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史方位的分析和判斷為基礎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歷史視界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突出表現為“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強起來”,不僅是認識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標識,也是研究和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主題的要旨。
一、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政治經濟學主題的轉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主題的這三次轉換,在根本上是以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為根據和前提的。毛澤東在《矛盾論》中強調指出:“在復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0-322.]。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確立以來,社會主要矛盾的三次變化對不同時期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主題轉換和理論內涵、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都起著基礎作用和決定性的影響。
1956年,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確立伊始,黨的八大就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集中力量解決這一主要矛盾成為“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中共中央文件選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24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48.]。這一主要矛盾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必然是建立基本的國民經濟體系,確立“站起來”的經濟基礎。圍繞這一主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協調發展,國民經濟體系和結構統籌兼顧、注意綜合平衡等重要的理論,構成了“站起來”政治經濟學主題的核心要義。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提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強調“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改革開放30年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212.]1987年,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凸顯了“富起來”的強烈意向。
在“富起來”的過程中,經濟增長和發展引發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必然成為這一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系列理論、“發展才是硬道理”理念、“三個有利于”理論,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理論、“先富”和“共富”理論,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以及關于對外開放理論等等,寫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初稿”。
二、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新判斷與“強起來”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判斷。這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接續發展的結果。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也就是說,“美好生活”的實現,除了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提供的需要,還包括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提供的需要。在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有了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的基礎上,更顯突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解決這一矛盾,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各個方面的新要求。與“強起來”的主題相適應,黨的十九大規劃了“強起來”的整體戰略和戰略步驟。在經濟社會整體發展上,到建黨一百年時達到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然后再奮斗三十年,分兩個階段,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兩個階段,一是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二是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三、新時代“強起來”政治經濟學的核心立場、根本指導和發展目標
以“強起來”為主題,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了顯著發展和創新。對于新時代政治經濟學發展來說,理解和處理好社會主要矛盾,就要著力在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強起來”為主題,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強起來”政治經濟學主題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形成新發展理念,提出堅定不移地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導和推動我國經濟全面協調發展,不斷破解經濟發展難題,為解決和處理好社會主要矛盾提供更為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經濟力量。這兩個方面的理論,是新時代“強起來”政治經濟學的核心立場和根本指導。
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相聯系,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思想,確立了新時代“強起來”政治經濟學的發展目標。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為戰略支撐,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根本途徑,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重要基礎,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為必由之路。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新時代“強起來”政治經濟學的新課題。要在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深入探索中,著力推進新時代“強起來”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新,升華新時代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理論境界。
四、新時代“強起來”政治經濟學的系統化學說
新時代“強起來”政治經濟學緊扣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涵蓋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的系統化的經濟學說。在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及其相應的經濟關系問題上,以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為重要原則,發展了堅持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理論,提出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各種所有制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長期以來在國家發展歷程中,公有制經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公有制經濟是解決和處理好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的經濟基礎和關鍵的經濟力量。同時,還豐富了堅持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的理論,提出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堅持以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
在新時代“強起來”為主題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問題上,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基本理論:一是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理論,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發展路向。二是經濟新常態理論,提出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為根本導向,更加自覺地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提出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四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理論,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五是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理論,提出我國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建設成效顯著的協調發展戰略,實施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六是金融制度和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理論,提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的理念,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任務,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七是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理論,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中國經濟社會的更大發展空間,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謀劃“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互聯互通互融的開放系統。八是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五、新時代“強起來”政治經濟學主題的“時間—空間”視界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既有時間上的繼起性,也有空間上的并存性。“強起來”是以“站起來”為基礎,是以“富起來”為條件的;“強起來”也將在深度和廣度上,夯實“站起來”的堅實基礎、拓寬“富起來”的現實條件。以“強起來”為主題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對“站起來”和“富起來”為主題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賡續,也是“站起來”和“富起來”為主題的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和創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