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回顧毛澤東主席領導中國在金融方面的實踐,指出毛主席第一個成功發行不依賴鑄幣的紙幣,并長期保持物價穩定。毛主席的貨幣實踐,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貨幣理論,而且是對馬克思貨幣理論的重大突破,也是人類貨幣理論史上,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理論突破,并且通過實踐給予充分證明,從而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也必將成為人類今后唯一的貨幣發行方式了,等于說是人類貨幣發行理論和發行方式的終結。人類從沒有一項發明能夠給人類帶來如此巨大而持久的收益,雖然很多人對此有貢獻,但最重要的貢獻無疑屬于毛澤東,是毛澤東真正實施了此項制度,并為人類社會所認可,成為一項主流社會制度。

一、馬克思對貨幣理論的發展
馬克思的貨幣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人類貨幣理論史上的一座豐碑。在人類歷史上,馬克思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貨幣實質和起源,全面論述了貨幣的職能。馬克思還進一步指出,商業票據類的債務欠條已經取代鑄幣成為西方各國的主要貨幣【1】,他提出的債務貨幣理論【2】,詳細分析了債務貨幣的流通過程和流通規律等,是馬克思貨幣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貨幣理論的基礎之一。馬克思還第一次提出了貨幣數量與物價之間的定量關系式,它是現代貨幣數量論的初始形式,兩者沒有本質區別【3】,直到今天,仍是各國指導貨幣發行和管理的理論基礎。馬克思由于其對貨幣和經濟理論的貢獻,他成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眼中十分重要的經濟學家【4】,也成為英國官方BBC電臺拍攝的紀錄片三位貨幣大師之一【5】。
二、毛澤東對貨幣理論的貢獻與實踐
毛主席則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貨幣理論,他領導的新中國是第一個發行使用與商品無關的紙幣做基礎貨幣的國家。當時西方和蘇聯集團各國都將發行的本位貨幣與貴金屬掛鉤,規定發行的紙幣所代表的含金量,其實質是政府發行的代表鑄幣的欠條,其發行基礎仍然是黃金白銀等金屬鑄幣,仍然是以馬克思所描述的商品貨幣理論為基礎的。仍然需要儲備黃金等實物,也就需要為增發貨幣付出成本和代價。新中國發行的人民幣,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國家發行不與黃金等鑄幣或其他商品掛鉤的貨幣。早在1927年1月的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就領導湖南農民成立了第一家中國人民自己的銀行——瀏東平民銀行,發行了紙幣【6】,這是中國工農革命政權最早發行的貨幣,有力地幫助了農民發展生產。1931年11月7日毛澤東領導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決議規定禁止私人銀行等發行貨幣【7】,控制貨幣發行權。1934年1月23日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作大會報告指出,應按照市場需要,由蘇維埃銀行發行適當數量紙幣【7】,這顯示毛澤東主席洞察了貨幣發行和流通規律的關鍵。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后,毛澤東及時指出【8】,
“要有計劃地與敵人發行偽幣及破壞本幣的政策作斗爭,允許被割斷地區設立地方銀行,發行紙幣,并規定由銀行辦理低利借貸,協助生產事業的發展和商品流通”。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都發行與金銀無關的紙幣。山東抗日根據地早在1938年12月就響應毛主席指示,開始發行北海幣【9】。當時敵人利用占領的銀行獲得大量法幣,同時發行偽幣,到根據地掠奪物資,根據地一方面宣傳持有偽幣和法幣的危害,另一方面則用北海幣兌換老百姓手里的法幣和偽幣,到敵占區購買物資供應根據地市場;同時發行合適數量北海幣,禁止使用法幣和偽幣,穩定了根據地物價。由于較好地遵從了貨幣流通規律,不僅將國民黨法幣、日偽貨幣等趕出了根據地,消滅了日偽蔣通過貨幣對根據地進行經濟侵略;而且使根據地貨幣成功進入國民黨統治區和日偽統治區,使我軍能用根據地印制的貨幣購買日偽區各類物資,包括軍用物資【10】,甚至可能包括軍火【11】,從而有力地幫助了根據地的建設和抗日活動,后來也有力地推動和加快了解放戰爭的進程。