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是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47周年。
毛澤東主席頂天立地,叱咤風云,是冠冕古今的“一代天嬌”。他的一生飽經磨難、堅韌不拔、披荊斬棘、?礪前行、九死一生。
他帶領黨和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的形勢”。
他一生中的有12個“9月9日”很不平凡,甚至有的是生死攸關、驚心動魄。
中共湖南省委根據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的決定,就在這天,毛主席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領導和發動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從此,他開始走上無產階級軍事家的征程。
也正是在9月9日這一天,毛主席在途經瀏陽張家坊時被當地的清鄉隊抓住,在押送去團防局準備處死的路上,幸而機智脫險。在水塘邊的密草叢里躲到天黑,才死里逃生。
34歲的毛主席開啟了從未有人走過的革命新路,把一支不足1000人的隊伍引向農村,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歷程。
他率領這支隊伍會師井崗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多次“圍剿”、走出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0年9月9日,中共中央總行動委員會主席團(相當于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決定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臨時中央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人民委員會”主席都是毛澤東。因此,通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主席是毛澤東。從此才有了“毛主席”這個稱呼,直至被愛戴尊稱到永遠。
中央毛爾蓋會議后,1935年8月底,右路軍(中央紅軍)穿過草地到達四川班佑、巴西一帶,等待與左路軍會合。中央政治局于8月24日將毛兒蓋會議決定電告張國燾。但張國燾違抗中央命令,拒不與右路軍會合,并要挾右路軍和黨中央南下,甚至企圖危害黨中央。為此,9月9日,張國燾給與右路軍在一起的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發了份“南下,徹底展開黨內斗爭”的密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葉劍英首先看到此電文,頓感事態嚴重,立即報告了毛主席。9月9日晚,主席與張聞天、博古隨即趕到紅三軍團駐地巴西,連夜召開政治局常委緊急會議。周恩來、王稼祥、李維漢等人參加會議。與會同志一致認為,張國燾依仗優勢兵力,妄圖凌駕和危害黨中央,在這種危急關頭,再繼續說服、等待張國燾率領左路軍北上,不僅沒有可能,而且會招致嚴重后果。會議決定,立即率紅一軍團、紅三軍團、軍委縱隊一部,組成臨時北上先遣隊,繼續北上,向甘南前進。
9月10日凌晨,黨中央率直屬縱隊離開巴西地區,同時發布毛主席起草的《中共中央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黨中央和毛主席率紅三軍團、軍委縱隊和紅軍大學一部,于11日晚陸續到達甘南俄界,與先期到達的紅一軍團會合。12 日,中央在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聽取毛主席《關于與四方面軍領導者的爭論及今后戰略方針》的報告,會后作出《關于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并再次電示張國燾要他改正錯誤,率領部隊北上。但他卻頑固地堅持錯誤主張,率領左路軍和右路軍中原紅四方面軍的四軍、三十軍南下,并于10月間在四川省理番縣卓木碉(今馬爾康縣腳木足)公然另立中央。朱德、劉伯承等堅持全黨團結,在艱難處境下與張國燾的反黨分裂主義錯誤進行斗爭。
可見,9月9日晚毛主席提議召開的巴西緊急會議,又一次將紅軍從危難中解救了出來。這一天,堪稱毛澤東政治軍事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之一。朱德后來也回憶稱,革命生涯中經歷過多少坎坷,多少困難,但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心情沉重。
在中共歷史上,先是“左”傾、后是右傾的王明路線對革命造成的危害最大、時間最長。直至1943年9月9日,才開始對王明路線的錯誤進行徹底清算。這一天,中共中央開會批判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
1943年9月9日至10日,中央政治局連續三次舉行會議,批判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在會上作了長篇發言。這三次會議對于確立毛主席在中共的領袖地位及其正確路線在中央的主導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一天,毛主席在重慶紅巖村會見了后來成為親密詩友的郭沫若。當談到郭沫若在文化界應采取的態度時,毛主席說了一句意味深長且耐人尋味的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句話,飽含政治哲理,以至被后人引為至理名言,無論對革命事業還是對人生都極富指導意義。
這個9月9日,還是中國在南京正式接受日本投降的日子。9時整,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受降儀式上下令,將日軍降書交付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閱讀簽字。這標志著以毛澤東領導的中共及其軍隊為中流砥柱的中國抗戰,勝利結束了。
為適應革命戰爭形勢的發展,確立新的戰略任務,黨中央和毛澤東于1948年9月8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九月會議”。它是抗戰勝利后召開的一次規模較大的重要的中央會議,也是自1947年3月中央撤離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
毛澤東主持會議并在會上作了關于國際形勢、戰略任務以及加強黨的組織紀律性等問題的報告。一是確定了奪取全國勝利的戰略任務。二是制定了進行戰略決戰的正確部署。三是規定了加強紀律性與健全黨委制度的措施。四是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重要思想。毛澤東在會上的報告和結論中作了深刻論述:“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機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軍隊叫人民解放軍,以示與蔣介石政權的不同。”
“這次會議為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并最終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做好了充分準備。按照“九月會議”戰略部署,從9月16日的濟南戰役揭開戰略決戰序幕,到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戰局整體,一環扣一環、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向前推進,摧枯拉朽般贏得解放戰爭的全國性勝利。
臨近建國時分,入住北平香山雙清別墅辦公的毛主席潛心修改《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即當時新中國的“臨時憲法”。
《共同綱領》宣告了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結束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一個即將加入世界“戶籍”的新中國終于要誕生了。
