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典籍《韓非子》中一個名叫“自相矛盾”的故事,值得我們深長思之。一個商人拿起一根矛對顧客說,我這根矛呀,無堅不摧——可以穿透世界上所有的盾。隨后他又拿起一面盾對顧客說,我這面盾呀,堅不可摧,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能夠洞穿它。(《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制作、銷售矛的人,對于矛的知識很可能超過一般的購買者,所以,賣矛者關于矛的這句判斷,在市場語境乃至于整個社會環境中,都很可能被認可為權威知識。
那個賣矛人為什么向顧客夸耀他的矛無堅不摧?他是有意追求關于矛的真理而得出的結論嗎?他自己相信這條由他生產并傳播的知識是真實的、正確的嗎?都不是。
賣矛的人之所以這么說,唯一的動機是用這條知識引導顧客做出對他有利(而不是對顧客有利)的行為:買矛,唯一的目的是把顧客腰包的錢引導到他的腰包里。也就是說,賣矛人之所以創造這條知識并要求顧客相信這條知識,不是為了追求真理,不是為了謀求顧客的利益。他創造這條知識,傳播這條知識,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為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某些特殊的情景之中,他常常會絞盡腦汁地誘騙或者剝奪對方(顧客)的利益。
《韓非子》中這位賣矛者,看來是一位普通的小商販,所以那位顧客敢于質問“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消解了無堅不摧的權威性。
但是,假如這位賣矛者不是一位普通商人,而是商湯王、周武王、楚莊王之類的人物,這位顧客還敢于這樣挑戰他的權威性嗎?即使這位顧客斗膽提出質疑,商湯王、周武王、楚莊王之類的賣矛人還會“弗能應”嗎?
很顯然,如果商湯王、周武王、楚莊王之類的人物借助其強大的國家機器和國家權威來傳播這條知識,這條知識很快就會傳遍中原內外、大江南北,“楚矛”就會跟“吳鉤”、“越劍”一樣享譽天下,從而“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這個判斷,就會作為一條權威知識,成為中國人文學術體系中不容置疑的構成因素。
就此而言,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賣矛人,包括文化人、知識人。只是每個人手里的矛各不相同。
商湯王、周武王、楚莊王宣稱自己代表上蒼統治萬民,所以萬民只要順從天命、殷勤納稅,就可永葆福祉;猶太先知聲稱只有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其他種族如果不想滅亡就必須跟著他們信奉上帝,為此當然必須交上適當的分錢;亞里士多德論證奴隸天生適合服從和服役,奴隸主天生適合統治奴隸并享用奴隸創造的財富;杰弗遜強調每個人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都是不可轉讓的,而印第安人卻天生沒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而且必須徹底滅絕之;——正如我們所知道的,以上幾條,都是我們人文學術體系中具有支柱般地位的核心知識,而那些人創造這些核心知識的時候,他們所懷揣的動機、所抱持的邏輯,跟那個賣矛人完全相同——誘導別人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近代以來成千上萬以上帝的名義涌入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就是這種賣矛人。
三百年前西方人賣上帝,今天西方人賣美國模式和普世價值。五百年殖民史上,西方人所出賣的價值,跟財富一直構成逆向運動。上帝流向東方的時候,東方的財富大規模流向西方,美國模式流向東方的時候,東方的財富大規模流向西方,普世價值流向東方的時候,東方的財富大規模流向西方。
征諸歷史事實,商湯王、周武王、楚莊王、亞里士多德、杰弗遜、傳教士都是成功的推銷者,他們一生賣出了很多“矛”,不但在自己的時代得心應手,而且跨越時空,至今受到消費者(買矛者)的追捧。
那么,楚人賣矛者失敗在哪里?商湯王、周武王、楚莊王、亞里士多德、杰弗遜成功在哪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