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堅守信仰,踐行使命
——趙小魯和年輕朋友關于信仰使命的談心錄
【說明】本文第一、二、三、四、五篇已發(可點擊文后【相關閱讀】瀏覽),目錄為: 一、信仰和使命; 二、我對信仰的思考和基本認識; 三、十三份入黨申請書; ; 五、尋找失落的長征精神; 六、踏著先烈足跡,堅守信仰,踐行使命; 七、再論如何認識毛澤東; 八、理想信念在腳踏實地的本職工作之中; 九、我是天生做律師的料,也是天生做老師的料; 十、人生五次起承轉合:“舍與得”的學問; 十一、五十歲留學英國的思想升華; 十二、天佑中華:雖千萬人吾往矣; 十三、呼吁推動《英雄烈士保護法》。 以下為第六篇,即末篇。
“......第四次大變局,對中華民族乃至人類文明都會影響至深。因此,今后三十年的中國社會轉型,意義更偉大,任務也更艱巨。
美國現代化,富裕三億人;歐洲現代化,富裕五億人;日本現代化,富裕兩億人;中國實現現代化,將富裕十五億人。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社會變革。
上述對四次大變局的宏觀分析,就是希望我們打開眼界。律師處身于這次偉大的歷史大變革中,我們的定位和人生目標、職業方向是什么?我們應該引起思考。1978年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但是后三十年改革更艱巨。后三十年,如果中國社會形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完成了全方位轉型,中國將對人類文明作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貢獻,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成為一個文明富強的國家。中華民族將創造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出現在人類社會發展史的地平線上。將來,也許百年以后,歷史學家評價起來,一定是中國對人類所作的最輝煌的貢獻。但是如果轉型不成功,中國可能會失敗,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可能失敗,而且我們可能走上拉美模式的道路。拉美模式,是失敗的模式。
中國社會轉型可能失敗的三個因素是:第一,中國沒有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化道路;最終未能有效制約權力和遏制腐敗;第二,中國最終沒有扭轉兩極分化的趨勢;第三,共產黨未能有效克服官僚主義,最終可能嚴重脫離群眾,甚至最終失去民心。
這三條,是十分現實的存在著。中國今后三十年轉型失敗,就意味著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失敗;意味著中國共產黨的失敗;也意味著中華民族最終失去了民族復興的歷史機遇。我們每個共產黨員都要警醒!”【《理想信念和服務大局》(2012年6月29日)】
十五、 任憑東西南北風,我心定力如石磐
第四個問題,中美關系新階段:建立“雙經濟循環圈”創新模式的歷史機遇。
一、 我在2000年英國留學時就撰文提出,中國經濟要健康有序發展,應該研究建立“世界經濟循環圈和本土經濟循環圈,雙經濟循環圈,相互契合、滾動發展”的創新模式。世界經濟循環圈很重要,但只有單一的世界經濟循環圈,我們的生產鏈條將會越來越長,越來越分散。在國際政治斗爭的大背景下,政治風險和經濟不確定性,將會日益增強。只有最終建立“雙經濟循環圈”,我們才能進退有據,不畏風險,充分利用本土經濟循環圈和世界經濟循環圈的優勢互補。
二、 在中美關系新階段,中國迎來了建立本土經濟循環圈的歷史機遇。第一,中國是最典型的大陸型經濟體,具有五大優勢。十四億人的巨大市場需求;幅員遼闊的國土和戰略縱深;獨立的工農業體系;支撐本國發展基本需求的自然資源;五千年黃土文化的內在凝聚力。第二,立足本土,再次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以我為主,外力為輔。第三,生產目的將直接滿足人民需求。而人民需求,則是釋放社會生產力最深厚的生命源泉。 第四,一旦深厚的土地資源紅利釋放出來,農民將成為下一個富裕階層。農民富,內需旺,中國強。
雙循環,已經被中央確定為基本國策。【詳見2020年8月1日《我向中央提建議二》和《關于提出“雙經濟循環圈結合發展”建議的思想升華過程》】
十六、父親的教誨:你不吃虧誰吃虧?!
