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6月27日,一個非洲代表團來到湖南韶山。
代表團團長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年黑人,他中等身材,額頭寬闊,法令紋刀刻般深長。
他率團首先向毛主席銅像敬獻了花籃,然后參觀了毛澤東紀念館。
看到抗日戰爭歷史板塊時,他說:“對你們來說這些是歷史,對我來說這是經歷。”他又補充道,這些反殖民、反壓迫的正義戰爭,他都經歷過,感同身受。
參觀結束后,這位老人在留言簿前坐下來,寫下心中感受:
“毛澤東主席不僅通過明確的思想和戰略解放了中國,為全世界的革命家提供了指導,也給予了烏干達革命以靈感。”
這位老人,就是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
穆塞韋尼總統向毛主席像敬獻花圈
2
非洲明珠
1907年11月,溫斯頓·丘吉爾乘輪船抵達東非國家肯尼亞的首都蒙巴薩,隨即換乘火車,沿著烏干達鐵路深入非洲的腹地,展開對大英帝國非洲殖民地的考察。
鐵路的終點站是維多利亞湖畔的基蘇木,丘吉爾再次乘船,橫渡了這個非洲第一大湖,抵達恩德培,開始對烏干達的訪問。
時年33歲的丘吉爾還沒有發福油膩,妥妥的小鮮肉一枚。
當時才進入政壇七年的他就已獲任英國殖民地副大臣,仕途順遂,志得意滿。
在東非半個多月的旅行中,他不僅飽覽了壯美的自然風光,更過了一把打獵癮,親手射殺了獅子和犀牛。
要知道英國上流社會自來有打獵的傳統,但也只限于獵狐、野兔之類。能在非洲這種蠻荒之地獵殺猛獸,丘吉爾在氣質這一塊確實拿捏得死死的。
丘吉爾在烏干達打獵
這次東非之行無疑給丘吉爾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國之后第二年,丘吉爾出版了《我的非洲之旅》。在書中,他用近一半的篇幅來描寫在烏干達的旅行,將這里譽為“非洲的明珠”。
《我的非洲之旅》英文版
盡管丘吉爾以洞察力和預見性聞名于世,晚輩尼克松評價丘吉爾是唯一擁有水晶球的政治家,但此時的丘吉爾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幾十年后,這顆“非洲明珠”將會淪為人間地獄,而幫助明珠重放光彩的,將是一位東方巨人的五卷雄文。
3
前世今生
烏干達是非洲東部一個內陸國家,橫跨赤道。
它東鄰肯尼亞,南鄰坦桑尼亞和盧旺達,西接剛果,北靠南蘇丹。
國土總面積241038平方千米,因水面和沼澤地面積超過總國土面積六分之一,被譽為“東非高原水鄉”。
南部的維多利亞湖面積68422平方千米,是非洲最大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非洲地圖上的烏干達
公元1000年,地處烏干達南部的布干達地區建立了王國。
19世紀中葉,布干達王國成為東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
1850年后,阿拉伯商人、西方殖民主義者和英法基督教會相繼進入布干達,他們干預政治,引發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信徒間的連年戰爭,布干達王國迅速衰落。
1890年,英、德簽訂瓜分東非協議,布干達被劃為英國勢力范圍。
1894年6月,英國宣布布干達為其“保護國”。
兩年后,英國將“保護國”的范圍擴展到烏干達全境,并于1907年設總督進行殖民統治。
烏干達地圖
1962年10月9日,烏干達宣布獨立,成立烏干達聯邦,仍留在英聯邦內。
1963年10月,烏干達修改憲法,取消了英國派駐的總督,由布干達國王穆特薩二世任總統。
1966年4月,烏干達國民議會通過臨時憲法,取消各王國聯邦地位,選舉奧博特為總統。
1967年9月,奧博特總統廢除了封建王國和國王,建立烏干達共和國,成為該國第一任總統。
1971年1月,趁奧博特在新加坡參加會議時,陸軍司令阿明發動政變,同年3月就任總統。
1979年4月,烏干達民族解放陣線攻占首都,阿明下臺。此后,盧萊、比奈薩、穆萬加先后擔任總統或國家元首。
