、二方面軍進至通渭、馬營以北界石鋪以南地區,休息數日,轉進至靜、隆德線以北地區休整,派支隊伸出靜隆線以南,威脅胡敵側翼,滯其西進,準備爾后以主力或一部接替一方面軍在固原北部之防御任務。

丁、一方面軍之西方野戰軍主力保持同心城間之樞紐地段豫旺城于手中,其第二師相機襲占莊浪,待二方面軍到達靜隆線后北上歸還建制;第一師及陳支隊暫在黃河海原間威脅與抑留于學忠部使不敢東進,爾后逐漸西移歸還主力;二十八、二十九兩軍集中定鹽地域,一部逼近靈武,準備居民條件,完成偵察任務;獨四師確保環曲蘇區,其余東方部隊任務不變。

戊、攻寧部隊準備以一方面軍西方野戰軍全部及定鹽一部、四方面軍之三個軍組成之, 四方面軍之其余二個軍及二方面軍全部、一方面軍之獨四師組成向南防御部隊可能與必要時,抽一部參加攻寧。【 校注者注 :張國燾不要向南防御了,要跑,要 “ 全軍西渡 ” 和《綱領》有何共同之點?】

己、攻寧開始時機依造船情況決定,但至遲十一月十號前須完成一切攻寧準備。

庚、 十一月十號前各部隊注重休息

【 校注者注: 為何 0 10 月 月 4 24  日就要 “ 全軍西渡 ” 了?】,補充、擴大,尤其特別注意訓練,以便有力地執行新任務。

在此同時,中央為統一軍事指揮,團結張國燾,完成奪取寧夏的任務起見,確定由毛澤東、彭德懷、王稼祥、朱德、張國燾、陳昌浩六人組成軍委主席團(周恩來因準備與蔣談判,暫不參加),并規定三個方面軍的行動,統由朱德和張國燾以總司令、總政委名義,依照中央與軍委之決定組織指揮。《十月份作戰綱領》的全部任務,亦由“朱張兩總及各方面軍首長以個別命令行之。”張國燾自北進以來,雖沒有向黨承認其路線錯誤,但因已與黨中央取得了召開六中全會解決已往分歧的一致意見,中央和軍委又如此信用,故亦持團結姿態,一再表示與黨沒有政治上、軍事上的分歧,同意中央的方針和部署。朱德則根據上述決定,名正言順地行使總司令的職權,這與南下期間的情況相比。自是迥然不同,霄壤之別。

既然部隊渡河的時機以造船情況為斷,造船問題,就是關鍵的一環。紅軍總部認為,需造五十只木船方有渡河把握,但根據四方面軍現有技術力量及材料,僅能造船十余只,顯然不敷應用。毛澤東當即通知彭德懷,著一方面軍火速從前后方,大力搜集木板、鐵釘、桐油、石灰、棉花、破布等材料,尋集木匠、鐵匠等技術人員,支援四方面軍,以保證提前完成造船任務。

紅四方面軍根據《十月份作戰綱領》的要求和紅軍總部的指示,將部隊集結于會寧、界石鋪、華家嶺、馬營、通渭、靜寧一線,形成扇形防御陣地,頑強抗擊胡(宗南)毛(炳文)王(均)關(麟征)各敵的進攻,控制西蘭通道,屏障陜甘蘇區。同時,確定以三十軍為渡河先頭部隊,開赴靖遠附近,在一方面軍大力支援下積極造船,并勘察地形,選擇渡河點,加速進行渡河攻寧的準備工作。十月十三日,中央電令前線總指揮彭德懷提出寧夏戰役計劃的綱要。十六日,告二方面軍和朱、張:二方面軍進至常家集、硝河城地區后,即可開始休息整理,該地比較豐富。待一方面軍執行新任務時,接替對南防御任務。“我三個方面軍目前應以休息整理,蓄積銳氣,準備進行新的戰略任務為基本方針,對敵采取遲滯其前進方針,判斷在敵情地形等條件下可能達此目的,即使船渡不成,我亦應堅持此方針,方于爾后行動有更大利益。”(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六日電)。但四方面軍的主要兵力正頂住敵人約五個軍的瘋狂進攻,打得很苦,傷亡頗大,事實上根本無法養精蓄銳,休息整理。現有陣地,亦有被敵突破的危險。四方面軍和紅軍總部提出部隊早日渡河的問題,中央復示:“三十軍渡河以至少備足十個船開始渡為宜,恐船過少,載兵不多,不能一舉成功。二十號渡河問題,是否推遲數日,請依具體情況斟酌。”(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電)。

