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9日-星期三
自己走訪了100多個國家后,一直有一個愿望,就是把走訪百國后對中國的思考,特別是對中國崛起、中國模式、中國未來的思考寫下來。于是,我寫了《中國觸動》,又寫了《中國震撼》,兩本書出版后,受到了許多讀者的歡迎,特別是《中國震撼》所受的歡迎程度出乎我的預料。有人甚至說,《中國震撼》震撼了中國,這應是夸張之語,但我知道這本書確實影響了不少人。
《中國震撼》出版后,自己言猶未盡,于是就有了今天這本《中國超越》。這本書和之前的《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一起構成了我的“思考中國三部曲”,這也算完成了自己多年的一個心愿。我要借此機會特別感謝世紀出版集團的陳昕總裁、施宏俊副總裁和世紀文景公司的王蕾、蔡欣、袁曉琳等,他們是出版這三部曲的功臣。
這三本書有一些“共性”:
首先是廣泛的國際比較,和發展中國家比,和轉型經濟國家比,和西方國家比。我老講一個觀點,不是中國模式好到天上去了,它有自己的問題,但在全方位的國際比較中明顯勝出。
二是較為強勢地回應了西方話語的挑戰。坦率地說,西方國家這些年確實在吃老本、走下坡,嚴重缺乏活力,但它還有“話語紅利”,可以用一些淺薄的話語忽悠一些國人。中國已經崛起到今天這個地步,如果我們還是被西方話語忽悠而使中國全面崛起功虧一簣,那我們的后代將會詛咒我們:你們當時怎么搞的,一手好牌,怎么打成這個樣子?可悲的是我們國內知識界和媒體界的一些人,怎么也自信不起來,只會全面否定自己的國家和制度,簡直到了荒謬的地步,把中國這個世界上進步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國家描繪得凄凄慘慘,國將不國了。我比較強勢地回應了這些質疑和挑戰。
實際上,這本新書的第一章第一節講的就是:一出國,就愛國,效果比黨的教育還要好。這些主張全盤西化者的最后一張王牌,不就是他們想象中的無比美好的西方世界嗎?當這張王牌也失靈的時候,他們還剩下什么東西來幫著美國忽悠中國呢?所以我干脆把這一點點破。不久前,好萊塢上映了一個新電影,名字叫《Her》: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洛杉磯,但電影的背景是上海浦東陸家嘴,人家問電影導演Spike Jonze,為什么用上海的背景來拍洛杉磯的故事,他說,他眼中的上海就是“世界城市的未來”。這某種意義上也就是我講的“超越”,而且這不是一般的超越,這可能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超越。
第三,這三部曲嘗試了話語創新,也就是用中國人自己的話語來指點江山,來評論中國和世界,這包括話語內容的創新和話語形式的創新。我認為中國的崛起一定要伴隨自己話語的崛起,否則這種崛起是靠不住的。
除了上述的“共性”外,《中國超越》也有自己的“個性”:它談的是中國對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特別是對美國和美國模式的超越。對于一些國人來說,超越西方,超越美國還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我在西方長期生活過,美國去過無數次,走訪了所有西方國家。對我來說,中國在越來越多的方面趕上和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超越美國和美國模式,已是不爭的事實。
我在書中探討了中國對美國在經濟總量上的超越、百姓資產上的超越、社會保障上的超越、科技創新上的超越、制度安排上的超越、政治話語上的超越。在這些領域,我們在不少方面已經超越美國,在許多方面不久將超越美國,在另外一些方面,通過繼續不斷地努力,最終也可能超越美國。
讓我舉幾個例子。
一是從經濟總量來說,現在絕大多數的國際主流研究機構都認為,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樂觀一點的估計是,中國經濟總量可能已經超過美國,謹慎一點的估計是3-5年內中國將超過美國。如果按照官方匯率計算,中國經濟總量應該在10年之內超過美國。這將是改變世界格局的大事。我們不必驕傲自滿,但絕不能妄自菲薄。我們重回歷史之巔,這是中國人百年奮斗的夢想,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二是從百姓資產來說,從家庭凈資產來看,中國家庭凈資產增長迅速,美國家庭凈資產則下降了不少。30年前中美雙方進行家庭凈資產的比較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雙方的差距太大,今天這種比較則呈現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景象。根據2012年6月美聯儲關于美國消費者金融狀況調查(Fed’s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美國這些年中位家庭凈資產一路走低,2010年為7.73萬美元(約等于47萬人民幣),與最高峰的2007年相比,下降了38.8%(2007年的家庭凈資產為12.6萬美金,約等于76萬人民幣)。美國國家是債務經濟,美國家庭也是舉債消費,當你把美國家庭借來的錢統統排除,美國一般百姓的家底并不厚。我在書中寫到,中國一半左右的城鎮居民的家庭凈資產估計已經接近或達到47萬元,而在與美國人口相當的中國發達板塊,多數家庭的凈資產早已超過了47萬。在中國發達板塊,47萬元家庭凈資產應屬于弱勢群體了,甚至屬于貧困階層了。不管今天的中國還存在多少問題,中國多數家庭經歷了一場財富革命,我們對此首先要肯定。整個人類歷史上,從未見過一個國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這么多人的財富這么大幅度地增加。當然,財富的迅速增長也帶來自己的問題,但中國的問題都說得清楚,最終也都有解。美國人老喜歡在世界上教訓別人,但按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的評估:“美國今天的中位實際收入比1989年(即25年前)的水平還要低;全職男性員工的中位數收入還不如40多年前的水平”。坦率地講,這樣的國家是應該被別人教訓的,而不是教訓別人的。
