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8月,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吳冷西同志《憶毛主席》一書。作者該書始撰于1990年12月,完稿于1994年6月,于1995年2月由新華出版社首次出版。此后曾三次加印,每次作者都有修正。這次再版,將作者歷次修正完整收錄。現經作者家屬授權和中央文獻出版社同意,由昆侖策研究院分篇轉載該書有關章節,以饗讀者。該書的“編后語”和第一至五部分“(一)從評價斯大林說起”、“(二)新聞的階級性”、“(三)政治家辦報”及附錄“五不怕及其他”、“(四)批評‘反冒進’”、“(五)鼓足干勁與壓縮空氣”已發(見【相關閱讀】)。本篇為第六部分“(六)武仗與文仗”。
憶毛主席 ———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 吳冷西著 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2022年8月第1版
【作者簡介】吳冷西(1919.12.14-2002.6.16),廣東新會人。1937年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及馬列學院學習,曾任延安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國際部主任,新華社副總編、總編輯。1952年任新華社社長。1957年兼任人民日報總編輯,1964年兼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直至“文革”開始。1977年后任中共中央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1980年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1982年任廣播電視部部長。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全國人大第三、四、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二、三、四屆主席,第五屆名譽主席,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會長。
我到達北戴河的第三天,8月23日中午,福建前線的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就萬炮齊轟仍被國民黨軍占據的金門、馬祖及其附近小島。
密切注意反應
當晚,我參加了毛主席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議才知道:7月中旬美軍入侵黎巴嫩、英軍入侵約旦,企圖鎮壓伊拉克人民武裝起義后,中央即考慮在福建前線采取行動,以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帝斗爭,又打擊蔣介石集團在金門、馬祖一帶經常騷擾我福建沿海的氣焰。蔣介石早在7月17日就宣布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全線處于“緊急戒備狀態”,表明了他們將有所行動。我空軍于7月底開進福建前線,同國民黨飛機連續作戰,并奪取了福建沿海的制空權。炮兵增援部隊也陸續到達。與此同時,全國展開了支援伊拉克、阿拉伯人民反對美英帝國主義侵略中東的集會和示威游行。
毛主席在會議上說,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聯合國大會三天前通過決議,要求美、英軍隊退出黎巴嫩和約旦。美國人霸占我臺灣更顯得無理。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臺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臺灣太遠打不到,我就打金、馬。這肯定會引起國際震動,不僅美國人震動,亞洲人震動,歐洲人也震動。阿拉伯世界人民會高興,亞、非廣大人民會同情我們。
