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吳銘:說說增加流通性
點擊:4186  作者:吳銘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0-03-13 08:56:01

 

1.webp (4).jpg 


日前,某著名金融機構的一位人物,在著名媒體上講,為應對這次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國家決定提供更多貸款流入市場,增加“流動性”,推動經濟復蘇,減弱這次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推動經濟復蘇。云云。

我看了半天,感覺,此人物,雖然其觀點聽起來象個玩笑,甚至是惡作劇,但此人的確不是在開玩笑,也不是在搞惡作劇,他是很認真、很嚴肅地在講自己的觀點或者說是政策。

向企業提供更多貸款,讓更多貨幣流入市場,大大增加流通性,這樣就會促進經濟繁榮?沒有搞錯吧?

 

這種增加流通性的做法,究竟會導致什么?咱們看看漢朝的故事吧。

元狩五年(公元118年),漢武帝下令郡國鑄五銖錢,這意味著漢朝廷與各地方分享發行貨幣的權力,只是統一了貨幣的形式。但不允許其他豪強勢力盜鑄貨幣,這一點表明漢朝皇帝及有鑄幣權的郡國勢力,是知道鑄幣權的重要性的。注意,這其實不是什么新事物,而是漢武帝對舊鑄幣制度的追認。不過,這一招提高了鑄幣門檻,減少了鑄幣的主體,表面上對有鑄幣權的各郡國是有利的,所以,他們不會反對。不過,這是漢武帝的虛晃一槍,是為了團結他們,同時也是為了麻痹他們。三年后,元鼎二年(公元115年),漢武帝以郡國“多奸鑄錢,錢多輕”為由,開始回收郡國的鑄幣權。又過二年,元鼎四年(公元113年),這次來真的了,漢武帝“悉令郡國毋鑄錢”,徹底廢除了自漢高祖、迄漢景帝以來的各郡國鑄幣權;強制規定只有朝庭才有權鑄幣,而且,漢武帝還把鑄幣用的銅材由朝庭統管起來,并提高鑄幣的工藝難度,防止盜鑄(即“造假錢”)。

1.webp (5).jpg


請注意,漢朝的“五銖錢”,而與今天紙鈔非常相似(不完全一樣,因為漢武帝還有常平倉、鹽鐵專營等政策,常平、鹽鐵等商品國營,恰如五銖錢的錨!),是所謂信用貨幣,與黃金白銀不一樣。

鑄幣權與郡國分享,什么意思?就是說,各郡國鑄幣機構(相當于發行貨幣的銀行)都可以為“市場主體”提供金融服務,自然也就無限制地增加了“流動性”。這種“提供金融服務”的權力,在漢武帝看來,屬于政權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他的太爺、爺爺、爸爸都想千方百計地收回而沒有收回的。這種增加“流動性”,與抗戰時期山東抗日革命根據地,偽幣、日幣、法幣、北海幣同時流通,沒有本質區別。

收回鑄幣權,是漢武帝在收回軍權、打敗北方的匈奴之后的最偉大政治舉措。收回鑄幣權,意味著,為市場主體“提供金融服務”這個事,屬于政權的關鍵組成部分,只能由朝庭才有權來做,地方郡國無權與聞!

 

漢武帝這個收回鑄幣權的做法,中國共產黨山東抗日革命根據地,也如法炮制,通過三次“排法禁偽”斗爭,終于把法幣、偽幣都驅逐出根據地,北海幣成為根據地流通的唯一貨幣。這就為北海幣打入日占區 、蔣管區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1.webp (6).jpg

山東抗日革命根據地主要領導——羅榮桓同志

有人提人民幣的國際化,其實,北海幣打入日占區、蔣管區,本質上就是人民幣的第一次“國際化”。人民幣于上世紀70年代成為外貿結算貨幣,是第二次“國際化”。

我個人在看漢書時,非常懷疑,漢庭的權臣與北方的匈奴是不是相互勾結的?僅僅兩個年輕的將領衛青、霍去病,也沒有什么作戰經驗,資歷平平,第一次出兵,就能把匈奴打得如此慘不忍睹,匈奴軍根本不像漢書里面說的(很可能是開國元勛們說的)那么厲害嘛。既然不那么厲害,為什么不早點把匈奴收拾掉?漢庭權臣很可能、也完全有理由與這個北方的敵人里應外合,姑息養奸,協敵自重,以牽制皇帝收回兵權、財金大權的意圖。

漢朝在領土版圖上的統一,是打敗項羽、平定軍閥后就完成了,在這個問題上,高祖與多數重要權臣、悍將,沒有根本矛盾。但真正經濟金融意義上的統一,則完成于漢武帝時代,朝庭壟斷了鑄幣權,才意味著漢王朝政權真正在經濟金融意義上建立起來了。在收回鑄幣權問題上,漢朝廷與權臣、宗王、地方豪強,有著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斗爭極其激烈,所以,才死了那么多重要政治名家,比如維護王朝鑄幣權的鄧通、晁錯、桑弘羊,也有周亞夫、竇嬰、田蚡、霍光。

那么,我們再回頭看看“增加流通性,推動經濟復蘇”這個政策,對當前的中國,究竟是意味推動經濟發展,還是破壞經濟發展,還是別的什么。

 

毫無疑問,漢朝郡國鑄幣,只意味著:一是與朝庭政府分權甚至是平權,完全剝奪至少是嚴重侵蝕漢朝庭的經濟金融能力;二是必然導致各郡國大量鑄幣以掠奪商品,也就是無節制“增加流動性”,導致物價飛騰、通貨膨脹——這是對平民的掠奪,是對生產的破壞,根本不是推動經濟發展;三是最終導致兩極分化、經濟危機、民不聊生,漢朝天下動蕩,這是政治上的后果。

那么,今天這種“增加流通性”政策的結果是什么呢?

