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日本衰落,并不是否認日本的強大。
局長在《廣場協議,日本衰落的一塊“遮羞布”》一文中,介紹了日美貿易戰對日本的影響,分析了中國應該吸取的教訓。
萬萬沒想到,很多讀者留言,說日本沒有衰落!
日本,到底有沒有衰落?
這是一個好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最先“唱衰”日本的,恰恰是日本人自己。
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經濟陷入困局。日本經濟界將1993年成為“厄年”,“失去的十年”,由此而來。2011年,日本經濟未有根本性好轉,又有了“失去的二十年”一說。
日本著名的鷹派政客,《日本可以說不》的作者石原慎太郎就曾說過,“考慮到中國不斷膨脹的GDP和較大的人口規模,日本自然是會被取代的。日本衰退的其他各種跡象在這種背景下太過突出。”
日本經濟學者兼媒體人池田信夫,甚至還出了一本書,反思日本經濟,就叫《失去的二十年》。
(池田信夫的《失去的二十年》)
那么,日本到底有沒有衰落呢?
局長認為,不能憑主觀感受,還是假定一個標準,要拿數據說話。
標準1:縱向看,日本的現在,和過去比怎么樣?如果比過去差,那就是衰落了。
標準2:橫向看,日本的發展速度,和其他國家比怎么樣?如果比其他國家慢,那就是衰落了。
前者是絕對衰落,后者是相對衰落。
這里,我們從宏觀(GDP)、中觀(產業)、微觀(企業)三個維度來分析。
先看宏觀-GDP。
對比美日德三國,我們可以發現——
縱向比,日本2017年的GDP,連1995年都不如。與2012年相比,更是少了1.4萬億美元。
(日本歷年GDP對比)
橫向比,1995年,日本離美國的差距最小;現在,已經被美國甩出了幾條街。緊隨其后的德國,追的卻是越來越緊。
(美日德三國GDP對比)
現在有一種說法,日本將大量產業轉移到國外,國外還存在“1.8個日本”。
這也是事實。2012年5月22日,日本財務省公布的資料顯示,日本企業、政府和個人持有海外凈資產為253.01萬億日元(3.16萬億美元)。
這里,我們就假設,日本在國外還擁有“2個日本”,國內國外加起來,也不過15萬億美元,還差美國4萬億美元。
當然,這是在假定美國海外資產為零的前提下。
你看,日本現在的經濟體量,不如20年前,離美國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這也佐證了局長《美國,為什么唱不衰?》一文的觀點)
這不是衰落,是什么?
中觀-產業維度,日本表現如何?
家電、電腦就不用介紹了,日本早已走下神壇。
造船業,日本曾占到世界份額的40%以上,先后被韓國、中國超過,現在的市場份額,不足10%。
(1902年至2013年,各國占全球造船業總噸位的百分比)
液晶面板產業,1995年,日本占據90%的出貨量,現在不足10%。
(世界各國/地區液晶面板生產能力)
消費電子產業,索尼、松下、夏普不復當年之勇,智能手機基本上被美中韓三國包圓了。
(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市場品牌占有率)
有人會說,這些都是低端行業,日本已經“升級”到高端行業。
高鐵,高端吧。2007年之前,日本和法國、德國壟斷了高鐵業務;2007年-2009年,日本仍然占據22%的份額,世界第一。現在,日本占據的份額,只剩下9%了。
機床,工業之母。2006年,日本巔峰時期占世界四分之一強,現在不到20%。
(世界各國機床產值占有率)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說日企是主動放棄品牌產品,向高利潤的零部件產業“轉型”,跑到了產業鏈的上游。
這就有點文過飾非了。家電、電腦的利潤是低,但消費電子的利潤,不算低了。高鐵、機床,也是日本主動放棄的?
再看所謂的“高利潤的零部件”半導體。2014年,日本占世界的10.3%。2017年,下滑到了8.9%。
(2014-2017年世界半導體市場產品結構規模及增長情況)
更重要的是,品牌產品與零部件,傳統行業與高端行業,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完全可以“我全都要”。
如果能像三星一樣產品、零部件通吃,像蘋果一樣把消費電子賣到全世界,日本為什么不做?
