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昌明:論馬克思主義者的特質
——讀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今年5月5日,是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在這一不平凡的日子里,全世界所有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的信徒,都會懷著崇敬的心情,來紀念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
正是這位偉大的“先知”,為人類歷史開啟了通向理性社會的大門;正是這位偉大的導師,掀起了近、現代一浪高過一浪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這位偉大的“斗士”,引導著全世界受剝削、受壓迫的奴隸們起來,為人類的解放——實現“英特納雄耐爾”而斗爭!
今天,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低潮時期,當現代修正主義千方百計地閹割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故意混淆馬克思主義與修正主義的界限之時,懷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特別需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在汗牛充棟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中,首先讀懂《〈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以下簡稱《導言》,本文未注明出處的引文均出于此),明確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特質?這對于辨別真假馬克思主義,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馬克思主義者,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導言》是馬克思早年的一篇重要著作。寫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發表于《德法年鑒》。正是這篇論文,26歲的馬克思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具備了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提出了解放全人類的崇高思想。正是這三條,構成了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所必須具備的、無可替代的特有品質。
《導言》標志著馬克思從革命民主主義,轉化為歷史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完成了化蛹為蝶——質的嬗變。從此,馬克思“已作為一個革命家出現”!(列寧:《卡爾·馬克思(傳略和馬克思主義概述)》)馬克思成為了馬克思主義者。
你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嗎?那你就得具備馬克思主義者的這三個特質。
確立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導言》從批判黑格爾哲學著手,闡述了“反宗教批判的根據是: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了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國家、社會產生了宗教即顛倒了的世界觀”。
短短的幾句話,馬克思就以鮮明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從根本上否定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世界觀,把被傳統顛倒了的物質與意識的關系,顛倒了過來。
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世界即對自然界、社會和人的思維的根本看法。它源于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的實踐。凡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是唯物論世界觀;凡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是唯心論世界觀。在階級社會中,世界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每一時代的世界觀,無不就是占統治地位階級的世界觀。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世界觀,雖然也有唯物論與自發的樸素的辯證法因素存在(比如古代中國的“易經八卦”、古希臘的“原子論”),但從來沒有形成科學、系統、完整的理論,從來不占主流地位。相反,在五千年私有剝削制度的社會條件下,剝削階級出于統治的需要,大力提倡,形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威權的宗教唯心主義世界觀。正是通過對這一傳統世界觀的批判,馬克思在《導言》中確立了他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這個世界的總的理論,是它的包羅萬象的綱領”;“宗教把人的本質變成幻想的現實性,因為人的本質沒有真實的現實性”。因此,不批判宗教,就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只有宗教批判,才能使人擺脫幻想,才能使人能夠作為擺脫了幻想、具有理性的人來思想,來行動,來建立自己的現實性。
“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實的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的苦難的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沒有精神的制度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因此,只有廢除作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才能實現人民的現實的幸福。只有拋棄關于自己處境的幻想,才能要求拋棄那需要幻想的處境。
批判了宗教以后,《導言》把矛頭轉向現實世界:“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于是對天國的批判就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就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就變成對政治的批判”。“向德國的制度開火!一定要開火!”
批判舊世界,必然批判英雄史觀。
英雄史觀是唯心主義世界觀的立足點,與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是水火不融的。早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就對黑格爾那種由君主、官僚等精英們決定國家制度與命運的英雄史觀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在《導言》中,馬克思再一次批判英雄史觀,把改變德國命運的希望投向人民群眾,訴諸無產階級。
馬克思批判英雄史觀,蔑視德國社會“形形色色的行幫”,批判普遍流行的“奴才”哲學。認為正是由英雄史觀孕育的“奴才”哲學,才讓人們感到:自己“只是仰著統治者的恩典才活著”,心甘情愿地“承認自己被支配、被統治、被占有的事實,而且要把這說成是上天的恩典!”
