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精準扶貧戰役結束后,我們留下了什么?
一轉眼已經6個年頭了,在即將結束自己第一書記工作的時候,總想寫點什么,算是給自己人生經歷的一個交代:
也許這6年在我的一生中只是一個片段,但是卻在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時段。寫得不好,但是絕對真實,希望能引起大家對基層工作的思考。
一
我是西部地級市一家事業單位的中層干部,從開始工作就供職于這單位,從基層做起,一直在從事專業技術崗位,后來競聘上崗擔任一個部門的副職。
2016年精準扶貧開始后,組織選派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長,我主動報名,希望能接受組織的挑選,到基層去,到農村去,換一種環境,換一個角度去看看世界,因為我相信廣闊農村大有作為。
2016年,組織上從市里選派了200多名干部,覆蓋所有的貧困村和非貧困村。4月的一天,我按照要求,奔赴我所扶貧的村,心里暗暗的下定決心,一定要踏踏實實做好這項工作,不辜負組織的重托。
一進村,首先遇到的,就是2大難題:貧困戶識別和村里招商引資。
二
到村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后來網上遍地開發反映的貧困戶核查。我跟著分片干部挨個走訪已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看到貧困戶家里的實際情況,雖然感覺有些貧困戶的的條件不算很差,但聽到分片干部的介紹,這戶家里有病人,或者出了什么天災人禍,心想也許這就是農村實際吧,總要慢慢適應。
我記得我走訪的第一戶貧困戶,是一位中年男子,從路口到他家是一條近一公里的土路,一棟兩層的小樓,雖然沒有裝潢,但是也還干凈整潔。
分片干部介紹,男人眼睛高度近視,屬于殘疾,一邊在家打零工,一邊照顧上初中的兒子,收入很低,老婆是外地人,在上海打工,已經很多年沒有回來了,也從沒往家里寄過錢,所以村里把他列為貧苦戶。
但是我想,如果村里有產業,男人在家有個打工的機會,收入就會增加,這樣生活就會越來越好吧。在以后的走訪中,慢慢的,這種體會越來越深。
到村的第二個感覺就是村里如何發展自己的產業?我所在的村位于我們縣的西北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村,種植傳統的水稻,村里有四五千人,大部分的青壯年都已經外出打工,在家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自我發展能力很弱。
在我與村書記以及兩委干部的交流中,都覺得應該引進一些項目,在農業上做文章,走集約化、規范化、規模化之路,是村里發展的唯一出路。既然我是從市里下派的扶貧書記,肯定有一些資源,引進項目,自然成了我當仁不讓的第一任務。
那一段時間,我發動所有的關系,聯系一切可能帶來項目的親朋好友。先后來村考察的有光伏發電、種植荷花、養雞等等,但是到村與村書記以及兩委談過之后,都失望而去,但是都給我丟下了同樣一句話:不好處,難。
我當時真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既然難,那就繼續找吧,也許機會沒到吧。一個偶然的機會,村書記到縣里參加一個企業對接會,回來的時候,給了我幾本項目的資料,說這幾個企業對我們有興趣,讓我與他們對接一下,看看怎么樣。
聽到有項目,我當時就很興奮,很快就與項目的聯系人取得了聯系。這些項目的負責人也確實很有誠意,又帶著專家來村里看土壤和環境的,又約我們去看他們發展基地的,還有專程幾次來村里對接,要求進行土地流轉進行規模化種植的。看到一撥又一波的人來村里洽談項目,我當時覺得很有成就感。