這時,毛主席對著我說,找你快來參加會是要你了解這突發事件。你的任務是要新華社迅速、廣泛收集國際反應,重大反應要用電話傳到北戴河來。報道和評論暫時不搞,觀察幾天再說,這是紀律。要告訴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廣播電臺的編輯部。服從命令聽指揮,部隊如此,新聞宣傳單位亦如此。
毛主席又說,前幾天在工作會議開始時他講了八個國際問題,這些問題多年來一直在腦子里轉來轉去,逐漸形成一些看法、觀點,思想就開朗了。但是這些觀點在對外宣傳中不能不分時間、地點和盤托出,要有所區別。比如,我說大戰打不起來,但軍事工作中要有打起來的準備,宣傳工作中要講戰爭危險,號召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維護世界和平。又如誰怕誰多一點,我說帝國主義比我們多怕一點,但宣傳上應講我一反對戰爭,二不怕戰爭。又如我說帝國主義制造緊張局勢有刺激世界人民覺醒的有利的一面,但宣傳上要強調反對帝國主義制造緊張局勢,爭取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諸如此類,這個世界上壞事太多,我們如果整天愁眉苦臉,就在精神上被壓垮了。我們要學會用分析的方法,看到壞事有兩重性,看到緊張局勢固然是壞事,但它又可以促使許多人覺醒起來,下決心同帝國主義斗爭,這又是好事。這樣看問題,我們就可以在思想上獲得解放,不至于老是覺得包袱沉重。
毛主席說,這次炮轟金門,老實說是我們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而采取的行動,就是要整美國人一下。美國欺負我們多年,有機會為什么不整它一下。現在我們要觀察各方面的反應,首先是美國的反應,再確定下一步的行動。我們現在處于主動,可進可退,游刃有余。美國人在中東燒了一把火,我們在遠東燒一把火,看他怎么辦。我們譴責美國在臺灣海峽制造緊張局勢。這不冤枉他。美國在臺灣有幾千駐軍,還有兩個空軍基地。美國最大的艦隊第七艦隊經常在臺灣海峽晃來晃去。美國在馬尼拉還有一個很大的海軍基地。美國海軍參謀長帕克不久前(8月6日)就說,美國部隊隨時準備在臺灣海峽登陸作戰,像在黎巴嫩那樣。這就是證明。
火力偵察
過了兩天,8月25日下午,毛主席又主持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地點是北戴河海灘游泳場的休息室。毛主席剛下海游泳回來,穿著睡衣就主持開會。除了少奇同志、周總理、小平同志外,還有彭老總、王尚榮(總參作戰部長)、葉飛(福州軍區政委),胡喬木和我也參加了。
毛主席一開始就說,我們在這里避暑,美國人卻緊張得不得了。從這幾天的反應看,美國人很怕我們不僅要登陸金門、馬祖,而且準備解放臺灣。其實,我們向金門打了幾萬發炮彈,是火力偵察。我們不說一定登陸金門,也不說不登陸。我們相機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因為登陸金門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關系重大。問題不在于那里有95000名蔣軍,這個好辦,而在于美國政府的態度。美國同國民黨訂了共同防御條約,防御范圍是否包括金門、馬祖在內,沒有明確規定。美國人是否把這兩個包袱也背上,還得觀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偵察蔣軍的防御,而是偵察美國人的決心,考驗美國人的決心。中國人就是敢于在太歲頭上動土,何況金、馬以至臺灣一直是中國的領土。
毛主席又說,凡事要抓住時機。去年開始反擊右派是抓住了盧郁文事件,批判《文匯報》是抓住了《新民報》作了自我批評。這次炮打金門,就是抓住美軍登陸黎巴嫩。既可以聲援阿拉伯人民;又可以試探美國人。看來美國人左右為難,處于東西難以兼顧的境地。但是我們宣傳上目前暫不直接聯系金門打炮,而要把主要鋒芒對著美國到處侵略,譴責它入侵中東,也譴責它霸占我國領土臺灣。最近美國國務院發表一個反華備忘錄,我們《人民日報》就可以以此為由頭,歷數美國侵略中國的罪行,駁斥備忘錄對我們的誣蔑攻擊。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美英軍隊從黎巴嫩和約旦撤退一事,也可以組織評論,要求美軍從它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基地包括我國臺灣撤退。現在宣傳上要打外圍戰,等美國、蔣介石以及世界各國的動向摸清楚之后,再開始就炮打金、馬問題發表評論。屆時我國政府也要發表聲明或文告。現在要養精蓄銳,引而不發。