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領導人民政府,依據戰爭時代的成功經驗,統一發行與鑄幣脫鉤的人民幣,包括相關配套措施,禁止舊時代貨幣、金銀幣和外幣流通,很快消滅了國民黨統治末期的惡性通貨膨脹,穩定了物價【12】,是人類歷史上的貨幣發行創舉。在新中國前30年,除1960年因天災人禍帶來的經濟危機導致物價上漲過快外,雖有美國和西方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威脅,還有多次局部戰爭,卻基本保持了穩定的物價,這也是難得的奇跡。與此對比,美國在21世紀以前,物價一直難以穩定,不是通貨膨脹,就是通貨緊縮【13】。前30年物價能夠穩定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借鑒春秋戰國時代發展起來的常平倉制度,積極儲備重要物資,尤其是糧食【14】。毛澤東多次指出,“一定要有儲備糧,年年儲一點,逐年增多”,“廣積糧”,“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物價下降時,就增發紙幣抬高價格購買重要物資,如糧食布匹等,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在物價上漲時,就低價出售儲備的物資,同時減少貨幣供應量,從而穩定物價。國家在豐收年景糧價下降時收購余糧,基本說來是低價收購的。按《管子》的說法“民有余則輕之”,豐收年景,糧食多,糧價自然便宜。而到災荒年景,國家拋售糧食,即便低于市價,但肯定比豐收時收購價格要高得多。這一反一正的差價,自然轉化為國家的財政收入,給發展經濟提供了資金,而且穩定了物價,又為應對戰爭儲備了大量物資,從而讓美國和西方放棄了軍事侵略中國的企圖。毛澤東主席強調人民政府應控制銀行。早在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提出了“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的觀點。
“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如無鞏固的經濟做它的基礎,如無進步的比較現時發達多的農業,如無大規模的全國經濟比重上占極大優勢的工業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交通、貿易、金融等事業做它的基礎,是不能鞏固的”。
在1949年,當解放大軍向全國勝利進軍時,毛澤東鑒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中命令解放軍:
“沒收官僚資本。凡屬國民黨反動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經營的工廠、商店、銀行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
1974年毛澤東發布的著名講話中進一步解釋【15】,
“這是因為貨幣,貨幣交換及其機構是屬中性的,誰掌握了它就為誰服務”。
現代貨幣理論和貨幣制度都公認,商業銀行增加衍生貨幣【16】,也是貨幣發行機構。政府必須控制商業銀行,才能穩定物價,這與毛澤東的貨幣思想是高度一致的。人民政府控制銀行包括銀行發行的衍生貨幣及數量,是前30年能夠穩定物價的重要基礎。讓戰略對手控制銀行,他們就會利用銀行能夠增加衍生貨幣的功能,擾亂貨幣體系,給經濟發展帶來災難。前30年的貨幣發行實踐,也充分說明,貨幣發行,重要的是發行數量,而不是發行依據。歷史上,西班牙人從美洲掠奪了大量黃金白銀,雖然其鑄幣是100%的黃金,但由于鑄幣過多,一樣導致物價上漲【17】。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雖然西方各國發行的貨幣都是有黃金含量的,卻陷入嚴重的通貨膨脹,日本和英國的物價曾在一年內上漲30%【18】。由于物價上漲過快,導致經濟危機和國內外的抵抗,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也學新中國的人民幣發行方式,不再將發行的美元與黃金等鑄幣掛鉤。沒幾年,西方各國也很快同樣采用人民幣發行方式了。從此以后,前30年開創的人民幣發行方式就成為世界主流貨幣發行方式了。此外,美國則積極借鑒新中國前30年的經驗,發展了美國式的農業補貼、常平倉和對外低價傾銷等政策,增加糧食生產,控制糧食等重要物資價格【19】。
三、討論與總結
