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8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歷史人文 > 歷史資料 > 閱讀信息
延梅|中國醫科大學——紅色醫生的搖籃
點擊:3142  作者:延梅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4-04-28 15:41:54

 

1.jpg

延安時期“中國醫科大學”舊址(1940.3)

陜北的秋天有著獨特的韻味,層林盡染,疊嶂如畫,湛藍的天空漂浮著片片白云,紅色的文化將大地深潤滋養,這塊土地有數不盡的歷史文物。
我們驅車來到延安寶塔區橋兒溝柳樹店村,這里是延安時期的中國醫科大學舊址。迎面是兩名紅色醫生的雕塑,右面是一排十三孔的石窯洞,曾是教室、圖書室、化驗室,正前方是軍醫禮堂展覽室。
中國醫科大學歷史悠久,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以校名辦學的軍醫特殊學校,是專門培養醫務技術人才。它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和紅軍衛生學校,于1931年11月20日在江西瑞金成立。那個時期已初具規模,有圖書室、解剖室、動物化驗室、標本、模型室、細菌室、化學實驗室等,顯微鏡已有7臺,模型、各類參考書400余種。理論教學與臨床設備更為密切,開設了外科手術室、消毒室、x光室和理療等。
1934年10月學校師生背著書籍、器材、槍支彈藥隨軍長征。1935年底到達陜北瓦窯堡復課,改為八路軍衛生學校。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后,9月醫大師生們紛紛奔赴晉察冀抗日前線。在平型關戰役身先士卒,在兵運站救助傷員,接待傷員依次轉運到大后方,在中國醫科大學紅色校史上留下了最值得書寫的一頁。
1940年3月遷至延安柳樹店村,動員和組織當地百姓、醫務人員和部隊官兵規劃修建軍醫大學教室和禮堂。官兵和醫務人員居住在周邊的農家和半山坡上的土窯洞里。9月毛澤東親臨視察并提議,中共中央批準改名為“中國醫科大學”,先后辦了16期。
中國醫科大學是紅色醫生的搖籃,也是新中國的救護先鋒。從此,該校跟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開始紅色旅程,健康、快速的發展。
從1940年到1945年,毛澤東多次親臨學校視察。1941年夏,為慶祝第十四期學員畢業,毛澤東題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至今仍是全國醫務工作者的座右銘和前進的方向。
當年軍醫大學新組建的校務會,由王斌任校長,史書翰為副校長,政委饒正錫,教育長曲正。學?!兑幷隆匪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培養醫務人才。目的是:“培養革命優秀的技術干部,適應抗戰和建國的需要,為民族解放與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教育方針的宗旨是:“培養政治堅定、思想正確、忠于職責、貫徹始終的衛生工作者”。

2.jpg

延安時期軍醫大學的教室、圖書和化驗室(1940~1945)

?;盏暮x:標識造型是三角形,外框由三條弧形邊組成,代表中國醫科大學。標識中間CMU英文縮寫,象征醫學教育事業為圣潔的事業;下緣標識英文和中文是郭沫若所寫,寓意中國醫科大學更加發揚光大。顏色是中國紅和白色組成,藴含著中國文化哲學理論和中國醫科大學紅色血脈。紅色象征吉祥、喜氣、熱烈、斗志、生命,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紅色歷史。白色象征純潔、高尚、神圣,不容妥協、難以侵犯的氣韻,彰顯用紅醫精神培養白衣天使的特色。
校訓是:團結、緊張、嚴肅、仁慈、謹慎,該校學制4年,制藥班3年,調劑班1年,到了延安學校建設已經開始正規。校部設政治、教育、總務三個處。其中:政治處下設:組織、宣傳、保衛;教育處下設:出版、注冊;教育方面設:病理、生理、藥理、解剖、細菌、內科等八個系。另外,還兼管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教學。
中國醫科大學經歷了百年的槍林彈雨、刀光劍影、風雨兼程,紅色種子一直奔波在革命的路上。過湘江、戰黎平、渡赤水、過烏江、爬雪山、過草地,曾被毛澤東稱“馬上衛生小學”,開啟了一幕幕紅醫傳奇。
在長征的路上唱著《藥物學》的歌曲,行軍路上將醫學知識掛在背包上,邊學習、邊討論。遇到紅軍戰士生病、高燒不退,在沒有藥的情況下,用草藥、民間土方法醫治,穿刺、開刀等挽救戰士的生命。
在延安建校初期,條件非常艱苦,僅有幾張教學掛圖,一具人體骨骼和一臺顯微鏡。沒有黑板,用木板自制涂上墨汁,就是講課的教板;沒有桌椅,用石頭、石板砌成;沒有教材講義,就由教員自編、刻蠟板、油印。