彭老總在會上提出,金、馬前線官兵艱苦奮斗、英勇作戰,可以寫些通訊報道,但要注意保密。大家同意前線記者可以先作準備,發表時機另議。
以上中央關于組織評論和通訊的指示,當晚我用保密電話告訴了在北京的《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但沒有談及中央決定炮打金、馬的意圖和設想,這在當時是最高軍事機密。
8月27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主要還是談他在會議開始講的國際問題,也談到人民公社。在會議休息時,毛主席把喬木和我找去,談了《人民日報》的宣傳。他說,《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對國際問題應該有研究,形成一定看法,不要臨時抱佛腳,發表感想式的意見。對許多國際問題都要有基本的看法,應該有比較深刻的評論。現在報刊上有些評論是感想式的,搞新聞工作,光務實、不務虛不好。要經常找有關同志吹一吹,有了看法,有了意見,就要找機會、找題目,加以發揮。毛主席還說,《人民日報》在一個時期應有一定的方向,宣傳要有重點,抓住當前的主要任務。今年年初報紙宣傳方向比較明確。《從梅林看全國》的社論寫得不錯。最近一個時期,宣傳上就顯得雜一些,編輯條理差,把一些東西堆在一起,看不出方向,缺乏思想的鮮明性和一貫性,評論和消息配合不夠。現在中央已決定今年鋼鐵產量翻一番,大辦人民公社,大辦民兵。報紙就要跟上。《人民日報》的版面要調整,要突出工業,首先是鋼鐵工業。工業消息放在一版和二版,農業放到三版去。毛主席要胡喬木和我研究一下,北戴河會議結束后回北京布置。
這以后幾天,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集中討論鋼鐵翻一番和人民公社問題。但毛主席仍然十分注意各方對炮打金門的反應,特別是美國的動向。他的秘書幾次打電話給我,查問新華社印發的《參考資料》中刊出的美國動向的后續消息。我在這期間也要求新華社每天上午打電話匯報當天收到外國通訊社的要聞,重要的我都向毛主席和周總理報告了。
絞索政策
中央工作會議8月30日結束后,毛主席回北京召開最高國務會議。在最高國務會議開始前一天,9月4日,毛主席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主要是討論炮打金門后的形勢。會上大家分析,艾森豪威爾和杜勒斯都講了話,美當局已下令把地中海的軍艦調一半到太平洋來,同時又提出在華沙恢復中美會談。看來,美方估計我們準備解放臺灣,他們想守住臺灣,是否也固守金門、馬祖,似乎尚未下決心。艾、杜的講話都含糊其辭。美國人還是怕打仗,未必敢在金門、馬祖同我們干起來。我們這次炮打金、馬的火力偵察已達到目的,不僅美國人緊張起來,全世界人民也動員起來了。但是,會上大家也認為,我們現在的方針還不是馬上登陸金門,而是把絞索一步步拉緊,進一步對美國施加壓力,然后相機行事。大家同意周總理提出的采取宣布我領海為12海里的辦法,使美國軍艦不敢迫近屬于我領海范圍的金門、馬祖。毛主席認為,美艦入侵我領海,我有權自衛,但也不一定馬上打炮,可以先發出警告,相機行事。毛主席說,我們還準備另一手,通過即將在華沙恢復的中美會談,以外交斗爭配合福建前線的斗爭。有武戲又有文戲。我們還有一手,就是宣傳斗爭。這時毛主席對胡喬木和我說,現在要大張旗鼓地譴責美國在臺灣海峽制造緊張局勢,要求美國軍事力量撤出臺灣和臺灣海峽;強調臺灣及沿海島嶼是中國領土,炮打金、馬是懲罰蔣軍,是中國內政,任何外國不得干涉。《人民日報》、新華社、廣播電臺是輿論機關,評論可以講得激烈一點,當然也要適當,不要說過頭話。以上這些關于宣傳工作的意見,我都向《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作了布置。
