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修改后發(fā)表的這段話是:
“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的侵略和戰(zhàn)爭行為,正在教育世界人民逐步覺悟起來。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些在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的認識上有錯誤觀點的人,在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反面教育之下,我們相信,有很多人會改變過來。對此,我們寄予很大的希望。”
《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五卷)的記述是:
“十八日,審閱《五評》的定稿,加寫‘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句,并批示康生:‘在最后一頁上有一點小的修改,請酌定。’這篇文章在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一九六三年第二十二期發(fā)表。”
另,《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對五評蘇共中央公開信稿的批語和修改》一篇:
一九三七年七月《實踐論》中對這個問題的表述是: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
并進一步闡述說:
“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zhì)生產(chǎn)過程中,階級斗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jié)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jié)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guī)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jīng)過失敗之后,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guī)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列寧這樣說過:‘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品格。’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chǎn)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diào)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zhuǎn)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jié)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認識從實踐始,經(jīng)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xiàn)于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xiàn)于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抓著了世界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必須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去,再用到生產(chǎn)的實踐、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以及科學實驗的實踐中去。這就是檢驗理論和發(fā)展理論的過程,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繼續(xù)。理論的東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觀真理性這個問題,在前面說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認識運動中是沒有完全解決的,也不能完全解決的。要完全地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把理性的認識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理論于實踐,看它是否能夠達到預想的目的。許多自然科學理論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學家們創(chuàng)立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的科學實踐所證實的時候。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辯證唯物論之所以為普遍真理,在于經(jīng)過無論什么人的實踐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圍。人類認識的歷史告訴我們,許多理論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了它們的不完全性。許多理論是錯誤的,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其錯誤。所謂實踐是真理的標準,所謂‘生活、實踐底觀點,應該是認識論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觀點’(列寧《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批判主義》第二章第六節(jié)),理由就在這個地方。”
一九四〇年《新民主主義論》中寫道:
“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fā)現(xiàn)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一九六三年五月《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寫道:
“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chǎn)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zhì)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斗爭是如此。”
“在社會斗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并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斗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后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
并強調(diào)指出:
“人們的認識經(jīng)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chǎn)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
當前,一切真正嚴肅的思想辯論(而不是二三文人躲在小群里,見不得光的謾罵、恐嚇)都是必要的,也是有根本局限性的。問題只有通過一場徹底動搖既有利益格局、也震撼人們靈魂的大變動,才能解決。否則,光吵,能吵個幾百、上千年。吵,可不是實踐。
(來源:昆侖策網(wǎng),轉(zhuǎn)編自“戰(zhàn)斗的唯物主義2021”,修訂發(fā)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