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的今天,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馬克思熱”風靡國外學術界。馬克思主義為什么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根本原因在于其實踐基礎上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
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集中體現在其徹底批判精神上。馬克思指出:“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事實上,不僅辯證法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整個馬克思主義也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革命性表現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上。馬克思主義反對把舊事物、舊社會制度看成永恒不變的形而上學觀點,反對一切為腐朽的社會制度做辯護的理論。它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考察資本主義制度,既肯定其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在一定時期內的進步性,又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揭露其不合理性,抨擊其罪惡和弊端,說明其歷史演變和發展趨勢,揭示其被更高的社會形態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主義認為,必須以革命精神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我們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具優越性。
革命性表現在對各種錯誤理論的批判上。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各種錯誤理論中形成與發展的。通過批判費爾巴哈等人的歷史唯心主義觀點,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初步形成系統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通過批判蒲魯東的小資產階級經濟學和社會主義觀點,馬克思寫作《哲學的貧困》,形成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通過批判各種空想和反動的社會主義學說,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產黨宣言》,形成科學社會主義的系統理論。馬克思主義問世以后,他們又通過批判各種機會主義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這啟示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堅持正確觀點,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積極批判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
革命性還表現在具有堅定政治立場上。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意識形態,它以科學的理論形式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馬克思主義從不隱瞞和回避自己的階級本質,從不以超階級的幌子標榜自己是全人類利益的代表,而是公開申明自己是為工人階級服務的。它堅決批判一切剝削階級的理論觀點,自覺捍衛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徹底批判一切剝削制度、消滅社會不平等現象、爭取工人階級解放和全人類的徹底解放為己任。這啟示我們,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造政績,決不能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托。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它的主題主線一以貫之,具有嚴密的邏輯、明晰的推理和精彩的論證。
科學性源于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是適應時代要求、為實現時代提出的歷史任務而產生的。不僅歷史唯物主義是時代產物,馬克思主義的其他組成部分也都是時代產物。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內在矛盾的尖銳化,為馬克思主義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進行反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統治的斗爭,則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準備了階級基礎。可見,時代需要本身孕育著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可能性,將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社會因素也都具備。
科學性源于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新。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歷史時代及其提出的各項任務,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但這些客觀條件不會自動產生任何新的理論和學說。任何新的理論和學說都必須批判地繼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想所達到的終點作為自己研究的起點。馬克思、恩格斯涉獵很多學科領域,在崎嶇的科學小道上不畏艱險、勇于攀登,掌握了當時人類創造的豐富文明成果。馬克思研究過古希臘、羅馬哲學,特別是研究了亞里士多德、德謨克利特等哲學家的著作;研究過從公元前6世紀到19世紀30年代的世界歷史,特別是研究了法國革命史。恩格斯除了在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學說等領域的卓越成就,還對自然科學做過長期研究,并對文學、藝術、軍事學也頗有興趣。這些學術素養和知識基礎,對他們創立馬克思主義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產生最直接、最重大影響的,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19世紀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它們代表到19世紀上半葉為止人類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
科學性源于馬克思主義具有整體性。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者之間互相滲透、互相補充,構成統一嚴密的學說體系。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原則,政治經濟學是通向實際生活的中介,科學社會主義則是運用哲學分析經濟事實引出的結論和要達到的最終目標。社會主義理論一旦離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就會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同樣,政治經濟學離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離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就必然跌入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泥潭。馬克思主義哲學如果無視科學社會主義指明的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方向和道路,無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社會經濟現象特別是對新出現的社會經濟現象的分析,就會淪為繁瑣的、脫離實際生活的經院哲學。如果把馬克思主義中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同整體割裂開來,都會使其喪失原有特性,進而導致對馬克思主義體系的背離或曲解。
科學性源于其創始人具有自我批判精神。馬克思、恩格斯具有很強的自我批判精神,不斷修正自己理論中某些不合時宜的觀點和內容,可謂與時俱進的典范。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時期和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都認為只要通過一次突然的革命襲擊就可以推翻資本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新社會。后來,他們在著作中糾正了這種看法,承認其試圖通過一次簡單的突然襲擊就能取得革命勝利的思想不符合實際。任何理論都有歷史局限性和時代局限性,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也不例外,問題在于能不能通過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克服這種局限性。今天,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與深度都遠遠超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我們要用發展的理論指導發展的實踐,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實踐基礎上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堅定的革命性和嚴格的科學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這一界定鮮明體現了其革命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征。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把革命性與科學性統一于一身,是因為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與社會發展的方向是一致的。正如恩格斯所說,科學越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符合工人階級的利益和愿望。工人階級是現代化大生產的產物,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人心所向體現著社會前進的方向。工人階級的這一本性決定其必須科學認識世界,因為只有科學認識世界,特別是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找到自身解放的正確道路。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學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通過革命性表現出來;革命性必須以科學性為前提和基礎,靠科學性來保障,二者內在統一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并通過一系列基本原理表現出來。無論是片面強調革命性而忽視科學性,還是片面強調科學性而忽視革命性,都是不正確的,都應該防止和反對。
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與科學性以及二者的統一,都以實踐性為基礎。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其出發點和歸宿。馬克思主義來源于實踐,是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又反過來指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為實踐服務,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離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就會喪失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從而也就會失去存在的意義,其革命性和科學性都會失去根基而無從談起。
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備、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科學體系,是我們黨在深入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取得的重大成果,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不斷激發蘊藏于人民中的偉力,我們就一定能夠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譜寫新的壯麗篇章。
(作者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來源:“人民日報理論”微信公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趙家祥 | 科學思想的偉力歷久不衰:論馬克思主義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2018-04-21侯惠勤: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簡單明了的道理和常識就會受到嘲弄,被肆意踐踏,而謬誤和混亂則大行其道
2018-03-2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