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據說是龍永圖寫的一篇文章。原來沒太注意,以為是最近發的。后來一看內容,才知道這篇文章至少是在十年前就發出來的。因為其中有一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而今天已經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了。不過,有人把這篇十年前的文章重新翻出來再發到網上,可能說明把這篇文章發到網上的這位網友還是有他的想法的。而且龍永圖在文中提出的一些問題,在今天依然也是有著一定意義的,也是有可討論之處的。文中提到,2010年,中國的GDP總值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于是西方媒體紛紛發問,中國什么時候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這個時候,有個澳大利亞的一家報紙站出來說,我們不要問中國什么時候會超過美國,我們先要問一問三個“什么時候”。第一,什么時候全球的精英會把孩子送到中國留學,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們的孩子送到美國、歐洲留學?第二,什么時候全球的年輕人會最欣賞中國的電影、文化、書籍,而不是像今天他們最喜歡的是美國、歐洲的電影、書籍、音樂?第三,什么時候全球的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會首選中國的品牌?在當時,西方媒體提出這三個問題,其動機也是有點復雜的。其一,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超越了日本,雖然日本也是一個亞洲國家,但日本在西方集團中,經濟總量僅次于美國。中國在這個方面超越了日本,其他西方國家以及他們的媒體心里也是五味雜陳,是不太舒服的。其二,這三個問題都涉及到中國的軟實力方面。這家澳大利亞報紙顯然不看好中國的軟實力,所以他們未免有點酸酸地表示,你經濟總量再大,軟實力還是不行的。所以你們中國在總體上比起西方發達國家來,還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你們中國還差得遠得很呢。其三,在他們看來,在軟實力方面,中國是永遠趕不上西方國家的。別看現在中國經濟指標在數字上上趕上來了,但如果軟實力永遠趕不上來,中國仍然不能稱為一個發達的國家。或許還有其四、其五等等。不過,在這三個“什么時候”提出來十年之后。我們回頭再看這三個問題,以及其所涉及的具體情況,或許我們也能看出點新的東西來。這應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第一個“什么時候”,是問全球精英什么時候把孩子送到中國來留學。這個問題今天看起來遠不像問題本身這么簡單。過去,我們把孩子送到美國留學,主要是要學美國先進的科技技術。這一點應該沒有問題吧? 只是后來,有的家長把送孩子去美國留學,已經不太過分關注讓孩子學什么,而是希望孩子拿到學位之后,能夠在美國工作和生活。在那個時候,美國還是很發達,也是很富有的。但是,自特朗普上臺之后,直到今天的拜登,這兩屆美國政府對中國留學生態度都很不友善。雖然中國還是有不少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到美國留學,但美國現在的態度,使得讓很多想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面臨著一個艱難的環境。你想去,人家都不想收你。這該怎么辦? 要么是到其他發達國家去留學,要么就只能留在中國讀書。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讓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已經開始有其他國家的學生想到中國來留學。這其中有許多是發展中國家的學生,但也不少來自中東歐的半發達國家的學生。真正來自發達國家的留學生比例還不高,而且他們主要是沖著中國文化,或者學習漢語而來的。這種情況表明,中國對于國外的留學生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但這種吸引力還遠不夠大?;蛟S再過多少年,會有更多的留學生,甚至是發達國家的留學生,非常期待到中國來留學。不過,來中國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已經不再滿足于只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已經有不少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來中國學習中國的科學技術與工程專業。可能這樣的留學生在人數上還算不上很多,但也絕對不是一個極少數群體。在一些網絡視頻上,經??吹酵鈬鴣砣A的留學生,說起他們為什么來中國留學,有一個經常會聽到的答案,就是這些留學生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說,中國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國家,所以他們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國來留學。這些父母可能不是所謂精英,但這些父母并不一定比那些精英沒有眼光。他們看問題比那些精英要更精準。第二個“什么時候”,是問什么時候全球的年輕人會喜歡中國的文化,而不是像當時那樣喜歡西方的文化。這個問題在今天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在中國,西方的電影、書籍和音樂雖然還是有著一定的市場,但這個市場不是在擴大,而是在開始萎縮。現在國內的青年人,真正喜歡美國大片的人不像以前那么狂熱了。而且美國大片在今天中國年輕人的眼里,也不算有多好看了。人們的對美國文化的冷靜態度表明美國文化的吸引力在中國正在大大地下降。相比之下,中國的文化產品開始在世界上產生其巨大的魅力,最近手機上經常傳播一些視頻,其中總有一個美女指揮,在指揮樂隊演奏中國的音樂或者歌曲音樂。這些樂隊演奏的樂曲,并不是當下中國的流行音樂,而更多的是五六十年代中國音樂家們根據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創作的樂曲。我聽到的這類音樂就有《毛主席派人來》、《阿佤人民唱新歌》、《草原上的紅衛兵想念毛主席》,還有胡松華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演唱的蒙古族歌曲《贊歌》。這是不是至少說明,中國的音樂作品開始走向世界? 我還聽到過一些國外的男聲合唱,演唱當代中國歌曲《天路》、《青藏高原》等。中國科幻小說《三體》也在國家有著較大的影響。今天的這些變化,應該能夠回答這第二個“什么時候”了。第三個“什么時候”是問全球消費者什么時候會選擇中國的品牌。這個問題太龐雜了。真要細說起來,要占太多的篇幅了,所以這個問題要回答起來,反而并不太難。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如果人們稍微關注一下,已經有美國和日本的消費者,想要在他們日常生活中試著找到不是中國生產的消費品,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了。有的人試過,把家里凡是中國生產的產品都搬到屋外,結果發現,這個家幾乎就要搬空了。另外,如果不說消費品,單是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裝備,中國有很多品牌都走到世界的前列,而且物美價廉。過去,中國不能生產盾構機,西方國家賣一臺要一億美元?,F在中國造出了自己的盾構機,品種型號很多,質量極為優良,而且價格也相當便宜,所以全球很多國家都來購買中國的盾構機。這種局面把西方廠商的銷售價格從原來的一億美元被迫降到500萬美元,成為原來價格的百分之五。面對中國強大的制造業,西方對中國難道不是恨得牙根發癢? 這不僅是搶占了他們的市場,在西方看來,這是在要他們的命。都像中國商品這樣的質量,這樣的性價比,西方還怎么拿超額利潤,怎么永遠在所謂食物鏈的高端上吃香喝辣? 在疫情之中與疫情之后,中國制造突飛猛進。中歐班列一趟趟開往歐洲,中國商品行銷全球。當然,實事求是地說,我們對這三個問題已經開始做出了回答,但現在面對我們做出的答案,我們自己也并不十分滿意。我們繼續提高的空間還很大,我們努力的道路還比較長。但是,最基本的信心我們是非常充足的。當年提出這三個“什么時候”的西方媒體,如果今天讓他們自己來回答,估計他們也沒什么信心,而可能是充滿了沮喪。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