毛主席9月5日到8日召開最高國務會議。原定會議主要議程是討論第二個五年計劃(特別是1958年鋼鐵產量翻一番的指標)和人民公社問題。毛主席在5日和8日講了兩次話。他除了講到國內問題外,著重講了國際問題,大體上也是他在北戴河會議中講的八個問題。其中談到絞索問題時,毛主席說,我們炮打金、馬,美國人緊張起來,杜勒斯似乎要鉆進金、馬絞索,把臺、澎、金、馬全都包下來。這也好,給套住了。我們什么時候要踢他一腳就踢他一腳。我們主動,美國人被動。蔣介石過去給我們搗亂,主要是從福建這個缺口來的。金、馬在蔣軍手里,實在討厭。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但是,我們現在不是馬上登陸金、馬,只是試試美國人,嚇嚇美國人。但有機會就打。機會來了為什么不把金、馬拿回來。其實,美國人心里也怕打仗,所以艾森豪威爾公開講話時沒有說死要“共同防御”金、馬,有點想脫身的味道。他們想采取脫身政策也可以,把金、馬11萬蔣軍撤走就是。賴著不走,就讓蔣軍呆在那里,也無礙大局,美國人給套住就是了。
毛主席在8日講話過程中,忽然問吳冷西到會了沒有?我答應到了。毛主席說,今天的講話要發新聞,你先作準備。我同喬木商量,感到什么內容可以發表很費斟酌,最后確定先寫有關絞索的部分。我起草了新聞稿,也給喬木看了。散會之后,毛主席和其他政治局常委還留在勤政殿的休息室。我把新聞稿給毛主席審閱。毛主席邊看邊談邊改。他說,可以只發表關于絞索部分,其他問題只是內部交換意見,至少目前不宜公開發表。絞索問題也不宜聯系金、馬來談。用國家主席身份講話,不宜直接聯系金、馬,不同于寫社論、做文章。當然也不能寫我們對金、馬的方針,這是軍事機密。但對即將恢復的中美會談,要表個態,可以說寄予希望,不管將來結果如何。我們現在一手打炮、一手談判,一武一文。打炮是火力偵察,今天打了3萬發,配合天安門群眾大會,大造聲勢。談判是外交偵察,摸清底細。兩手比一手好,保持談判渠道是必要的。毛主席審改了新聞稿后,交我要新華社當晚發出,《人民日報》第二天(9月9日)見報。
這里還可以補充一個插曲,就是在最高國務會議期間,9月6日,赫魯曉夫對我炮打金門摸不著頭腦,害怕引發世界大戰,特派葛羅米柯到北京來探詢究竟。周總理和毛主席先后把我方意圖告訴葛,并說明不會打大仗,萬一中美之間打起來,中國也決心單獨承擔,不會拖蘇聯下水。赫魯曉夫得知后立即寫信給艾森豪威爾,警告美國當局在臺灣海峽慎重從事,并聲明一旦中國遭到侵略,蘇聯準備隨時援助。真是虛驚一場,空放一炮。
打而不登,斷而不死
在最高國務會議之后,毛主席即離開北京,從9月10日至28日先后視察了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等地,29日回京。第二天,9月30日,毛主席的秘書通知我說毛主席有事找我。我馬上趕到中南海豐澤園。當我走進菊香書屋的四合院的東廂房時,毛主席一個人正在書房里看字帖。他招呼我坐下后說,他這次外出巡視,看到各地群眾干勁很大,尤其是大辦鋼鐵、大辦民兵。他為新華社寫了一篇關于他巡視大江南北的新聞稿。稿子正在打字,稍等一會就好。毛主席說,這次特別請張治中將軍一起視察。張治中將軍原是蔣介石的親信,1949年初國共和談破裂后站到我們這邊來的。張治中在沿途視察時除了關心工農業飛躍發展外,還特別關切臺灣海峽的形勢。他對我們遲遲不登陸金門很不理解,主張這次解放臺灣做不到,但無論如何要把金門、馬祖拿回來。他說這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毛主席說,其實我們也不是不想拿下金門、馬祖,但這個問題不單是同蔣介石有關,特別是要考慮美國的態度,切不可以魯莽從事。美國人也害怕跟我們打仗。我宣布12海里領海后,美國軍艦開始不承認,多次侵入我領海線,但不敢駛過他們承認的8海里領海線。后來經我多次警告,美艦也不敢入侵我12海里線了。美國空軍雖然有時也飛到大陸內地偵察,但在臺灣海峽,美國飛機開始時經常侵入我領空,后來也不敢越過海峽的中線。有一次,美艦為國民黨運輸船隊護航,向金門運送彈藥、給養。當這個聯合艦隊抵達金門港口時,我下令猛烈炮擊,美艦馬上掉頭逃跑,國民黨船隊遭殃。可見美國也是紙老虎。但是,它又是真老虎。目前美國在臺灣海峽集中了美國所有12只航空母艦中的6只,重巡洋艦3只,驅逐艦40只,航空隊2個,實力相當強大,不可輕視,需要認真對待。因此我們現在的方針是“打而不登,斷而不死”(意即只打炮不登陸,封鎖金門,斷其后援,但不致困死)。