1980年12月,奧博特在大選中獲勝,再度出任總統。
1985年7月,奧凱洛發動政變,推翻奧博特政權,并出任國家元首。
1986年1月,穆塞韋尼領導的全國抵抗軍攻占首都,推翻了奧凱洛軍政權,隨后就任國家總統,結束了烏干達連年內戰的混亂狀態,翻開了烏干達歷史新的一頁。
4
魔王
2006年,英國拍攝了一部電影《末代獨裁》(又譯作《最后的蘇格蘭王》)講述了非洲某國一位獨裁暴君的故事。
扮演暴君的美國黑人演員福里斯特·惠特克因此角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影片的主人公就是烏干達歷史上最具國際知名度的人物伊迪·阿明。
電影《末代獨裁》海報
阿明是烏干達第三任總統,他與中非皇帝博卡薩、扎伊爾前總統蒙博托齊名,并稱為“非洲三大暴君”,更是公認的“非洲第一魔王”。
阿明大致于1923到1928年間出生在烏干達北部城市科博科,準確生日無法考證。
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離家而去,在甘蔗種植園打工的母親把他拉扯大。
由于家貧,他只上到小學四年級就輟學了,基本上算是文盲。
雖然英文單詞都不認識多少,阿明卻得到命運女神的垂青,幸運地擁有一身鋼澆鐵鑄的好筋骨。
成年后的阿明身高1.93米,體重112公斤,力大如牛,飯量驚人,更練得一手好拳法,這成為他日后在軍隊中升遷的重要資本。
為了填飽肚子,十幾歲的阿明外出打工,換了幾份工作后,他加入英國殖民地軍隊非洲步槍團當了一名廚師。他什么活都干,同時接受了英國人的軍事訓練。
1949到1952年,他隨英軍赴肯尼亞,參加了鎮壓索馬里叛亂的戰斗。
作為非洲土著,他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理、氣候特點,能準確地預判對手的行動路線。
阿明在戰斗中得到英軍上司賞識,在軍中穩步提升。
在軍隊里,他除了學到了軍事技術,也磨練了自己的拳擊技巧,1951年到1960年,他壟斷了烏干達的拳擊比賽冠軍。
由于體格強壯,他也是烏干達橄欖球隊最好的前鋒,1955年還入選東非橄欖球聯隊參加了和英國隊的比賽。
1962年烏干達獨立后,阿明成為首相奧博特的親信,逐步被提拔為陸軍司令。
1965年,阿明和奧博特勾結,向鄰國剛果的反政府武裝走私武器換取象牙和黃金。
紙包不住火,第二年事情敗露,烏干達議會要調查此事,二人早已包藏禍心,當即發動政變,阿明率軍隊攻打時任總統穆特薩二世的宮殿,逼得這位前布干達國王逃亡英國,1969年客死倫敦。
奧博特接任總統,阿明當上三軍總司令,偌大一個烏干達成了哥倆的天下。
但好景不好,兩人關系很快就度過了蜜月期,二人互相猜疑。
1970年10月,奧博特接掌了軍隊的指揮權,把阿明從烏干達三軍總司令貶為陸軍司令,還準備以挪用軍費為名抓捕阿明。
得到消息的阿明先下手為強,1971年1月25日,趁著奧博特去新加坡開英聯邦國家峰會,阿明發動政變,指揮親信部隊封鎖了恩德培國際機場并控制了首都坎帕拉。
奧博特被迫流亡坦桑尼亞。
政變后一周,阿明宣布自己為烏干達新總統。
為了穩定局面,他宣傳自己是個軍人,當總統是勉為其難,會盡快舉行大選,把權力移交民選政府。
1971年4月,他還為當年他和奧博特聯合推翻的前總統穆特薩二世舉行了國葬。一系列舉動頗得民心,但是沒有人能想到,未來8年將是烏干達和非洲歷史上最恐怖的8年。
阿明首先操控軍政府委任自己為終身總統,然后對軍隊中奧博特的余黨展開清洗。
奧博特的支持者主要是阿科力和朗格兩個種族,1971年7月開始半年內,至少5000名兩族士兵被殺害,兩族平民失蹤達上萬人。
他生怕奧博特回國奪權,下令在全國逮捕與奧博特同姓的人,三個月后,被處死的姓“奧博特”的人數超過一萬。
阿明殺死了幾乎所有優秀的軍官,他用自己部族的人和親信占據軍中要職,他的廚師、司機、保鏢都當上了少校和上校。阿明提拔親信不需要任何程序,只憑他厚嘴唇一歪就可以上任。
殺戮對象很快擴展到其他種族、宗教領袖、高級政府官員、法官、律師、藝術家、記者、學生和知識分子,甚至包括外國人。
在這種恐怖氣氛下,殺戮不需要理由,只是興之所至隨意為之。
有時候尸體太多難以掩埋,軍隊就把死尸拋入尼羅河,河上的金賈水電站曾因尸體堵塞入水口而多次發生故障。
