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向反對任何國家和臺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因為這種協定必須在“國與國”的基礎上才能簽訂。
2021年6月3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稱:美國和臺灣進行了《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TIFA對話,出席對話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Terrence J. McCartin)和臺灣“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據媒體報道,談判從美東時間6月29日晚7點開始,到6月30日凌晨3點結束,長達8小時,用視頻方式進行。
美臺《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是1994年雙方(“美國在臺協會”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在華盛頓簽訂的。從1995年開始,已經舉行了10次會談,這一次是第11次,與上次相隔了5年?,F在重啟對話,不僅提升了對話的代表地位,也許還有特殊圖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強烈反對美國和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觸。
美國USTR辦公室在聲明中指出:臺灣是美國的第9大貿易伙伴,2020年美臺之間的商品和服務雙向貿易總額為1060億美元,其中商品貿易總額為909億美元。
美臺貿易和中美貿易相比,其地位也許微不足道,但是在美國“重組供應鏈”的大背景下,臺灣的地位顯得尤其突出,就以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芯片荒”的壓力下,美國亟需臺灣的芯片;而在“大流行”的壓力下,臺灣也亟需美國的疫苗。
然而,美臺《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本身并不具備多少實際意義,這一對話的現實意義只是為了掃清一些雙方的貿易障礙,例如臺灣對美方肉類的進口限制等。其實,今年1月,蔡英文不顧臺灣內部的反對意見,已經開放了美國豬肉的進口。臺灣所真正希望的,是和美國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類似美加和美墨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但是美方至今既不反對,也未明確表示愿意和臺灣達成這樣的協議。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近日42位美國兩黨參議員聯名致信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要求她“采取措施為開始與臺灣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或其他的初步協定奠定基礎”。參議員的聯名信指出,“維持美國在當地的經濟影響力并減少臺灣對中國的依賴對確保當地維持自由開放至關重要”。
中國一向反對任何國家和臺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因為這種協定必須在“國與國”的基礎上才能簽訂。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老夫子雜貨鋪”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