二十四日,朱德和張國燾抵打拉池與彭德懷會見后,他們根據中央的指示,著重商談了寧夏戰役的部署問題,朱、張對彭德懷提出的寧夏戰役計劃要旨,表示“完全同意”。【 校注者注 :0 10 月 月 4 24 日 日 0 10  時 , 毛澤東 、 周恩來給彭德懷的電報是: ‘ 朱 、張己見面否 ” ? “ 請與朱,張詳商下列幾點: ⑴ 西蘭大道及北線堅壁清野問題;⑵ 大道以北海靖以南地區構筑防御陣地問題; ⑶ 準備在該地區與北進之敵進行決戰,消滅其一部,停止或遏阻其追擊問題; ⑷ 三十軍迅速渡河控制西岸,九軍擬以暫不渡河為宜,爾后北進到海靖線防御。“竹郁腌割了電報的真實內容,纂改為“ 著重商談了寧夏戰役的布署問題,這顯然是在扯謊。】

這時,因毛澤東電告日寇進攻日急,蔣介石亟欲迫使紅軍就范,擬親赴前線督戰;敵已占領華家嶺、會寧、通渭、靜寧、界石鋪等地,正擬全力向郭城驛、打拉池和海原方向突擊;四方面軍已造船十六只,有爭取渡河的可能,朱、張遂令三十軍當晚渡河。但因渡河點選擇不當,未能成功。次日,復令三十軍繼續偷渡,【 校注者注 : 這里所說的 “ 這時”, 應該是指 0 10 月 月 4 24  日 。 上引 0 10 月 月 4 24  日毛澤東 、 周恩來給彭德懷的電報中 , 確有:“ 因日寇進攻日快 , 蔣介石除欲給我打擊外 , 便迫使就范。因前線將領胡、毛、王、關等與蔣介石存在著若干矛盾,故蔣擬親赴前線督戰” ” 。 這段電文是讓張國燾備戰 , 而不是讓他逃跑 。 是說蔣介石內部不是鐵板一塊 , 我們可以利用矛盾 , 尋機殲敵 , 爭取停止內戰 , 一致抗日 。 竹郁斷章取義 ,竟把它編織成為張國燾命令紅軍渡河的根據。真是熊費苦心了! !”】并著九軍一部及五軍速反占會寧阻敵,以確保三十軍渡河成功。同時,對敵我情況和三個方面軍的行動,作了如下的判斷和部署:“估計胡毛王關占領西蘭大路后,略加布置,即將繼續向我進攻,如三十軍今晚渡河成功,敵主力或即向蘭州移動的企圖在蘭州、北通、永登線實行攔頭政策;如渡河未成,將以會寧、定西、蘭州為后方,主力向郭城驛、打拉池進逼,企圖壓迫我軍向海原、同心城轉移。”因此,四方面軍為完成渡河任務,必須對北進敵為有力之遲滯,而后河西、河東所需兵力,視情況再行區分,目前以四、五兩軍作海靖線防御及維持與同心城的交通,至為必要;一方面軍主力最好于結冰前在寧夏地區渡河,搶占定遠營;二方面軍須擔任海原、固原一帶的防御任務。(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五日致徐、陳并軍委電)。

十月二十五日晚,三十軍先頭部隊從靖遠城西之虎豹(河包)口渡河成功。捷報傳來,全軍振奮,歡呼聲響徹云霄。朱、張、彭當即于打拉池致電軍委及二、四方面軍領導人:“控制西蘭大路十月份在我手中之任務已大體完成。三十軍渡河成功,開辟了執行新任務的第一步勝利。”向軍委建議:一方面軍將來主【 校注者注 :原電為 “ 爾后” ” ,竹郁篡改為 “ 將來主” ”】要在金積、靈武、中寧、中衛段渡河,必要時亦可以從五佛寺渡河;四方面軍渡河部隊從五佛寺出中衛或經蒙古包取定遠營,地形較窄,須四天露宿,似以從寧夏渡河之部隊(即一方面軍)直取定遠營為好;我軍若以一部在海(原)固(原)線以南活動,可維持較寬闊地區,若讓海固線給東北軍,則可縮小胡敵進攻正面,發生陰擋胡敵前進的作用。上述意見,請軍委定奪。朱、張、彭對于三個方面軍的行動,作了如下部署:第一,原則上同意徐、除所提意見,四方面軍主力應速渡河,搶占一條山、五佛寺、永登、紅城堡、古浪一帶地區,重點在控制五佛寺渡河點,和阻止蘭州北進之敵。留出一部機動部隊,于一條山、五佛寺之線,以便適時協助一方面軍在中衛、靈武段渡河。其河右岸郭城驛前線部隊,盡量吸引和遲滯會寧方向之敵, 如將來必須渡河時,【 校注者注 :“ 如將來必須渡河時, , ” 八字,原電為 “ 將來均必須渡河 ” 七字,真乃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其一部可于掩護任務完成在靖遠下游到五佛寺渡河。第二,二方面軍除四師,向七營開進,接替一方面軍任務,另外主力應以海原東二十里之馬營和其西之古西安州為重點,在硝河城、將臺堡、王家河、新營、趙化川、孫家原一帶為有力活動,目前應盡量保持單家集、平嶺鎮在我手中。第三,一方面軍主力應速集結同心城、關橋堡地區,準備渡河技術,其在海原之七十五師,應俟二方面軍接防后開始歸還建制。上述部署,要求各方面軍須于十一月十七日前完成之。(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五日電)。據此,徐、陳擬以三十、九、三十一三個軍全部渡河,爾后以一個軍壓迫蘭州敵,兩個軍控制一條山、五佛寺地帶;另以四軍于河東扼阻會寧、定西之敵,以五軍擔任守船及監視渡口兩岸敵人的任務。徐向前當即跟三十軍過河指揮。