有人說,美國人均GDP比中國高很多,怎么可能家庭凈資產與中國家庭相差不大?我說這不正好印證了鄧小平經常講的一個觀點:雖然我們的人均GDP不算高,但我們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所以人民得到的實惠比較多。我們今天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中國這樣亮麗的成績單應該是對鄧公最好的紀念。順便說一句,中國崛起也意味著我們要推動指標體系的創新,否則就難以準確把握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就容易被人忽悠。我自己走的地方多,要了解一個國家百姓的真實生活水平,我認為兩個指標很關鍵:一個是家庭凈資產,一個是人均預期壽命。
上面已經談了家庭凈資產,我們不妨再比較一下中美兩國的人均預期壽命,這算是第三個例子。人均預期壽命是一個綜合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發展水平。非洲國家的人均壽命才50歲左右,一般發展中國家是60多歲,中國已經達到75歲,美國是78歲,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中國的發達板塊與美國人口相當,預期壽命已經達到80歲左右,上海和北京的人均壽命是82歲,均高于紐約的79歲,而紐約還是美國最高的。
四是中國在政治制度安排上對美國政治制度的超越,這也應該是最有意義的超越。我從“文明型國家”的視角出發,探討和論述了中國自己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我認為一個現代國家的制度安排,關鍵是要確保政治、社會和資本三種力量達到一種有利于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平衡。“美國夢”今天之所以風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國的資本力量似乎已經壓倒了政治和社會力量。相比之下,中國模式盡管還在完善之中,但中國的政治、社會、資本三種力量的平衡確實更加有利于多數人利益的實現,這應該是中國過去 30多年中,多數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
坦率地講,中美兩國政治制度的最大差別就是:100個最富的中國人不可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而二三十個最富的美國人就可以左右白宮了。如果雙方的政治制度安排這樣延續下去的話,我們可以推論:中國夢實現的前景將繼續比美國夢的前景更為光明和精彩。
兩個月前,我們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與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共同舉行了一場關于中國模式的研討會,不少西方學者還是習慣地指責中國政治制度。我很坦率地告訴他們:今天的中國每三年創造一個英國,過去十年,我們創造了三個英國。如果英國繼續沿著英國模式走,包括英國的政治模式和經濟模式,這是一個幾十年沒有長進的模式,中國繼續按照中國模式走,這是一個不斷與時俱進的模式,我估計我們不久將每兩年就創造一個英國。我們的模式,雖然還在完善之中,但就現在這個水平,也可以和西方模式競爭,就像今天的上海,雖然也有不少問題,但它一點也不害怕和紐約、倫敦競爭。我們歡迎這種競爭。
最后是話語的超越。西方話語下討論中國未來,幾乎都是“歷史終結論”的邏輯,他們解讀中國的發展是從所謂的“極權模式”走向“威權模式”,再走向西方“民主化”模式,這種邏輯導致了他們對中國的預測總是一錯再錯。
我從中國話語出發,認為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她的發展有自己的邏輯,這個邏輯就是:中國歷史上長期領先于西方,過去兩千多年,中國在至少 3/4的時間內是領先西方的,這也是我新書副標題所講的“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中國當時的這種領先有其深刻的原因,我稱之為原因一。 18世紀開始中國落后了,錯過了工業革命,有其深刻的教訓,但中國現在又通過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趕了上來,并正在越來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最終將實現對西方和西方模式的全面超越,這也就是我講的“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中國今天的這種迅速“趕超”也有其深刻的原因,我稱之為原因二,而原因二和原因一之間是有繼承關系的,這就是“文明型國家”崛起的邏輯。
“文明型國家”的邏輯與“歷史終結論”的邏輯背后的哲學觀截然不同。“歷史終結論”的哲學觀是社會單線演化的哲學觀,它把世界看成是一個簡單地由落后向先進的單向度演變的進程,而西方模式又被認為是代表了人類最先進的成就;而“文明型國家”的哲學觀則認為社會發展從來都是多元復合的,各種發展模式從來都是百花競放的,他們可以互相競爭,也可以互相借鑒,甚至你追我趕,超越對方,整個人類歷史就是這樣一路演變和發展過來的,只要人類存在,這種不斷變化的動態歷史進程便不會終結。
中國是帶著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孫子等偉大先哲的深邃思想而崛起的,中國是經歷了上千萬人流血犧牲后真正獲得了民族獨立而崛起的,中國是在與世界全面互動并借鑒了其他文明無數長處之后而崛起的,這種國家的崛起不僅在物質財富上,而且在制度安排上,在文化理念上一定是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并一定會深刻地影響世界未來的格局和秩序。
《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這三部曲的書名,似乎也展示了一種邏輯,先是觸動全球,然后震撼世界,最后就是超越,也就是在越來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中國模式代表了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中國一定擁有偉大而精彩的未來!
謝謝大家!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