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我們哪里來的那么多錢打對越反擊戰爭?
如果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果真的“亂”,那美國和蘇聯為什么沒有趁機徹底顛覆我們、蔣介石為什么沒有趁機大規模返攻過來?
毛主席時代,我們當時確實全國人民一起吃苦、沒有重點提升人口消費水平,因為——我們當時在攢錢,給現代國防設備的建立攢錢、給獨立完整的現代重工業體系建立攢錢、給建立必要的大量的鐵路公路水利工程等等基礎設施攢錢,尤其是給“兩彈一星一潛艇”攢錢,我們這樣攢錢打基礎,不僅不會提升消費水平,還會大量的投入給大量的基礎建設、支出給大量的國防設備建設,我們發展的都是“投入一塊產生七塊”而且完全必要的基礎工業體系、基礎設施、獨立完整的現代國防設備體系,沒有那時候的攢錢、沒有那時候的一起“吃苦”、一起“耽誤”個人消費水平,我們就會像印度、巴西之流一樣無法進入現代工業文明,像巴西之流一樣成為西方的殖民地、完完全全是世界輕工業品和食品加工的制造廠!
所以有了毛時代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和國防工業基礎設備建設、高科技設備建設,才有了中國后來側重發展輕工業和食品加工業的根本前提。
成就的取得,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勒緊“褲腰帶”、“過窮日子”、從嗓子眼里摳出食物和節省必要日常生活開支而積攢下大量的物力和財力所換來的。這也是我們大家在毛澤東時代“過窮日子”的主要緣由之一。——李慎明?
前三十年主要發展根基——基礎設施、工業體系、國防設備體系,讓我們進入工業文明,而毛時代之后側重于發展輕工業和食品加工業——沒有毛時代的吃苦、攢錢,就沒有后來發展消費民生產業的根本前提!因為沒有毛時代這樣的根本保障的話,我們在帝國主義封鎖包圍的情況下就會連生存安全都無法保障。說句不好聽的,那時“耽誤”消費,就是為了攢錢搞基礎建設,如果沒有那時是“耽誤”,后來連是生是死是存是亡就都不清楚,還發展什么“消費”,發展什么“收入”?
有的某些人,你們總左一句“耽誤”右一句“耽誤”,不“耽誤”就變成殖民地,不“耽誤”就走巴西一樣的不歸路,你們選擇哪個?少花點享受錢保住廣大人民的命好,還是有點錢都花著玩完了造不出來原子彈等著變成帝國主義的附庸好?恐怕正常人都會選擇你們所說的“耽誤”。
毛澤東時代建成國計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礎設施,這些基本建設不僅是投入“七塊產出一塊”,而且很多不計入所謂的算交換值的GDP,所謂的西方帝國主義衡量經濟的“GDP”是無法用來衡量毛時代偉大基礎成就的。所謂的“GDP”并不等于生產力,價格的增長不等于生產力的提高!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有毛時代的基礎建設,才有后來發展其他輕工業或食品加工業的根本前提。實質上毛澤東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成就最多最大、打下的基礎最扎實、用不到三十年走完了西方國家一兩百年才走完的現代化基礎工業建設道路的、為以后的崛起打下最根本前提的偉大時代,毛澤東時代是積累、投入、栽樹為主,沒有前任栽樹,沒有前人造的保護傘,你后人靠什么乘著涼擋著雨給自己人和外國人做衣服、做玩具、加工好吃的呢?