這時,中央復【 校注者注 : 用個 “ 復 ” 宇 , 就是企圖混淆! !】提出先擊破南敵、后全力北向的計劃。【 校注者注: 這是中央在同一天下達的 “ 擊破南敵 ” 的決策 ,與張國燾的 “ 全軍西渡 ” 截然相反,不容混淆。 】指出:“根據敵向打拉池追擊及三十軍已渡黃河的情況,我們以為今后作戰第一步重點應集注意力于擊破南敵,停止追擊之敵。我處南北兩敵之間,北面作戰帶陣地戰性質,需要準備至二個月時間,不停止南敵將使爾后處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點集注意力于北向。”因而部署如下:

第一,以九軍以外之一個軍接三十軍渡河后,兩軍迅速占領黃河灣曲處西岸大盧塘、眼井堡、大營盤、大塘驛地區之樞紐地帶及向中衛方向延伸,偵察定遠營與中衛情形,準備第二步以一個軍襲取戰略要地定遠營。第二,四方面軍除渡河之兩個軍外,尚余以九軍為中心的三個軍,二方面軍除派赴七營地區的部隊牽制南敵外,主力對南敵不須多加抵抗。如在若干天內逐漸集結于打拉池南北地區,對敵則堅壁清野,誘其深入;對我則構筑工事,鼓勵士氣,待敵前進時消滅其三、四個團,即足以停止南敵。第三,一方面軍之主力于四方面軍之兩個軍控制河西樞紐地帶后開始行動,以突然手段占領金積、靈武地帶,由徐、陳撥造船技術隊二分之一或更多些附屬之,迅速造船渡河。第四,在南敵因受嚴重打擊而遲滯前進后,九軍從中寧渡河。此時,整個戰局進入以北面為重點的第二步,而以四方面軍之兩個軍與二方面軍全部防御南知。(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五日電),二十六日,中央又電示彭德懷:目前以打胡敵、取定遠營兩著為最重要。“三十軍占領永登是對的,九軍必須占定遠營,這是接物攻寧的戰略樞紐,不應以一方面軍去,不便利不失時機。”并指出,四、五、三十一軍及二方面軍應以打胡為中心,僅抗擊不夠,應采取誘敵深人的打法;一方面軍則速集結同心城休息。(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六日電)。據此,九軍才開始渡河。

【 校注者注: 請看電文:

絕密 彭一、國壽有出涼州不愿出寧夏之意要注意。二、目前以打胡敵取定遠營兩著為重要。三、三十軍占領永登是對的,九軍必須占定遠營,這是接物攻寧的戰略樞紐 , 不應以一方面軍去占 , 不便利 , 不失時機 。 四 、四、五、三十一軍、二方面軍應以打胡為中心,僅抗擊不夠,打法可采誘敵深入。五、一方面軍速集結同心城休息。

毛 廿六日廿一時

這里露出一個重要情況:竹郁掌握毛致彭的絕密電,但他腌割掉至關重要的第一條 ( 張國燾要跑),又進一步歪曲為 “ 據此 ” 九軍才開始渡河 , 成了九軍渡河的命令了!多么可笑?

這里特別要注意到,竹郁給李先念篩選的那一大堆電報,其中恰恰沒有毛澤東的這份電報和彭德懷揭穿張國燾 “ 陰謀 ” 的那一份電報 , 暴露出竹郁蓄意腌割 !多么可怕!】

關于撥造船技術力量二分之一給一方面軍造船渡河的問題,徐、陳認為,困難很大。因為原來的造船材料,是一方面軍費了極大力量才搜集來的,現船釘已用完,無法再造;而現有船僅十六只,敵每日轟炸,也有遭到破壞的危險。故提議趁我軍控制渡口之便。利用現有船只,載四方面軍部隊全部渡河,以四個軍速出中衛、寧南,并放船到大廟、中衛迎接一、二、方面軍一起渡河,迅速完成寧夏戰役計劃。

