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感恩節前簽署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讓禍港亂港分子興奮不已,特意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辦了感恩美國推出法案的集會活動。
這是一個讓人極其無語并感到悲哀的集會!因為該法案的各條文,都是涉及經濟制裁的相關內容,只會給香港的未來發展套上緊箍咒,最終買單的是所有的香港民眾,當然也包括在集會現場歡呼的這幫人。這個場景,多么的諷刺、滑稽、扭曲!真是應了那句俗話:別人把你賣了,你卻還高興的幫人數錢……
他們特意在感恩節這天舉行集會來感謝美國,這一點尤為諷刺:感恩節的背后充滿了血腥與殺戮!1620年,一批英國清教徒搭乘木船駛往美洲。他們在疲勞、饑餓、寒冷和疾病的情況下到達美洲大陸,是印第安人拿出過冬的食物恩遇和款待了他們。第二年,他們特意制定了“感恩節”這個節日,以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但假意感恩麻痹印第安人后,他們反而舉起了屠刀,展開了美洲原野上最血腥的屠殺。
移民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和征剿,從1803年一直持續到1892年,差不多進行了一個世紀!所以,感恩節的背后就是屠殺印第安人的狂歡!
這部分可憐、可悲又無知的香港民眾,還在感恩美國,甚至以有美國“撐腰”而沾沾自喜。實際上他們就如當年的印第安人一樣,等待他們的,只有美國伸出的一把把制裁他們的“血腥屠刀”……
昨晚的這場集會直至晚上10時才結束,大會宣布有約10萬人參與。而警方表示,有9600人參與集會……
集會中,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的發言人張昆陽稱,學界會繼續國際間的游說工作,未來數天會將一份過百頁的制裁報告,正式交予美國國會、國務院和白宮。
這個“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聽上去好像來頭不小,而實際上不是什么專家學術界的組織,只是由香港中文大學、城市大學、理工大學等12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在今年的7月26號宣布成立的。他們聲稱要集合各大專學生會的力量,透過所謂“民間外交”的方式,讓國際關注他們的“五大訴求”。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前“代表團”還擬出了一封“乞援信”,發往各國政要,對外“告洋狀”。信中內容無外乎造謠詆毀中國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違背“一國兩制”,讓“香港正在遭受愈發強力的鎮壓”,聲稱“踐踏了香港民眾自由民主權利,使得抗議者和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云云……
值得注意的是,信函中還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高等法院裁定《禁止蒙面規例》違憲一事的譴責,無知地聲稱“此舉嚴重干涉了香港法院的獨立司法權、違背了香港的‘高度自治’原則”等。他們罔顧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是否符合香港基本法,只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判斷和決定的基本法律常識。
更可笑的是,信中還針對駐港部隊幫助市民清除路障恢復交通、受市民鼓掌歡呼的暖心舉動,言之鑿鑿的臆斷“解放軍駐港部隊已開始參與控制騷亂”、“北京正在為動用軍隊鎮壓香港人的運動鋪路”,并斷言“流血事件將不可避免”。同時,信中只字不提香港警隊驅散暴徒暴亂、維護正常秩序的正當執法行為,卻在警隊使用的催淚彈化學成分上大做文章、邏輯荒謬,危言聳聽的宣稱“香港警務處過度使用催淚彈而造成的長期健康威脅”。
信中到處充斥了對目前香港特區政府“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所作努力的惡意抹黑,偏頗的“代表團”在信中的最后,努力抱緊了自己的美國和西方“爸爸”,稱“最后但也很重要的一點,感謝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把香港的未來寄托在雙標又丑惡的、企圖禍港亂中的西方反華勢力上。
另據透露,“代表團”同時還撰寫了另一封“乞援信”,打算交予臺灣,希望蔡英文當局為在臺“尋求庇護”的禍港亂港分子提供法律援助及生活保障。
“代表團”這一封封混淆視聽、背棄國家的乞援信,與其此前多次到西方國家及臺灣乞訪的目的一致,也與美國扶植的“港獨”接班人黃之鋒等亂港頭目四處竄訪、賣慘乞憐的套路如出一轍,都是要利用西方反華勢力施加壓力,裹挾香港大學生持續制造混亂局面,謀取其個人政治利益和未來的生存空間。
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作為12間大專院校學生會成立的“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的種種賣國亂港的行為,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多年來香港教育的缺失和弊端!
