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必須進行解放戰爭。在一定意義上說,解放戰爭就是要完成抗日戰爭的未竟之業。”
最近有時間,研究了一下“衡陽抗戰紀念城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史料。

2017年5月8日,湖南日報新媒體“新湖南”在《中國唯一命名的抗戰紀念城》一文中這樣寫道:
“這尊紀念碑是在1947年8月20日就已奠基了,但直到1948年4月才正式立起來,由蔣介石先生親筆提寫碑名;1952年維修時由于歷史原因又將碑文改為“衡陽解放紀念塔”;1984年為尊重歷史事實,將紀念碑碑名復原為“衡陽抗戰紀念城”,由原省政協副主席程星齡書寫。直到2007年4月14日進行重新修繕時,來自寶島臺灣的珍貴手跡,也就是蔣介石當年親筆題寫的‘衡陽抗戰紀念城’這七個字才最終回到了原位。”

對于碑文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變化,臺灣島內和海外一些反共文人,如許劍虹、徐全、吳尚融、林國榮之流,憤憤不平,稱這是“1949年后遭到破壞”,是“極左”,還發表了所謂“四大不容許聲明”。但是,在常征看來,1952年的更改碑文,并非他們污蔑的“破壞”,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邏輯結果,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從1840年以來,無論是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目標是什么呢?
抗日戰爭是偉大的,但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仍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日本帝國主義雖然被趕走了,可美帝國主義又來了。蔣介石和美國簽訂《中美商約》,全面出賣中國主權,幾乎把中國變成了美國獨占的殖民地。所以,必須進行解放戰爭。在一定意義上說,解放戰爭就是要繼續抗日戰爭的未竟之業。

通過解放戰爭,中國才徹底跳出了近代陷阱,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并為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打開了大門。所以,在解放戰爭勝利后,將碑文改為“衡陽解放紀念塔”,是完全符合歷史邏輯的,是對歷史的尊重,而不是相反。實際上,在解放戰爭勝利后,把抗戰紀念碑更名為解放紀念碑,并非衡陽一地。在國民黨的“陪都”重慶,于1947年10月10日建立了“抗戰勝利紀功碑”。

1950年10月1日,新中國國慶一周年的時候,“抗戰勝利紀功碑”被正式改名為“人民解放紀念碑”,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劉伯承元帥題寫了碑名。今天,重慶的這座碑仍然叫“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衡陽的紀念碑,名字后來又改回去了,“新湖南”欣慰地寫道,“蔣介石當年親筆題寫的‘衡陽抗戰紀念城’這七個字才最終回到了原位”。
2024年7月3日,在非洲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的毛澤東主席中學,隆重舉行了毛主席雕像揭幕儀式。他說,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無比愛戴的偉大領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堅定支持包括非洲在內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毛主席雕像必將成為中非、中納友誼的永恒象征。

非洲距離中國,遠隔萬水千山,主席在這里,會覺得孤獨嗎?會想念家鄉嗎?不過,這里一定不會有神秘黑衣人在月黑風高之夜行見不得陽光之事,如不久前在魔都某區發生的事情那樣……(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高度一萬五千米”)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