在忙于修改審定《共同綱領》的同時,毛主席還時刻關注并謀略著前方解放戰爭的戰事。9月9日這天,針對攻殲白崇禧部的部署問題,他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林彪、鄧子恢的作戰電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是主席在進北平不久寫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的兩句,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他在9月9日前后的心境。
這天,根據毛主席的意見,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通過了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并于12月發給各級黨委試行。《決議》指出,土改后農民中存在發展個體經濟和實行互助合作的兩種積極性,黨一方面不能忽視和粗暴地挫傷農民個體經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在農民中提倡“組織起來”,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則,發展農民互助合作的積極性,要根據生產發展的需要與可能的條件而穩步前進的方針,在農村發展互助合作運動,引導農民走集體化道路。

毛主席認為,土改后,要使廣大貧苦農民能夠迅速增加生產而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要實現工業化,要鞏固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就必須把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化道路。
從8月上旬到9月14日,毛主席對《政治報告》的起草工作傾注了極大心血,多次逐字逐句認真推敲和反復修改。在保存下來的80 多份修改稿中,經他修改的就有21 份。

毛主席對《政治報告》最重要的修改,主要有幾處:一是關于黨的中心任務。經認真推敲和斟酌后表述為:“就是要依靠業已組織起來的勤勞勇敢的六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來進行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工作,以便迅速克服我國經濟落后和文化落后的狀態,使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富裕起來。” 二是看了原文的某段話感到沒點出問題的實質原因,便在一旁批注道:“要講一講理由:即為了不要個人突出。”三是在修改“國家的政治生活”一節時,加寫了兩段十分重要的話:“解放臺灣的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談判喪失了可能性,或者是在和平談判失敗以后。”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原則,昭示了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四是對“國際關系”一節反復作了修改。強調“為了和平和建設的利益,我們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建立友好關系。我們相信,這一點,總有一天會要做到的。”
這天,毛主席為江青所攝照片題詩《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面臨著復雜嚴峻的處境。國際上,中蘇兩黨分歧擴大影響到兩國關系,蘇聯單方面撤走全部專家,撕毀了幾百個協議和合同,并挑起中蘇邊境糾紛。國內,經濟正處于三年困難時期,東南沿海一帶面對著所謂“新月形包圍圈”,西部、北部邊境也存在安全威脅。在這種嚴峻形勢下,領導全國的毛主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他依然鎮定自若、信心百倍。“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毛主席以高超的寫作技巧將風云變幻的形勢濃縮于此《七絕》中,從中可以領略到他積極主動迎接挑戰的宏偉氣魄和悠然自得的超凡風度。
(十一)1971年9月9日,挫敗林彪集團的謀害計劃
一年前的九屆二中全會上,林彪拉攏陳伯達改變原定議程,利用“天才論”和“設國家主席”兩個問題挑起事端、制造混亂,被毛主席識破其野心,予以挫敗。
會后毛主席領導開展了“批陳整風”,教育全黨從思想上與唯心主義劃清界限,同時對林彪集團采取“搬石頭、摻沙子、挖墻腳”的辦法,瓦解其控制的軍事力量。
1971年9月9日,是驚心動魄的一天。一路南下巡察的毛主席,于9月3日0時抵達被他稱為“第二故鄉”的杭州。林彪反革命集團竊取毛主席南下情報,策劃在杭州、上海、南京之間謀害毛主席。就在9月8日晚上,毛主席得到消息說,有人提出專列停在杭州筧橋機場的運營線上“影響飛機起降”,使直覺敏銳的他意識到處境嚴峻。9月9日,毛主席當機立斷把專列立即轉移到紹興附近,讓大部分工作人員大張旗鼓向杭州西部進發,將行李與書籍向另一方向運輸,而自己卻秘密地留在杭州不動。10 日凌晨6點,他突然調回專列離開杭州直赴北京。
事后得知,正是在9月8日,林彪下達了“盼照立果、宇馳同志傳達的命令辦”的手令。林立果等人決定馬上啟動蓄謀已久的“五七一工程”(即武裝起義諧音的代號工程),欲以空中炸彈、地面火力突擊加害毛澤東,并立即把謀害毛澤東的地點選在杭州——南京之間,且派于新野當晚趕到杭州,向直接負責毛澤東在杭州期間警衛工作的陳勵耘布置任務,希望在9月9日那天將毛澤東驅離杭州前往上海,以便行動。
(十二)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與世長辭
從9月8日零時起,毛主席身體狀況就開始惡化,血壓高壓180、低壓80。11點左右,心律失常。下午4點,插上鼻咽管。晚上8點半,神志模糊。就在上下肢插著輸液管、胸部安有心電監護導線、鼻子插著鼻咽管的情況下,毛主席看文件、看書11次,加起來有近3個鐘頭,由于手上插著輸液管,文件和書得由別人用手托著才能閱讀;同書和文件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毛澤東,最后一次閱讀是9月8日下午的4點37分。
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主席離開了我們,享年83歲。當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發出《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通告了這一噩耗,并高度評價毛澤東是“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敬愛的偉大領袖,國際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偉大導師”,“中國人民的一切勝利,都是毛主席領導下取得的,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將永遠照耀著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
一代偉人的生命,便定格在了這一天。
那一天,
巨星隕落,天地失色,日月皆無光。
那一天,
舉國哀悼,人民悲痛,哭聲遍中華。
那一天,
世界為之震驚,為之痛惋......
聯合國和53個國家降半旗致哀。200多個國家、政黨和組織及其領導人發來唁電、唁函表示深切哀悼。
聯合國大會開幕式上,140多個國家的代表肅立默哀。
毛澤東這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就像燈塔一樣,照亮和指引著人們前進的方向。
今天,
讓我們再一次穿越歷史云煙,一起緬懷領袖的豐功偉績,遙祭英靈,向偉人致敬!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部分資料選摘自“艾胡-李俊峰”“人民網”等,修訂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