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BA.4和BA.5,兩個聽起來像“車牌”的新冠變種,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疫情狂潮。
7月6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指出:
目前,全球已有83個國家/地區檢測到了BA.5,73個國家檢測到BA.4。
僅最近兩周,全球報告新冠病例增加了近30%,世衛組織六個次區域中有四個出現病例增加。
考慮到歐美多國都已取消了檢測,真實情況一定更糟!
01
7月5日,西安下起了雨,
新城區中山門,大家排著隊冒雨檢測。
同日,在西安檢測出了BA.5.2。
7月5日,在西安市新城區中山門街道一采樣點,
醫務人員在雨中為市民進行核酸采樣
4天新增29例陽性感染者后,西安開啟了今年春節后最嚴防疫措施——全市實行7天臨時管控,暫停食堂、娛樂場所暫停營業,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幼兒園和中小學提前放假……
但是病毒的傳播鏈仍然沒有斷絕——
7月7日,陜西又新增本土確診1例,是個年僅8歲的男孩,并且出現了輕微癥狀。
同日,又出現了新增無癥狀感染者8例,年齡最大的59歲,全都在西安。
9個高風險,7個中風險,都在西安。
北京,一座擁有超2000萬人口的超級城市,新一輪聚集性疫情的的病毒基因測試結果顯示,同樣來自BA.5。
昨天凌晨,順義深夜通報發現3名核酸陽性人員,其中1人工作地在海淀。
澳門,同樣正在經歷一場BA.5疫情。
自6月18日以來,澳門已累計確診陽性患者1303例,已開啟“紅碼區及醫學觀察酒店”31家,截至7月8日早,已確認核心密接者2722人。
這些疫情,全源自新冠毒株毒株BA.5,
目前被認為傳播力最強的毒株。
02
病毒的可怕在于可以不斷進化,
BA.5不但擁有史上最強的傳播力,還擁有比前代毒株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重復感染能力……
Alex Kopacz,冬奧雪橇冠軍,曾被評價為“人類最強健的體魄擁有者”,卻沒能躲過病毒的侵襲。
感染變種病毒后,很快出現“呼吸困難”,直接上了2個月的呼吸機,隨后肺部和全身多處出現了血塊,花了近4個月的治療終于死里逃生,卻飽受著后遺癥的困擾……
近日,大批北美華人都自曝感染,
并且絕大部分都是“強陽”,
這一波感染的癥狀都非常相似,先是喉嚨發癢,但檢測仍為陰性,隨后開始高燒:體溫飆升至39°C。
最嚴重的癥狀出現在喉嚨,甚至有網友直言:
幾乎無法吞咽口水,每次都好像“喉嚨吞刀片”!
小編身邊有不少人相繼出現了丟失味覺等“初代感染癥狀”。
毫無疑問,第三波“奧密克戎浪潮”已經在北美開始了,衛生部門已發出預警:7月的每一周,感染者都會翻倍,8月將達到頂峰。
加拿大衛生部在不停呼喚大家接種疫苗“加強針”,但是看看接種完四針仍被感染的美國福奇,還有打完加強針仍然中招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實在沒有說服力……
疫苗有用嗎?
當然有用,但隨著新冠病毒的不斷變異,它的作用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退……
眼下,全球各大疫苗公司正在紛紛重啟臨床試驗,但人類對疫苗的研發速度能否跟上病毒變異的速度?
恐怕大多數人心里都沒有底。
畢竟,這一波的“奧密克戎BA.4和BA.5變異株”實在是有些棘手:
1、具有更快的傳播力。
這就是BA.4和BA.5變異株,這些粉色突起的“鉤子”就是刺突蛋白突變,新冠病毒通過這些無數細小的“鉤子”識別人體的ACE2蛋白,然后抓住、刺入人體……
鉤子越多,病毒的傳播力越強。
BA.4和BA.5不僅“鉤子多”,而且一些“鉤子”還發生了突變,這就是病毒刺突蛋白中L452R和F486V變化。
這些變異的鉤子,還帶了盾牌,可以幫助病毒避開阻斷抗體,實現免疫逃逸。
依靠著這些遍布表面的“變異毒鉤”,BA.4和BA.5比此前的奧密克戎的毒性高了約4.2倍!
2、更能走肺。
昨天,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引發了軒然大波,在日本剛剛結束的一項病毒試驗同樣引發了巨大關注。
在東京大學、熊本大學等聯合進行的動物實驗中發現,感染BA.4和BA.5的倉鼠在感染后3-5天,肺部周邊的病毒載量是感染BA.2的倉鼠的5.7和4.2倍,與之前的奧米克戎毒株不同,這種新毒株更容易感染肺部。
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BA.4、BA.5在肺泡上皮細胞中有著更強的細胞融合能力。
如果說BA .1、BA.2主要感染上呼吸道,
那么BA.4、BA.5則長驅直入,直達肺部!
在顯微鏡下,BA.4、BA.5對人肺泡上皮細胞感染形成的斑塊大于BA.2感染形成的斑塊。
之前,有人稱奧密克戎“輕癥較多”,主要影響呼吸道,相當于“大號流感”。
但現在的BA.4、BA.5,絕對是貨真價實的肺炎了。
3、可重復感染。
今年春天,BA.5與孿生變體BA.4一起席卷了南非,所過之處,一片哀鴻。
最近,擁有大量“樣本”的南非出了一項研究:
面對這對孿生殺手,此前感染過奧密克戎但未接種疫苗者的中和抗體下降了近8倍;既感染過奧密克戎又接種過疫苗的人,抗體下降3倍!