我提著信號燈,正在一絲不茍檢查車輛。突然,感覺腳下踩到一灘黏糊糊的東西。低頭一看,是一灘黑糊糊的液體,粘在鞋子上,粘乎乎的。我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就著信號燈仔細一看,原來是黑糊糊的原油。順著原油流過來的方向看去,好像是從遠處流過來的。不好,是不是油罐車漏油了?!我聽石樓的同伴說過這樣的事情。一輛五六十噸的油罐車,油管漏油,只有眼睜睜看著整整一罐車的原油流淌干凈,沒有任何辦法。因為油管就在油罐車的下部,一旦油管的管蓋沒有擰緊,被油罐車的巨大壓力頂開,原油就會一股腦的噴流而出,根本沒有辦法。
當時正是全國學習鐵人王進喜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國家缺油缺的厲害。一輛油罐車裝載五十噸六十噸的原油,不知道有多么珍貴。我不敢怠慢,趕緊提著信號燈,順著原油流淌的方向一路查看過去,這時,原油流淌的好像還不太多,我靜靜一聽,在不遠處鄰線的一列油罐車,傳來了嘩嘩的聲音。就像流淌的自來水聲音,但原油會粘稠的多。我趕緊順藤摸瓜,小跑過去,借著調車場明亮的燈光,看到一輛大油罐車,底部的油管蓋子被頂開了一半,黑糊糊的原油正在如一股噴泉一般流淌出來。我急得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辦。只是感覺,好像自己的血液在往外流淌一樣。突然,我也不知道哪里來的一股力量,脫下棉衣,一下子沖上去,用棉衣堵住了油管蓋子。強大的油管壓力一下子把棉衣頂開,粘稠的原油噴了我一臉一身。我的眼睛幾乎被糊住了。趁著眼睛余光,我瞅準油管管口,再次沖上去,用棉衣堵住管口蓋子,整個身體牢牢地壓在油罐車的管口蓋子上。油罐車的管口蓋子一下子被堵住了,但我能夠感覺到巨大的壓力正在努力想沖開油管口。原油以更猛烈的速度,從沒有堵嚴的蓋子縫隙處呲呲的噴射出來。我閉著眼睛,大聲喊,快來人那!油罐車漏油了。正在附近作業的兩個師傅聞訊趕到,大家七手八腳,把油管蓋子擰住,再擰住,終于,完全擰住了。【 摘自《學雷鋒二三事》】
車站領導開會,結論是,要解決車站缺水問題,只能抓住東煉自來水工程的時機。而且,必須趕在開春前,把壕溝挖好。以便開春下管焊接填埋。于是決定,以前的工程作廢,全部返工重來。這次,車站領導下決心從裝卸車間抽調一批工人,全力挖溝。我是運轉車間的學徒工,本不在抽調范圍,但也參加了第二次挖溝工程。我是自愿報名的。
我知道這個活兒一定很苦。前一段天氣乍寒還暖,在農田挖溝,都累得不行,現在天寒地凍,地都凍得硬邦邦的,還要沿著河灘地挖溝,能不苦嗎?!但就是因為苦,我才報的名。我決心通過吃苦,磨練自己的毅力,陶冶自己的心志。那時候,心中一片單純。常懷信念,很少物欲。唯其單純,才有希望。
返修工程,最艱難的,要數上千米的河灘地那一段了。河灘,就在車站北面幾里遠,原來是一條大河,不知什么原因,后來干枯了,只剩下寬寬的河道。河道上面,全是密密麻麻,重重疊疊的鵝卵石。工程師經過反復測量,選擇了一段相對好挖的河道。我們開始是拿著鐵锨上工,結果到河道一看,鐵锨根本使不上。我們用手先把河道上一層厚厚的鵝卵石搬開,露出土層,但土層已經凍得硬棒棒的,鐵锨一挖一個白印,根本使不上勁。后來換了大鎬,卯足勁,掄圓了刨下去,也是一個白印。土都凍瓷實了,硬的和鐵一樣。大家看著一千多米的河灘,開始犯愁了。工人師傅們干活真是沒的說。大家七嘴八舌出主意。開始,到處撿了些枯樹枝,用火燒,把凍土化開。