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經濟學是道術結合,術者,技也;道者,信仰也。周老師是以信仰來做學問的典范。他在國家大義和人民利益面前,從來都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就是他更加令人敬佩之處。
2020年10月20日晚驚聞周新城教授去世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非常震驚并深感悲痛。經濟學界失去了一位泰斗和堅強不屈的馬克思主義斗士。印象中他身體一向很好,而且80多歲講起課來情緒高昂,走起路來精神抖擻,課外還經常帶學生爬山,覺得他活到90多歲完全沒有問題。10月5日他剛在昆侖策網上發表了長達3萬6千余字并引起很大反響的文章《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不容忘卻——紀念建黨100周年》(見【附錄】),但開頭就講“鳥之將死,其鳴亦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近乎臨終交待的話,完全不符合他那種不服輸的斗士性格,估計他當時心中已有預感,現在再回看這篇文章更是讓人唏噓不已。我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博期間專門上過周新城教授的課,當面請教過他許多問題,在近距離的和他多次交流中,周老師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因而一直想寫篇文章來紀念他。第一次認識周新城教授,是在我上世紀90年代在蘭州商學院讀大學時。1997年初周新城教授來學校做學術報告,他當時是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也是學校聘請的兼職教授,地處偏遠地區又渴望知識的師生們非常珍惜聆聽名校名教授做報告的機會,因此容納數百人的學術禮堂座無虛席?,F在仍記得周老師報告的題目是《完整準確地理解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當時鄧小平理論的研究是理論界的新課題,不僅報告的內容豐富精彩、學理邏輯嚴密,而且講課聲如洪鐘、激情洋溢,全場的氣氛被周老師徹底點燃,讓人充分感受到經濟學大家的風采,以致畢業后很多年后這種場景仍然歷歷在目。2015-2018年我有幸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政治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旗幟,大師云集。我當時想,如果不利用千載難逢的機會,認真聽大師們的課和請教問題,那就如進寶山而空返。因而讀博時經常利用空余時間去旁聽很多名教授的課。周老師這時已經是人民大學的一級教授,在一次課堂上正好遇見了他的博士生高露,表達了想聽周老師的課的想法,她告訴我周老師每周四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公開授課,且非常歡迎其他學生參加。時隔多年后再見到周老師的時候真是有點認不出來了,當年滿頭黑發、腰桿筆挺的中年人,變成了滿頭白發、略顯駝背的老頭,但絲毫沒有改變的是他精神飽滿,講話聲音洪亮,充滿激情,講到興致處開懷大笑,當然學術造詣上是更加爐火純青。通過近距離的上課感受到周老師的學術風范和個人魅力,整個課程學下來,我受益匪淺。還要特別說明的是,周老師是大家,但架子不大,準確地講,他為人非常隨和、謙遜,絲毫沒有架子。無論通過短信、微信等方式向他請教問題還是節日問候,他總是很快且認真回復,而且最后總是署名“周新城”三個字,令后輩非常感動和敬佩。周老師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界之所以被大家深深的敬重和懷念,不僅因為他是著名經濟學家和人民大學一級教授,而且是因為他退休到馬克思主義學院,本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齡,本該過著和家人其樂融融的日子,但他依然站在教學和科研的崗位上勤奮工作。一方面作為高校人民教師,他繼續兢兢業業授課和帶博士生、碩士生,深得人民大學師生的愛戴。他退而不休,繼續以高校做理論宣傳陣地,站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為國家和學校培養棟梁之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給社科院的網絡課精心備課。另一方面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周老師不僅學術水平高,而且非常高產,80多歲還經常刊發高質量的文章,并參與編修《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贏得學術界同仁的敬重。他老驥伏櫪,繼續鉆研并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堅決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做斗爭。他深厚的理論功底、獨到的學術見解和不屈的斗爭精神都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界學者們樹立了一個榜樣。經濟學作為經世濟民之術,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家更多地參與到國家改革、大政方針和具體政策的制訂中。不同的經濟學理論和所主張的政策代表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利益,因而經濟學界不可避免地存在左、中、右的各種觀點和激烈交鋒。老實說,周老師如果選擇明哲保身,置身事外,不參與爭論,那么以中國人民大學在經濟學界執牛耳的地位,以他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研究生院院長的身份,門生遍天下,自然會備受經濟學界的尊崇,安享幸福的晚年。然而這恰恰是周老師不“圓滑”、不“聰明”甚至“頑固不化”的地方。經濟學是道術結合,術者,技也;道者,信仰也。周老師是以信仰來做學問的典范。他在國家大義和人民利益面前,從來都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就是他更加令人敬佩之處。經濟學理論上的爭鳴、商榷甚至交鋒,不僅有利于學術本身的交流進步和健康發展,真理越辯越明,而且對于指導實踐極為重要,事關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學者們通過學術爭論,方能相互借鑒,做到不“左”不右,為改革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前進和深化,提出具有創新性的理論觀點和富有建設性的政策意見。因而經濟學界不同理論觀點的爭論甚至爭吵,不僅是積極、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須的。然而這種相互商榷的良好的學風,一段時期被“不爭論”所壓倒,變得各說各話,甚至出現一種極端,壓制爭論,不許對方說話,用扣帽子和貼標簽的簡單粗暴做法代替了激烈但有益的學術爭論。