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平市考察。
7月22日,正在吉林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平市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同社員們親切交流。大家告訴總書記,合作社成立后,土地集中起來,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社員們除了土地分紅,還通過開展種植養殖業、外出打工等增加收入。習近平聽了十分高興。他指出,合作社的路子怎么走,我們一直在探索。你們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合作社發展道路,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發揮了得天獨厚的土地優勢,農業科技水平、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很有意義。
很多長期脫離農村生活,對農業工作不了解不熟悉的人,乍一看到這則新聞,似乎都很訝異:難道1950年代的農民合作社,今天又回來了?
其實,再仔細看就不會疑惑,習主席視察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不是人們腦海中1950年代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雖然都是農民合作社,但二者卻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源起
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成為獨立的財產主體和市場主體。隨著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小規模家庭經營抗御風險能力弱的缺點逐漸顯現,農民便選擇抱團、合作,一些地方開始組建與傳統社區組織不同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
上世紀的農民合作社漫畫
1982年,安徽省天長縣界牌鎮17戶農民聯合創辦了改革后我國第一個新型的農民合作組織——水產研究會。隨后,各種類型的農民合作組織不斷出現。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各地開始積極探索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之路,出現了大量的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1994年,山西省學習日本“農協”,開始在定襄、臨汾等4個縣進行專業合作社試點,成為我國最早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同年,山東萊陽市因出口農產品項目,受日商啟發,開始倡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之后,山東泰安、河北邯鄲、北京郊區的順義、房山等地,相繼辦起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
那一時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多項政策,都針對合作社的發展提出了專門的要求和鼓勵措施。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誕生
實踐中,這些自發成立的組織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許多障礙,例如沒有發票、公章、銀行賬號,經濟活動沒有辦法開展,它們迫切需要一個法律地位。
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實施,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合作社法。
這部法律賦予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律地位,賦予了其獨立的法人資格,使合作社得以以合法市場主體身份進入市場,和其他經濟主體發展業務關系,使得小農進入市場有了組織化的力量。
2017年12月27日,修訂通過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公布。該法共列十章、七十四條,其中明文規定: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指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開展以下一種或者多種業務:(一)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使用;(二)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加工、運輸、貯藏及其他相關服務;(三)農村民間工藝及制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經營等;(四)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設施建設運營等服務。
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成員以農民為主體;(二)以服務成員為宗旨,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四)成員地位平等,實行民主管理;(五)盈余主要按照成員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
國家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享有與其他市場主體平等的法律地位。國家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有五名以上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以及從事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直接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組織……,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單位不得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中,農民至少應當占成員總數的百分之八十。成員總數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個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組織成員;成員總數超過二十人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成員不得超過成員總數的百分之五。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經營權、林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以及章程規定的其他方式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不得以對該社或者其他成員的債權,充抵出資;不得以繳納的出資,抵銷對該社或者其他成員的債務。
今天存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自愿聯合起來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所建立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享有下列權利:(一)參加成員大會,并享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按照章程規定對本社實行民主管理;(二)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務和生產經營設施;(三)按照章程規定或者成員大會決議分享盈余;(四)查閱本社的章程、成員名冊、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大會記錄、理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會計賬簿和財務審計報告;(五)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
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大會選舉和表決,實行一人一票制,成員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決權。出資額或者與本社交易量(額)較大的成員按照章程規定,可以享有附加表決權。本社的附加表決權總票數,不得超過本社成員基本表決權總票數的百分之二十。
可見,今天存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自愿聯合起來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所建立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所有生產資料比如土地、機械都可以用入股的形式體現出來,基本不存在集體和國家的(除非是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
簡而言之,1950年代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是計劃經濟時代政府領辦的產物,是由上而下的;而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改革開放后,在家庭承包責任制基礎上,在個人自愿加入的前提下出現的農村合作組織,是自下而上的。
三、當前農民合作社的主要類型
截至2019年7月底,我國依法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達220.7萬家,聯合社(多個合作社聯合)達到1萬多家,輻射帶動全國近一半的農戶。