公路方面: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2年) 全國從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機構,并建立了設計、施工和養護的專業隊伍。國家還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公路建設的重要法規,進行了全國公路普查,全國恢復并改善了原有公路。截至1953年底,公路通車里程達12.6萬km,有路面里程達5.5萬km。(1953~1957年),是公路穩步發展階段。公路通車里程和有路面里程都增長了1倍分別達到25.4萬km和12.1萬km。橋梁達3.5萬座、55.1萬延米。
(1958~1966年),是公路數量猛增,再進行鞏固的階段。截至1965年底, 公路通車里程達51.4萬km,有路面里 程達30.5萬km,橋梁達10.4萬座、156.6萬延米,公路綠化里程達18萬 km。
(1966~1976年)。公路建設發展明顯,渣油路面發展較快,10年來增長 了10萬km。截至1976年底,公路里程達82.3萬km,有路面里程57.9萬km,橋梁達11.7萬座、293萬延米。公路綠化里程達25.4萬km。
鐵路方面:
1949-1953,中國鐵路從1949年底的 21989公里增加到24500多公里。在這4年之內,共修復鐵路9500余公里,新建鐵路1320公里。1952年與1949年相比,全國鐵路客運量增長58.8%,貨運量增長136.5%。四方機車車輛廠還于1952年制造出第一臺解放型蒸汽機車,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只能修車、不能生產機車的歷史。
1957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 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寶成鐵路、鷹廈鐵路、集二鐵路先后建成,特別是寶成鐵路通車形成的鐵路網把西北、西南和全國聯成一體,對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國鐵路提前1年完成了“一五”計劃的運輸指標。鐵路客運量為 31261.8萬人,完成計劃的126.6% 比1952年增加91.2%;貨運量為27420.5 萬噸,完成計劃111.7%,比1952年增加107.5%,巨大的潛力優勢初露崢嶸。在此期間,鐵路還加強了設備的維修、改造,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和運輸能力。運輸設備的大修費比1952年增加1.5倍,機車檢修率和火車檢修率分別由1952年的17.9%和9.4%下降到8.4%和1.2%。鐵路機車日產量增長 10%,貨車凈載重增長20%。1957年 10月,我國建成了貫通南北、具有世 界水準的武漢長江大橋,結束了長江上沒有鐵路橋梁的歷史。
1958-1961,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首次達到了3萬多公里。鐵路建設3年累計完成基本建設投資90.42億元,相當于“一五”計劃時期5年累計完成額的 152.8%。占同期完成的運輸郵電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的63.1%。與此同時,為了適應運量猛烈增長的需要,鐵路行業的運輸工具和技術裝備水平也得到 了較大的增長和提高。1958年,第一臺內燃機車試制成功;1959年,第一臺電力機車試制成功。1960年實際達到 的制造能力與1957年相比,機車增長 38倍、貨車增長2.8倍、客車增長 80%。3年內,鐵路貨運量平均每年增長34.8%,達到了67219萬噸:客運量平均每年增長25.5%,達到了61822萬 人,都提前兩年完成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指標。
1961-1965,一是加強戰備,開展西南鐵路建設。二是加強科學研究,組織新產品研制。確定牽引動力改革以內燃機車為主,組織了試制內燃機車大會戰。到1964年底,共制成4種類型9臺機車,比原來設想提前一年進入批量生產。三是提高了經濟效益。擴大了再生產能力。1961年建成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雞-鳳州 段,全長91公里)。1965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了38025公里,比1957年增加了8000多公里。鐵路貨運量達到49100萬噸,貨物周轉量為2698.69億噸公里,分別比1962年增長了39.2% 和56.8%。
1966-1976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9119公里,鐵路客運量繼續增長,并且突破了7億人次。1974年4月,廣州新站開通運營。特別是在1975年,寶成鐵路完成全線的電氣化改造,由此成為了中國第一條完整的電氣化鐵路。
水利方面:
由于1958年農村合作組織的廣泛普及,使大型水利工程能夠進行統一規劃、部署,不再受原來縣、鄉區劃的局限:同時大大增強了勞動力和資源的統一調配、開展大協作和八方支援的能力,因此使水利建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這就大大促進了全國的水利化建設。
在新中國水利建設史上,有許多治水的大工程、大建設是在1958-1961年實施的。各地興起了修建水庫的熱潮。至今遍布全國的水庫,其中有半數以上始建于大躍進時期。如著名的北京十三陵水庫就是在1958年修建的,還有其他一些大型水庫,如北京密云水庫、浙江新安江大水庫、遼寧省湯河水庫,河南省鴨河口水庫,廣東省新主江水庫、海南省松濤水庫等,都是在1958以來施工或建成的。這些大型水庫都具有蓄水、防洪、灌溉、抗旱、養殖、發電等綜合性功能,對當地的環境、生態和經濟發展起著重大作用。
治水的規模大、力度強,是1958 年以來水利建設的一個特征。六七十年代,我國出現了興修水利的高潮。1969年竣工的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由三座大型抽水機站、五座中型節制水閘、三座船間和疏竣河道等多項工程組成,它把長江、淮南、大 運河和里下河聯結起來,利用這些河流的不同水位,通過自流和機動引水相結合進行排澇和抗旱,可灌溉農田 250多萬畝。