毛主席又說,在華沙恢復的中美會談,經過幾個回合的互相偵察,大體上可以判斷美國人要保臺灣但不一定保金門,而且有跡象顯示美國人企圖以放棄金、馬換取我承認其霸占臺灣。這需要研究對策。張治中將軍的主張恐怕不宜采納。《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現在要在宣傳上來個暫停,待中央決策后再說。
新聞稿打字出來以后,毛主席要我看看有什么意見。我看到稿子的末尾專門提到張治中將軍陪同視察。我對整個稿子沒有什么意見,只覺得末尾一段文字可能引起外間由張治中而聯想到同國民黨有什么關系。根據毛主席的意見,這個新聞稿新華社當晚廣播,《人民日報》在國慶日的頭版頭條地位登出。
國慶節剛過,毛主席連續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臺灣海峽形勢。從10月3日至13日,幾乎天天開會。在3、4兩日的會議上,主要是分析杜勒斯9月30日的談話。杜勒斯在這次談話中,明顯地要制造“兩個中國”,提出要求中共和臺灣當局“雙方放棄使用武力”,同時又批評臺灣當局不應該把那么多的軍隊放在金門、馬祖,認為這是“不明智和不謹慎的”。當記者問他,如中共方面作某些讓步,那么美國對臺灣的政策是否有所改變時,杜勒斯說,“我們在這些方面是靈活的。”“如果我們必須應付的局勢有所改變,我們的政策也會隨之改變。”
周總理在常委會議上指出,杜勒斯的談話,表明美國想趁目前這個機會制造“兩個中國”,要我們承擔不用武力解放臺灣的義務。以此為條件,美國可能要臺灣放棄所謂“反攻大陸”的計劃,并且從金門、馬祖撤退。杜勒斯這個政策,一句話就是以金、馬換臺、澎,這同我們最近在華沙中美大使級會談中偵察美方底牌的情況是一致的。美方在會談中說的甚至比杜勒斯更露骨。少奇同志和小平同志都認為,中美雙方都在摸底,在華沙如此,在金門亦如此。現在雙方都比較了解對方的意圖了,美國人也知道我們并不想在最近時期解放臺灣,也并不想同美國迎頭相撞。公平地講,在臺灣海峽對峙中,雙方都比較謹慎。我們在八九月間火力偵察是對的,迫使美國人不得不考慮怎么辦。同時,我們只打蔣艦,不打美艦,海空軍都嚴格遵守對美艦、美機不開火的命令,這也是謹慎的,克制得當的。至于在宣傳上我們大張旗鼓地譴責美國侵略我國領土臺灣,抗議美艦美機侵犯我領海領空,不僅動員了全國人民,而且動員了國際輿論,支持了阿拉伯人民,也對美國當局造成強大壓力,這是做得對的。
我與蔣有共同點
毛主席在會上說,偵察任務已經完成,問題是下一步棋怎么走。他說,對于杜勒斯的政策,我們同蔣介石有共同點:都反對“兩個中國”,他自然堅持他是正統,我是匪;都不會放棄使用武力,他念念不忘反攻大陸,我也絕不答應放棄臺灣。但目前的情況是,我們在一個相當時期內不能解放臺灣,蔣介石“反攻大陸”連杜勒斯也說“假設成分很大”。剩下的問題是對金、馬如何。蔣介石是不愿撤出金、馬的,我們也不是非登陸金、馬不可。可以設想,讓金、馬留在蔣介石手里如何?這樣做的好處是金、馬離大陸很近,我們可以通過這里同國民黨保持接觸,什么時候需要就什么時候打炮,什么時候需要緊張一點就把絞索拉緊一點,什么時候需要緩和一下就把絞索放松一下,不死不活地吊在那里,可以作為對付美國人的一個手段。我們一打炮,蔣介石就要求美國人救援,美國人就緊張,擔心蔣介石給他闖禍。對于我們來說,不收復金、馬,并不影響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光是金、馬蔣軍,也不至于對福建造成多大的危害。反之,如果我們收復金、馬,或者讓美國人迫使蔣介石從金、馬撤退,我們就少了一個對付美、蔣的憑借,事實上形成“兩個中國”。
大家同意毛主席提出的設想,讓蔣軍繼續留在金、馬,使美國當局背上這個包袱,時不時挨上我們踢一腳,提心吊膽。周總理估計,美國可能在中美會談中提出三個方案。第一方案:要我們停止打炮,蔣方減少金、馬兵力,美方聲明金、馬在美蔣共同防御范圍之內;第二方案:要我們停止打炮,蔣方減少金、馬兵力,美方聲明共同防御限于臺、澎;第三方案:要我方停止打炮,蔣方從金、馬撤退,雙方承擔互相不使用武力的義務。三個方案都不能同意,因為三者的實質都是制造“兩個中國”,使美國霸占臺灣合法化。但中美會談繼續下去為有利,可以拖住美國人,力求避免美方或其他西方國家把臺灣海峽問題提到聯合國去。對亞非朋友也要把問題說清楚,免得他們不明真相,給我們幫倒忙。大家都贊同周總理的估計和想法。