對此,朱、張復電指出:軍委電令目前作戰重點,系注意擊破南敵,停止其追擊,各部均應照此指示執行。四方面軍三十軍、九軍及總指揮部已過河外,其余各部應停止過河。已過河部隊,速占大盧塘、眼井堡、大營盤、三塘驛、五佛寺地區,以一個軍向中衛延伸,一個軍準備爭取戰略要地定遠營。四軍、三十一軍即以一部逐漸遲滯敵人,準備于郭城驛附近與敵決戰,消滅敵之突擊部隊。(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七日電)。二十八日,中央軍委復電“完全同意”這一部署,認為“朱、張二十七號五時電正合(三個方面軍)緊靠作戰爭取勝利之目的,望各部堅決執行之。”“九及三十軍速復(赴)河岸西,向中衛、定遠營掃蕩前進。”徐、陳根據上述指示,指揮河西部隊向敵展開凌厲攻勢,主力向一條山、景泰地區進擊。五軍繼續擔任警戒船只、渡口及牽制靖遠東北方向胡敵的任務。四軍、三十一軍則與河東的尾追之敵,激戰于郭城驛城南一線。紅四方面軍自北進以來,連續行軍、作戰;從未得到休整。但是,廣大指戰員為完成中央和軍委的戰略計劃,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英勇戰斗在黃河兩岸,狠狠地打擊敵人。

十月二十八日,為執行三個方面軍在海原、打拉池一線集中主力消滅南敵的部署,朱、張電令四軍、三十一軍脫離四方面軍建制,直接歸紅軍總部和前線總指揮彭德懷指揮。旋又根據徐、陳提議,向軍委建議派三十一軍渡河,加強河西的力量。指出:“若謂目前重心在擊破南敵,停止敵之追擊,事實上,四、三十一兩軍,亦難有保證的完成任務,恐反多消耗,不如利用天然障礙堅壁清野,以四軍牽制敵人,也可得到爭取時間之利。”“估計九、三十、三十一三個軍,可于三十日到十一月一日陸續到達一條山、大盧塘,先頭師可于三日到達中衛。如此在十一月十日前,四方面軍主力能達到占領定遠營和寧夏地區之目的。四軍牽制敵人于打拉池以南,直到十一月十日尚可做到,必要時還可用二方面軍一部去協助四軍。一取得物資后,再以主力回擊深入之敵,那就更有把握了。”(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八日電)。二十九日,軍委電令:“根據朱張徐陳意見,為迅取寧夏起見,三十一軍可以立即渡河,在九軍、三十軍后跟進。”

這時敵已逼近靖遠,我在虎豹口的船只隨即順流而下,駛至三角城渡口。三十軍奉令向這里火速開進,準備立即渡河。 但因彭德懷部署三十一軍應繼續在河東作戰,阻擊和牽制敵人,以實現擊破南敵的計劃,三十日,軍委又電令三十一軍仍照德懷的部署執行任務,待勝利后再由中衛地區渡河。朱、張遂令三十一軍 停止西渡,【 校注者注: 如前所述張國燾挾三十一 、四軍渡河,在距渡河點四華里處遭胡宗南部阻擊,未能渡成。 】返向麻春堡阻敵,并電告徐、陳:“關敵今可能逼近打拉池,決以一二方面軍主力及三十一軍集結麻城(春)堡附近,消滅突進之敵。”“三十一軍、四軍均甚疲勞,現已令三十一軍令由打拉池經干鹽池向麻城(春)堡進。”“五軍在靖遠警戒,已令渡到三角城,同時將所有船只下開三角城左岸。”(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日電)。當日,五軍(原四千余人,因在會寧損失近千人,只剩三千人左右)大部隨船過河;為完成警戒靖遠東北方向之敵,掩護打拉池翼側的任務,留兩個營在河東。次日,敵推進至郭城驛,大盧子地區,并進而控制靖遠附近的河岸,這兩個營即撤往河西;徐、陳將五軍布置于三角城地帶,仍擔任守船及控制渡口的任務。我河東、河西部隊,至此即被敵切斷。河東紅軍根據中央軍委和總部的命令,誘敵深入,逐步向東轉移,以求在有利地區尋機殲敵。

紅四方面軍兩萬多人西渡黃河的主要原因和經過,就是這樣。事實告訴我們,部隊渡河,完全是根據黨的《十月份作戰綱領》的要求和中央軍委、紅軍總部的命令行事的。目的是策應紅一方面軍從金積、靈武地區渡河,共取寧夏,打通蘇聯。所謂“ 張國燾擅自命令部隊渡河”之說,壓根兒站不住腳。【 校注者注:非經過查證,張國燾擅自命令部隊渡河!這個史實是竹郁翻不掉的!】

(摘自中國革命博物館 1983 9 20 日出版之《黨史研究資料》第 9 期)