周老師因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不斷地發文章對錯誤的理論和思潮進行批判,也被學術界一些人貼上“極左”的標簽。但實際上,一則周老師并非“極左”,而是實事求是;二則反右和“極左”不是同義詞。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需要嚴格區分左和“左”,左是代表先進、積極的含義,帶引號的“左”是特指無產階級政黨出現的不顧客觀實際條件的制約而犯的激進主義錯誤。改革開放后黨中央糾正“左”的錯誤,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有了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正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釋放出制度的優越性,重新煥發出活力和強大的生命力。周新城教授是國內最先一批研究鄧小平理論的學者之一,他運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辯證法,提出要完整準確理解鄧小平理論。他1997年初就在蘭州商學院等高校做講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理論進行大力宣傳,鄧小平理論1997年9月被寫入黨章,1998年正式出版《鄧小平理論概論》高校教材。這說明周老師是與時俱進,時刻和黨中央保持一致,進行理論創新,因而他做學問不僅不保守,而且根本不“左”,更和“極左”沾不上邊。
周老師被貼上“極左”的標簽,主要是因為他堅決同理論界的極右的觀點做斗爭。但很顯然,反右和“極左”不能劃等號。馬克思主義歷來既反“左”,也反右。馬克思、恩格斯在指導工人運動實踐中,一直是既反對“左”傾冒進主義,也反對右傾機會主義,這種做法自始至終貫穿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各個時期和指導德國、法國等各個國家的工人階級政黨建設中,有力地幫助工人階級在理論和思想上走向成熟。鄧小平同志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歷來認為“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1】。他強調,改革開放始終要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前提,“國外有些人過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別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錯;如果要說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較正確地說,我是實事求是派。”【2】在基本經濟制度上,他既鼓勵、支持私營經濟的發展,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既反對平均主義,堅持按勞分配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合理拉開收入差距,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又把消除兩級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最終目標。他指出,“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我們就是要堅決執行和實現這些社會主義的原則。”【3】鄧小平同志強調在改革初期,經濟領域要防“左”,要解放思想,克服教條主義的條條框框束縛,邁開改革的步伐;思想領域要反右,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因為思想決定行為,如果思想上偏右的成分過多,經濟行為上必然走向右,導致改革偏離正確的方向。建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方向仍是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他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什么別的主義。周老師是著名的蘇東問題專家,他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以蘇東解體的經驗教訓為鑒,針對極右的新自由主義觀點和試圖把改革引向資本主義方向的主張進行理論上批判,這是旗幟鮮明地反右,不是什么“極左”,而是完全正確的。
周老師引證據典,根據憲法和中央文件,結合現實,對新自由主義的錯誤觀點和思潮針鋒相對地進行理論批判,卻被貼上“左”的標簽。這種做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偏離了正常的學術交流。比如,周老師發表一篇紀念《共產黨宣言》170周年的文章,其中引用消滅私有制的原話,卻遭到理論界一些學者和企業家借題發揮,進行大批判甚至“圍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里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共產黨宣言》觀點顯得不合時宜,強調發展公有制被當作走“極左”的路線和錯誤的主張。豈非咄咄怪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落后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所有制上采取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具有客觀必然性。但把公有制經濟和私營經濟共同發展的關系,理論上錯解為相互排斥關系,輿論上制造二者對立。這既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也同憲法和中央文件相對立。憲法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中央文件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強調把公有制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4】市場經濟中,不同的經濟學理論代表著不同階級的經濟利益,經濟學家為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發聲呼吁,符合社會經濟的客觀規律。但學術的爭鳴,一方面是應該是積極、健康的,有利于國家決策不偏不倚,出臺的政策不“左”不右。另一方面,爭鳴要在基本的學術范圍內,要求具備起碼的理論素養。有些人在攻擊周老師“極左”的時候,提出既然周老師要求消滅私有制,那就沒收周老師財產。公有制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消滅剝削的經濟基礎,不是消滅個人生活資料。