相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不再依據市場需要發行合適數量的人民幣,而是依據政府建設計劃帶來的財政需要,發行人民幣【20】,由于不符合貨幣發行數量的要求,僅在80年代,就發生四次嚴重通貨膨脹,九十年代的建設大躍進,更是產生了更嚴重的物價問題,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價格指數數據,1993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35%。1995年開始,央行又轉而依據外匯儲備被動發鈔【21】,將西方貨幣當作人民幣發行依據,同樣不能穩定人民幣。它實際上是依據西方購買我國物資和資產需要來發行人民幣。當西方與中國的買賣,包括買賣資產,達到平衡,外匯就不能增加,央行就無法增發貨幣,就會造成通貨緊縮。另一方面,貿易順差很大,也就是西方購買我國大量物資,我國獲得了大量外匯時,國內市場上物資大量減少,卻增發大量人民幣,從而在兩方面增加通貨膨脹。在這種模式下,增發的人民幣都拿去換西方貨幣交給西方,而換來的西方貨幣,作為人民幣發行的依據,只能用于回收市場上的人民幣,不能用于進口物資,主要用來購買西方國家國債來保值增值,由于利率極低,等于免費借給西方國家使用,從而等于將增發人民幣免費交給西方,將人民幣發行收益免費交給了西方【22】。雖然2015年后,央行不再依據外匯儲備增發貨幣了,但目前市場上發行的30萬億基礎貨幣中,70%以上的發行依據仍然是外匯,也就等于將20多萬億元資金免費交給了西方資本家。前30年的人民幣發行方式,最大的收益之一,就是增發貨幣不需要花費多少代價了,政府可以免費得到增發的人民幣,從而為政府提供了一大筆資金。而當時西方依據黃金發行貨幣,就需要花費人力物力生產黃金,而通過這些花費生產出來的黃金,作為貨幣發行依據,只能儲藏在倉庫,并無任何用途,從而白白浪費人力物力。但是,我國央行后來依據西方貨幣發行人民幣,不僅僅與依據黃金發鈔一樣需要花費人力物力生產商品換西方貨幣,而且將發行收益免費送給了戰略對手,是更糟糕的發行方式。依據黃金等貴金屬發行貨幣,貨幣數量與市場需求量之間很難達到一致,這是美國200年來難以穩定物價的重要原因【13】。相反,按照毛澤東的貨幣發行方式,很容易控制貨幣數量,從而讓貨幣數量與市場需求量一致,這是前30年物價得以穩定的又一重要原因。我國近年來每年增發人民幣約2萬億,按照毛澤東的貨幣發行方式,就等于給政府免費提供了2萬億元的資金;而依據外匯儲備發鈔,則政府不但沒有獲得任何收益,而且免費送給了戰略對手西方國家2萬億元資金,甚至超過當年經濟增長部分。這都充分說明,毛澤東的貨幣發行方式,給新中國帶來的經濟收益之大。更重要的是,幫助中國徹底擺脫了自明清以來,因缺少黃金白銀而形成的對外貨幣依賴【23】。后來,該發行方式又推廣到全世界,從而給人類社會的貢獻更遠高于此。它也是支持第三世界國家擺脫西方殖民統治的重要手段。沒有毛澤東在貨幣發行方式上的突破,很多殖民地國家只能依據黃金等發行貨幣,由于黃金等大部分控制在西方國家手里,各國就很難擺脫西方的經濟和貨幣控制,很難獲得真正的獨立。毛澤東能夠突破現有貨幣理論的束縛,在貨幣理論方面作出對人類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貢獻,一個重要原因,是毛澤東堅信獨立自主原則,從而突破了舊中國依賴黃金白銀發行貨幣,受西方控制的桎梏。江曉原教授將一千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紙幣看成是不亞于四大發明的重要發明【24】,但是,自北宋以來,我國在每個朝代都建立了紙幣體系,最終都因過多發行而崩潰,只能重新回到實物貨幣,貨幣也就變得短缺了。紙幣真正給人類帶來巨大收益,還是實行了毛澤東的貨幣發行方式。毛澤東的貨幣實踐,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貨幣理論,而且是對馬克思貨幣理論的重大突破,也是人類貨幣理論史上,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理論突破,并且通過實踐給予充分證明,從而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也必將成為人類今后唯一的貨幣發行方式了,等于說是人類貨幣發行理論和發行方式的終結。人類從沒有一項發明能夠給人類帶來如此巨大而持久的收益,雖然很多人對此有貢獻,但最重要的貢獻無疑屬于毛澤東,是毛澤東真正實施了此項制度,并為人類社會所認可,成為一項主流社會制度。【1】馬克思, 資本論 第一卷. 2004, 北京: 人民出版社. p. 865,142.【2】馬克思, 資本論 第三卷. 2004, 北京: 人民出版社. p. 589-639.【3】范炳良, 淺析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與西方的貨幣數量理論.