注釋:①引自朱德、張國燾、彭德懷 1936 10 25 16 時致中央、軍委、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劉伯承、徐向前、陳昌浩電。10 27 日,彭德懷曾致電毛澤東、左權、聶榮臻,揭露張國燾把自己意見強加于人的惡劣手段,申明:此電是“發后才給我看”,“以后聯名電報作為無效”。并指出,朱德等同志是擁護中央的。【 校注者注:這個注太好了 , 好像專門為駁竹郁而注 , 使其用張國燾 5 25  日作偽電冒充中央軍委命令的美夢難圓。《 戰史 》 還客觀如實地說出 “ 全軍搶渡 ” 是 “4 24  日 ,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提出的 “ 部署意見’。  不言自明地拆穿了竹郁的 “ 中央和軍委 ……決定將冬季奪取寧夏 , 打通蘇聯的戰略計劃 , 提前執行。 ” 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中央和軍委 ” 不獨沒有 “ 決定” “ 提前執行” ” ,而是恰恰在 0 10 月 月 5 25  日指出:要集注意力于擊破南敵。扯謊者還有何說?田耿齊評。】

②指部,指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竹郁發表此文時,鄧小平同志尚健在,楊尚昆同志管黨史,可能是中央有所干預,致使這期刊物停止發行,已發者收回。請看有關的《通知》:

 

通知

請各訂戶將《黨史研究資料》第九期立即退回我組,缺期另補,特致歉意。

中國革命博物館

《黨史研究資料》編輯組

一九八三年十月四日

此前李先念把竹郁意在要求中央給翻案而寫作的說明和篩選的一批電文送鄧小平和陳云,鄧、陳批示“存檔”了事,中央并未予以翻案處理。這一切都說明中央和小平都是反對竹郁的翻案活動的。

后來,胡喬木竟然本照竹郁的說法,篡改了黨史,形成了重大錯誤。我們估計,胡喬木因不知有毛澤東 “ 國燾有出涼州不愿出寧夏之意 ” 和彭德懷 “ 以聯名電報作為無效 ”的兩電 , 不知張國燾 6 1936 年 年 0 10 月 月 5 25  日電是盜用朱德彭德懷名義 , 是搞鬼 , 受了竹郁的蒙蔽 。這點我們是有責任的。我們本應及時把毛、彭的上述電文及張國燾搞鬼事實告知胡喬木,但因王明哲阻撓未能送出,遭致難以挽回的后果,令人痛心!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 也明晃晃地落下一筆, “ 紅四方面軍一部奉中央軍委指示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 ” 篡改了史實。多么可悲!

㈢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 》 一書的相關記述 , 可以作為我們研究本問題的參考材料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㈠ 》 有關紅四方面軍主力西渡黃河和河東主力山城堡大捷部分

海打戰役計劃未能實現。奪取寧夏的戰略計劃被迫中止

1936 10 11 日,黨中央和軍委為了貫徹已定的奪肛寧夏的戰略計劃,根據當時敵我雙方情況,向全軍下達了《十月份作戰綱領》,對奪取寧夏的各項準備和各部任務作了具體部署。其要點如下:⑴11 10 日以前,全軍主要是休息補充,抓緊訓練,做好進攻寧夏的各項準備工作,對南線敵人盡量遲滯其前進。在此期間,紅一方面軍主力應逐次轉移到同心城及其周圍地區休整,紅二十八軍以及新從東線西調的紅二十九軍集中于定邊、鹽池,以一部逼近靈武,偵察寧夏情況;紅二方面軍逐次轉移到靜寧、隆德線以北地區休整,派支隊伸出靜、隆線以南威脅胡敵側翼,遲滯其西進,爾后準備以主力或一部接替固原以北地區紅一方面軍防務;紅四方面軍以 1 個軍進至靖遠、中衛地段,選擇取得攻擊中衛與定遠營(即阿拉善左旗)之渡河點并加緊造船,11 10 日前完成一切渡河準備,主力在通渭、馬營、靜寧、會寧地區籌糧和休整,派出幾個支隊同南線敵人保持接觸,盡可能在 10 月份保持西蘭大道于我手中。 ⑵從 11 月中旬起,以紅一方面軍的西方野戰軍全都和紅四方面軍的 3 個軍,進攻寧夏;以紅四方面軍的另兩個軍、紅二方面軍全部和陜甘寧軍區獨立師,組成向南防御部隊,必要時抽一部參加進攻寧夏。16 22 時,中央軍委電示紅二方面軍并致朱、張:“我三個方面軍目前應以休息、整理、蓄積銳氣,準備執行新的戰略任務為基本方針。對敵采[取)遲滯其前進方針”。10 20 日,敵人十幾個師,乘我軍從會寧及其東西地區北移時,由南向北大舉進攻,企圖殲滅我軍于黃河以東的甘肅、寧夏邊境地區。22 日,蔣介石親自趕到西安督戰。其部署:以毛炳文第三十七軍兩個師為一路,王均第三軍兩個師和關麟征第二十五師為一路,均經會寧向靖遠攻擊前進;胡宗南第一軍 4 個師為一路,經靜寧向打拉池、古西安州擔任主要突擊;王以哲、何柱國指揮東北軍步兵 5 個師、騎兵 3 個師以及馬鴻賓第三十五師殘部為一路,由隆德、固原地區北進,保障胡宗南軍右翼安全。同時在西線和北線,以東北軍第一一四師由蘭州附近進抵一條城,以鄧寶珊新編第一軍一部固守靖遠城,以馬鴻逵新編第七師擔任中衛、中寧及其以東地段河防,馬步青騎兵第五師擔任中衛、靖遠段河防,均防堵我軍渡黃河北進或西進。