為了震懾敵對勢力,阿明更采用了駭人聽聞的恐怖手段。
軍隊總參謀長蘇萊曼·胡塞尼是奧博特的親信,阿明將他投入大牢,不久就瘐死獄中。
這還不算,阿明命人把他的頭顱割下,保存在自己宮殿的冰箱中,不時拿出來把玩,以此威懾膽敢背叛他的人。
1972年8月的一次國宴上,貴賓和外國使節都已入席,阿明卻離開了宴會廳,過了一會兒他提著胡塞尼的人頭回到餐桌前,對著人頭破口大罵,還拿著刀叉對著人頭亂切亂捅,把在場的外賓嚇得魂不附體。
1972年8月4日,阿明向全國宣布,真主安拉托夢給他,要他把全部亞洲人趕出烏干達,因為他們是烏干達的“吸血鬼”。
當時在烏干達的亞裔有六萬人,其中一半是英國籍的印度人。
亞裔勤儉能干,開店設廠,提供了大量的流通商品和就業機會,對烏干達經濟貢獻很大。
阿明下令:亞洲人必須在九十日內離開烏干達,只能攜帶100美元出境。
限期臨近,很多在烏干達生活了幾代的亞裔無處可去,阿明就指揮軍人闖入他們的家強迫搬遷。
亞裔被逐出國境,他們留下的工廠、商店被征收為國有,阿明既無興趣,更無經濟頭腦去運作這些工商企業,很快就閑置荒廢了。
首都坎帕拉大量生活必需品失去供應,遭遇了一次大蕭條。
與此同時,大概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阿明下令要求在首都只許穿涼鞋,不許穿皮鞋。
有兩個倒霉蛋忘了這條荒謬的規定,就被阿明強迫吃下自己的皮鞋。
阿明登上《時代》雜志封面
阿明建立獨裁統治后過著奢侈無度的生活。
他在烏干達各地擁有30多處豪宅,里面的仆從全部用白人充任,以體現他身份的高貴。
阿明總共有13個老婆,情婦不計其數。他承認的兒子有36個,女兒14個,私生子女數量無法統計。
坊間傳言,阿明曾處死一個不聽話的妻子,并且把她碎尸,自己吃了部分尸體,把剩余的尸塊擺在桌子上,讓其他的老婆和孩子觀看,警告他們這就是不聽話的下場。
還有一次,阿明得知自己的一個情婦和別的男人私通,他當場殺了那個男人,還把他身體的某個部位給煮熟吃掉。
在外國媒體向阿明求證他是否真的吃過人肉時,阿明的回答是:“人肉太咸,不符合我的口味”。從此他獲得了“吃人魔王”的惡名。
阿明統治烏干達的八年期間,至少有30萬烏干達人死在他的手中,美國的統計認為死亡人數甚至達到50萬人。
由于國內無人敢挑戰阿明的統治,阿明擁有絕對的權威,導致他得意忘形,自大成狂。
他宣布烏干達是地球的地理中心,建議聯合國總部遷到烏干達。水門事件后,他寫信給尼克松,和他稱兄道弟,祝他渡過難關。
烏干達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后也留在英聯邦體系內,英國對烏干達有相當的影響力。
不過阿明無知者無畏,妄想與英國平起平坐。
他表示,如果收到邀請,他愿意做“蘇格蘭國王”,和英國女王分庭抗禮。
他給英國女王發過一封奇葩的電報:“親愛的女王,如果你想體驗一個真正的男人,那請來烏干達首都坎帕拉”。
英國女王是何等尊貴體面的人兒,哪能和阿明這種化外蠻荒之徒計較,自然不予理睬。
阿明不知羞恥繼續糾纏,又發了一封電報向女王索要原味內褲做禮物。
電報發出去又如泥牛入海,阿明只得望著英國方向扼腕嘆息。
阿明是文盲,斗大的字母認不得一籮筐,為了掩飾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智力低下,阿明開動宣傳機器,拼命宣揚自己知識無比淵博,智慧如維多利亞湖一樣深湛,是非洲大地忠誠的兒子。
他詞匯貧乏,卻搜腸刮肚為自己打造了一長串辭藻華麗的尊號,什么“烏干達大救星”、“國父”,什么“大英帝國的偉大征服者”、“陸軍元帥”、“總統閣下阿明博士”等等。
他還給自己頒發了很多金光閃閃的勛章,掛在軍服胸前,招搖過市,顧盼自雄。
阿明禮服照
曾任烏干達教育部長,后來逃亡肯尼亞的魯古莫約對阿明有如下的評價:
“他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會寫,只會掰手指頭數數。他的智商水平根本不能參加內閣會議,他不理解別人在說什么,也不會在報告上簽名。”
5
魔王倒臺
阿明倒行逆施的殘暴統治遭到國際輿論口誅筆伐。