針對這一現實,馬克思主張:應該進行一場“肉搏的批判”。“應當讓受現實壓迫的人意識到壓迫”,“為了激起人民的勇氣,必須使他們對自己大吃一驚。這樣才能實現德國人民的不可抗拒的要求,而各國人民的要求的本身則是這些要求得以滿足的決定性原因”。
馬克思原本也是一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能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關鍵就在于他的世界觀與階級立場的轉變。馬克思正是在批判宗教唯心主義世界觀的過程中,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正是在批判英雄史觀的過程中,形成了群眾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正是在確立群眾史觀的過程中,把自己從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立場,真正轉移到無產階級被壓迫勞苦大眾的立場,最終修成正果。
馬克思從一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事實,充分證明: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無產階級革命者,只有徹底拋棄英雄史觀,心甘情愿地同占人口極大多數的普通勞動人民站在一起,永遠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聯想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革命者”,出于形形色色的個人動機,在時代浪潮的裹挾下,卷入了革命行列,并以“馬克思主義者”自居。他們可以表現得很積極、很好,甚至工作得很出色;然而,其內心始終保留著傳統的、剝削階級世界觀,階級立場根本沒有轉變。他們能從民主革命中走過來,僅僅因為這些人沒有經歷被捕、酷刑的生死考驗(命運沒有給予他們做叛徒與脫離革命的“機會”),并能以勝利者的姿態成為了革命的“功臣”。
革命的勝利,“奴隸”成了“將軍”。社會地位的改變,對那些未曾轉變世界觀的“革命者”來說,反而激活了他們內心保留著的、原先被壓抑著的剝削階級意識:“打江山、坐江山”,做官當老爺,樂做“人上人”,恢復舊秩序;徹底背叛群眾史觀——崇尚精英論,徹底背叛“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最終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可恥叛徒!
只有完成世界觀轉變、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人,才可能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具備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
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又一個特質。
《導言》本身,通篇充滿了批判精神。這種批判精神就是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它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批判的全面性;二是批判的徹底性。
關于批判的全面性。《導言》把批判矛頭,精準地指向黑格爾的法哲學,這本身就體現了批判的全面性。因為“德國的哲學是德國歷史在觀念上的繼續”,“是唯一站在正統的當代現實水平上的德國歷史”。因此,“批判我們觀念的遺著——哲學的時候,我們的批判恰恰接觸到了本世紀所謂的問題所在的那些問題的中心”。
而“德國的國家哲學和法哲學在黑格爾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統、最豐富和最完整的闡述;對這種哲學的批判不但是對現代國家和對同它聯系著的現實的批判性分析,而且也是對到目前為止的德國政治意識和法意識的整個形式的最徹底的否定”。只有批倒了黑格爾的法哲學,批倒了德國的國家哲學,才能批倒德國現存的制度。
當然,《導言》在批判黑格爾哲學同時,又批了德國遠遠落后于英、法歐洲國家的現狀,批了德國的封建專制主義的落后與野蠻,批了路德宗教改革——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改良主義運動的局限性,等等。
關于批判的徹底性。馬克思不僅主張精神的批判,更主張物質的批判。
《導言》明確宣布:“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他主張在德國應該有一場“把德國提高到現代各國的現有水平,而且提高到這些國家即將達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
《導言》是馬克思的早期著作,盡管其時還未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這一任務其后由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來完成),但構成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原理的原始基因已經形成。
還在《導言》發表前夕,馬克思在給《德法年鑒》合伙人盧格的信中就寫道:“要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不怕同當權者(按:指維護五千年私有剝削制度的現實政權)發生沖突;消滅所有制,無論對教條的共產主義(按:指空想社會主義),還是對教條的共產主義者(按:指持空想共產主義的卡貝、德薩米和魏特林等人)都采取否定態度;在政治斗爭中要有明確的立場。”
在《導言》中,馬克思明確提出,需要有一場“徹底的革命”。
這場“徹底的革命”,需要有一個“與人民心胸相同”,具有“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敢于向敵人傲然挑戰”,具有“我算不了什么,但我必須主宰一切”的社會力量。這就是“被徹底的鎖鏈束縛著的階級”——無產階級。
“無產階級要求否定私有財產”,無非就是把“無產階級身上的東西提升為社會的原則”。
在同舊制度的斗爭中,“批判并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它不是解剖刀,而是武器。它的對象就是它的敵人,它不是要駁倒這個敵人,而是要消滅這個敵人”。
“不消滅一切奴役制,任何一種奴役制都不可能消滅”,“不從根本上開始進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
無產階級“若不從其他一切社會領域解放出來并同時解放其他一切社會領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領域”,真正實現“人的解放”。
歷史上,只有無產階級才具有徹底革命精神。它一無所有,卻要解放全人類。無產階級在為追求自身解放的斗爭過程中,唯有斗爭到底,否則就不能解放自己,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馬克思主義者如果沒有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就不可能完成解放全人類的偉大事業。