10 22 日,敵第三十七軍攻占華家嶺,23 日進占會寧,繼續向靖遠方向進攻。敵第三軍和第二十五師攻占通渭,經會寧向郭城驛、靖遠方向,進攻;截第一軍進占靜寧、界石鋪,向打拉池、海原方向推進。

10 23 日,朱德、張國燾到打拉池與彭德懷會合。當日晚,紅四方面軍之第三十軍在紅嘴子地區西渡黃河未成,準備另選渡口再渡。24 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對今后行動提出如下部署意見:“渡河成功時,九軍、三十一軍尾三十軍后渡河,以一個軍向蘭州方向活動,以兩個軍向一條山、五佛寺、寧夏方面發展”,爾后“五、四軍續渡北岸,最后以兩[個)軍向蘭州、平番[即永登)方面活動,全部主力至少三個軍向中衛、寧夏發展”;并建議一、二方面軍另由靖遠以北搶渡。【 校注者注: 全軍搶渡方案出籠了!】

10 25 日凌晨,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由靖遠城西南之虎豹口(今河包口)渡河成功。同時,朱、張、彭關于我軍行動部署致電中央、軍委及二、四方面軍,提出:“控制西蘭大路十月份在我手中之任務已大體完成,三十軍渡河成功,開辟了執行新任務的第一步勝利。”“四方面軍布署,我們原則上同意徐、陳二十四日的電所提意見。四方面軍主力應速渡河,搶占一條山、五佛寺、永登、紅城堡、古浪一帶地區,重點在控制五佛寺渡河點在我手中,和對由蘭州北進敵為有力之拒止,留出一部機動部隊于一條山、五佛寺之線,以便將來適時協助一方[]軍在中衛、靈武段渡河。其河右岸郭城驛前線部隊,盡量遲滯和吸引會寧方向之敵,該掩護部隊將來如必須渡河時,其一部可于掩護任務完成后,在靖遠下游到五佛寺段渡河。”①

10 25 日,中央軍委致電紅軍總部和一、二、四方面軍,指出:“根據敵向打拉池追擊及三十軍已渡黃河的情況,我們以為今后作戰,第一步重點應集注意力于擊破南敵,停止追擊之敵。我處南北兩敵之間,北面作戰帶陣地戰性質,需要準備至二個月時間,不停止南敵,將使爾后處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點集注意力于向北。”因此部署應如下:⑴以九軍以外之 1 個軍接三十軍渡河后,兩軍迅速占領黃河彎曲處西岸頭盧塘、眼井堡、大營盤、大塘驛地區之樞紐地帶及向中衛方向延伸,偵察定遠營與中衛情形,準備第二步以 1 個軍攻取戰略要地之定遠營。⑵四方面軍除渡河之兩個軍外,尚余以九軍為中心 3 個軍及二方面軍主力對付南敵,堅壁清野,透其深入,待敵前進時消滅其三四個團,即可停止南敵。⑶一方面軍之主力,于四方面軍兩個軍控制河西樞紐地帶后開始行動,以突然手段占領金積、靈武地帶,徐、陳撥造船技術隊二分之一或更多些附屬之,迅速造船準備渡河。⑷在南敵因受嚴重打擊而停止前進后,第九軍從中寧渡河。此時整個戰局進入以北面為重點之第二步,而以四方面軍之兩個軍與二方面軍全部防御南敵。

10 26 1 時半,中央軍委電示朱、張、彭:“三十軍、九軍過河后,可以三十軍占領永登,九軍必須強占紅水以北之樞紐地帶,并準備襲取定遠營,此是極重要一著。”同日 21 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又指出:目前以打去胡敵、奪取定遠營兩著最為重要。三十軍占領永登是對的,九軍必須奪占定遠營,這是攻取寧夏的戰略樞紐。四、五、三十一軍及二方面軍應以打擊胡敵為中心,僅抗擊不夠,打法可采取誘敵深入。

10 26 日,徐、陳電告朱、張、彭:今 17 時我們即出動過河指揮,井遵“電示決以三十、三十一、九三個軍迅速渡河,以一個軍向蘭州大力壓迫,兩個軍速控五佛寺、一條山、紅水一帶戰略地區,而留五軍在河兩岸監視靖遠、一條城之敵及守船任務,四軍位現陣地扼阻會、定敵人。”27 日又“提議四方面軍全部迅速渡河,以一個軍對付蘭州之敵,四個軍迅出中衛、寧夏,并放船到大廟及中衛,迎接一、二方面軍。”