這時,省會城市的一家種植企業找到了我們,老板也是我們縣的人。本著造福家鄉的理念,他準備來縣里進行投資,選擇一個村進行規模化種植,具體的地點沒定。那段時間,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常給他打電話,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談藍圖、談規劃、談前景,企業老板漸漸動了心,覺得我這個扶貧隊長是真心下來扶貧,真心去做項目的。
經過與村里的幾輪洽談,終于簽訂了意向性協議,接下來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進行土地流轉。
三
按照協議,企業老板預付了近20萬的預付款,預付款主要是預付村里土地的租金,以及每畝50元的管理費。而村里需要流轉不低于500畝的土地,并負責協調解決運行中出現的問題。
村書記更是表態說:有問題村里幫助你解決。我們村也是全縣扶貧以來,第一個簽訂外來項目的村,這距我下村扶貧也就8個月的時間。
按照我的理解,這么大規模的土地流轉,肯定要層層發動,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組長會議、黨員大會進行宣傳發動,介紹流轉后給村民帶來的利益,以及今后的前景,同時征求涉及流轉土地的村民想法。對一些有疑慮的村民,書記以及村干部要帶頭到村民家里去做工作,尋求理解和支持。
但是事實上村里并沒有這么做。
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錢分了。協議簽署之后,村里召開了村兩委會,村書記對土地流轉進行了部署,要求村干部動員發動按照要求進行土地流轉,對能及時完成土地流轉的村干部,會及時發放工作經費1000到2000。
日子一天天過去,土地流轉的數量始終在300畝到400畝之間徘徊,我也多次催促村書記,希望能加大力度,加快土地流轉的進程,最好你能親自到現場看看,做做老百姓工作。
村書記給我的話就是:書記,你放心,肯定沒問題,然后一轉身,又不知道干嘛去了。
既然村書記不到土地流轉的現場,我覺得我要去看看。那段時間,我經常一個人騎著助力車,到土地流轉的區域找老百姓聊天,聽聽他們的想法,并且宣傳介紹土地流轉的好處和前景。慢慢的,一些真實的情況,就浮了出來:
已經流轉的土地,主要是以前承包給大戶的土地,租金有了大幅提高,農民自然把土地交給村里。不愿流轉土地的村民,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土地是一種生活保障。這些戶主我稱之為農地二代。農地一代需要耕地維持生活。農地三代是家里只有土地數量而看不到土地。
農地二代主要是他們年紀都大了,兒女在外地工作,生活不愁,家里有土地,數量不多,也不指望土地能帶來效益,但是能每日勞作,豐收時能享受到收獲的快樂,并給兒女一些家鄉的綠色糧食,所以租金對他們沒有一點吸引力,土地已經深深融入了他們的生活里,形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第二種是對村里尚失信心的。據說以前書記牽頭村里也進行過土地流轉,但是到最后吃虧的都是老百姓,好處都讓村干部拿走了,一聽說村里流轉,就是不愿意、不配合,給誰都行,就是不給村里。
第三種是無理攪毛的。不管誰流轉土地,你必須給我好處,讓我的利益最大化。最典型的就是有一戶村民,2016年剛從外地回來創業,不僅在自己的地里養龍蝦,而且還把自己幾個兄弟家的土地拿了過來,用圍欄把土地和路都圍了起來。
由于到其它村民的地需要經過他們家的路,他就在那攪毛,最后由于都知道他的為人,想想就算了。土地都交給他了,他也不給租金,變成了既成事實。
如今要進行土地流轉,其它村民肯定愿意,但是你村里怎么把土地拿回來,那就是你的事了。
四
我也和他耐心細致的交流過,針鋒相對的對質過,但是他給我一句話,每畝賠償多少錢。對待這種行為,我當時和鎮派出所商量過,但是鎮派出所給我的意見是,你第一書記說了不行,最好請村里也就是村書記拿個主要意見。
村書記跟這戶村民本來之前就有宿怨,根本不敢去招惹他,更別說請派出所出面,制止這種侵占行為,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聽之任之。