毛主席最后說,方針已定,還是“打而不登,斷而不死”,讓蔣軍留在金、馬。但打也不是天天打,更不是每次都打幾萬發炮彈,可以打打停停,一時大打,一時小打,一天只零零落落地打幾百發。但我們在宣傳上仍要大張旗鼓,堅持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金、馬打炮是中國內戰的繼續,任何外國和國際組織都不能干涉;美國在臺灣駐扎陸空軍是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美艦云集臺灣海峽是蓄意制造緊張局勢,都必須完全撤退;反對美國制造兩個中國,反對美國霸占臺灣合法化;我們和蔣介石通過談判解決金、馬以至臺、澎問題。毛主席說,以上這些原則,在輿論宣傳上可以鮮明提出,在華沙會談中可以外交辭令些,但也不離原則。所有這些,都要在我政府發表正式聲明之后才公開宣傳。《人民日報》目前可以“停火”幾天,準備充足彈藥,一聲令下就排炮轟擊。
且看他們怎樣動作
在4日的會議后,毛主席5日下令我軍暫停打炮兩天,并親自起草了6日發表的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布的《告臺灣同胞書》。文告一開始就提出“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并指出大家都同意臺、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都同意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文告說,臺灣領導人同美國人訂立的《共同防御條約》應予廢除。美國人總有一天要拋棄你們。杜勒斯9月30日談話已見端倪。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文告正式建議舉行談判,和平解決打了30年的內戰,并宣布福建前線暫停炮擊7天,以便金門軍民獲得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
毛主席起草的這個文告,是炮打金門形勢的重大轉折,即以軍事斗爭為主轉入以政治斗爭(包括外交斗爭)為主。
觀察兩天之后,毛主席于8日下午又在他家中召集政治局常委開會。大家一致指出,《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后反應強烈,有些西方報刊甚至說這是臺灣海峽兩方關系以至中美關系發生戲劇性變化的預兆。美艦已停止護航,也不再入侵我金門領海。只有蔣介石的國防部認為是中共的“詭計”。毛主席當時問我,《人民日報》的社論準備得怎樣。我說已寫好一篇專攻美國人的。毛主席說,先要做國民黨的工作,要寫一篇著重對蔣介石說話,同時也給美國人出難題。可以說明并非詭計,闡述我對臺的一貫政策,這次是又一次伸出手來。還可以挑一下美蔣關系,說寄人籬下不好受,搭美國船不可靠。然后批杜勒斯的所謂停火,要美國人過五關(停止護航,停止侵犯中國領海領空,停止軍事挑釁和戰爭威脅,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從臺、澎撤退美國全部武裝力量)。毛主席要我當天晚上寫好,他夜里等著看。他要我不必等散會就回去寫。
我從中南海出來,回到人民日報社,到對面的一家飯館吃了一碟炒面當做晚餐,接著就在辦公室趕忙起草社論。由于已有毛主席的提示,寫起來比較順手,午夜過后不久就趕了出來,排出清樣送毛主席審查已是9日凌晨兩三點了。毛主席果然當夜審閱并修改了社論,主要是修改社論的最后一段,重新改寫為:“看來,問題尚有待于觀察和考驗,離解決之期尚很遠。帝國主義到底是帝國主義,反動派到底是反動派。且看一看他們究竟怎樣動作吧!”毛主席在清樣上批示:“不算好,勉強可用。”簽名后寫的時間是十月九日六時。