《紐約時報》批評美國巨資進口烏干達咖啡豆,等于給阿明送軍費。
美國雀巢等幾家大型食品公司也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烏干達政府的不人道行為。
在輿論壓力下,1978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對烏干達咖啡豆實行抵制。
咖啡豆出口是烏干達重要收入來源,失去了美國這個大金主,再加上1978年國際咖啡豆采購價格暴跌,等于是斷了阿明的大半財路。
此時烏干達國內經濟已經崩潰,民不聊生,起義此起彼伏,針對阿明的暗殺多達20余次。軍隊也是人心惶惶。
阿明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發動了對鄰國坦桑尼亞的侵略。
1978年10月30日,阿明對坦桑尼亞宣戰,下令大軍攻入坦國的卡蓋拉區,坦桑尼亞方面對戰爭沒有充分準備,導致整個地區在幾天之內淪陷。
阿明得意洋洋地宣布已取得“偉大的歷史性勝利”,并輕蔑地挑釁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邀請”尼雷爾和他上拳擊臺來一場單挑,由拳王阿里做裁判,要是尼雷爾贏了,他就撤軍停戰。
還說尼雷爾年老體弱,他愿意在比拳時只用單手,而且雙腿綁上鉛塊,絕不占老頭子的便宜。
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
那尼雷爾上唇留一撮希特勒式的“板刷胡”,也絕非易與之輩。
他在坦桑尼亞素有“國父”之譽。遭此羞辱,哪能善罷甘休。
烏干達軍隊有2萬人,而坦桑尼亞全部正規軍只有1萬5千左右。
尼雷爾見機極快,迅速動員了坦桑尼亞的全部武裝力量,連警察、獄警、民兵預備役在內共10萬余人,全沖上了前線,僅一個月就扭轉了局面。
12月,全部烏軍都被逐出坦桑尼亞國境。
尼雷爾深知阿明絕不會善罷甘休,他邀請烏干達各反阿明組織參與軍事行動,組成盟軍,共同推翻阿明。
1979年1月,坦軍兩路大軍在坦克和戰斗機配合下開進烏干達境內,正式展開反攻。
烏軍軍心渙散,一戰即潰。
烏坦戰爭形勢圖
尼雷爾下令軍隊乘勝追擊,烏干達的各反阿明組織此時也正式起義響應。
在3月24日召開的大會上,28個組織組成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其中包括由奧凱洛領導的"特種部隊",由穆塞韋尼領導的“救國陣線”和由普奧約克領導的“拯救烏干達運動”。
奧凱洛和穆塞韋尼后來先后成為烏干達國家元首。
1979年3月,坦桑尼亞軍隊已經逼近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阿明政權搖搖欲墜。
此時伊斯蘭開發銀行恰好在坎帕拉召開年會,向來視阿拉伯人為父兄的阿明趁機在年會開幕式上吹噓自己的“戰功”,又哀求與會各國給予他緊急援助,以對付“基督徒”尼雷爾,但是各國只是敷衍,誰也不愿意趟這個渾水。
在此危急存亡之時,近乎絕望的阿明只得向最鐵的哥們——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求助。
卡扎菲一向見戰則喜,唯恐天下不亂,他認為幫助烏干達打敗坦桑尼亞可以確立他在非洲的霸主地位,當即派出2,500人的軍隊去援助阿明政權,還配備了坦克、戰車、喀秋莎火箭炮、米格戰斗機、戰略轟炸機等武器。
卡扎菲
此時,坦桑尼亞聯軍正向北推進,兵鋒直指坎帕拉,但大軍被沼澤地帶擋住去路。
坦桑尼亞聯軍決定派裝備有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水陸坦克的201旅直接越過沼澤,同時派裝備較好的208旅繞過沼澤,協同作戰。
3月10日,201旅在此遭遇利比亞精銳部隊伏擊,被迫撤退。
利比亞軍還沒來得及向卡扎菲邀功,3月11日到12日,重新集聚的坦軍201旅和208旅兵分兩路,向利比亞軍發動反擊。
利比亞軍損失慘重,坦軍趁勝推進,一路向西進逼坎帕拉。
駐扎在恩德培的利比亞軍隊已陷于坦軍的重圍之中,卡扎菲心有不甘,于4月1日派遣了一架轟炸機投下大量炸彈,但準星欠佳,沒有一枚炸彈擊中目標。