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4): p. 91-95.【4】J?A?熊彼特, 熊彼特, and 韓宏, 從馬克思到凱恩斯. 2003: 江蘇人民出版社.【5】bbc貨幣大師下載 Masters of Money 全3集 貨幣大師紀錄片迅雷下載_紀錄片天堂http://www.jiluniwo.cn/archives/15958.html.【6】樊紀憲, 貨幣銀行學講座. 1985: 經濟新論社. p. 262.【7】中國現代史資料編輯委員會, 蘇維埃中國. 1957: 中國現代史資料編輯委員會. p. 89,297.【8】毛澤東, 論新階段 1938: 新華日報館編輯部發行http://www.qstheory.cn/zl/bkjx/201312/t20131216_302875.htm.【9】賈洪, 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對敵貨幣斗爭和銀行業務──憶北海銀行總行和魯中分行. 冶金財會, 1995(11): p. 25-29.【10】薛暮橋, 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對敵貨幣斗爭;新中國成立前后穩定物價的斗爭, in 我國物價和貨幣問題研究. 1986, 紅旗出版社: 北京. p. 1-41.【11】劉海波, 中國革命根據地貨幣工作解析及啟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17/15/1645446_441556112.shtml. 環球財經, 2013. 2013(6).【12】薛暮橋, 薛暮橋經濟文選(中國時代經濟名家經典文叢). 2010: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原中國審計)出版社. p. 102.【13】威廉·格雷德, 格雷德, and 耿丹, 美聯儲. 2013: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p. 680.【14】王德澄, 江蘇省糧食志. 1993: 江蘇人民出版社. p. 175.【15】荊治欣, 試談毛澤東的金融觀. 勝利論壇, 1994(01): p. 9-10.【16】Cecchetti, S.G.,貨幣、銀行與金融市場,第四部分. 2007,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p. 341-347,441-447.【17】艾倫, 全球經濟史. 2015: 譯林出版社. p. 20.【18】Friedman, M.,貨幣的禍害,安佳譯. 2008, 北京: 商務印書館. p. 182-195.【19】柯炳生, 中國糧食市場與政策. 1995: 農業出版社. p. 243-249.【20】周其仁, 匯率評論之十六:被動超發貨幣的教訓,經濟觀察報 2010年8月16日,http://zhouqiren.org/archives/979.html. 收錄在《貨幣的教訓 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 2010: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出版. p. 46,51.【21】周其仁, 匯率評論之四十九:人民幣以何為錨. 收錄在《貨幣的教訓 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 2011: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出版.【22】黃衛東, 《中國人民銀行法》亟需修訂. 改革內參(本期公開發表), 2013. 2013(17): p. 18-21.【23】韓毓海, 五百年來誰著史.第3版. 2011: 九州出版社.【24】江曉原, 歷史上的發明:意義與評價 沉思之美 : 當代著名人文學者文化隨筆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286523/?type=rec, ed. 張豈之. 2001: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p. 249.(作者:黃衛東,從事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本文為作者在去年紀念馬克思誕生200周年座談會上發言稿基礎上整理而成;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自“察網智庫”)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