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的序幕始于農村。從1982年到1986年,中央曾連續5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在當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快速推進的同時,農業現代化卻相對滯后。從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2年聚焦“三農”。特別是在2015年的“一號文件”中,針對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新困難,明確要求“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但為了學習和貫徹落實好“一號文件”精神,有必要首先明確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關鍵是什么,以及文件中提出的重要方針和措施的重點是什么。筆者認為,關鍵就是要實現鄧小平提出的“第二個飛躍”,重點則是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
目前,中國的農業發展已經到了逐步實現“第二個飛躍”的階段。1990年,鄧小平就提出了關于中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兩個飛躍”理論,指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是在當時的農業生產狀況和特點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一制度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經營使用權的要求,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力地維持了包括農村在內的社會的基本穩定。但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以來,特別是取消農業稅和集體提留以后,以前所說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現在已經只有“剩下都是自己的”這一個部分,再加上鄉鎮企業大多轉變為股份制或私有制,除了各種財政撥款、財政補貼和征地補償之外,大部分農村集體已經基本上失去了收入來源。沒有了經濟基礎,不少地方的農村集體經濟實際上是名存實亡。可以說,發展到今天,中國現行的農地制度和經營方式出現了許多問題,農業的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尚未實現,小農經濟生產分散、小規模、效率低的缺陷也沒有根本解決,亟須深化改革、逐步完善。
因此,中國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方向,就是要逐步實現鄧小平提出的農業“第二個飛躍”。但怎樣才能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實現“第二個飛躍”呢?新的“一號文件”特別強調,必須把農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進一步激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同時要求“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村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筆者認為,重點是要加大農業投入,合理實行農地流轉,擴大農業經營規模。例如,在鼓勵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時,除了發展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鼓勵農地向農村集體流轉集中,而不是向種田大戶或資本手中集中。只有實現新農村集體經營,才能夠既適應生產社會化的需要,推動農業發展的規?;?、現代化,又可以更好地在其內部實行分工合作,如興辦集體所有的鄉鎮企業、延伸農業產業鏈、開展農產品深加工、進行多樣化經營等,以解決數以億計的農民就業問題。必須指出,實行社會主義新農村集體規模經營,決不是要走回頭路,退回到以往的人民公社制度,而是要按照新的“一號文件”提出的“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要求,形成新的既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又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化經營管理方式,進而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真正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
?。ㄗ髡呦滴錆h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長沙理工大學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研究員;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昆侖策研究院簡介】昆侖策研究院是由部分軍地老同志、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發起成立的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這是一個自主獨立的研究機構,它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這是一方群英薈萃、報國獻策的熱土,它在中國改革發展面臨重大挑戰和考驗的時候應運而生,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服務國家和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是一所沒有圍墻的研究院,它向社會各界具有愛國情懷、客觀精神和慧眼卓識的仁人志士、專家學者們敞開大門,歡迎加盟。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