2019年,我國開展了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
為推廣農民合作社規范運行、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先進經驗,引導全國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2019年7月,農業農村部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遴選確定了24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主要為以下九種類型。
(一)黨支部領辦扶貧類農民合作社
內蒙古扎魯特旗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等采用村黨支部領辦農民合作社的做法,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人心凝聚、資源整合方面的作用,推動農民合作社做大做強,帶領整村農戶脫貧致富,實現了黨建與產業齊飛。
(二)糧食規模經營類農民合作社
河北南和縣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以主糧生產為主業,創新和加強與成員之間的利益紐帶,發展大規模托管服務,推動農民合作社跨區域發展,實現了糧食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三)農產品加工銷售類農民合作社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拓寬銷售渠道是農民合作社帶領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目前,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農民合作社占總數的53.4%。福建清流縣嵩溪愛珍豆腐皮合作社等積極帶領農戶成員實施標準化生產,參與制定地方行業標準,統一加工成員產品,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了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和效益的明顯提升。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拓寬銷售渠道是農民合作社帶領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四)三產融合類農民合作社
目前,有7300多家農民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閑置農房、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要素,進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領域。北京奧金達蜂產品專業合作社等立足當地資源特色,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循環產業和鄉村
(五)農機服務類農民合作社
目前,專門從事服務業的農民合作社占總數的7.7%,其中60%以上是農機服務合作社。山東郯城縣恒豐農機化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采用智慧管理服務系統、全程托管與菜單式服務、“劃片管理+三次分紅”模式,為農戶提供農機等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
專門從事服務業的農民合作社占總數的7.7%,其中60%以上是農機服務合作社。
(六)品牌果蔬經營類農民合作社
目前,種植業農民合作社數量上占據全國農民合作社的半壁江山,果蔬類農民合作社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山西臨猗縣王萬保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以品牌興社,引導農戶選育良種,推廣綠色、有機、標準化種植,實現了產得優、賣得好。
(七)“三位一體類”農民合作社
浙江瑞安市梅嶼蔬菜專業合作社等從最初的單一農業生產服務,發展到生產、供銷、信用綜合業務合作,通過市場機制和經濟紐帶,實現功能拓展,服務能力提升。
(八)“三變”改革類農民合作社
在“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中,農民合作社承載“三變”資源資產,成為實施“三變”改革的重要組織載體。貴州盤州市普古銀湖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在農戶籌資入社基礎上,探索以農戶承包地、集體林地、集體水域等資源資產作價出資入社模式,推動整村入社,激發農村資源活力,推動了產業振興、農戶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九)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類
農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組建聯合社,有助于提升小農戶合作層次和規模。浙江臺州市臺聯九生豬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通過社際產業聯合,建立行業標準,統一開展服務,實現了產業和服務的規模化、現代化。
2019年,我國開展了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以規范提升單體農民合作社、促進聯合與合作、增強縣域指導服務能力為重點,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縣域樣板。試點范圍覆蓋了31個省份的150個縣(市、區)。
四、三個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故事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檢槽鄉是集“高海拔、山地、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多”為一體的貧困鄉,全鄉人口有15000多人,貧困發生率曾高達23.04%,外出務工開展種養殖,是該鄉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沒有支柱產業、沒有獨有農產品,在先天不占優勢的客觀條件下,2013年,時為檢槽鄉哨上村黨總支書記的尹志芳磨破了嘴皮子,才動員到11戶村民,在村里創辦了四方福種植專業合作社,每戶入股5000元。
檢槽鄉哨上村黨總支書記尹志芳在合作社蔬菜基地指導農戶種植。
7年時間里,尹志芳不但帶領合作社發展壯大,還于2018年聯合鄉里其他村的6個合作社,成立了十方福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6個合作社保留原有架構,實行種養殖品種差異化發展。聯合社優先為社員提供種苗等生產資料,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聯合社還發展了18名專職收購、跑市場的經紀人,推動實現聯合社種養殖品種結構和規模始終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為貧困山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鮮活樣本。
屯堡鄉花枝山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大峽谷入口,全村287戶997人,土地面積6.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00畝、林地面積7700畝。花枝山村曾有著“青山綠水”“窮山惡水”對比鮮明的兩面。一方面,山清水秀,飛瀑千丈,云霧繚繞,宛若仙境;一方面,山高坡陡,絕壁百里,離市區僅十幾公里,卻不通公路、自來水,物資進出全靠人力或騾馬駝運,村民住的是土墻瓦房,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80%的農戶處于貧困狀態。2009年,劉小英來到花枝山村,建起茶葉加工廠,成立茶葉合作社,帶動村民種植有機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讓茶產業風生水起。10年發展,全村茶園面積達2000多畝,合作社成員有300多戶,“花枝山”茶品牌在市場享有盛譽,花枝山村成了富裕村,2019年實現了整村脫貧。
“花枝山”茶讓花枝山村成了富裕村。
山西省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是由斗泉鄉后山窯村婦女劉金萍于2005年發起創辦的。2016年6月注冊成立了廣靈縣第一家,也是目前全縣唯一的一家以手工編織為主導產業的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500萬元。
合作社利用“互聯網+”搭建了電商銷售平臺,使產品暢銷全國各地。2016年合作社全年創收26萬余元,帶動136名員工年均收入1.6萬余元,2017年合作社員工由136人發展到800人,其中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婦女630名,殘疾職工29名,并為殘疾職工繳納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有效地帶動了農村貧困婦女就業創業,成就她們脫貧致富的夢想。
目前,以農民為主體的合作制已經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形式,全國范圍內農民合作社的數量也在逐年遞增,除了各種專業合作社之外,近幾年合作社之間聯合成為聯合社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未來的發展,習主席強調,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有利于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高農業綜合經營效益。要積極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希望鄉親們再接再厲,把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
東方財經雜志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