《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5】顯然,這里講的是資本不是資產,是生產工具不是生活資料。因而提出沒收周老師財產的主張既是違法的,也是荒唐可笑的,暴露出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的匱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發表意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有悖于科學精神。”【6】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包括的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些本身很淺顯易懂的道理為什么會演變成學術界的“左”和右的爭論呢。這是有客觀原因的。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生產力比較落后,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形成強烈對比,加之汲取文革中“左”的錯誤,蘇東劇變又給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造成重大挫折,西方各種思潮趁虛而入,特別是有意識地滲透,學術界、文藝界的相當一大批學者,甚至政府一些官員,錯把當時生產力的落后當作制度的落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道路、理論、文化上不自信。就經濟學而言,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很多學者選擇把目光轉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西方經濟學,用于為中國改革開放建言獻策。特別是一批海外留學的學成回國,投身到高校教學、科研和政府部門工作。由于往往這一批人是在西方環境中學習成長起來的,有的甚至在西方學術圈里取得很大成功和獲得很大聲譽,他們在制度、國情和西方存在巨大差異的中國做學問和工作,選擇高高在上,充當救世主和教師爺,照搬西方經濟學理論來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實踐,無視中國制度、國情的特點,甚至錯把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落后當作制度落后,把西方發達國家生產力水平暫時高于中國當作制度先進,把改革初期防“左”當作就是要拋棄馬克思主義、用西方新自由主義那一套指導改革,這樣就會從防“左”滑向極右的錯誤,把中國經濟學和中國改革的發展方向引向反面。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歸根到底是需要通過社會主義實踐來證明和建立的。在西方經濟學占據主流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被排斥,遭到邊緣化,馬克思主義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7】。而一些學者選擇堅持馬克思主義,積極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顯然,沒有足夠的信仰做支撐和動力,是根本無法做到的。他們用學術上的堅守,最終守得云開見日。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使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改革開放后的今天,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比近年來中國和世界的變化,如中美差距的逐步縮小,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美日歐總和,中美貿易戰的不卑不亢、游刃有余,等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以更加充分的釋放和體現。如果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些學者們,在中國發展受到挫折、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轉向西方學習和尋求解決方法時,多少缺乏些對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理論自信,那么九十年代、零零后出生一代人,他們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時期,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踏上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比較西方的相對衰落,更容易建立對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的自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講,“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向周新城老師和所有堅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陣地上的學者們致敬!
注釋:
【1】《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79頁。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9頁。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1頁。
【4】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日第2版。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頁。
【6】《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第2版。
【7】《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第2版。
【附錄】
(作者:武志,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主要從事《資本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來源:昆侖策網【原創】,本文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界楷模和斗士——悼念敬愛的周新城教授》為題原刊于《中華魂》雜志2021年第2期,此為新修訂全文)【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