10 27 5 時,朱、張電示徐、陳:毛、周電令,目前作戰重點,系注重擊破南敵。四方面軍除三十、九兩軍及指揮部已過河外,其余各部應停止過河;三十、九兩軍,即由你們中去一人指揮,迅速戰領頭盧塘、眼進堡、大營盤、三塘驛、五佛寺地區,以 1 個軍向中衛延伸,1 個軍準備爭取戰略要地定遠營;四、三十一兩軍即以一部逐漸遲滯敵人,準備于郭城驛附近與敵決戰,消滅敵之突進部隊,而停止其前進。

10 28 12 時,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電示紅軍總部及一、二、四方面軍: “甲、完全同意朱、張二十七號七[]時部署。乙、目前我們正處在轉變關頭,三個方面軍緊靠作戰則有利,分散作戰[]削弱,有受敵人隔斷并各個擊破之虞,更不能達到擴大蘇區、擴大紅軍、把紅軍提到新階段、爭取抗日統一戰線勝利之目的。朱、張二十七號五時電,正合緊靠作戰爭取勝利之目的,望各部堅決執行。丙、除九軍、三十軍已過河,照張電位置于眼井堡、三塘驛地區,準備以一軍向中衛,一軍向定遠營,其余以堅決擊破南敵目的,務必消滅其進攻部隊之一部或大部,根本停止其追擊。”

這時,敵人胡宗南部先頭已進至硝河城地區,正向海原、打拉池之間急進;其左翼毛炳文、王均兩路,先頭進至馬家堡、蔣家大路之線,均向靖遠前進,蔣介石判斷紅軍經其“痛擊”,正向西北撤退,于是命令各部乘勢猛追。我中央軍委為阻止南敵追擊井加強對各部紅軍的統一指揮,于 28 日任命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劉伯承為參謀長,準備組織海(原)打(拉池)戰役,重點打敵胡宗南部。

28 19 15 分,朱、張致電中央軍委,提出;“三十一軍即跟三十、九兩軍后面迅速渡河,該三個軍,至少以三個團扼守一條山、大盧塘陣地對兩馬,指部②即率兩個軍以上兵力迅出中衛,先頭精干一個師襲擊中衛附近要點,以便接引主力進入中衛以東地區消滅馬鴻逵部,迅以一個軍出定遠營。五軍暫位三角城一帶休整,將來可移到五佛寺、中衛間休整。四軍即在郭城驛、打拉池線遲滯敵人。”10 29 12 時,中央軍委同意“三十一軍可以立即渡河”。同日,前敵總指揮部下達三個方面軍主力協同消滅胡宗南部的預先命令,要求第三十一軍在打拉池以東集中,準備協同一方面軍一起打擊北進之敵。10 30 7 時,彭德懷下達海打戰役計劃,規定:紅一方面軍主力 6 個師集結于古西安州、麻春堡、陳家灣地域,紅四方面軍之第三十一軍集結于打拉池以東干鹽池地域,以上兩部為突擊集團,準備從東西兩面求殲胡宗南部先頭一至兩個師;第四軍和第五軍主力在郭城驛、靖遠、打拉池之間占領陣地,鉗制敵人毛炳文、王均兩軍,保障我突擊集團的右翼安全,紅二方面軍主力轉移到海原以北和西北地城,保障我突擊集團左翼安全。中央軍委立即批準了海打戰役計劃,通令全軍堅決貫徹執行。同日,中央軍委致電朱、張指出:“為戰勝胡敵,三十一軍即照彭德懷二十九日二十時電命令布署執行任務,勝利后直由中衛渡河。”30 日,張國燾卻命令第四軍撤至賀家集、興仁堡,第三十一軍撤至同心城、王家團莊; 【 校注者注 : 這就是前立反覆指出的張國燾挾三十一軍和四軍渡河被胡宗南部阻回的駐地 。 田耿齊校評】第五軍已經西渡黃河,因而海打戰役的部署未能落實。31 日,敵第二十五師已進抵靖遠,向東灣子追擊;第三、第三十七軍正向打拉池方向進攻;第一軍已進到古西安州南之張家塘;馬鴻賓部也由海原西南之米家塘向我軍進攻。這樣,在海打地區求殲敵人的計劃未能實現,紅軍主力由打拉池地區向東轉移。途中,紅一方面軍一部 31 日在海原西北地區擊潰堵截之敵第三十五師和騎六師各一部,俘獲人、搶各 1000 余。

在這種情況下,前敵總指揮部為貫徹中央軍委繼續爭取實現奪取寧夏的計劃,又在 11 月初作了如下部署:集中一、二方面軍和四方面軍之第四、第三十一兩軍,統歸彭德懷指揮,在海原以北、同心城以西地區消滅胡宗南部一兩個師;同時由紅軍總部電令河西方面徐向前、陳昌浩指揮之第五、第九、第三十軍即在一條山、五佛寺、眼井堡、紅水一帶,乘勝向中衛、寧夏(令銀川)方向相機進取,在不攻堅的條件下,消滅馬敵。河東我軍主力在麻春堡、關橋堡地區多次設伏誘殲胡宗南部,未達到目的,而敵人則已進至靖遠,打拉池,中衛等地,打通了增援寧夏的通路,并隔斷了我軍主力同河西部隊的聯系。這樣,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奪取寧夏的戰略計劃被迫中止。