土地流轉雖然進展不大,但是村書記分錢的速度一點都不慢:土地流轉還沒結束,村書記就在兩委會上,拿出來村干部拿工作經費的方案,每人1000到2000不等,很快方案就得以通過,而資金的來源,就是企業的預付款。
總算流轉了400多畝土地,雖然離預期目標還有一點差距,企業老板在我的多次溝通下,總算接受了。一場盛大的開工典禮后,項目開始進行運作,但是接下來的問題,讓我始料不及。
這次土地流轉了400多畝土地,涉及到村里農民有四五十家.以前為了分清土地歸屬,土地與土地之間都有很明確的壟,大的幾畝一壟,小的幾分也有壟。按照協議流轉的土地包含壟,與實際的流轉數量就有很大的差距。壟的存在,不僅不利于大型機器的運作,更是今后糾紛的隱患。
剛開始,流轉土地的企業老板認為既然流轉了,壟就能推掉,但當推土機剛進場推壟,就被老百姓制止了,說你壟不能動。老板就打電話求助村書記,希望村里能出面協調。但是村書記的答復和老百姓高度一致,不允許老板改變現狀,推掉的要立即恢復。
出現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水的糾紛。在流轉土地的區域內,有大小好幾口水塘,還有抗旱溝。這些水利設施原本就是灌溉用的,可是村里卻把這些水塘出租給了農戶搞養殖。
水大的時候,搞種植的需要把水放掉避免淹了稻田,可是養殖的農戶卻不允許防水,怕把養殖的魚蝦放跑了;旱的時候,種植農戶希望能打水灌溉,可是養殖的農戶卻不允許,水塘的水打完了,養殖的魚蝦怎么辦?還有你外來的搞種植,如何去接電打水?等等問題……
當這些問題反饋到村里的時候,村里和老百姓的意見又高度一致。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在回市區路上,老板打我電話,說有農民把他們到田里的路挖斷了,希望村里來人協調一下,早就給村里打過電話了,但是到現在都沒有來,希望我能問一下。
我于是給村書記打了電話,村書記說有分片干部去了。又過了20多分鐘,老板打電話來說村干部還沒來.于是我又給村書記打電話,問怎么沒到,他說快了,然后就把電話掛了。電話里傳出了麻將的聲音。
我當時真想馬上去現場,可是村民聽我的么?我當時就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不管怎么樣,是我招商來的,我總要去了解一下情況。那段時間,只要有時間,我就到現場去看看,轉一圈。每次企業老板都跟我說訴苦,希望村里能加大扶持的力度,特別是在出現問題的協調上,多幫幫他們,畢竟他們是外來的。
我也在兩委會上多次提出,希望村書記和兩委干部多幫助他們,對招商負責,用情留商,只有他們發展了,村里才會有發展。但是村書記給我的答復是:企業老板沒有按照合同種植高品質的農產品,對土地沒有投資,違約了。
我認為企業有預付款,田租有上漲,老百姓的利益有保障,村里有管理費,至于企業種什么,那是企業根據自己發展的需要有規劃,合同一簽20年,我們不應該干涉。
五
為了引起村里的重視,我甚至邀請了相關市、縣領導到項目現場,但是都收效甚微。這種紛爭一直持續一年,到了年底結賬的時候,矛盾爆發了……
由于企業認為村里沒有幫助協調解決好相關問題,而村里認為企業沒有履行合同,對土地沒有投資,沒有種植高品質的農產品。項目持續了一年,雙方都沒有第二年繼續合作的意愿。
準備分手的時候,矛盾爆發了。爆發點就是前面說的壟上。企業堅持認為應該按照實際的種植畝數結賬,可是村里卻認為應該按照含壟的畝數結賬,這中間將近有三十四畝的差距,雙方談了幾次都沒有談攏,火藥味漸濃。
有一天,我正在辦公室,村書記帶著村主任和副書記找到了我,說了一下與企業的糾紛,然后直截了當的說,這個是你招商引資來的,找企業要錢的事,你要負責,不行我就去找你們原單位的領導。
我當時就惱火了,我招商引資來的,但具體是村里負責談的,與企業的糾紛,也因為是村里沒有協調解決好具體問題,怎么就變成了我一個第一書記、扶貧隊長應該負責的?我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帶動村里發展有錯嗎?
