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9日-星期三
一、遇到一個問題
十多年前,在市場經濟大發展,社會建設部分滯后的背景下,社會上誠信問題越來越多,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點現象。新聞界也難以幸免,沾染得似乎是一鍋黑。
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知識精英的注意,引入視野進行深層次探索的也不少,似乎還是不夠。那時,我還在忙著追求我的新聞理想,奔波各地采訪現象,努力讀懂現實。
工作中的疑問多了,新聞的無奈和局限就越來越讓人難以釋懷。面對現實,那就考博吧!那兩年,我的報考單位來回變,科研設想從沒換過——媒介公信力。
記者的職業敏感把我“禁錮”在這個我認為潛藏已久、也是最為嚴重的問題上,對其他熱門的選題就毫無興趣了。前輩、同行里支持者高聲喝彩,反對者言之鑿鑿,真心替我著急——題目太大、吃盡苦頭也未知怎樣。似乎是塊硬骨頭,可是,還沒啃怎么能說不行呢?
更關鍵的原因可能還是選題本身——信任,是社會最大的根基!在這個媒介化時代,媒體早已突破了傳播的疆界,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社會神經。媒介公信力問題,就成了社會信任大森林里的一棵信息樹。我想透過新聞的眼鏡,看看這個時代的信任到底變成了什么樣子?
我國古代,人們的誠信信仰是立身之基,早已融入血脈和骨髓。現在市場化大潮轉型的路上,新情況、新景觀不斷,有人可能走的倉促了,把信任散落在了路上?,F在,是時候把它給找回來,串成新的珍珠項鏈了。
因緣際會,我又考入了母校,從新聞一線逐步轉到傳播業務的理論探討上來。這給了我難得的環境,能專注地探求一番媒介公信力——這個傳播的根本。
隨著科研、寫作的展開,常常是俯身尚蒙墨黑里,抬頭頓然亮天頭……如此這般,幾經磨礪,年年歲末難得閑,空對明月靜心寬。
而最終答辯里優的評議成績讓我動容,確實想不到!我那一屆答評委員會的強大陣容不知后來有無突破,一眾業界學界前輩大咖,氣場超強。憶及其時其境,至今仍唏噓無言。
汪國真先生在《熱愛生命》里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試問:如果一位博士,沒有這種折磨、歷練、淬煉的過程,那叫博士嗎?
思考容易讓人痛苦,苦于解決不了,郁郁不得其門還瞎想,有的最后陷入了遐想;思考也容易讓人快樂,樂于思路開闊了,柳暗花明問題想通了,站在更高的地帶上暢想或瞭望。這可能就是自由的快樂吧,是思想的饋贈。立在自由的高處,看遍地思想的繁花與滿天星斗——這種命運的眷顧,并不是每個勤勉的人都能有幸趕上的。
現在,轉型期的社會誤讀和異化還有很多,時常侵蝕社會的機體。極端事例一旦被媒體放大,都可能導致社會情感的階段性撕裂。沉默的螺旋會在灰暗中轉動起來,猶如黑洞越來越大、不斷聚集。這需要引起我們的足夠警惕!
社會信任問題,是一種疫情極其頑強的傳染病,單單依靠媒體和民間組織的社會良知,就如揚湯止沸,難以解決。根治的藥方在于促進每一個成員的堅守,更在于硬性約束,即良性秩序的達成。
任何文科的學科和專業,其客觀學理實為一脈——本質上都是一個學,即人學。為人者,對我們的社會環境會有基本的責任、對時代有基本的擔當。人的一生,可謂春陽暖古樹,胡須潤晴空,月夢參天遠,今歲梅仍濃。歲月流逝中,總要追求點什么吧。
二、新聞的本原
我起初學醫,后來“翅膀硬了”便選擇了新聞。在我的鄉村成長年輪里,有原生態的鄉村大美,也刻下一些灰色悲涼的印跡——環境閉塞,農民重實際輕長遠,一些舊觀念和風氣有時會把小錯滾成大錯,不經意間可能加重了困難,甚至會困住小孩的一生!
有一些少年的夢想還沒來得及放飛,就被無意中掐滅了。這是何等凄苦、慘烈的悲劇??!就算長大了能出來打工,那種思路上已經固化的短板和惰性,再也難以補齊……與不善表達的鄉村智慧相比,這種守舊觀念的危害何其大哉!而類似的觀念頑疾,在城市的草根階層中間也很顯著。
這種看似自生自滅的成長似乎和外界無關。這個隱形而又巨大的現實反差,曾在少年時代的某一天,靈光一現地深深觸動了我,如影隨形、淡淡地折磨過我。后來懂了,這種殘酷的自然淘汰,就是我們社會要竭力阻斷的貧困代際傳遞!
當十多年前再次做選擇時,我果斷選擇了新聞——新聞的本分正是傳播新信息、新理念。學長白巖松說的沒錯,“新聞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一信念在我胸中,至今依然熊熊燃燒。
驀然想起一位詩友的《村莊》:
我的骨頭長不出麥子
我的行程沾不上泥土
風口處的那張殘景溫暖著我的愁思
今生今世 有什么資格來張揚自己
想一想那一樹孤獨的梨花吧。
回想這一路走來,多少往事上心頭。從陰差陽錯學醫,到那些一心只想往前飛的日子,猶如國家只重GDP一樣的“片面發展”……一眾青年才俊,后來有一半多考上了碩士博士或混跡海外。我也順利考入了北京廣播學院電視學院,自此進入了文科學習的理想殿堂。奮斗的青春,是美麗的。也很慶幸,那一年我遵從內心的選擇。
碩士三年,圖書館是最熟悉的地方了。周末,常公交顛簸到北大清華聽講座,諸位大家,星辰閃耀,照亮多少夜色。
記得有個暑假,是到新華社西區實習,每天乘地鐵從東五環外晃到西五環,忙忙叨叨,樂此不疲……前段整理故舊,偶然翻出了當時韜光養晦滿天飛的版面,試看今日咱們的格局氣度,早已換了人間!