紅軍主力向東轉移,取得山城堡戰役的勝利

11 8 日,黨中央根據情況的變化,提出了一個新的戰略計劃設想,其主要內容是:三個方面軍主力:1 月份繼續在現地區作戰,并以一部兵力佯示我軍欲渡黃河,引敵北進寧夏。:2 月上旬以啟,紅一方面軍主力、紅二方面軍組成南路軍,逐次南下,第一步占領鎮原、寧縣、正寧、合水地域,第二步向東占領淳化、耀縣、宜君、洛川、鄜縣地域,第三步繼續向東占領韓城、宜川、延長地域,以擴大蘇區,擴大部隊,解決給養;四方面軍之兩個軍組成北路軍,在靈武,鹽池地區待機,待綏東抗戰爆發后,逐次向東發展,沿安邊、橫山、榆林到達神木、府谷與南路軍同時到達黃河沿岸地區;于適當時機,南北兩路分剮在延長、延川地區,清澗、綏德地區,神木、府谷地區造船,準備再渡黃河進入山西,尋求直接對日作戰,或在晉、冀、魯、豫、皖、鄂、陜、甘等省進行機動作戰。其目的在擴大我黨政治影響,擴大紅軍,爭取同南京政府訂立共同抗日的協定。計劃還提議;“徐、陳所部組成西路軍,以在河西創立根據地,直接打通遠方為任務,準備以一年完成之。”中央指出:“上述新計劃暫時還不作為最后決定”,請朱、 20 日,敵人左路第一旅進占紅井子,第九十七師跟進到大水坑;中路第二旅撤回豫旺縣城整理,第四十三師接任中路,向保牛堡前進;右路第七十八師進占山城堡、小臺予,風臺堡等地,井派出兩個連沿山城堡至洪德城大道向南偵察,在八里鋪以南遭紅一軍團一部突然打擊,大部被殲,少數逃回山城堡。我前敵總指揮部決定迅速發起殲滅敵右路第七十八師的戰斗,爾后向北橫掃敵之中珞第四十三師等部,部署是:以紅一軍團第二師協同紅十五軍團向山城堡西北的哨馬營方向進攻,截斷敵之退路;紅一軍團之第一師和第四師由山城堡以南向北進攻,第三十一軍一部由山城堡以北向南進攻;第四軍由山城堡東南向西北進攻。

21 日,我軍對山城堡之敵發起攻擊。當日黃昏,敵人開始向山城堡以北之曹家陽臺一帶山地撤退。我軍乘機一舉攻入山城堡,接著轉入追擊,將潰亂之敵大部壓迫于山城堡西北山谷中,至 22 9 時,將敵大部殲滅。這一仗,我軍殲敵 1 個多旅,給了蔣介石嫡系主力胡宗南部以沉重的打擊,迫使該敵全線退至大水坑、萌城、甜水堡及其以西地區,從而停止了敵之進攻。山城堡戰役的勝利,是中央軍委正確決策和三大主力紅軍團結戰斗的成果。 它大振了我軍的聲威,對促進逼蔣抗日方針的實現起了積板的作用。【 校注者注 : 著重點是我們所加 。0 20  天后即發生了 “ 西安事變” ” 。 試想 , 如果紅軍都按張國燾 0 10 月 月 5 25  日電“ 全軍西渡 ” 了,張學良還敢于發動 ” 西安事變 ” 嗎?田耿齊評】

山城堡戰役勝利后,我軍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以戰備姿態,在環縣、定邊、鹽池之間地區休整,為執行新的戰略任務作準備。為了適應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后的新情況,從組織上保障紅軍的統一指揮,開展更大的局面,中央軍委主席團于:2 7 日轉發了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關于擴大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組織的命令。命令決定: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彭德懷、任弼時、賀龍、項英、林彪、王稼詳、徐向前、陳昌浩、劉伯承、關向應、葉劍英、陳毅、蕭克、董振堂、徐海東、聶榮臻、郭洪濤、張云選、王雛舟等 23人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彭德懷、任弼時、賀龍等七人組成軍委主席團;以毛澤東為軍委主席,周恩來、張國燾為副主席;朱德為中國紅軍總司令,張國燾為總政治委員。同時任命劉伯承為軍委總參謀長,葉劍英為副總參謀長;王稼詳為總政治部主任,楊尚昆為總政治部副主任。在此以前,中央軍委還任命了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任弼時為前敵總政治委員。

(摘自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 1987 3 月編撰、軍事科學出版杜出版之《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一卷第 348357 頁)2001 12 2 日完稿)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關于西路軍渡河問題的材料校評

    2019-04-01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