村書記當場跟我拍了桌子,我脾氣也不好,也拍了桌子,最后不歡而散,而我扶貧以來的一腔熱血,卻掉進了深不見底的冰窟,真是欲哭無淚。
村里見威脅不了我,就準備發動村民去阻止企業收割,企業沒辦法最后打了信訪熱線,有了上級領導的介入和協調,最后請第三方出面,實際測量所種植的畝數,企業負責測量的費用,村里則收取了實際測量耕種畝數的租金,一場招商引資就這么不歡而散了。
我從此就再也沒有幫助村里引進項目的信心了,好在有黨扶貧的好政策,村里的項目是一個接一個,那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實際操作了。
六
有了招商引資失敗的教訓,我感覺可能我還是不了解農村,既然我是來扶貧的,我就要把村里這些貧困戶的情況搞清楚。接下來的日子,我就是自己走訪貧困戶,與村里的老百姓聊天,漸漸的,對貧困戶我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
我扶貧所在的縣,是一個西部人口大縣,以前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后來由于引進了一些項目,財政狀況有了好轉,終于甩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但是對老百姓來說,沒有多大的改變。
2014、2015年,國家實施扶貧計劃以來,我們村還是按照以往的工作的經驗上報了貧困戶名單,名單里的貧困戶有些至今都不知道自己還曾經是貧困戶。
2016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給貧困戶建檔立卡,村里就讓各分片干部上報,然后匯總,形成了我們村貧困戶。除了一些確實家里生活困難的農戶進入貧困戶外,還有一些處在貧困戶邊緣的農戶,是不是能當貧困戶,那就要看村干部是不是想讓你進入了:想讓你進入,那就撿條件差的說;不想讓你進入,那就撿條件好的說。
就拿我第一次走訪的那戶貧困戶來說,分片干部介紹那戶男主人的眼睛高度近視,打零工,照顧讀初中的兒子,老婆在外打工,失聯了很久,家里沒有收入,生活困難。
后來我了解的情況是,男主人雖然眼睛不好,但是也能打工,老婆一直在上海打工,收入還不錯,一家三口也從沒失聯,兒子一到暑假就去上海他媽那里。兒子考上大學以后,男主人也到上海去了。
盡管不在家,男主人還是多次反映家門口的路和自來水問題。如果不是貧困戶,他家門口和自來水不可能接通;就是因為是貧困戶,在我即將結束扶貧的時候,家門口的路終于完工,自來水的安裝也列入議程。一條一公里左右的水泥路,路的盡頭只有兩三戶沒人的家。
七
后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規范,清退了一些硬性標準不符合的,比如家里有當公務員的、村干部的、有車有商品房的貧困戶,但是由于對總體數字有要求,一些不符合條件的,仍然進入了貧困戶。
想讓你入貧困戶有理由,不想讓你進低保也有理由。村里有戶農戶,也是個懶漢,已經60多歲了。女兒上小學,老婆是精神障礙,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戶口也不在我們村,一家進入貧困戶毫無爭議,建檔立卡后一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也就是常說的低保。
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村書記在兩委會上要求把他的低保拿掉,理由是農戶比較懶,低保不養懶漢。我是據理反對,一個60多歲的老人,帶著一個孩子,還有一個智障老婆,沒有低保,怎么生活?