日本衰落與否,表現最明顯的,莫過于微觀-企業了。
“財富世界500強”顯示,1996年,日本與美國并駕齊驅,上榜了99家企業;20年后,日本只剩下51家了。
(日本“財富世界500強”企業銳減)
再看福布斯發布的“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百強榜”,2013年,共有39家美企入榜,日本有12家企業登榜,中國企業僅5家。2018年,美國公司有51家上榜,中國公司和日本公司有7家上榜。
無論從綜合實力還是創新能力看,美國依然強大,日本企業卻衰落了。
當今,日本最牛的支柱產業,是汽車。
然而,最近幾年,日本汽車企業卻頻陷造假丑聞:2016年4月20日,日本三菱汽車,承認油耗造假。不到一個月,日本鈴木汽車也承數據造假。2016年7月,全球氣囊市場占有率高達20%的日本高田公司被曝篡改測試數據。
(三菱汽車公司道歉)
就在剛剛過去的7月9日,日產汽車陷入了“蓄意編造”廢氣排放和油耗數據的丑聞。
日本企業造假?放在以前,不敢想象。現在已不是新鮮事,競爭力不夠,只能靠造假來湊。
再來拆解一下半導體行業內的日本企業。
2012年,日本有4家企業擠進前20強;2016年,只剩下3家。
日本最強的半導體企業是東芝,2012年排名第5,2016年,滑到了第10。最新的消息是,2018年6月1日,東芝將旗下半導體公司賣給了外國財團。
(東芝出售半導體業務)
再看半導體的細分領域—光刻機。
佳能和尼康曾經是光刻機的霸主,現在,卻被荷蘭的ASML搶去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佳能、尼康與ASML的市場份額)
真是節節敗退。
還有一種說法,說日本企業有很多“隱形冠軍”。言下之意是,日本企業,表面上不行,背地里很強大。
局長還是之前的觀點,“隱形冠軍”和“顯形冠軍”不是“二選一”,如果兩者都能做好,為什么不做呢?
(“隱形冠軍”企業國家排名。圖片來源:歐洲時報德國版)
況且,日本“隱形冠軍”也不是天下第一。
其實,日本經濟發展的怎么樣,老百姓感受最深。
這個,就要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了。
縱向看,日本2017的GNI,只相當于1994年的水平。
(日本歷年GNI對比)
橫向看,1998年,日本GNI高于美國、德國,現在已經被反超了。
(美日德GNI對比)
你要是日本老百姓,作何感受?
當然,現在的日本老百姓很幸福,但是,明明可以更幸福啊。
所以說,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對比,從宏觀(GDP)、中觀(產業)、微觀(企業)三個維度看,日本都衰落了。
需要說明的是,說日本衰落,并不是否認日本的強大,恰恰相反,局長曾多次呼吁,正視日本的強大。
在《總理8年首訪,最重大啟示:正視日本的強大,千萬不要放棄危機感》中,局長分析了日本經濟、科技、軍事的硬實力;
在《日本刷屏世界杯:軟力量,更可怕,中國更應該警醒》中,局長又從文化輸出、國際形象等角度,介紹了日本的軟實力。
因為衰落的日本,依然強大:失業率低,犯罪率低,貧富差距小,全民享受醫療保險,人口預期壽命全球領先,諾貝爾獎拿到手軟......
很多國人,并不情愿承認日本衰落。這與日本無關,而是中國自身的原因。
改開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很快,在一些領域超過了日本。但人均收入、生活水平,還差日本很遠。特別是最近幾年,興起了一股自我吹捧的潮流,最終又因中興一事,驚醒反思。
很多人不斷強調日本的強大,拒絕日本衰落的事實,不是怕日本太弱了,而是怕中國太驕傲了。
用心可敬、可嘆。
但須知,從某種意義上說,看清日本的衰落,比正視日本的強大,更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此為鑒,吸取教訓。
感謝日本!這個近鄰,猶如一面鏡子,幫助我們看清自己,又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路的歧途。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紀念抗戰勝利72周年 | 72年前的今天:8.15日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日——中國共產黨是匯聚起全民族抗戰的核心力量
2017-08-1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