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新中國有十名開國大將,第一位是粟裕,戰功卓越能力突出,主要指揮的淮海戰役殲滅國軍大量精銳,加快了解放戰爭的進程,他排在榜首實至名歸。
第二位是徐海東,雪中送炭黨性極強,當中央紅軍輾轉至陜北之時,缺衣少糧、彈藥不全,徐海東大度地從拿出五千銀元幫中央解了燃眉之急。
當時的背景也特別重要,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草地一別,生了間隙。徐海東是紅四出來的人,卻義無反顧地支持中央,紅十五軍團本來就只有7500銀元,自身過冬都有些不夠,但他還是果斷拿出三分之二的積蓄相助。
甚至可以說,徐海東救了中央紅軍的命。因此后來毛主席和眾多領導人都對徐海東特別關照,若不是粟裕太能打,很可能徐海東還會排在大將第一。
第三位是黃克誠,這里就有些奇怪,在大多數人看來,他的知名度不如排在第四的陳賡,既然如此,他為何又能排得這么高呢?
簡單來說就是戰略超然為人公正。毛主席曾經三次托付重任,他都順利將目標完成,而在他的晚年,對毛主席也有一番非常客觀的評價。
最能體現黃克誠目光長遠的兩件事,一為抗戰時期提議恢復政委制度。當年為了民族統一戰線,我黨在軍隊編制上也盡可能向國軍靠攏,番號改了、軍裝改了、政委制也改了。
有一段時間,政委變成了軍事副職,政治部主任變成了政訓處主任。中央領導們明白這是為了統戰目標而暫時做的妥協,但廣大指戰員可不理解。
很多一線戰士老紅軍抱怨連連,說跟國軍打了這么多年,現在自己卻變成了國軍。
而沒有政委后,部分在外發展根據地的將領開始滋生軍閥氣息,對中央的命令陽奉陰違。如果任由這些情況發展下去,后果是致命的。
平型關大捷后,軍隊也暴露出了問題,黃克誠收到一線的反饋便立即深入基層進行調查,得到的結果讓他大為吃驚?;氐桨寺奋娍偛克脱杆賹懥嗽敱M的報告,強烈要求恢復政委制度。
中央收到報告極為重視,毛主席不久便要求全軍開展反軍閥主義斗爭,并恢復原有的政委制度和政治機關。
這個決定非常重要,人民軍隊能夠打不散、始終服從中央指揮,最關鍵的是思想,而抓思想的那個人就是政委!黃克誠能先一步看到沒有政委的危害,確實眼光獨到!
還有一件事是首倡搶占東北。日本投降后,我黨有些干部以為和平已經到來,便放松了警惕。不過黃克誠看到了平靜之下洶涌的暗流,1945年9月14日,他向中央致電,建議動用一切力量搶占東北,速度越快越好,人數越多越好。
在全軍當中,黃克誠是第一個提出此類看法的人,中央很快也做出了回復,并在各大根據地調集精兵強將出關。東北被日本人經營多年,有很強大的工業基礎,拿下此處,對整個解放戰爭都有重大意義。
后來人民軍隊也正是憑借東北的發展,讓局勢逐漸傾斜到我們這一邊。黃克誠首倡的功勞不能簡單以一戰得失來論了!
因為黃克誠是軍政雙全的杰出人才,毛主席每次有什么重要任務,都很放心地交給他。
1948年11月,中央已經規劃好了平津戰役,時任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的黃克誠突然接到任命書:請黃克誠盡快結束工作,率干部隨東北野戰軍南下,黃準備擔任天津軍管會主任兼天津市委書記。
天津也是國內排得上號的大城市,拿下它后就可以全面圍困北平。要打,肯定能打下來,但接下來如何治理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不能太柔,否則壓不住城內有異心的人,又不能太硬,否則殺戮太多影響不好??傊旖虮仨氉龊靡粋€榜樣,讓北平的傅作義放心,從而促使他下定起義的決心。
當時我黨有大城市管理經驗的人并不多,毛主席想來想去,認為能秉公辦事的黃克誠最合適,于是黃克誠就接過了這個重任。
1949年1月14日,解放軍對天津發起總攻,15日下午3時,天津宣告解放,4時,黃克誠帶著軍管干部進入天津,開始對全面接管這座城市。
因為之前準備充分,入城各部隊又兢兢業業各司其職,接收工作進行得很順利,隨后,在黃克誠的帶領下,天津逐漸消除戰爭痕跡,開始恢復生產建設。
這次任務完成得出色,讓毛主席決定繼續重用,很快黃克誠就接到命令要去主政湖南。對于這個調動他非常詫異,毛主席寬慰說:是我點名讓你去的,你在天津已有了經驗,又是去我們家鄉,風土人情熟悉,你去我放心。
黃克誠依然沒有辜負期望,在湖南的三年里,他為穩定秩序、恢復生產出了很大力氣,同時還配合中央完成了剿匪、土改、支援抗美援朝等一系列工作。
1952年,中央各大機關都急缺人手,毛主席又一次委以重任,讓黃克誠入京擔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往后的幾年里,黃克誠一直兢兢業業,陸續擔任過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只是在1959年,由于那場會議的影響,黃克誠失去軍職,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負責重要崗位。
許多人一直將彭、黃看做一體,其實那場會議黃克誠本來也可以不受影響,當時華東局書記柯慶施找過黃克誠說:彭德懷以前不是也整過你嘛,怎么不站出來說說呢?
這就是一個信號,只要黃克誠撇開關系再搞點材料,那他就可以“過關”了。但黃克誠只是搖頭:我沒有石頭。即不愿做那個落井下石之人??删纯膳澹?/span>
直到1977年,黃克誠才繼續在中央工作,他在紀委期間,公正地看待了很多人,比如說林總。黃克誠特殊年代的遭遇跟林總也有幾分關系,但他沒有打擊報復。相反,1983年《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初稿完成后,他還為林總正名。
初稿中關于林總的介紹,幾乎只剩錯誤毫無功勞,黃克誠找來編寫人員,告訴他們:
寫史要客觀,不能因為后期的錯誤就抹殺前期的貢獻,戰爭年代林還是立下很大功勞的,人民軍隊在東北發展能這么快,林作為一線主要領導人,這點不能抹殺。
有他的堅持,《軍事卷》才對林總有了客觀評價。
后來黃克誠在《解放軍報》里撰寫了一篇文章,主要是對革命時期的一些回憶,但是在發表前,有工作人員對內容進行了稍許修改,將里面的毛主席都改成了‘毛澤東同志’。
黃克誠看過修改后的稿件皺了皺眉說:改成這樣,我不習慣,感情上過不去,還是用‘毛主席’好!如果誰說革命年代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勞更大,那就只能是對歷史開玩笑!
就當時而言,其實黃克誠的做法也不符合“風向”,但他還是做了,最后稿件也按照他的原版發出。
他對毛主席的評價非常高,一次中央會議時說:毛主席去世,我感到深深的難過,雖然我自從廬山會議以來一直蒙冤,但我們這代人的感情是超過一切個人恩恩怨怨的.......
在紀委的座談會上,黃克誠也直言:“如何認識和評價毛主席、如何對待毛澤東思想,對我們黨和國家來說,是一個根本的問題,井岡山的紅旗不倒, 代表了中國革命的方向和希望,對我們中國革命關系非常大。”
“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井岡山這面紅旗,長征的勝利”。他對毛主席這些評價,后來都公開刊登在了報紙上,鼓舞了很多老同志。他的努力,給維護社會的穩定、統一全黨的認識起到了重要作用。確實是一位偉大的人!
作者:白衣 ;來源:故里夢長安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