首先,因為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限制已經取消,就是說,這些外資金融機構和中國國家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一樣,可以貸款給企業,有存款業務,甚至還有投資、支付、保險等其他業務。那么,這些銀行必然爭先恐后地向各類企業貸款。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外資在華金融機構的錢,都是白來的,要多少有多少,幾乎不需要任何付出,無非就是從其本國拿來一串數字,表示一個投資額,要多大有多大,到中國投資,交給中國國有銀行兌換成人民幣,然后用這些人民幣投資或者貸款。這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在華外資金融機構,與漢朝的郡國一樣,是有無限鑄幣權的!意味著中國政權把鑄幣權交給了這些在華外資金融機構,使得其鑄幣權與中國人民銀行一樣,都是人民幣,而且更加有優先權。因為有了鑄幣權,所以,當然要大量“鑄幣”向中國輸出資本,然后,千方百計向中國企業貸款、投資等等,不擇手段地為市場“提供金融服務”。這樣,其實就是在掠奪中國經濟,并吞中國企業,“空手套白狼”,最終完全控制中國金融和所有輕重工業、農業。

 

自然而然,在取消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限制,鼓勵他們為中國市場提供“金融服務”的政策前提下,中國人民政權的經濟金融能力和權力進一步削弱甚至是完全喪失,外資金融、私有金融機構必然大肆掠奪中國實體企業,破壞生產,必然物價飛騰、通貨膨脹,必然貧富進一步分化、必然民不聊生,很可能出現社會動蕩。

漢朝皇帝,從高祖建政,到漢武帝收回鑄幣權,其間用了60年時間,最后采用法家思想,犧牲了呂家、少帝劉弘等兄弟、鄧通、晁錯等大人物,總算死里逃生,奪回鑄幣權,劉家才算真正當上了皇帝,不象高祖、文帝、景帝那么窩囊了,有實力出兵大宛等國了;老百姓因為少了郡國的剝削,日子應該稍好過一些。

主流歷史學一直認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主流意識形態。我感覺,這和歷史事實是嚴重不符的。漢武帝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關鍵舉措在于回收鑄幣權于朝庭、建立常平倉制度、鹽鐵專營等,比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的貢獻,還要大,還要重要。漢武帝對董仲舒并不那么尊重,董仲舒,是他是郡國權臣利益的代表人物,是堅決反對武帝的經濟金融政策的,他的作用是破壞朝庭集權,破壞漢朝的統一,所以,漢武帝收拾了此人,也從未重用過此人。

新中國比漢朝幸運得多,毛主席等黨的重要領導人物懂金融,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就開始建立自己的獨立自主的金融體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共產黨獨立自主的金融體系已經成熟、壯大,在金融上并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勢力。解放戰爭即將結束時,朝庭及時將鑄幣大權收回朝庭,建立了中國人民銀行。建國不久,由于鑄幣權統一、且獨立自主,又有黨堅強正確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擁護,毛主席共產黨就進行了貨幣改革,統一了全國貨幣,并保證了中國金融穩定、幣值穩定,直到1970年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

今天,以引進外資、取消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限制為標志,人民幣的鑄幣權不再由中國最高政權壟斷,而是與各國在華外資金融機構分享,甚至,已經打算不要這個權力了,完全送給外資金融、交給所謂市場,居然認為銀行是一種“企業”,似乎居然認為這個關鍵的權力是一種負擔。沒有認識到,銀行,是政權的關鍵組成部分!甚至是政權的靈魂!

這意味什么?意味著朝庭即將完全喪失金融權力和能力,中國,至少在金融上已經四分五裂了,已經是殖民地至少也是半殖民地了。

其實,既然鑄幣權已經給了外資在華金融機構,以及中國本國的私有金融機構,那么,你想阻止他們向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也不可能了,就如漢武帝無法阻止各郡國鑄幣并開展存貸業務、直接購買商品一樣。政權在與外資、私有資本分享鑄幣權的同時,也就放棄了阻止這些外資、私有金融機構為市場提供“金融服務”的能力,放棄了阻止他們提高“流動性”的權力和能力,必然導致貨幣濫發、實體企業被金融機構所控制。讓這些外資的、私有的金融機構向市場投入更多貨幣、增加市場流動性,會導致什么結果?我們把漢朝的歷史倒著看就可以了。漢武帝的強大是因為收回了鑄幣權,他可以為所欲為!而其父親、祖父、太祖父之所以“行黃老之術”“無為而治”,那是不得已,在朝有權臣牽制,在野有地方諸侯王覬覦,在國外有匈奴威懾,他們相互勾結。要把這些都消滅盡,不那么容易,皇帝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朝不保夕,呂后一家被殺,小皇帝劉弘被殺,漢文帝是人家擁立的,在長安是孤家寡人一個,無軍權、無財權、無人事權,他們不“無為而治”還能怎么著?

1.webp (7).jpg
漢武帝像

好不容易收回的鑄幣權,就這么給丟了——而且還丟給了匈奴。漢武帝要是知道后人這么干,他會破口大罵的!

對了,如同漢朝權臣、悍將可能與匈奴勾結一下,今天,中國,有沒有與美帝國主義勾結的權勢,所以,才拼命主張“引進外資、出口創匯、儲備外匯、取消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限制”,以便讓國家放棄鑄幣權?拼命讓外資享有甚至是壟斷鑄幣權?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