另一邊坦桑尼亞空軍連續出動戰機,轟炸重要城市,基本上消滅了烏干達和利比亞軍隊的有生力量。
1979年4月11日,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起義軍攻占首都坎帕拉。
在對全國發表的最后一次廣播講話中,已逃往金賈的阿明號召他的支持者在金賈堅決抵抗并戰至最后一人,但沒有人響應。
連他自己也沒有堅守金賈,而是帶上他的四個老婆、數名情婦以及20多名子女逃到利比亞投奔好兄弟卡扎菲去了。
卡扎菲倒是對阿明不薄,收留了阿明。
但后來他的保鏢跟當地警察發生沖突,阿明被迫離開,定居在沙特阿拉伯。
1980年初,阿明突發奇想要沙特支持他打回烏干達,但被沙特政府拒絕。
阿明此時對沙特已是雞肋,沙特想把他趕走,但畢竟曾是一起喊著消滅猶太人口號的兄弟,難以啟齒。
2003年7月16日,在沙特阿拉伯流亡的阿明因腎病死亡,沙特才去了這塊心病。
6
雄文五卷
阿明倒臺后,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主席盧萊被推舉為臨時總統。
35歲的穆塞韋尼在此次戰爭中表現出色,被任命為國防部長。
但此時他在軍隊里只有五千人馬,再加上各派勢力爭奪激烈,他沒有實權。
1979年6月,比奈薩取代了盧萊,將穆塞韋尼調整為區域合作部長的閑職。
1980年5月,穆塞韋尼與其他黨派聯手推翻比奈薩政府,并宣布將于12月舉行大選。
穆塞韋尼組建了一個新的政黨“烏干達愛國運動”來參與大選。
選舉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烏干達愛國運動黨最終僅獲得126個席位中的一席,前總統奧博特再度當選。
雖然穆塞韋尼不認可這一選舉結果,宣稱奧博特選舉舞弊,修改了選票,但勢單力孤,無濟于事。
1981年2月,穆塞韋尼帶著26名親信,趁夜色離開首都坎帕拉。
他們在離首都西北方40公里的盧韋羅三角地區以叢林游擊戰的方式,武裝反抗奧博特政府。
穆塞韋尼領導的全國抵抗運動,從一支僅有27桿槍、約40人的隊伍開始,一步一步發展壯大。
1983年時,他們已經控制了國內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對烏干達政府構成相當威脅。
總統奧博特下令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但游擊隊的作戰極為靈活,又得到當地百姓保護,政府軍疲于奔命。
無計可施的政府軍開始對根據地平民進行驅趕和屠殺,想要讓游擊隊失去生存土壤。
此舉激起民憤,老百姓與游擊隊同仇敵愾,烏干達第一大民族——布干達族與游擊隊聯合起來組成全國抵抗軍。
在群眾的幫助下,抵抗軍打退了圍剿,消滅了來犯的政府軍,徹底粉碎了奧博特的企圖。
1984年,全國抵抗軍開始戰略反攻,“農村包圍城市”,打下烏干達西部、南部大城市,士氣大振。
1986年1月26日,穆塞韋尼攻下首都坎帕拉,統一烏干達。三天后宣誓就任總統。
2006年11月,已連任烏干達總統20年的穆塞韋尼到北京參加中非論壇峰會,與曾在烏干達工作四年的新華社前副社長高秋福時隔25年再次見面。
高秋福和穆塞韋尼相識于1979年4月,當時高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擔任新華社常駐記者。坦桑尼亞軍隊打過來,推翻了阿明的統治。
一次,高到那些剛歸來的流亡人士的聚居地采訪,只見迎面走來一個身著迷彩服的年輕黑人,還用漢語打招呼道:“你好!”這人就是穆塞韋尼。
他告訴高秋福,在坦桑尼亞十多年時間,他同那里的新華社記者是朋友,他希望和高秋福也成為朋友。
之后的日子里,高秋福經常去穆塞韋尼的辦公室,兩人一邊喝著咖啡,一邊交換對時局的看法。
新華社坎帕拉分社離穆塞韋尼的家很近,高秋福也常登門造訪,穆塞韋尼的夫人用小米和芝麻糊熬粥待客。
在交往中,對穆塞韋尼的了解逐漸加深。
他1967年到坦桑尼亞上大學,專研政治經濟學。
當時坦桑尼亞和中國關系非常好,中國派出幾百名專家援建了一系列項目。
在那個年代,專家們把國內的運動也帶到了當地,到處掛出毛主席畫像和語錄,還組織當地青年搞串聯,準備把坦桑尼亞打造成非洲的紅色陣地。