我在10月9日上午收到毛主席退回來的社論稿,同時接到毛主席秘書林克打來的電話,說毛主席交代要把杜勒斯8日宣布美艦停止護航加進社論中,并說發表時間可以推遲一天。我看了毛主席的修改稿后,感到社論原來的題目很不醒目,于是根據毛主席修改過的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把題目改為“且看他們怎樣動作”。由于這個題目比較特別,加上社論的文體又比較接近《告臺灣同胞書》的風格,這篇社論10月11日發表后曾被誤認為是毛主席的大手筆。
過了兩天,10月13日,《人民日報》又發表題為《休談停火,走為上計》的社論。這是根據周總理4日在政治局常委會上的意見寫的,并經周總理最后審定。內容主要是批駁美國人要求在金馬前線停火,說明中美之間根本沒有戰爭,停火從何而來,并要求美國撤走在臺灣和臺灣海峽周圍的全部美國海、陸、空軍事力量。這篇社論,正好配合毛主席起草的10月13日發表的國防部命令。國防部命令宣布再暫停打炮兩周,仍以沒有美艦護航為條件,如有美艦護航,立即開炮。
利用美蔣矛盾
幾天之后,艾森豪威爾下令把增援到太平洋的第六艦隊那部分艦只調回地中海,并派杜勒斯到臺灣去同蔣介石會談。《人民日報》編輯部不明就里,寫了一篇題為《咎由自取》的社論,說杜、蔣唱“雙簧戲”。10月21日發表后,周總理當天上午就打電話來嚴厲批評我們說的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中央的方針。當天下午,毛主席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時也批評我們的社論書生氣,對中央的方針理解片面,搖搖擺擺,不適當地強調了美蔣一致。毛主席說,這次杜勒斯跑到臺灣去,是要蔣介石從金、馬撤兵,以換取我承諾不解放臺灣,讓美國把臺灣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蔣介石不答應,反要美國承擔“共同防御”金、馬的義務。兩人吵了起來,結果各說各的,不歡而散。這完全不是“唱雙簧戲”。毛主席請周總理專門找我談一次,然后另寫一篇社論,重新評論杜蔣會談(周總理第二天就找我談話,詳情見我寫的《嚴師的教誨》一文,載《我們的周總理》一書中)。
毛主席在常委會上說,美蔣關系存在著矛盾。美國人力圖把蔣介石的“中華民國”變成附庸國甚至托管地,蔣介石拼死也要保持自己的半獨立性,這就發生矛盾。蔣介石和他的兒子蔣經國還有一點反美積極性。美國逼得急了他們還是要反抗的。過去大罵胡適,罷黜孫立人,就是例證,因為他們搗亂的靠山是美國人。最近臺北發生群眾打砸美國大使館更是例證。美國在臺灣的駐軍,蔣介石只同意美國派出團一級單位的兵力,不同意派師一級單位的兵力。我炮打金門開始后,蔣介石只同意美國增加海軍陸戰隊3000多人,而且駐在臺南。毛主席說,我前幾天說過,我們同蔣介石有一些共同點。這次杜勒斯同蔣介石吵了一頓,說明我們可以在一定意義上聯蔣抗美。我們暫不解放臺灣,可以使蔣介石放心同美國人鬧獨立性。我們不登陸金門,但又不答應美國人的所謂“停火”,這更可以使美蔣吵起架來。過去一個多月中我們的方針是打而不登,斷而不死。現在仍然是打而不登,斷而不死更可以寬一些,以利于支持蔣介石抗美。
會上大家都同意毛主席這些意見。周總理還提出,“斷”和“打”是相關的,既然“斷”要放寬些,那么“打”也得放松。毛主席說,我們索性宣布,只是單日打炮,雙日不打炮,而且單日只打碼頭、機場,不打島上工事、民房,打也是小打小鬧,甚至連小打也不一定打。從軍事上看,這似乎是開玩笑,中外戰史上從未有過,但這是政治仗,政治仗就得這樣打。毛主席說,現在我們手里只有手榴彈,沒有原子彈,打金、馬蔣軍好辦,但跟手里有原子彈的美國人打仗,就不是好辦法。將來大家都有原子彈了,也很可能都不打原子彈。
會議快結束時,少奇同志和小平同志提出是否發表一個正式聲明,宣布雙日不打、單日打。毛主席說,恐怕有這個必要。他同時還要我注意,前面說的那篇社論要在正式文告后才發表。