毛澤東思想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及其實踐嘗試,是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后,在社會主義革命歷史階段無產階級徹底革命精神的體現。在社會主義革命階段,誰如果拋棄了無產階級徹底革命精神,誰就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者除了要確立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不可能沒有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
堅守共產主義信仰
馬克思主義者的第三個特質,就是必須堅守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導言》本身是一篇探討人類解放具體道路的作品。它批判哲學,批判現實,批判舊世界,說到底,就是為了實現“人類的解放”。
黑格爾、費爾巴哈,都曾經是馬克思的偶像。馬克思為什么最終要毫不妥協地批判他們?就是因為:包括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在內的這些哲學家,他們所創造的理論體系,盡管有許多合理的內核(如黑格爾的辯證法,費爾巴哈的唯物論),但都只是不停地在編造一些新詞匯來解釋世界,而不是要改造這個罪惡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為了認識這個世界;更是為了要改造這個世界,創建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
誠如毛澤東所寫: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實踐論》)
《導言》明確宣布:只要進行“徹底的革命(按: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全人類的解放并不是烏托邦式的空想”。
“全人類的解放”!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實踐的意義,是實踐的最終目標。把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理論概括起來,無非就是:無產階級要以革命手段,摧毀舊世界,消滅私有制,消滅剝削、壓迫,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者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是無產階級革命派,是立志要為實踐這一最終目標而斗爭的。因此,必須終身堅守共產主義信仰。
實踐馬克思主義,摧毀舊世界,創建新世界。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許多代人持續不斷的斗爭。無論是無產階級革命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還是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不斷革命,實現《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兩個決裂”,逐步創造條件向共產主義過渡。這中間每個階段的斗爭,都需要馬克思主義者堅守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借此來認清革命前進的方向,才不致在驚濤駭浪的革命征程中迷失航向。
歷史證明: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無產階級專政,“剝奪剝奪者”,完成“消滅私有制”的任務。然而,由五千年的私有剝削制度遺留下來的影響是不會隨之消失的。只要這種影響一天沒有根絕,私有剝削制度隨時就有復辟的危險性。這里的關鍵就是: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共產黨員,能不能始終堅守共產主義信仰的問題。
從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上演“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悲劇來看,從我國大批共產黨員的蛻化變質的情況來看,問題就出在這些“共產黨員”在社會主義革命的征途中,背棄了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堅守——喪失了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特有品質。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個中道理千條萬緒,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基本原理都是從《導言》這篇文章的原始基因中派生出來的。馬克思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他所具有的特有品質,必須是其后人、信仰者所繼承與具備的。
確立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具備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堅守共產主義信仰,這就是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所必須具備的三個特有品質。它們是三位一體的、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內核;徹底革命精神,是其外在體現;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是其最終目的。
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個品質的革命者,才配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否則,充其量也許只不過是一個民主派,甚或連民主派也不如,直至墮落成為一名可恥的無產階級革命叛徒!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錢昌明:論馬克思主義者的特質(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而作)
2018-05-06衛興華: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轉化——一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視角
2018-04-28趙家祥 | 科學思想的偉力歷久不衰:論馬克思主義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2018-04-2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