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文化成為兩岸凝聚力
——王在希在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兩岸新媒體創享論壇·今日頭條兩岸文化尋寶盛典上的發言
尊敬的國臺辦新聞局馬曉光局長、尊敬的全國臺聯副會長江爾雄女士、尊敬的民建中央聯絡部汪陽部長、尊敬的今日頭條運營總監孫毅先生、尊敬的兩岸藝術之家會長曹原彰先生、還有我的老朋友著名臺灣作家郭冠英先生,尊敬的各位來賓、兩岸同胞們、朋友們:今天非常榮幸,能夠與兩岸的新老朋友們相聚在福建廈門,共同參加第14屆海峽論壇。在這里,我對論壇的舉辦表示誠摯祝賀,向前來參加論壇的各位嘉賓、同胞們表示熱烈的歡迎!今年是兩岸達成“九二共識”30周年。30年來,兩岸關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實現了三通直航,兩岸經貿聯系日益緊密,兩岸民間交流不斷擴大,兩岸關系在曲折中向前發展。其中,文化交流成為連接兩岸人民情感的最重要紐帶,在增進兩岸相互了解、深化兩岸融合等方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海峽論壇本著“兩岸一家親”理念,近年來更是為深化兩岸民間交流、助推兩岸融合發展,持續發揮積極作用。時代在進步,文化交流在兩岸關系中的作用及影響力也越來越凸顯,形成了兩大方面的特征:(一)兩岸文化根脈分不開、割不斷。細數時光,臺灣與大陸的分離狀態已經持續72年。然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感受到,兩岸存在著深層次、割不斷的文化聯結。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分支,同時她又有自己的鮮明特色。近些年來,隨著歷史追溯及研究,不斷印證著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如臺灣人民崇尚的媽祖信仰,其歷史記載就在大陸的福建莆田湄洲,1997年湄洲祖廟媽祖金身首次巡臺更是掀起熱潮;新時代也一樣,今年清明節前后,全國各地舉辦相關祭拜祖先活動,在大陸和島內的廣大臺胞線下線上積極參與,體現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有著共同的文化根脈和心靈歸屬,這是無論如何都分不開、割不斷的。繼往開來的新時代下,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更加重要,深化兩岸文化交流是民之所需,民之所向,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為增進兩岸同胞相互理解及促進兩岸關系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二)文化交流讓兩岸青年心靈相通。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兩岸青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也是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中流砥柱。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兩岸青年交流已經成為兩岸民間交流中一道靚麗風景線。祖國大陸不斷釋放善意,相繼出臺多項有針對性措施,吸引了大量有志臺灣青年來到祖國大陸,在寬廣的舞臺上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兩岸青年交流中,文化交流讓彼此心靈更為相通、更加契合。如2015年以來,大陸拍攝的古裝劇如《瑯琊榜》、《甄嬛傳》、《蘭陵王》等電視劇,在臺灣掀起觀看熱潮。還有近幾年青年人愛玩的中視頻、數字新媒體等,都成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可以說,兩岸青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排頭兵”,以鮮活的案例生動展示出“兩岸一家人”的客觀事實。文化交流日益成為了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交流方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新媒體作為智能科技時代興起的傳播產物,在交流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明顯的推動作用。首先,新媒體利于兩岸及時交流。得益于先進的移動互聯網科技,以圖文、短視頻為主的新媒體平臺,更有助于兩岸信息傳播,可以讓兩岸民眾第一時間了解到各自最新、最熱的社會事件,增進兩岸人民彼此在生活、文化習俗等方面的了解。客觀來說,受疫情的影響,兩岸的直接交流受到很大局限。特殊時期,新媒體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交流,為兩岸聯系提供了方便路徑。其次,新媒體傳遞出更真實、更多元的聲音。新媒體平臺提供圖文、短視頻等豐富的傳播方式,更生動地呈現了海峽兩岸的城市生活、城鄉風景以及文化習俗等等,能夠讓兩岸民眾真切感受到這些東西,為兩岸的交流打開了新視界,注入了新活力。可以說,新媒體給兩岸各界人士提供了發聲的機遇和平臺。如去年6月份,我在“今日頭條”開通了自己的頭條號《在希觀察》,一年的時間,雖然發布數量不多,但都獲得了不錯的播放量和不少人士點贊,有的內容還引起了大咖和官媒的評論和轉載。如臺灣的知名學者邱毅先生、臺灣著名時事評論員黎建南先生,我們都有互動,彼此之間既有共識,也有對不同看法的坦誠交換意見,增進了相互理解。對我的有些分析評論看法,中國臺灣網、海研中心的海研智庫、環球網、昆侖策網、華山穹劍等經常轉發。非常感謝他們。通過在今日頭條,有關我對兩岸關系的觀察與解讀以及臺灣問題的歷史回憶,乃至自己的書畫愛好信息分享出來,用文字、圖片的方式來記載,得到許多志同道合朋友們的支持和認可。同時,我還聯合西瓜視頻制作了《在希觀察》欄目,以長視頻的形式更細膩地為粉絲解讀分析,廣受歡迎。其中諸如談及“中美關系”、“亞太局勢”、“俄烏戰爭”、“美對臺政策”等專題視頻播放量最高達45萬,讓我頗感意外。隨著日積月累地溝通,以及熟練的操作,我更加深刻體會到智能科技轉變之快,讓新媒體在未來的兩岸溝通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接下來,我將繼續堅持創作下去,積極宣傳正能量,將我的綿薄之力發揮到最大。發展至今,國內的智能軟硬件相對成熟,優質新媒體平臺在兩岸交流中的價值愈發凸顯。我通過工作人員介紹得知,今日頭條的臺海領域創作者總數,目前已超過8000人,每周上傳內容達5萬條,周展現量超30億次,成為全網領先的臺海領域內容生態。在這里,大家能看到許多我們的“老朋友”,像在座的黃智賢女士、陳先才教授等,都有自己的頭條獨家節目,內容議題從兩岸時政、熱點新聞,到民間軼事、文化交流,專業性強、內容豐富、用戶喜愛且分析看法很有參考價值。頭條臺海組織的交流活動也是值得肯定,“兩岸文化尋寶”項目以“一個地方+臺灣”的新穎主題模式要鼓勵,在兩岸往返困難的當下,為兩岸交流做出了突創性的貢獻。全國各地對臺機構聯合今日頭條臺海部門的共同努力,要給予支持,活動傳遞出了兩岸同根同源的理念,為促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凝聚共識,發揮積極的作用。這是一個新媒體的時代,兩岸關系發展中越來越離不開新媒體的融合,面對新的起點,在這里我提兩點希望:1. 新媒體平臺要以內容為本,為兩岸交流傳遞正能量。兩岸的文化交流在于讓臺灣與大陸互相看到更真實的一面。要做到這一點,好的內容永遠是根本,新媒體應該共抓專業內容建設,注意正能量報道的傳播。2. 新媒體平臺要打破邊界,互通共享兩岸文化交流。進入新時代后的兩岸關系,新媒體平臺肩負著傳播的責任,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打破了傳播區域的限制,新媒體則要嘗試創新與聯動,傳播方法更加豐富多樣,共同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營養”。文化交流做橋梁,兩岸關系更緊密。同胞們,朋友們!如今我們處在兩岸關系亟待增強交流的環境,我們希望大陸與臺灣各界共同努力,讓新媒體開辟新路徑,將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發揚光大,促進兩岸交流蓬勃發展。最后,祝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兩岸新媒體創享論壇圓滿成功。
(作者系前國臺辦副主任、前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在希觀察”,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