10月25日,毛主席起草的以彭德懷國防部長名義發布的《再告臺灣同胞書》的文告指出:10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的杜勒斯談話,一面說這位美國老爺終于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中國”,并愿意同它打交道,一面又說臺灣那個所謂“中華民國”是一個“事實上存在的政治單位”。美國人的計劃是第一步孤立臺灣,第二步是托管臺灣。文告說,“中國人的事只能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解決,一時難于解決,可以從長商議。”“我們并不勸你們馬上同美國人決裂,這樣想是不現實的。我們只是希望你們不要屈服于美國人的壓力,隨人俯仰,喪失主權,最后走到存身無地,被人丟到大海里去。”文告宣布:已令福建前線解放軍逢雙日不打金門機場、碼頭、船只、海灘。逢單日,你們的船只、飛機不要來,我們也不一定打炮。
文告登報的當天(10月26日),毛主席找我和田家英談話,除了要我們去河南調查人民公社的情況外,也談到炮打金門、馬祖。他說,在炮打金、馬過程中,我們和美國人都搞邊緣政策。美國集中了那么多的軍艦,而且侵入我領海,給蔣介石船隊護航,但又從不開炮;我們也是一萬、兩萬發炮彈那么打,美艦護航時更大打,但只打蔣船隊,不打美艦隊,不過炮彈就落在美艦附近,嚇得他們掉頭就跑。雙方在臺灣海峽對峙,同時又在華沙會談。美國人在這個戰爭邊緣,我們在另一個戰爭邊緣,雙方都在戰爭的邊緣,都不越過這邊緣。我們用戰爭邊緣政策對付美國人的戰爭邊緣政策。《聊齋志異》中寫了很多不怕鬼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名《青鳳》,說的是狂生耿去病夜讀于荒宅,“一鬼披發入,面黑如漆,張目視生。生笑,染指硯墨自涂,灼灼然相與對視。鬼慚而去”。你不怕鬼,鬼也無可奈何。炮打金、馬的經過也是這樣。
可以說,這些話是毛主席對金、馬事件的總結(按:在這前一天,10月25日,美軍從黎巴嫩撤退)。
毛主席還對我說,你們要善于抓動向。看來現在還不大懂。美國人想從金、馬脫身,杜勒斯談話就顯露了這個動向,你們沒有抓住。你們編輯部也不大會寫文章。接著,他拿當日發表的《再告臺灣同胞書》為例,談了如何寫文章的幾點意見:
1、文章要有中心思想,最好是在文章的開頭就提出來,也可以說是破題。文告一開頭就提出絕大多數人愛國,中國人的事只能由中國人自己解決。這個思想貫穿全篇。整個文告,從表面上看,似乎寫得很拉雜,不連貫,但重在有內在聯系,全篇抓住這個問題不放,中間雖然有穿插,但貫徹這個中心思想。《紅樓夢》中描寫劉姥姥進大觀園就是這樣寫的。
2、文章要形象化。文告中不說“沿海島嶼”,而說“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大小島嶼”,不僅僅說“供應”,而具體說“包括糧食、蔬菜、食油、燃料和軍事裝備在內”,這就形象地給人深刻印象。你們寫文章偏于抽象,一般化,缺乏生動性,看了留不下具體印象。
3、文章要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兩篇告臺灣同胞書的文體就是這樣。中國文字有自己獨特的文法,不一定像西洋文字那樣嚴格要求有主詞、謂語、賓詞。其實西洋人說話,也經常省去主詞或賓詞的。你們的文章洋腔洋調,中國人寫文章沒有中國味道,硬搬西洋文字的文法。這可能是看慣了翻譯過來的西方文章。其實翻譯也有各種譯法,嚴復的譯文就是中國古文式的,林琴南的譯文完全是意譯,都和現在的白話文譯文大不相同。
從這以后,金、馬事件告一段落,福建前線炮聲零落,而臺灣海峽風浪依然。
在整個金、馬事件過程中,毛主席直接指揮軍事、外交、宣傳三條戰線,真可謂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里之外。
【相關閱讀】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修訂發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64年陳正人匯報,有干部搞特殊化,毛主席:我還活著,他們就這樣
2022-12-111938年,賀龍問毛主席“屋里還有誰”?毛主席嗔怪說:你問得真毒
2022-12-11?葛元仁:?毛主席永遠指引我們前進——紀念毛主席誕辰129周年
2022-12-1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