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今天臺海的現實,美國官員喊幾句硬話,已經改變不了時與勢。
一句“以所有可能的方式保衛臺灣”,讓臺灣綠媒和一些灣蛙們又自嗨了。
因為他們覺得,說這話的人——德爾·托羅很不一樣,他正在被提名成為下一任美國海軍部長。
灣灣一些人認為,如果臺海“攤牌”爆發戰爭,美國海軍將是最主要的“援軍”啊,而美國海軍部長能說出這個話,讓他們關于“美軍是否會出兵”的擔心,緩解了不少。
但是,看看美國現在國內的氛圍,那些美國官員上任前不喊喊對華狠話,能通過國會任命嗎?
而且,看看今天臺海的現實,美國官員喊幾句硬話,已經改變不了時與勢。
一
美國參議院這場提名聽證會是7月13日舉行的,德爾·托羅承諾,如果他獲得參議院確認,將“專門對付”來自中國的威脅。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德爾·托羅在聽證會上表示:“以所有可能的方式保衛臺灣是極其重要的”、“這需要全面審視我們對臺灣的國家承諾。我們應該盡可能為臺灣提供足夠的自我防衛措施”。
他還補充說:“如果被確認為海軍部長,我將專注于推進我們的海上戰略,以保護臺灣和我們在印太地區所有的國家安全利益。”
在聽證會上,共和黨參議員霍利就“美國保持擊敗北京接管臺灣的能力是否‘至關重要’”,以及海軍在制定作戰概念時是否應優先考慮“解放軍進攻臺灣的可能性”等問題提問。德爾托羅對這兩個問題都做出了“絕對”肯定的回答。
又是“專門對付”,又是“絕對支持”,這位候任海軍部長的姿態毫不意外地贏得了島內一些媒體和人士的歡心。島內綠媒如《自由時報》,用“杠上北京”“絕對挺臺”的標題大寫加粗來為自己打氣壯膽。
不過也有網友看得清楚,稱“說用盡全力這種話已經代表撐不住了!”
“這位部長,似乎還找不到有效的方式護臺,只能說‘用盡’這樣勉強的字眼!”
“希望到時別像溜出阿富汗溜得那樣快!”
不過,與其說“撐不住”了,倒不如說這位候任海軍部長是在用一些“政治正確”的言語為自己即將上任的海軍爭取更多資源分配。
在此前,德爾·托羅從未就中國議題發表過任何看法或者見解,但在提名聽證會上,他說,“氣候變化”與“中國”都是接下來數十年海軍面臨的最高級別挑戰。
而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中國”,最后的落腳點都落在了給錢上面。
德爾·托羅表示,氣候危機要求美國海軍應該“增加投資”,它加劇了海軍面臨的所有挑戰。在美國威懾北京的努力中,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需要額外的資源”,才能夠全面發揮戰斗效力。
因此,他表示自己上任后將向國防部長奧斯汀提議,在2023財年國防預算中為海軍編列更多的資源。中國軍事實力的不斷成長,美海軍優勢已不是理所應當。所以海軍有必要達成355艦隊的目標。
根據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美國海軍須完成355艦隊的目標。目前海軍擁有297艘戰斗部隊艦,包括后勤與支持船只。
二
現年60歲的托羅是一個退役海軍官員,出生于古巴首都哈瓦那,1962年時以難民身分和家人移居美國,之后輾轉進入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就讀,1983年獲得電氣工程理學學士學位。
托羅后來獲得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研究文學碩士學位,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立法事務專業碩士學位。
托羅曾在美國海軍服役長達22年,擔任過“巴爾克利”號驅逐艦(USS Bulkeley DDG-84)的艦長,并在1990年指揮艦艇參與過波灣戰爭。之后,托羅曾在國防部長辦公室任職,并擔任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的特別助理。
如果獲得參議院的多數同意,托羅將成為第2名血統為拉丁裔的海軍部長。可見,這一提名還是延續了拜登政府的一個特色,“為了政治正確”從而讓更多膚色的人出現在美國政府各個崗位上。
有研究美國問題的專家告訴“補壹刀”,對托羅的提名本身就是政治性很強的一個動作,是為了兌現拜登在競選時的承諾,滿足拜登當時說要在政府高層人員中少數族裔所占的比例數量。
雖然,白宮在今年6月11日散發的消息中稱,德爾•托羅是“一位退休的美國海軍指揮官,在國家安全和海軍行動方面擁有近40年的經驗”。但是,實際上托羅在最近17年中一直擔任其創立的SBG Technology Solution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這是一家主要與政府客戶合作的項目管理和工程公司,說白了,就是協助海軍采購武器。
所以,在參議院關于托羅的提名聽證會上,發生了非常諷刺和尷尬的一幕,當被問及具體怎么“協防臺灣”時,托羅開始一問三不知。
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問到,“最近的兵棋推演顯示解放軍一旦攻臺,美國防衛臺灣會很辛苦”。德爾托羅回應稱,他對近來的機密兵推“并不知情”,但保證會“立刻研究”。
確實,如果從目前美國對臺政策來說出現了一個困境。
一方面,拜登上臺后,美國確實加強了和日本的合作,共同介入臺海局勢;在與韓國領導人的會面中,也提到“維持臺海和平狀態”;在G7峰會之后的聯合聲明中,也干涉臺海問題,就臺海局勢表達關注。