1972年竣工的遼河治理工程,上游和支流共修建水庫220座,共修筑堤防4500公里,流域共建電力排灌站920處,可灌溉農田1100多萬畝。1973年完成的海河治理工程,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共修筑防洪大堤4300多公里,開控、疏浚河道270 多條,新建涵洞、橋、閘六萬多座。修建大中型水庫80多座(總庫容達130 多億立方米)。1973年糧食總產量比1963年 增長了一倍。迄今遍布全國的大中小水庫,除了建于1958-1961年修建的外,絕大部務是1966-1976修建的。
毛澤東時期的短短27年中,我國主要靠人力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庫,至今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基礎性和中堅性作用。
科技方面:
毛澤東時代,科技原創能力強大。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復方蒿甲醚、針刺麻醉手術、針刺治愈聾啞人、人造衛星、導彈、氫彈、原子彈、核潛艇、大型噴氣客機、內燃鐵路機車、現代海船(包括數十萬噸集裝箱輪)、微電子、衛星回收、計算機、直升飛機、高性能航空發動機、大規模集成計算機、CPU(我們還出口到日本)、(神5載人宇宙飛船還是70年代的技術)、反導系統、蠶式導彈、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小麥高產等世界聞名。建成下水的高科技的“向陽紅”、“遠望號”系列船泊技術是毛澤東時代的產物,“遠望號”系列船其技術高度至今難以逾越,導彈驅逐艦 (下水真正時間是1969年),各個領域創造了無數第一。
航天工業創奇跡。1970年第一顆衛星上天、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成功、衛星回收成功。
航空工業飛躍發展。1954年,中國第一批飛機及其發動機試制成功,兩年以后,中國首次試制的殲五噴氣飛機獲得成功,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成批生產噴氣飛機的國家之一。
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二十多年中,它與我國的航天事業比翼齊飛,迅猛發展,各個系列型號的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陸續飛上藍天,而運十的研制成功,正是我國當時航空工業飛速發展的集成和寫照。1980年9月運十首次試飛成功后,美國道格拉斯一副總裁看了飛機之后說:“你們航空工業一下子趕上來了15年”。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制造了強大的核潛艇。
以核潛艇、“向陽紅”、“遠望號”、導彈驅逐艦的下水為標志,中國的船泊工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有些技術是超美蘇的。大量的裝甲車、坦克、戰術戰略導彈、各類兵器、兵車研制成功。?
人口平均壽命方面:
毛澤東時期,在人口增加4億的情況下,人均平均壽命從35歲提高到65歲,而印度1952年人均平均壽命41歲,直到2011年人均預期壽命才達到65歲,整整比我國晚了35年。
有了毛時代的高積累少支出,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為國家各種交通和水 利基礎設施、完整工業體系、國防基礎設備攢錢出力,才有后來發展其他民用輕工業品和食品加工業的安全環境和基礎前提,毛時代中國生產力發展的迅速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最迅速也是最重要的,這離不開那一代的省吃儉用。有了毛時代的栽樹,才有后幾代的乘涼。
請看1958—1962,我們做了什么
第一臺半導體收音機制成(1958·3·11日)
第一套電視發送設備試制成功(1958·3·17日)
第一臺40匹馬力柴油拖拉機出廠(1958·4·12日)
第一臺最大的平爐在鞍鋼建成出鋼(1958·6·1日)
第一個最大的煉鋼廠武鋼煉鋼廠開工興建(1958·7·17日)
第一臺內燃電動機車試制成功(1958·9·14日)
第一艘由蘇聯設計中國制造的排水量2.21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下水試航(1958·11·28日)
第一臺138噸交流電力機車試制成功(1959·1·1日)
第一座重型拖拉機廠建成投產(1959·1·1日)
第一臺液力傳動的內燃機車試制成功第一座大型氮肥廠,試制首批氮肥(1960年)
第一臺1.2萬噸壓力自由鍛造水壓機制成(1962年)
工業方面的12個第一,為鋼鐵、機械制造、交通運輸、電力、電視及航海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
1958年1月,寶成鐵路全線通車(全長668.5公里)
1958年1月,鷹廈鐵路全線通車(全長698公里)
1958年3月1日,昆明鐵路同越南鐵路正式開始國際聯運
1958年8月,包蘭鐵路通車(全長1000公里)
1958年10月21日,北京一包頭一銀川一蘭州航線正式通航
1959年2月7日,黔貴鐵路正式通車(全長605公里)
1959年4月1日,北京—平壤國際航線正式通航
1959年12月,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1960年1月1日,蘭新鐵路通車(全長1315公里)
1960年4月21日,鄭州黃河大橋建成通車蘭新、寶成、黔貴、鷹廈、包蘭五條鐵路的建成,改善了西南、西北和中南內路交通,對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1958年6月,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開始運轉,同時建成回旋加速器。
1959年9月,中國第一臺每秒運算1萬次的快速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試制成功中國發展尖端科學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國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8年5月,修建十三陵水庫1958年11月18日,海河攔河大壩合攏,使華北五條內河的淡水不再流入大海,并使海水不再溯內河。從此咸淡分家。