也就是說,即便曾經感染并康復了,仍有極大的可能性會再次感染!
03
流行病學中有個衡量病毒傳播能力的重要數值叫R0,指的是平均每位感染者在傳染期內會感染多少人(易感個體)。
通常認為,早期新冠毒株是3,德爾塔毒株是5,
R0達到10,便是“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
而在南非最近的研究文獻中,給出的BA.5的R0值竟是18.6!
消息一出,四座皆驚,
因為如果R0值真的達到18以上,就打破了人類目前已知的所有傳染病毒的記錄,目前公認傳染能力最強的麻疹病毒,R0值是18。
南非民眾在排隊檢測
雖然,目前也有很多業內人士認為BA.4、BA.5的R0值不太可能超過18,但其實具體數字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因為“R0只要大于12,就意味著一般的物理隔離手段已經收效甚微了……”
美國Scripps Research的所長Eric Topol表示,BA.5是“目前所見過的最糟糕的病毒版本,它把已經很高的免疫逃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增強了傳播性,遠遠超過了人類此前的認知……”
新冠3年,變異產生的新毒株BA.4和BA.5,傳染性幾乎是原始毒株的六倍,傳染性直逼麻疹。
《衛報》給BA.5起了個新名字:
“逃避免疫系統的大師”。
04
美國,BA.5正在占主導地位。
據CDC數據:上周,BA.5在美國引起了近54%的新感染。截至7月2日,BA.4和BA.5在美國的占比已達到70%。
截至7月2日,BA.5已在短短兩個月內猛增至每日新增病例的53.6%。
德國,BA.5僅用一個多月就迅速成為了主流毒株。
五月初剛剛發現,七月初,BA.5在德國新增病例中的占比已超過了一半。
法國公共衛生機構(Santé Publique France)統計,僅6月6日這一天,BA.5在測序病例中的比例就從18%躍升至24%。
葡萄牙,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全國基礎疫苗接種率92%,50歲及以上民眾的接種率達到了100%。但是,目前每天有約3萬人確診BA.5感染,占新增病例的84%,且病死率比此前有所增加。
澳大利亞,有數萬人因新變種病毒產生了重復感染。
是的,新毒王正在全球多國瘋狂肆虐,過去一周全球新冠病例增加了18% ,大部分是奧密克戎BA.4和BA.5變異株引發的感染,其中BA.5變異株占到了全部新冠感染樣本的43%!
當人類疲憊的神經不得不又重新開始緊繃時,又一個消息砸來——
奧密克戎,又又又變異了!
05
不出意外,又是“養蠱大國”印度。
6月初,在印度發現了一種全新變體,開始研究者用Centaurus(人馬座)作為代號來稱呼它,之后又將它稱為“BA.2.75”。
聽名字就知道,它是基于奧密克戎變體BA.2產生的再次變異,目前在印度、日本、德國、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已相繼發現。
與BA.2相比,BA.2.75有8個穗狀蛋白突變。
這些突變的位置也意味著,它很有可能逃避BA.2建立的免疫力。
也就說,感染過BA.2的人可能再次感染BA.2.75。
BA.2.75的8個新突變
7月6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賽表示,正對BA.2.75進行密切監測,但由于目前全球記錄在案的BA.2.75病例實在太少,因為對它的傳播性、致病程度和免疫逃避的可能性尚不清楚,也無法對其嚴重性進行判斷。
但是,據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數據庫(GISAID)對印度感染毒株測序的結果顯示,6月剛剛發現,僅僅到7月初,BA.2.75已占印度樣本的23%!
同時,印度此前已經經歷過一次BA.2感染浪潮,BA.2.75仍能在印度多個地區快速傳播,似乎印證了它具有非常強的免疫逃避能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更廣闊的的宇宙和未知面前,
人類的力量屬實太過渺小!
小編說
一直以“動態清零”為目標的中國,該怎么辦?
近日,在新版疫情防控方案調整多項措施后,多地又宣布了行程卡取消星號,一連串的重磅消息釋放了一個鮮明信號:
既要防止過度防疫,又要防止防疫不力,
疫情防控+經濟發展,
兩者更精準、高效地統籌,是一場更加艱巨的挑戰!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將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
現在的我們,大約就處在“戰略相持”階段吧,
繼續常態化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動態清零”;最大限度早發現、早治療、早處置,努力將疫情風險控制到最小。
具體到我們每個人,都不能懈怠麻痹,堅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常態化防疫舉措,按要求堅持核酸加測,一切行動聽從指揮。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堅持到底不一定成功,但不堅持,現在就敗了。
正如毛主席在《論持久戰》里告訴我們,雖然一時半會無法消滅日寇,但只要堅持打持久戰,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來源:國際時勢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最強毒王”現身西安、北京、澳門!新冠第7波狂襲,華人陽了:喉嚨像吞刀片!
2022-07-12陳說經濟:張文宏最新研究結論非高危組新冠重癥率是零,臺灣每天死亡一百多都是高危組嗎?
2022-06-24澳洲140萬人飽受新冠后遺癥困擾,嚴重者無法繼續工作!專家這樣說…
2022-06-2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