可惜沒人理睬我的意見,這戶農戶被拿掉了低保。后來村書記給這戶農戶介紹給了工作,幫助村里一家企業當農用車駕駛員,月收入一兩千塊錢,問題才得以解決。之后的會議上,村書記把他當扶貧就業典型,大說特說。
我開始也覺得真不錯,后來才了解到,背后的原因是:村里這家企業一直想找一個駕駛員,但是工資低,沒人愿意來,正好這戶農戶有這個技術,為了讓這個農戶到企業去,村書記先停了低保,然后介紹這戶農戶去就業,一舉兩得。
得知事情的真相,我當時覺得特別悲哀,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八
面對這樣一種現狀,作為我們一個外來人想改變,那是比登天還難。但是我既然來到了這個崗位,肯定要履職盡責。前面的我改變不了,但是我來之后,進入的必須嚴格把關,于是有了第二次的沖突。
引起這次沖突的是一個因病退伍的戰士,是否能進入貧困戶。會上,村書記提出讓這個退伍兵進入貧困戶,我就仔細問了一下這個退伍兵的情況,并要求按照貧困戶進入程序,提出申請、入戶調查、小組評議等。
會上一沒有貧困戶的申請,二沒有人介紹具體情況,就要求村兩委同意進入貧困戶。我提出希望按照程序規范,進入程序。村書記沒有反對,接下來我和鎮分管負責人、村書記一同到退伍兵家中進行了調查。
這個退伍兵雖然因病不能繼續服役,但是仍然具有勞動能力。退伍回到家鄉,生病治療的費用部隊已經全部解決,回到家里也是按照傷殘軍人的標準,每年有兩三萬元的傷殘補貼。如果生病產生的費用民政部門會報銷,沒有后顧之憂,家里還有個母親在附近的廠里打工。
按照這個條件,遠遠超出了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以及家中年收入不足3100的標準。所以我在第二次的討論中,提出了不同意見。
我沒想到的是,村書記立馬把矛頭對準了我,說我不了解情況,亂表態,對老百姓沒有感情等等,同時還拿出了會議前寫好的同意讓這名退伍兵進入貧困戶的會議記錄,讓我簽字。被我斷然否決。
事后,就我不同意這名退伍兵進入貧困戶的消息,不脛而走,這名退伍兵的親戚多次打我電話威脅我,并向縣里反映我不作為。事后證明,就是因為我的堅持原則,沒有讓這名退伍兵進入貧困戶是完成全正確的。
九
不僅如此,為了扶貧貸款的投放,我和村里,也就是村書記又發生了一次更深的沖突。
國家啟動金融扶貧,村貧困戶每戶可貸5萬元,我們村共募集貧困戶貸款100多萬元。按照要求,這100多萬元要投向村級產業,收益用于貧困戶的分紅。
由于我們村沒有集體產業,縣里和鎮里都要求我們把錢投向一個縣級財政企業,確保資金安全,但是到村里這塊,村里卻有了自己的打算。
兩委會上,村書記傳達了鎮里開會,對如何使用這筆資金政策,閉口不談縣里和鎮里的要求,希望兩委同意把這筆錢,投到一個剛來村里流轉土地的一個大戶。
村干部看到村書記的表態,紛紛同意書記的提議,很快村書記就拿出了事前準備好的會議記錄,讓大家簽字,并要求我簽字。我當時很納悶,為什么不按照縣里和鎮里的要求辦呢?
