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9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在陜西安定縣(今子長)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瓦窯堡會議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會議著重討論全國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軍事戰略,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并相應地調整了各項具體政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重解長征之謎》曾對瓦窯堡會議的前前后后有過詳細記述,摘編如下。
瓦窯堡會議舊址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聚集到張聞天家的簡陋窯洞,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瓦窯堡會議”。窯洞只能坐下十幾個人,開會時在炕前支起一張舊方桌和幾條長凳,政治局委員在炕上和長凳上隨便就坐。
瓦窯堡會議由張聞天主持,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劉少奇、博古(秦邦憲)、彭德懷、鄧發、凱豐(何克全)、李維漢、楊尚昆等十幾人參加,張浩(林育英)在會上做傳達。由于這次會議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新精神,中央也讓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前來參加。
中央負責人著重研究了如何團結國內各階層一致抗日。當時紅軍在陜甘戰場的主要對手,正是“九一八”事變后流落關內、又被蔣介石驅趕到“剿共”前線充當炮灰的張學良指揮的東北軍,于是這支部隊便成為紅軍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對象。毛澤東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提出了新的策略。會議還通過了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在會上,決定重組的紅一方面軍盡快東征山西,爭取進入華北抗日前線。
1936年2月,毛澤東親率紅軍東渡黃河入晉,因蔣介石派十個師幫助閻錫山攔阻,兩個多月后折返陜北。東征的成就如同毛澤東曾用四句話所概括的:“打了勝仗,喚起了民眾,擴大了紅軍,籌集了財物。”
紅軍主力東征期間,留守陜北的周恩來進入東北軍控制的延安,同張學良在教堂中秘密會見,促進了東北軍、西北軍同紅軍建立合作關系,不久便促成了以“兵諫”捉蔣逼其停止內戰的“西安事變”。這些都是瓦窯堡會議新政策的成果。
瓦窯堡會議后,中共中央派劉少奇秘密前往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他使此前遭受嚴重破壞的白區黨組織開始恢復,“一二·九”運動后掀起的全國救亡熱潮也日益高漲。
在召開瓦窯堡會議后的近半年間,瓦窯堡成為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陜甘根據地的中心,中國抗日紅軍大學也設在城內北側的米糧山上。1936年春,蔣介石嚴令東北軍進兵“剿共”,并對行動不力的部隊,以懲處和停發軍餉相威脅。此時,中共中央考慮到必須讓張學良對蔣介石有所交待,于是秘密同東北軍打了招呼,主動讓出瓦窯堡,使其能向蔣介石報告“收復瓦窯堡”的“戰績”。1936年6月,中共中央遷往保安縣城(今志丹縣)。
張浩和中共中央把新的政策方針通過電臺通知了返回川康邊的紅四方面軍。此時張國燾不得不同意北上。中央北上陜北后打開了局面,紅四方面軍則在藏區陷入了兵源、糧源補充極其困難的窘境,部隊人數由8萬減至4萬。任弼時、賀龍所率的紅二、六軍團(紅二、六軍團后組成紅軍第二方面軍)到達甘孜同四方面軍會師后,了解到中央的新政策后也堅決擁護。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終于根據中央的要求一起北上,促成了三大紅軍主力于10月間會師,勝利結束了長征。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