1958年12月9日,黃河三門峽截流工程全部結束。
1960年1月1日,黃河劉家峽水庫勝利截流。
1960年,河南省林縣,紅旗渠破土動工,歷時9年,于1969年7月竣工。全部工程為民辦。
1960年2月24日,黃河青銅峽水庫攔河壩合龍截流。
1961年3月17日,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排灌電力網第一期工程完成,受益農田250萬畝。
遠古到清朝咸豐6年,約4000余年,黃河在今大清河、淮河之間,滾來滾去,肆虐冀魯豫大平原,大徙六次,所釀成的災難其之深重無論用多少筆墨都難以述說。自劉家峽、青銅峽和三門峽水庫的建成,黃河未發生大災,大險,黃河基本上被征服了。
1960年1月22日,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提前三年勝利完成。
1958——1961年“過苦日子”的真實原因:
①1959 年以后,蘇聯大規模撤資——償還國債和維持獨立自主的工業化的需要。
兩大帝國主義國家封鎖包圍,國際形勢極度緊張,時刻有大規模戰爭風險。蘇聯撤資導致城市重工業的現代化建設極其缺乏資金,也導致城市出現大量無法參與工業就業的剩余勞動力,為了繼續維持工業化,以及徹底還清對于蘇聯的債務,當時加大了對農業物力財力積累量的提取。
為了集中提取,強化了集體合作程度。之后產生的一些生活消費品供給不足帶來的人口生活問題,主要是維持工業化發展和償還債務需要的大量農業物力財力積累提取帶來的消費供給不足。
而這種積累在當時內部工業發展和國防發展應對緊張外部環境、徹底還清債務保持獨立自主的情況下是完全必要的。
②國際環境極其緊張,毛主席退居二線,一線實際經濟工作領導者存在“左”的問題。
在北部——中蘇關系極度緊張逐漸脫鉤。
在西部——為打破帝國主義封鎖包圍的對亞非大量國家的大訪問也在持續準備之中。之后的六十年代初,毛主席關于團結非洲大多數國家以打破帝國主義封鎖包圍的戰略大規模實踐,在此之前不可能沒有準備。
在西南部——平定西藏在西方帝國主義勢力和印度勾結下的叛亂和解放西藏農奴也在緊張進行。
在東南部——當時美國和蔣介石在挑撥第二次臺海危機,毛主席運籌帷幄,指揮炮擊金門,并積極呼吁和平和統一。
東西南北,事務太多,國際形勢相當緊張。為了集中解決各種極其復雜危險的國際問題,1956年八大,毛主席退居二線,但是一線的經濟工作主要領導者們犯了嚴重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應當公道地說,對于一九五八年‘左’的錯誤,是毛澤東同志首先提出要糾正的。”(薄一波,《領袖.元帥.戰友》,第15頁)。
鄭州會議、第二次鄭州會議、武昌會議、上海會議、廬山會議,長期保持冷靜、理智、務實的毛主席擠出處理國際戰略事務的寶貴時間,嚴厲批判一線執行者的“左”的錯誤,并寫了好多篇黨內通信,號召全國人民冷靜起來。為了糾正一線領導者的錯誤,毛主席在六十年代初號召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并極其重視總結經驗教訓,距離寫這首詩不久,之后的1962年就召開了七千人大會,毛主席為了內部團結和一線領導者的聲譽,自己主動替他們承擔了責任。
1966—1976年我國科技輝煌發展,絲毫沒有“拉大和其他國家差距”,科技水平反而趕超了大量國家。
1966年
5月中國第一次含有熱核材料的核試驗成功。
5月中國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
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成功。
10月中國建成世界第一座合成苯車間。
10月中國制成的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發電。
1967年
1月中國第一臺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建成。
6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7月中國第一臺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制成功。
10月中國新型晶體管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研制成功。
10月中國煤礦單巷長距離通風技術跨入世界先進水平。
10月中國第一臺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制成功。
11月中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2月中國第一臺電爐液壓自動裝置試制成功,標志中國電爐煉鋼自動控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2月杭州機床廠MM7120型精密臥軸矩臺平面磨床投產,在加工儀器、儀表和工具的平 面磨床投產,在加工儀器、儀表和工具的平面、側面、斜面和槽面時,可以達到國際上最先進的“四花十四級”的最高光潔度。
1968年
1月中國第一艘自行研究、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輪通過驗收。
1月中國科學工作者在珠穆朗瑪峰地區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多學科科學考察。
2月中國特大型軸承制成。
5月西寧電動工具廠和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聯合設計試制成功了一種雙重絕緣單相串激式羊毛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8月阜新發電廠的軟化水處理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9月中國自行研究設計并試制成功了第一批靜壓傳動內燃機車,使工礦內燃機車的生產技術跨入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
9月中國第一臺小型簡易氫氣發生設備試制成功。
9月中國制成第一臺自行設計制造的某型齒輪磨床,其精度、效能都超過國際水平。
9月中國試制成功具有國際水平的第一座鍍鋅設備。