于是我在會上把縣里和鎮里的要求又說了一下,這時候村書記急了:要是按照縣里和鎮里的要求辦,那要村里干什么,以后什么事直接縣里和鎮里去辦,不要跟村里說,你不同意,這個貸款就不投放,你是市里領導,所有產生的問題你承擔!會議不歡而散。
在之后的半年時間里,其他的村都陸續把錢投向了指定的企業,我們村一直沒動,但是交鋒更加激烈,村書記甚至提出了把這筆錢按照村干部人數分下去,各自負責,你第一書記和我們一樣。
由于我的反對,這筆錢最終投向了縣里指定的企業,確保了資金安全,而村書記要求投的那家企業(也是他推薦來的),由于這幾年效益不好,至今仍因為田租和村里、農戶糾紛不斷。
十
有了這幾次糾紛的經歷,村里都知道我是一個認真、堅持原則的人,漸漸的,村兩委會越開越少,除非是非要我這個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簽字上報、需經兩委會討論的事情開會外,其他的事情,已經基本把我排除在外了。
你有原則,我有對策。像我們這些扶貧隊長,一般是周一去,周五回,而村里開會偏偏選擇周一或者周五,簽字更是周六:你不簽字,上報不了那就是你第一書記、扶貧隊長的責任。
幾次下來,鎮里都知道村里的扶貧隊長太認真,經常不簽字,所以對待我們村上報的材料,也格外仔細,這就逼著村里的作風有所改變。
以前分片干部在家里悶頭報材料,隨便報數字,如今要過我這一關,那必須過村兩委會,就要認真對待,虛假、不真實的材料,我是不會簽字的,這也算我扶貧以來,村里少有的變化吧。
十一
由于國家的扶貧政策密集,到村到戶的項目和資金也非常多,有效的改變了農村的面貌,帶動了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發展。以前是到處外出找項目,現在是坐在家里接項目,只要你能做下去,項目是源源不斷,這就給村兩委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以前我們村兩委是特別能戰斗的集體,只要有項目來,兩委絞盡腦汁也會把項目做下去。但是到了現在卻有畏縮不前,我開始也不了解,后來才知道,這里面最根本的就是兩個字:利益。
以前做項目,多少都有點截留,村里能從中得到好處。現在是扶貧資金,使用程序非常規范,從中截留根本不可能,村里也就失去了做事的動力。
在與鄉鎮領導的溝通中,我經常很詫異:為什么很多項目我們做不了,得到答復就是:要求你們村上報項目,你們村根本就沒報!而這些項目到村支書那里就否決了,更別說上兩委會討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機會就這樣白白的溜走了。好在國家的投入力度大,村里多少有一些改變。
十二
就這樣斗智斗勇,6年過去了,我也不知道我這個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就像我和有些縣領導交流的,你和村里關系處的怎么樣啊,我說還行!縣領導的答復讓我很吃驚、但是卻很實際:管多了你管不了,管不了何必去管!
能管的管不了,不能管的卻一直想管。接下來說說我和派出單位的關系吧。
根據要求,我受單位選派,脫離原單位工作,除保留工作關系,不參加原單位任何工作,接受鄉鎮的管理。派出單位提供后勤保障,承擔聯建任務。
我扶貧的村與市里相距較遠,單趟有將近2個小時的路程,我們是市一級事業單位,沒有車改,只能開自己的車,單位給車補和生活補助。當初下來的時候,說的好好的:3年期限,位置保留,優先使用。
從下到村里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把自己完完全全的投入到村里,買農業的書籍,學習最新的農業互聯網銷售,希望自己能早日進入角色,找項目、走訪貧困戶,與單位的對接安排幫扶干部,落實幫扶資金等,忙得不亦樂乎。
雖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但平時都是周一去周五回。幾個月下來,單位幾個關系好的同事悄悄告訴我:你要經常回單位當面匯報,而且不僅要匯報單位要做到事情,還要匯報村里的工作,以及下一步的計劃。
我當時就有點懵了,領導每月都來走訪幫扶貧困戶,聯合黨委會每季度都開,村里工作領導都知道,我還要匯報什么?再說我周一到周五都在村里,有什么事情我立即打電話,沒有什么不匯報啊?
既然有提醒,我嘗試著去找領導匯報,領導很高興。當我把村里工作匯報完之后,領導又給我了一堆要求和指示,我到村兩委會上及時傳達了領導的要求和指示。
幾次下來,領導的要求和指示,并沒有得到落實,再去匯報的時候,領導滿臉的不高興,跟你說了怎么干,你偏不干,你這個第一書記是怎么當的:你是我們單位派出去的,你不聽單位的聽誰的?
我是一肚子疑惑:村里肯定聽鄉鎮的,怎么會聽聯建單位的?如果聽聯建單位的,那要鄉鎮黨委干什么?記得有一次開聯建單位成果交流會,會上所有聯建單位都事無巨細的匯報了村里的工作。有個市里的領導,就提出同樣的疑問。
不僅如此,單位認為你是扶貧工作隊長,單位所有扶貧的事,都是你應該做的,就連聯建單位的考核,都要我來上報,我說了幾句,就變成我不服從管理!