而且,美國政府還想顯示在提升與臺灣的關系。比如,7月15日有媒體稱美軍1架運輸機降落臺灣,這在上個月美軍一架C-17“環球霸王”戰略運輸機以“運送疫苗”的名義降落在臺灣之后,美軍第二架運輸機降落在臺灣了。
但另一方面,白宮又全力避免臺海發生軍事戰爭。白宮印太策略總協調人坎貝爾公開說,美國不支持“臺獨”就被認為是一個對北京釋放避免臺海軍事沖突的信號。
很多人不明白,原因到底是什么?有專家告訴“補壹刀”,其實,能看出美國政治精英和軍方高層心里都很清楚,臺海問題不能攤牌,一旦走向攤牌,臺海必然會爆發軍事沖突,那么美國多年來在臺海的“模糊戰略”就會破產。
美國就會面臨是否出兵的兩難選擇。直到目前為止,五角大樓一直避免公開談及這個問題,而且他們的觀點是“幫助臺灣自衛”,通過出售武器,讓臺灣自己扛起來。
因為在這個問題下,美國不出兵,臺海沖突沒有懸念,臺軍會被“秒殺”。
而美國出兵,華盛頓也沒把握贏。所以,攤牌的結果對美國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狀態,美國要全力避免。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美軍內部做了多次推演,結果都是如果派兵卷入臺海沖突,將面臨失敗或者難以扭轉臺海最終的局勢。
三
7月15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就美國軍機降落臺灣發表談話。從這番罕見談話的內容可以看出,我們軍方對美釋放了十分強硬也十分特殊的信號。
吳謙在談話中說,我們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并警告美方“切勿玩火”。
吳謙說,“臺灣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外軍飛機降落我領土都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許可,任何外國艦機擅闖我領空的行為,都將引發嚴重后果”。這里其實是對外國艦機劃出了清晰的紅線,如果突破紅線,將面臨非常嚴重的后果。
這透出我們的底氣。正如前面所說,美軍內部多次兵棋推演的結果都證明,如果美軍敢在臺海玩火,必定遭遇敗仗。
另外,原本香港《南華早報》透露美國國務院2號人物——常務副國務卿謝爾曼可能前往天津訪問,同時與中國外交部一位副部長會面,或就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事宜進行磋商,甚至為中美兩國領導人未來的會面做鋪墊。
但是,7月16日傳來新消息,在國務院發出的謝爾曼的東亞訪問行程中并沒有中國這一站,她將訪問韓國、日本和蒙古。
外媒猜測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美方對這次訪問提出了不符合傳統慣例的要求,被中方拒絕了;二是美國軍機剛剛降落臺灣,打破了磋商的氛圍,使得對話的基礎收到破壞。所以,此時見面難以達成預想的結果。
所以,在中美關系上,我們也是有底氣和原則的。
一位臺灣問題專家告訴“補壹刀”,像托羅這樣急于上任的美國政客們,對大陸口出狂言在美國國內已經不出乎人們的意料,這個提名的海軍部長表現得比較理性的話,就沒有機會上任了,所以他必須表態強硬,這就是選舉型社會,表演的成分會比較多。
至于臺灣那邊,媒體可能會比較興奮,但是民進黨當局反應低調,也是可以預見的。因為美國此前已經敲打過他們,一旦發生戰事,“我不會毫無保留的幫你”。換句話說,這不是一張空白支票,臺灣可以隨便寫。
這位專家認為,對美國而言“不獨不統”是最好的,美國現在是災后重建的過程,無暇他顧,所以坎貝爾才會說,“不支持‘臺獨’”,這對臺灣是一記重擊。所以我們看到,昨天美國軍機到臺北,也是一個勁的否認,跟軍事沒有關系,極力淡化這個事情。
他們知道,自己過去行為踩了紅線。而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昨天的警告也比較清晰而且把話挑明了,所以民進黨當局方面最近不敢造次,知道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這位專家對“補壹刀”表示,美國對臺策略肯定不會往回收,特朗普時代搞了一堆法案,美國行政當局跟立法當局是有矛盾的,國會“護臺”聲音很明確,行政當局比較理性,知道中美之間有高于臺灣的共同利益。
所以對政府來說,在不改變對臺模糊策略的基調下,可以采用各種方式來滿足國會方面的要求,比如放縱一些官員講講硬話。長遠來看,拜登政府跟中國搞戰略競爭這一點不會改變,拜登和民進黨為了贏得明年的中期選舉,也會打各種“擦邊球”,提升美臺之間的實質性交往。
但是,華盛頓在臺海方向能做什么會做什么有待觀察。這位專家認為,因為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籌碼越來越少,現在拜登是想拉盟友擺出“打群架”的方式嚇唬中國。這從另一方面證明,美國現在獨木難支,力量是在萎縮。
而美國那些盟友,有誰敢公開表示一定會出兵臺海?
這也是為什么說,解決臺灣問題的時與勢都在我們一邊。
(執筆:小虎刀&胡一刀;來源:“補壹刀”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李光滿:坎貝爾稱“不支持臺灣獨立”,美國反華戰略是否有了變化?
2021-07-10蘭斌強 |從應對疫情的混亂狀況,看臺灣社會的整體迷失與統一的迫切性
2021-07-0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