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子午:毛澤東時代的大涼山“扶貧”
點擊:  作者:子午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1-01-26 08:14:43

 

1.webp (4).jpg

 

     【60年代,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巴普人民公社開墾了歷年積水荒廢的“海子”50多畝,連年喜獲豐收。圖為社員們給地里種的油菜施肥。圖源:新華社】

【摘 要】讓生產資料成為窮人的集體財產,發展出貧困地區的內生力量,自己掌握生活資料的分配,才能徹底地擺脫貧困。


1.webp (5).jpg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里精辟地指出:

 

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例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是:生產的物質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手中,而人民大眾所有的只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即勞動力。既然生產的要素是這樣分配的,那么自然就產生現在這樣的消費資料的分配。如果生產的物質條件是勞動者自己的集體財產,那么同樣要產生一種和現在不同的消費資料的分配。庸俗的社會主義仿效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會主義)把分配看成并解釋成一種不依賴于生產方式的東西,從而把社會主義描寫為主要是圍繞著分配兜圈子。

“扶貧”不應當只是發錢,即消費資料的再分配或曰“三次分配”。伴隨著土地流轉、資本下鄉,以及通貨膨脹帶來的物價上漲,發給窮人的錢最后又可能會流到資本口袋里。所以,扶貧要想服務于社會的平等化,不能局限于僅僅服務“勞動力的再生產”,替資本企業培養打工人;而應該讓生產資料成為窮人的集體財產,發展出貧困地區的內生力量,自己掌握生活資料的分配,才能徹底地擺脫貧困。

涼山地區因為是多民族居住,解放前還保留著奴隸制、封建制甚至原始部落等多種社會形態,民主革命和土改進行得比較晚。解放以前,涼山廣大少數民族的底層民眾,一方面受到本民族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壓迫,同時還要承受國民黨反動統治帶來的民族壓迫。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政府首先在涼山地區廢除了民族壓迫政策,進行了大量的宣傳教育和生產扶持,推行民族自治政策,增強了廣大少數民族人民的愛國思想。換現在的表述,也就是幫著他們修路、建房子、發展生產,甚至直接調撥糧食和生活物資,扶危濟困。也就是說今天的扶貧措施,當年也做過。當然,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一窮二白,扶持的規模和程度跟今天肯定無法同日而語。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幾年,奴隸主殺害奴隸或殘酷壓迫奴隸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奴隸逃跑或起義的現象頻繁發生,涼山地區的民眾紛紛向政府請愿,要求早日進行民主改革。有了足夠的民意基礎,1956年2月9日,涼山地區的民主改革和土地革命開始以比較溫和的方式進行。全面廢除奴隸制度,解放奴隸,實行人民的人身自由和政治平等;廢除奴隸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實行勞動人民的土地所有制。由于當時的全國農業合作化運動已經開展起來,涼山地區的土地改革也直接從奴隸社會一步跨越到了社會主義的農業合作化階段。

民主革命和土地改革大大改善了涼山民眾的生活水平,消滅了數千年的剝削制度,獲得了最廣大的底層民眾的普遍支持。盡管少數奴隸主頭人策動叛變,最終卻因為新中國政府的有力平叛和彝族底層民眾的共同反對而遭到失敗。

筆者曾隨朋友數次自駕深入大涼山地區進行社會調研,無論是西昌附近的冕寧、大涼山南部盛產石榴的會理(墨茶的家鄉),還是大涼山腹地的昭覺、布托,筆者都曾去過。像昭覺、布托這些地方的交通條件的確十分糟糕,這倒不是政府沒有修路,而是修了很快就會垮塌;一到陰雨季節,道路中斷是家常便飯。

但是,如果單純地比較農業自然條件,涼山絕大部分地區卻又是遠遠好于山西的大寨、河北的沙石峪和蘭考的鹽堿地。依靠集體經濟,毛時代涌現出了無數改天換地的農業典型,山西大寨、河南林縣的紅旗渠、蘭考的鹽堿地治理、沙石峪“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

事實上,涼山地區依靠土地革命和農業合作化運動,農業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發展同樣取得了豐碩成果。

1.webp (6).jpg

【在舊社會是奴隸,60年代擔任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巴普人民公社柳洪生產隊黨支部書記兼隊長的額其一土(左)和社員們一起研究如何實行玉米定向培植和寬窄行種植法。圖源:新華社】


昔日受盡壓迫和歧視的農奴當上了生產隊長,這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僅僅在土改過程,涼山州就發展了376名中共黨員,567名共青團員、鍛煉并培養了州縣區鄉各級干部5668名;武裝隊員16000多名(后來多數轉為正式國家干部);州內每個縣都成立了勞協會,其成員達103萬人……這些都成為擁護黨和人民政府的中堅力量。隨著民主改革的勝利完成,少數民族民眾的階級觀念大大加強,家族觀念大大削弱;民族團結增強,民族隔閡消除。筆者在涼山地區走訪過程中,遇到一些健在的老黨員和被解放的農奴,他們至今非常懷念公社化時期當家作主的尊嚴和光榮,懷念當時人們的精氣神和干勁,今天涼山地區普遍存在的黃賭毒和偷盜在當時完全是絕跡了的。