十三
長此久往,慢慢的,我和單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再加上幾年不在單位,人員也慢慢生疏。我也又不是八面玲瓏的人,領導聽到的都是閑言碎語,任憑我工作再努力,考核再優秀,三年扶貧變成了五年,我也在領導眼中變成了一個另類,或者說就是一個土匪。
別說沒鼓勵,噓寒問暖更是沒有,見到了都是批評教育,告誡以后回到單位,收起自己的個性,要夾著尾巴做人:你干的好事應該的,干不好單位還要處理你。5年戰戰兢兢,不僅沒有提拔,就連一些正常的待遇,也會經常忘了通知你。如今扶貧即將結束,以前的位置也有了繼任者,我卻不知道自己下一個崗位在哪?
中央多次要求優先考慮提拔扶貧干部,可是到了地方具體的執行又有新的標準,又不是你一個人下去掛過職,為什么偏要提拔你?
當然人無完人,我也有自己的缺點,但是這5年我盡力了。我也從沒給單位提過無理的要求,幾年的考核連續優秀,這算是對我工作的肯定嗎?
如果不是肯定,我對得起家庭嗎?來的時候好好地,可惜現在回不去了,我上有老下有小,這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難道是我應該必須承受的嗎?
十四
啰啰嗦嗦寫了這么多,也許中間有我的情緒,但都是我真實的經歷。下面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第一,關于村級黨組織。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這話一點都沒錯,村里要發展,村書記是第一位的。
我們村的書記有魄力,干事果斷不計后果。這在以前也許是優點,但是放到現在就是缺點,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也從不溝通,兩委會就是一個形式,大小事務想管就管,不想管就不管。
如今帶隊伍要明事理、守規矩,講原則、甘奉獻,從以前的“給我上”變成現在的“跟我上”,用自己的行動帶領村兩委共同努力,帶動全體村民共同發展。
第二,關于鄉鎮。現在最難得就是鄉鎮,上面提要求、發指示,最后落實的都是鄉鎮。村一級是自治組織,村書記和村主任又都不是國家工作人員,不說水平能力如何,也是想聽就聽,有好處才干。
鄉鎮干部苦和累不說,往往是干事最多,問責最多,綜治、維穩、打黑除惡、脫貧攻堅、美麗鄉村等等,事無巨細,干和不干都是錯。
第三,關于鄉村振興。其實鄉村振興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留住人?像我們這么大的縣,都去搞工業肯定不現實,都去搞農業發展又慢,所以還是要因地制宜。
所以,有工業基礎的搞工業,增加就業崗位,吸引更多的本土勞力留在家鄉。有農業基礎的搞農業,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建設工業強鎮的后花園,打造宜居的生活環境,讓更多的人能留得下來,住得安心,生活的愜意。
第四,關于駐村工作隊。其實黨中央派駐駐村工作隊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到了地方,有些定位問題卻難以確定。政治覺悟高一點的書記還好,如果是性格很強的村支書,扶貧隊長和第一書記這樣的角色,身份就非常尷尬,到底誰領導誰?
從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我剛去的時候,村書記介紹我說,這是市里派來協助工作的,只干事,不拿錢,多好。在后面的工作中,你按照他的思路干,大家相安無事,但是當你提出不同意見時,矛盾就非常大。
扶貧隊長一不管錢、二不管物、三不管人,孤家寡人,管多了別人嫌你,不管組織又不允許,也許還會追責。
于是,我盡量把自己抽離出來,開始跳出來細細審視:村和鄉鎮、市和縣、扶貧和發展、方針政策與潛規則等,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全景圖?如何分布得責權利?必然會產生怎樣的矛盾點?什么程度才是平衡點?
來源:新青年8341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楊博:走家入戶察民情,決勝脫貧攻堅戰——河北省滄州市滄縣紙房頭鄉李三橋村扶貧紀實
2020-11-1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