9月對在新疆地區發生的日全食現象成功地進行了大規模綜合觀測,使中國日全食研究工作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10月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
10月中國制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M9017光學工具曲線磨床。
10月中國第一臺轉盤注射機制成。
12月中國第一臺深井石油鉆機制造和試鉆成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969年
1月中國建成具有六十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氮肥廠--河北化肥廠第三期工程。
1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液壓自動拋光機。
1月中國試制第一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口徑機頂排灌設備。
1月上海制成高精度新型鏟磨機,精度遠超國外同類產品。
4月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巨型油輪下水。
4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成功第一臺新式大型液氮罐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4月中國制造成功第一臺壓鋁模,為工業生產填補了一項空白。
4月上海制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齒輪滾刀熱軋機。
4月上海第五機床廠試軋成功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無切削冷軋二級絲桿。
4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具有先進水平的韶山型大功率半導體干線電力機車。
4月中國制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管子自動切削機床。
5月中國制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霉素”。
6月中國發展普通低合金鋼獲巨大成就,用我國特有的某些合金元素制成的犁鏵鋼、大橋用鋼、鋼筋用鋼、電站用鋼、采煤機械用鋼等,超過國外同類名牌產品。
6月我國最大的兩臺農業用水泵試制成功,整個水泵自動控制程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7月中國第一款自行設計的殲擊機殲8首飛。
9月中國第一批自行設計、自行制造的礦用十五噸自卸載重汽車誕生。
9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大張塑料復合鋼板機組,軋出了我國第一張大張 塑料復合鋼板,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9月中國試驗成功第一臺用于合成氨生產的大型粉煤氣化熔渣爐。
9月中國制成超過國際先進水平的同類型的高精度圓刻線機。
9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電子式中文電報快速收報機誕生。
9月中國第一臺高精度擺線齒輪磨床制造成功。
9月上海試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十二萬五千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9月中國成功進行首次地下核試驗。
9月中國首次設計研制的東風4型交一直流電傳動內燃機車研制成功。
10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五千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標志著我國機車制造技術已經進入先進行列。
10月中國建成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
10月中國建成當時最長的雙曲拱公路橋--沭陽新沂河大橋。
10月中國第一套全自動長途電話設備誕生。
10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具有先進水平的紅旗牌自走式谷物聯合收割機試制成功。
10月制成中國鐵路第一臺自動化養路搗固車。
10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套大型塊煤裝卸機械。
10月中國制造成功第一批高級特種工業用的極薄型紙。
11月中國第一臺自行設計制造的煉油工業控制計算機誕生。
11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一百二十馬力液壓控制犁式電纜敷設機。
11月中國制造成功第一臺八十噸重型震動壓路機。
11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金屬礦山采掘用的新型電動鉆巖機。
12月中國建成第一座黏土磚一次燒成隧道窯。
12月中國第一座大型無醇甲醛車間建成。
12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高壓風冷移動式空壓機車誕生。
12月中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建造的三千二百噸破冰船海冰101號在上海求新造船廠下水。
12月中國第一臺離子注入機研制成功。
1970年
1月中國遠洋船用氣缸油制造成功,各項主要質量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自行設計制造的二十米塔用風軸流風機。
3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光電光波比長儀。
3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一百噸內燃液力軌道起重機。
4月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4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成功第一臺一千公斤高分子材料萬能試驗機。
