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能只談概念,應該立足于特定場景,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并且,還能基于數據驅動不斷進行自我凈化,掌握制高點。”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并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必須加快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這是人工智能第二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劉慶峰認為,這是中國在這一輪人工智能全球競爭中迅速占據制高點,占據先發優勢的重要戰略舉措。他介紹說,2006年之前,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主流算法的源頭核心技術都被美國、加拿大、英國所掌握。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很多核心算法水平跟全球齊頭并進,甚至其中有些領域在一定程度上處于領跑位置。他相信,未來人工智能全球競爭主要是中美之間,由于人工智能應用研究的特點,中國會率先勝出。未來3-5年,人工智能的主要行業應用的格局將會確定,如教育、醫療、政法、養老等行業。“我相信中國會走在全世界前面,這些行業格局在一旦形成后,可以反哺研究,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
在劉慶峰看來,人工智能的核心戰略應當是“頂天立地”。“頂天”就是從源頭技術上想辦法,在國際上掌握制高點,盡快并跑,并爭取領跑;“立地”就是要踏踏實實把人工智能技術用到實實在在的應用中,產生數據驅動的比較優勢,然后獲得自我造血能力,在全球形成產業優勢。“把這兩點做好,自我迭代,形成良性循環,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就有重大的未來。”
據了解,劉慶峰已經連續四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2015-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劉慶峰從宏觀到微觀,上至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下至行業的落地應用和個人的創新創業,共計提出13條建議,其中9條與人工智能相關。今年他帶來的建議,幾乎每條都與人工智能相關。其中一條便是《關于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國家戰略,健全人工智能創新體系的建議》,建議進一步健全人工智能新體系,完善人工智能生態體系。
他提出,首先,要推動人工智能數理統計建模與腦科學的交叉融合研究,發展以人工智能為導向的類腦研究和應用。利用對人類認知功能和原理的研究成果,實現具有更高智能的技術,同時推動基于類腦研究的人工智能成果在各行業領域逐步得到廣泛和深入的應用。
其次,要加快制定人工智能行業應用評價體系,客觀合理評價人工智能應用效果,促進人工智能應用的良性發展。形成具有行業和市場共識的標準和測試方法,篩選優秀的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為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保駕護航。
最后,要支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體系,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成果應用落地和研發加速迭代。將研究機構的成果在企業進行產業化落地,將企業云平臺上的大數據資源面向學術界和創新創業企業進行開放共享,提升我國人工智能基礎源頭技術的研究水平和轉化水平。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