3.jpg

軍醫大學先后由八路軍野戰醫院、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許多知識分子前來執教,他們有史書翰、曲正、魯之俊、黃樹剛、周澤沼、譚壯和李治中等。還有美國友人馬海德、印度的巴蘇華、朝鮮的方禹鏞、德國的米勒、蘇聯的阿洛夫等擔任該校的教員。
我們來到后面的手術室舊址,認真仔細地觀看眼前一件件簡易的臨床實物,手術器材、穿刺針、縫合線、老式的顯微鏡、消毒液、敷料罐,還有那張肺血管圖和胸肌胸鎖關節及靱帶圖。一本本粗糙紙張的筆記、編輯、翻譯、油印的教材,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和窯洞內簡陋的床位。許多中央領導、前線指揮員、戰士的手術都是在昏暗的汽燈下完成麻醉、手術后并在這個環境里慢慢康復的。
望著這個非常隱蔽的溝壑,中國醫科大學就是在這里。從小到大,從無到有一步步地發展起來。
在延安辦學時期,醫科大學是建校以來環境最穩定,內容最豐富,辦學條件和效果也是最完善。學校圖書、實驗儀器設備大有增加。一方面從重慶、香港購買大批設備;另一方面師生自己動手制作教學模型、標本,學校儀器設備基本達到國內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水平。其中:解剖、生理、細菌各設備較好,接種室、血清設備室、動物室,用來教學,制作疫苗和預防血清,以供邊區人民和部隊使用。在黨中央和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醫科大學不斷發展,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員,從這里畢業走向各個戰場,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

4.jpg

軍醫大學手術室舊址(1940.3~1945.11)

5.jpg

軍醫大學簡陋的手術室(1940.5~1945,10)

6.jpg

延安辦學時期,學員們在做化學實驗(1943)
我走進醫科大學禮堂,這里展出1931年~2021年的醫科大事記。這里曾是知名學者執教,外國醫學專家講學、病理實習、分析、學術報告、專題討論講座的地方。學校除完成本身教學任務外,還幫助邊區醫專培養了大批醫務人員。經常派出醫療隊幫助地方進行流行性疾病的防治和衛生知識的宣傳。為防治天花,學校試制生產了35萬只牛痘疫苗,為黨培養“紅色醫生”,為邊區軍民服務建立了醫治基地,也稱軍民一家的發祥之地。
在延安時期,學校繼承和發揚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光榮傳統。每周由政治教員上1至2次政治課。主講《中國革命問題》、《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論持久戰》、《共產黨人發刊詞》等。此外,還經常進行時事教育,毛澤東主席先后為師生講:要好好學習白求恩對病人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治療工作中不能馬虎大意,并闡述中西醫團結的重要性。為人民服務,為工農服務與工農相結合及學習。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陳云等先后來作報告。
1941年7月,學校舉行了建校十周年展覽會,展出掛圖302件,標本108件,模型119件,生藥標本200余種。毛澤東參觀后寫下了“辦得很好”四個大字,朱德總司令題詞“埋頭苦干”。
在中國醫科大學的畢業證書上印著“誓為千百萬革命戰士的健康而奮斗”。1945年,中國醫科大學師生將獻給中共中央的這句題詞,制作成一面錦旗懸掛在中共七大會場。現藏在延安歷史博物館。

7.jpg

中國醫科大學禮堂舊址(2023.10.7)

8.jpg

中國醫科大學師生制成一面錦旗獻給黨中央(1941)
1945年11月18日,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中醫大從延安出發,輾轉到東北大后方辦學。在延安時期培養出數千名醫務工作者,先后畢業了19期學員,共計2302名,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1948年11月2日,醫科大學遷至沈陽,與原國立沈陽醫院合并為遼寧醫科大學,開啟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1950年10月,醫科大學的師生又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建國幾十年抗震救災、抗擊疫情……在最危險的救援第一線都有他們的身影。中國醫科大學“以紅醫精神培養白衣天使”,一代代紅醫人引領他們,全方位的踐行著仁心醫者的使命擔當,詮釋了新時代救死扶傷的深刻內涵。
時代在變,學校“政治堅定,技術優良,救死扶傷,生命至上”的紅醫精神,服從黨和人民的召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沒有變。
中國醫科大學建校于民族危難之際,播種在井岡山,誕生在瑞金,錘煉在長征路,成長在延河畔,馳騁在白山黑水,騰飛在遼沈大地。92年的紅醫征途上,已經培養出30多萬名高級醫學專門人才。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國家衛生管理領導干部100多位,醫學教育界著名的學者、專家,將軍40余位,中科院、工程院士近20位。被譽為“紅色醫生的搖籃”,現在是全國紅色教育基地和醫務工作者的教學基地。
2011年,中國醫科大學不辱使命,追溯她的根在延安,為回報延安人民的初心和付出。2013年10月24日~2015年4月24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前后6批20個專業46名專家幫扶延安醫院。成效顯著,深受老區人民的好評。

9.jpg

10.jpg

中國醫科大學與延安人民醫院專家幫扶團攜手

軍醫大學在延安開展科內講座310余次,會診1900余人次,參與危重病人151人次,治療4300余人次,完成手術370余例,指導完成手術260余例。參與組織各種學術活動、培訓12場,醫科大專專題講座27次,開展新技術、新業務99項。參加各市、縣、鄉等醫療機構義診活動20余次,指導申請市級科研項目5項獲得自助。其中朱悅教授和龐雷鋒副教授指導的項目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了延安醫療戰線上歷史性的突破。
如今,延安人民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三甲綜合醫院。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院,延安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幫扶醫院,是延安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國家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基地。
(作者系北京知青;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憤怒!山東飛行員烈士兒子遭霸凌,孩子媽媽求助,霸凌方囂張態度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