4月長春保溫材料廠試制的防氫磚、超輕保溫磚、超輕質粘土磚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4月建成第一臺中國式單晶爐。
7月中國制造成功具有先進水平的鏈輪刨齒車床,填補了我國機床工業的一個空白。
7月中國制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無梭鋼帶織布機。
7月中國試制成功固體環氧樹脂棒料焊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世齊先進水平。
7月中國首艘國產導彈驅逐艦下水。
8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磁選過濾聯合設備。
8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安全火花礦用井下通訊電話機。
8月中國試制成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十一萬伏鋁線塑料電流互感器。
8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超重型立式車床制造成功。
8月中國大飛機項目正式啟動。
10月中國第一臺最大的全鈑式制氧機誕生。
12月中國第一塊雙柱塞式油壓表試制成功。
1971年
5月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數控機床誕生。
6月中國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9月中國科學工作者成功用X光衍射法完成了分辨率為二點五埃的豬胰島素晶體結構的測定工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9月中國第一枚東風-5洲際導彈在酒泉發射場進行了第一次飛行試驗,獲得基本成功。
12月中國建成服役第一艘國產導彈驅逐艦。
1972年
1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純銅連鑄連拉空芯導線設備。
1月中國第一座干法纖維板車間建成。
1月中國第一臺六千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制成。
6月中國自己設計、制造和施工的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劉天關輸電線建成。
8月中國制成第一臺框架式縱梁三千噸油壓機。
11月遼寧省阜新礦務局新丘煤礦505鉆井隊創造半煤巖單孔月進一千零六十一米的全國新紀錄。
12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二十二萬伏、三十萬千伏安鋁線變壓器。
12月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輛載重三百噸的大平板車。
12月中國第一艘海洋地質鉆探浮船試航。
1973年
3月云南冶金第一礦103礦掘進24隊創造月掘進一千五百零九點三米的全國新紀錄。
3月數學家陳景潤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并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在國際數學界引起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
4月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鋼筋混凝十浮船塢--鐘山號建成。
5月遼寧北票礦務局冠山煤礦4805掘進隊創造巖石巷道單孔月進七百一十二點八米的全國新紀錄。
7月上海市第六醫院施行游離肌肉移植手術獲得成功,醫療技術有所發展。
8月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制成功。
9月中國第一臺光電等高儀研制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9月中國自行設計、提供設備、施工的第一條大口徑、長距離地下大動脈--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勝利建成。
10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第一次通過動物實驗證明,細胞質內的信息核糖核酸對細胞分化、個體發育和性狀遺傳有顯著的作用。
10月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2月梅山鐵礦同河北銅礦天溜掘進隊打出月進尺一千一百六十點一米的成績,創造了我國天溜井掘進的新紀錄。
12月勝利油田創年鉆井進尺150105米的全國石油鉆井最高紀錄。
1974年
3月天津第一煉鋼廠創造了平爐爐體周期壽命達五百一十三爐的全國最高紀錄。
3月中國第一臺數控加工中心機床誕生,質量達到國外同類型機床的水平。
4月中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勝利建成投產。
4月中國第一臺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制成功。
7月天津新河船廠建成我國第一艘大型起重船 --五百噸浮吊。
8月中國科學院吉林應用化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和遼源市電子技術實驗工廠工人相結合,研制成功氣敏半導體器件,為我國電子工業填補了一項空白。
8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服役。
8月中國傘式太陽爐研制成功。
9月中國第一座五萬噸級油碼頭建成。
9月哈爾濱制成全國單機容量最大的三十萬死水輪發電機組。
10月中國最大豎井鉆井研制成功。
11月上海自行設計和制造出軋制鋒鋼帶的設備,為我國鋼鐵工業填補了一項空白。
12月中國第一艘海洋地質勘探浮船出海試鉆成功。
1975年
2月中國研制成功受控熱核反應實驗裝置。
2月中國首次使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燃煤發電機組成功。