1.webp (7).jpg

【美姑縣巴普人民公社柳洪生產隊養的羊,比公社成立前增長了一倍多。圖源:新華社】


1956年6月,西昌專區已成立農業社4497個,入社農戶占農戶76.6%;1958年9月25日,涼山州第一個人民公社——昭覺縣南坪人民公社建立,涼山州基本實現農業合作化,并試辦33個人民公社。農業合作化顯示出了組織化勞動和管理的優勢,在筆者走訪過的涼山農村地區,當地大部分的平壩耕地都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辟出來的,50年代政府組織了村民去挖溝、修渠、排水、整地,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平壩耕地。不少老人依然記得以前生產隊的口號:“山上戴帽子,山腰拴帶子,山腳穿襪子”。“戴帽子”指保護森林,綠油油的;“拴帶子”指堰渠通水;“穿襪子”指土地改造,搞條地溝,把幾個大隊的溝連在一起——這實際上是一套非常全面和系統化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思路。

1960年1月,中共西昌地委在全區開展農業機械化、半機械化運動;至年底全區共生產改良化、半機械化工農具110多種,22萬余件,建立農業機具廠183個;1963年11月16日,涼山州21個水利骨干工程開始施工,受益農田將達到7萬多畝;1964年3月12日,中共西昌地委、各縣縣委和專縣機關抽調960名干部在全區24個點建立試驗田,計劃試種棉花、花生、甘蔗、烤煙等經濟作物548.81畝;1965年11月,涼山州有1600多個高級社建立了良種基地,先后從成都、溫江、廣東等地調入水稻、小麥良種10萬公斤;1980年4月,全州共榨蔗91900噸,白砂糖產量首次突破萬噸大關,產糖10080噸。

1.webp (8).jpg
1960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鐵工廠的彝族和漢族工人研制生產了大批新式步犁和抽水機,支援春耕生產。圖源:新華社】


到1978年,涼山州全州建穩產、高產農田35萬多畝,有效灌面38萬畝,噴灌6萬多畝,集體經濟時期涼山州社會經濟逐年增長。

1.webp (9).jpg

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農村在地工業被提倡,鼓勵社隊企業利用本地資源、集中農業剩余發展加工業和小型工業,社隊企業吸納了大量富余農村工人就地安排就業。

涼山地區的工業化和農業機械化是在新中國工業化戰略、特別是三線建設的過程中被帶動發展起來的。

1958年8月15日,冶金部建立了西昌鋼鐵公司籌備組;1964年,毛主席正式作出三線建設決策。1964年5月以后,根據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精神,攀西地區“三線建設”上馬。“三線建設”的重點項目,除攀枝花鋼鐵基地因從西昌專區劃出外,磨房溝電站、軍民兩用飛機場、衛星發射基地,還有成昆鐵路的367公里路段,都在西昌、涼山州境內,三線建設的歷史就這樣在涼山大地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

解放前,涼山境內沒有現代工業,僅有4家瀕臨絕境的小工業企業。從50年代后期開始積極發展現代工業,特別是國家在西昌地區進行的大規模“三線建設”,帶動了涼山的地方工業發展,從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在西昌建成了中央屬的重點項目、中國最大的冶金中試基地——冶金部410廠,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重大科技成果獎。

到上世紀70年代后期,涼山州已建水電站1480座、機組1547臺、裝機容量59830千瓦,加上省屬磨房溝電站,裝機容量達到97330千瓦。農村小水電站的建設,六七十年代在省內外已小有名氣,“文革”中還參加過“廣交會”的展覽,被譽為“彝鄉明珠”,少數民族群眾稱贊這是共產黨給他們帶來的“幸福光”。

1.webp (10).jpg

【勞動休息的時候,美姑縣牛牛壩人民公社阿普足生產隊參加農村俱樂部的社員,在田野上組織小型歌舞活動。圖源:新華社】

從上世紀50年代零的突破到70年代末,涼山州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已發展到313個,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發展到939個,職工總數達到46003人,工業總產值24800萬元,為1949年的47.3倍。

有了工業發展對農業的反哺和扶植,涼山州的農業機械化和社會企業也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吸納農業富余勞動力、縮小城鄉差距、地區經濟不平等的有效舉措。1970年6月,冕寧縣農機廠試制成功地區第一臺水稻插秧機;1974年4月,涼山州農機廠制造的2-4號水利啟閉機送展廣州交易會,河南省水利局選定為援外配套產品;1976年1月24日,西昌農業機械廠完成鑄鋼外結晶技術改造項目,獲得西昌地區科技成果一等獎;1980年12月,涼山州農機一廠試制的“拖靶機”獲得成都軍區科技成果四等獎……

80年代初,集體經濟組織解散后,涼山彝族農民轉向了尋求家支和鄰里合作,以至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小涼山地區出現了一股搬遷潮,人們通過相互調換土地的方式,與自己的家支成員聚居在同一村子,形成了今天以一個或少數幾個家支構成村落主體的局面,傳統血緣政治力量得到了恢復甚至是加強,與之相伴隨恢復的是血統等級婚姻和習慣法,甚至出現了以家支為紐帶掌控村落公共事務和利益分配;社隊企業逐漸轉變成了私人承包的鄉鎮企業,以家支為紐帶的工頭制度使得企業得以順利實現以靈活雇工的方式獲取廉價的勞工,工頭成為先富群體……

今天,人們應當從毛澤東時代的“扶貧”歷史中得到一定啟示。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正文轉編自““紅色江山”,有修訂;配圖選自“忘憂子”《四川涼山美姑縣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