這種社會氛圍對穆塞韋尼影響很大,他在大學圖書館里廣泛閱讀了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的著作,還利用暑假跑到莫桑比克接受了游擊戰訓練。
畢業后,他在坦桑尼亞一邊教書一邊組織游擊隊,用《毛選》里學到的方法指揮游擊戰。
堅持了6年,穆塞韋尼的隊伍發展到5000人,這使他成為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的領導人之一,并在戰后因功獲任國防部長。
他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和“軍隊必須政治化”。
穆塞韋尼的游擊隊
1980年底,穆塞韋尼在大選中失敗。
一天,他打電話邀高秋福到他家小坐。
見面后,穆塞韋尼就把高秋福帶到了院中的一棵芒果樹下,開門見山的提出,能否給他提供250套英文版《毛澤東選集》。
經過一番努力,高秋福找到五本給他送去。不久,他就從坎帕拉失蹤了,從此,二人再也沒有見過面。
后來高秋福才知道,穆塞韋尼是去造反干革命了,《毛選》就是培訓教材。
穆塞韋尼學習中國革命的成功經驗,去了地形復雜的山區,易守難攻,政府軍很難圍剿。
他充分發動群眾,帶著親信們深入農村和部落,給烏干達農民擺事實、講道理,爭取農民的支持。還幫助窮人治病,贏得了民心。
穆塞韋尼很快便在山區扎根,建立了根據地。
有了根據地后,他給自己的革命隊伍制定嚴格的軍紀:
不準拿群眾一針一線。
不準踐踏毀壞莊稼。
不準不付錢吃群眾田里的香蕉。
買東西要付錢。
勝利前不能喝酒。
不能和婦女發生不正當關系。
有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根據地農民紛紛參軍入伍,不到一年時間,穆塞韋尼的隊伍發展過萬人,幾年內已經超過五萬人。
就是靠著這支軍隊,穆塞韋尼攻入首都,奪取了政權。
英文版《毛選》
7
穆塞韋尼上臺時,面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基礎設施在多年戰火中千瘡百孔,國庫被掏空,通貨膨脹高企不下。
穆塞韋尼還是選擇向中國學習,把國有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搞“烏干達特色”的混合經濟。
政府大力吸引外資,對負債嚴重的國企破產重組,還把阿明時代沒收的亞裔商人財產歸還原主,邀請他們回烏干達發展工商業。
近二十年來,烏干達政局穩定,一直保持了經濟高速增長,雖然仍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但在非洲國家中表現已算出色。
尤其在搭上了中國“一帶一路”的快車之后,新建援建了大量基礎設施,農業出口大幅提高。
在哈佛國際發展中心發布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報告中,烏干達僅次于印度,位列國別經濟年均增速榜第二位。
在這份榜單上,印度年均增速為7.9%,烏干達為7.5%,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發展才是硬道理”,相信穆塞韋尼是對這兩句話體會最深的非洲人。
正如他的老朋友高秋福先生所說,過去他大多講政治,而現今則更看重經濟,更看重國家的建設和發展。
能夠審時度勢、與時俱進,這正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正是飽經戰亂的烏干達在他的領導下能夠迅速恢復與發展的重要原因。
文 | 炳燊 來源 | 血鉆故事(ID:xuezuangushi)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讀人:《毛選》中的“十大軍事原則”,不是教你以弱勝強,而是以強勝弱
2021-10-08《毛選》是一部奇書、時間越久越顯得經典,其智慧來源于五個方面
2021-06-1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