人生是一條河,平靜也難免曲折,總要微笑地去過。房山的十渡景區有一個千古河床景觀,是十億年前的巖漿爆發,經歲月水火洗禮而成的。走在上面,似有時光倒流、天人合一之感。這遠古的靈秀造化與水相融相生,流淌至今。
我想,文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歷史長河里,每個人不過是滄海一粟,唯有順應時代大潮,才可能有人生精彩,猶如十渡的孤山寨,壁立千仞一線開,勁枝虬根攀巖來;秋雨萬載猶昨日,春風華蓋潤天懷。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得失、成敗之間,多少紛呈精彩。新聞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需要克服困難;可是,讓世界不變得更壞,更不容易,更需要考驗智慧和善意的韌度。
對別人有用是快樂的,善良是人的一種本能。古今中外的各個人群、族類,都一樣有著善的強大基因。
就在五月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說:
“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
一個民族的內在之善,是推動國與國之間和平發展的本源。當下,不論一個人,一個集體,還是一個民族、國家,我們需要的正是找到自我釋放善的那種方式。
在這個懷疑理想、質疑正道的年代,我們堅守著善的信念,是因為我們選定的這個初心有著無比厚重的根基——善良是一切文化或文明共通的靈魂,也是唯一的核心。她,是人類生命之上永恒的圖騰。
但是,善良也會時常受到私利的魅惑,需要理性與智慧護航。從自發到自覺的進程,需要外界硬性機制的持續維護。
一個社會,如果在全面維護善良,就打好了信任的地基。根治社會信任傳染病的藥方,就在于它——社會秩序。而恰恰是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致敬與遠行
感恩這個恢弘的時代,感恩這個絢爛的世界,讓我遇到信任研究這個選題。它裝下了我的一段苦樂年華,教會我更加沉靜地思索,讓我有了一點兒生活的領悟和思想……算是天朗風潤笑盈嶒,紫氣蘊霓踏云聲,林深徑遠不知處,珍奇今歲幸相逢吧。人生拔節的日子,多么懷念。
看著這本即將付印的書稿,很有些感動。誠摯感謝我的導師王甫先生,三載諄諄教導,一生和而不同。誠摯感謝任遠、劉繼南、高曉虹、鄭保衛、時統宇、雷躍捷、徐舫州、劉宏、趙淑萍、郎勁松、王曉紅、李琳娜等教授;誠摯感謝劉維佳、胡占凡、雷建國、韓永文、王一彪、黃其正、陳邦勛、趙志國、蔡玉賀、徐成光、高隨祥博士、朱云漢博士、劉國恩博士、王蘭柱博士、王善超博士、高長力博士、謝宏治、周千山、劉進能、任仲然、林松、鐘大年、何蘇六、荊學民等教授,嚴肅的學術引領中浸透著深沉的師愛,使我的成長和科研之路充滿了前輩和賢兄的感召!感謝并肩學業、理性憂患的同學,和那一眾可敬可親的弟兄們。
感恩父母,任由子遠行,不管夏秋冬,是親人們的堅定支持,才有了這本薄書。感恩教我育我的每一所母校、每一位師長;感恩人生路上每個階段遇到的前輩、同學、同事、朋友和對手,不論您對我是鼓勵、嘉許,還是鞭策、擠壓,于我都是莫大的榮幸和動力。這是生活的本意。對于生活里所有的遇見,我都努力滿懷敬畏與感激!是你們,讓我深深感受到社會的大愛與溫暖,并引我堅毅前行。
理想很豐滿,現實給的回報也夠豐厚。20年的求知旅程彈指一揮間,遇到那么多好人的幫助和提點,怎會忘記。
今年春節在回京的高鐵上,偶得一首小詩:
京華熙熙青云間,
霾日落落星漢現;
泰岳相望夫之路,
金雞啼翠心賊遠。
春山可望晴日闊,
松鶴鳴澗溪追山;
行行無境遇白駒,
自在人心源自然。
一如這本小書,算是一種感悟的書寫吧。
也不否認,這個社會肯定也給我們帶來傷痛,這是成長??梢钥隙ǖ氖?,你我眼睛看到的、起初想的那個“社會”只是社會的一面,斷然不是它的全貌。
“拼接組裝”后的它有些復雜,但也沒那么復雜——有陰雨霧霾、秋風寒霜,可更多的是陽光燦爛、大道滄桑。
你復雜了,你的“社會”就會更復雜。簡單、再簡單一點,才不會讓公平正義和真理大愛走得太遠,才不會因為個人的粗淺感性或一點自私而讓她變了味,以致離初心越來越遠!
我堅信,客觀與理性,必將引領我們走向更高的荒原。
打馬千重山,江河復望遠;寒去民聲近,汗衣始知圓……善良,是信任的基石,是一切秩序追求的終極意義,也是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方向與標尺。這,大概就是我們對社會信任充滿信心的根源吧。
人生的美好來自善良,她給予我們無畏的希望。遠行者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去追這個人類的大風吧!
最后,誠摯感謝出版社的方國根、肖永明先生和其他編輯老師。
2017年8月,北京海淀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博士、CCTV電視記者;來源:昆侖策網,本文系《傳播信任——轉型期電視媒介公信力研究》的后記,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2020年4月二次印刷?!?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作者授權】,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