2月中國當時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勝利建成。
2月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艘長江大型客貨輪東方紅11號首次試航成功。
3月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4月中國自行設計、研制成功第一臺大型HMJ -200型混合模擬電子計算機。
6月中國首次制成大型滾齒機。
7月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全線通車。
8月戚墅堰機車車輛廠試制成功具有獨創性的“七○砂”。
8月中國當時最大的一臺公路平板車(450噸)制造成功。
8月中國自制成功甚高分辨率衛星云圖接收設備。
9月中國研制成功稀土異戊橡膠。
9月中國第一批電子攝影計時器和游泳電子計時設備制造成功。
9月中國制成高分辨能力掃描電子顯微鏡。
10月中國科學工作者運用花粉單倍體育種方法育成水稻新品種,在世界上首先在重要糧食作物上獲得成功。
11月北京鋼鐵學院設計出我國第一條精密斜軋自動線。
11月中國科學院育成棉花新品種--“科遺二 號”。
11月中國成功發射返回式地球衛星。
12月廈門大學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電化學綜合測試儀。
12月大連機車車輛廠生產的東風4型四千馬力內燃機車,各項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2月江孜縣農業試驗場在世界屋眷上創造了我國冬小麥單產最高紀錄--平均畝產達到一千六百一十斤。
12月北京大學物理系半導體研究小組設計出我國第一批三種類型的(硅柵NMOS、硅柵PMO S、鋁機NMOS)1K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
1976年
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制成功了硫砷玻璃光材料和玻璃電存儲材料及器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月廣東省植物研究所和花縣農科所協作,運用花粉單倍體育種方法育成了秈稻新品種。
3月中國試制成功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新型深井石油鉆機--130-3型鉆機。
3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與北京分析儀器廠協作研制成功一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我國獨創特點的新型比表面積與孔徑分布測定儀。
4月京滬杭中同軸電纜一千八百路載波通信干線勝利建成并投產。
4月中國采用液醋發酵方法生產反工烯二酸的試驗獲得成功。
4月四川省石油管理局7002鉆井隊使用國產鉆頭打成第一口六千零-一米的超深井。
4月中國進行綜合性日環食觀測獲得重要成果,這是我國科學工作者全部 用國產儀器設備,獨立自主地進行的第一次綜合性日環食觀測。
4月包鋼試驗成功我國第一爐優質的石油套管鋼。
5月全國微波通信干線建成。
6月中國第一臺高溫高壓放射性測井儀試制成功。
6月中國自力更生建設的第一座現代化十萬噸級的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投產。
6月中國自行設計、制造和安裝的最大的三十萬殲雙水內冷發電機組投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6月蘇州感光材料廠試制成功微泡法印刷拷貝膠片,為我國非銀鹽感光材料工業填補了一項空白。
7月中國制成高精度石油計量自動化儀表裝置。
7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采用古地磁方法首次測出云南元謀猿人的年齡。
7月中國直流比較儀電位差計、激光微區光譜儀研制成功,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
7月吉林碳素廠自己設計、制造成功我國第一臺大功率直流石墨化電爐。
8月石鋼煉鋼廠創造氧氣頂吹轉爐爐齡全國新紀錄,最高爐齡達到一千三百零二爐。
8月中國第一臺一千五百米煤田鉆進試制成功。
8月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下水。
請看周恩來1975年的工作報告內容:
“我們超額完成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第四個五年計劃一九七五年也將勝利完成。我國農業連續十三年奪得豐收,一九七四年農業總產值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一。這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優越性。全國解放以來,盡管我國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糧食增產一點四倍,棉花增產四點七倍。在我們這樣一個近八億人口的國家,保證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業總產值一九七四年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一點九倍,主要產品的產量都有大幅度增長,鋼增長一點二倍,原煤增長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長六點五倍,發電量增長兩倍,化肥增長三點三倍,拖拉機增長五點二倍,棉紗增長百分之八十五,化學纖維增長三點三倍。在這十年中,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個大中型項目,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動蕩、通貨膨脹的情況相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即無外債,又無內債,物價穩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來源:毛思想研究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