香港教育的“病態”,之前已經有多篇文章都提及過,但今天,有理哥想重點談談另外一個大家普遍忽略的問題:中文母語地位的回歸!
英國統治香港一百五十年,成功建立了一套牢不可破的文化價值等級體系。在這等級體系內占據最高層的是英文,英國殖民者把英文打造成一種施展權力、實施控制和彰顯精英身份、通往社會領導階層的工具。
殖民時代,社會精英憑著優秀的英語能力考入大學,繼而進入政府部門或大型工商、金融機構工作,流利的英語使他們能與外國人打交道,逐漸晉升成為社會領導階層,從職場獲得優厚回報,心底自然而然“忠于英語”。
為保留英文的優越性,港英政府將中學劃分為中文及英文中學,將全港學校成績最好的30%中學定為英文中學(EMI),供能力較佳的學生入讀。其余的70%學校列為中文中學(CMI),以中文教學。所以,英文與學校的優劣直接捆綁起來,英文中學都是好學校,供精英學生就讀,中文中學則和二、三流學校劃上等號。被打上中文中學印記的學生,立即就變成了“次等生”、“差生”,這些都導致相當一部分香港民眾形成了“忠于英語”的“戀殖”心態。
1997年9月,回歸后的香港特區政府發布《中學教學語言指引》,強制公立中學自1998學年推行母語教學,卻遭到部分“名校”、學生家長和商界人士的強烈反對。特區政府迫于壓力作出妥協,最終同意批準114所中學使用英文授課,占香港全部中學的20%左右。
特區政府一方面鼓勵中學推行母語教學,強制性要求大部分中學轉為中文學校,一方面卻仍然批準超過百所中學繼續使用英文授課,甚至政府主辦的公立中學也申請英文授課。而2010年實施的“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再次做出妥協,陸續有符合該政策的中文授課中學或部分班別改為英文授課。政府在推行母語教育上的優柔寡斷,削弱了香港民眾對母語教學的信心,使中文母語地位始終未得到有效確立。
我們要知道,語言不單單是學習和交流的工具,更是思想、行為和價值觀的載體,主導著一個人如何看自己,以及將自己整合到所處的社會、文化和歷史。中文被貶低為次等語言,香港的年輕人就難以對一個和次等語言關聯著的文化產生心理歸屬,更不會用心了解中國內地的情況。“中文是次等語言”這個魔咒,在香港青年人的潛意識內作祟,妨礙了他們對祖國和中國人身份的認同。
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底,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1.5億,對外漢語教師需求量至少要500萬。在全世界都在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的今天,在中國香港這塊自己的土地上卻變為了“次等語言”,這是何道理?!
當然,國民教育的缺失、教材嚴重黑化、通識教育被綁架帶來的種種惡果等都是香港“教育病態”的重要原因。而香港教協,更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幕后黑手!此次“修例風波”,他們是最直接的禍亂者!其利用掌控的大量教職人員煽動支持學生上街參與暴力示威游行,多次鼓動學生進行罷課,將政治和黑色暴力帶入校園,使得多所大中院校被迫停課,香港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相繼被暴徒占領,至今仍一片狼藉、滿目瘡痍!在這種大背景下,大學學生會已經完全淪為禍港亂港的主力軍。據透露,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還將于12月份與香港“職工會聯盟”妄圖在全港發起為期一周的“二百萬三罷”(罷工、罷課、罷市)行動,繼續挑動學生禍亂香港。如此情況,在現今的香港教育界比比皆是,這正把香港教育推向深淵。
止暴先治愚,制亂要扶智!
香港要穩定繁榮,就必須進行徹底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就要從最基本的“中文母語回歸”做起!下一步,要讓真正愛中國愛香港、懂教育會教育、關心愛護青少年、具有正義感責任感的人來辦學辦教,讓那些利用教材、課堂為自己賺取政治籌碼的蠱惑人心者銷聲匿跡,只有這樣香港才會有未來!
【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有理兒有面” 原標題《止暴先治愚,制亂要扶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