但是時間太慢,而且柴火也不好找;后來,用鎬生鑿,一鎬下去,一個白印,一會,手就被震的生疼,硬是堅持連著鑿十幾鎬,表層的凍土被刨開一個洞,然后一點點擴大戰果;再后來,師傅們推廣了一個經驗,把凍土挖開一個洞,就直接往下掏,下面都是虛土,就好挖了;再后來,師傅們干脆拿來鐵錘和鑿子,象石匠那樣鑿洞,然后再挖下面的虛土。這個方法一推開,進度就快多了。挖河道凍土層的方法找到了。但天寒地凍,手凍得和胡蘿葡一樣,又紅又腫。我沒有勞動鍛煉的底子,手被大鎬震得裂了一道道小口子,滲出了血絲,冷風一吹,鉆心的疼。剛戴上的白線手套,一天下來,就成了灰黑色,磨開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露出的手掌緊緊握在鋼釬子上,凍的恨不得粘下一層皮。大錘一錘錘砸在鋼釬上,震得扶釬的雙手和肋叉子生疼。手掌上大大小小的口子,滲著血絲,只有拿膠布貼上。結果應了一句俗話,“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雖然手上全是泥土,不干不凈,但雙手最后也沒有發炎,血口子倒是一天天好起來。只是每天下班,渾身酸疼,四肢百骸,都象抽去了筋骨一樣無力。兩條腿連抬上床的力氣都沒有,只好整個人斜躺在床上,側身一滾,算是上床睡覺。也許是累過了力,第二天總是緩不過勁兒來。每天清晨起床,要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否則真起不來床。每天一到工地,看著一千多米的河床,心里暗暗犯愁,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完活收工。每天上工,好像干了很長時間,但休息的哨子總也不吹。抬頭看看天空,冬天的太陽,也是灰蒙蒙的,好像被凍在了天幕,紋絲不動。時間也好像凍僵了一樣,停滯下來,漫長的挨不到頭。時間過得越慢,活就顯得越累,每一天都實在難熬。這時,真的十分羨慕那些拿著信號旗,站在機車前面,神氣活現的同伴了。那時幾乎不敢想,怎么才能堅持下來,只有一個信念,“只要還能動,就不能打退堂鼓”。我就是這樣,一天一天的堅持,一鎬一鎬的堅持,一米一米壕溝的堅持。硬是撐了下來。經過兩個星期時間,我的身體漸漸開始適應高強度勞動,雖然還是酸疼,但休息一晚,第二天就好多了。全部工程接近尾聲時,我的身體終于打熬了出來,渾身不再酸疼,能和工人師傅一起輪大錘了。工程大約花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才完工。我本來就不胖,這下更瘦了一大圈,不過,渾身都是肌肉,倒顯得更結實了。最主要的,我的思想意志,經受了考驗和磨練。
第二年春天,水管通水了。我本來以為大家一定會像過節一樣慶祝一番。然而,師傅們十分平靜,好像一切都那么自然平常。只是,浴室“今日停水”的牌子再也沒有掛過。師傅們終于可以洗上痛快的熱水澡了。
那件事情,就好像在一瞬間悄悄過去,又好像春水東流,了無痕跡。我也早已忘記。不想三十年后,我在英國留學,開始十分寂寞,思鄉難熬。深入骨髓的寂寞和思鄉之苦,使我幾次產生動搖,真想立馬買張機票回國。猶豫之中,不覺想起年輕時三九寒冬,掄錘挖溝的往事,于是雄心大盛,心中陡起一個信念,“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在英國堅持學習一年”。我一天一天堅持,一堂課,一堂課堅持,最后,終于漸入佳境,經過多年學習積累,靈感像電石火花般接二連三的閃現,感悟如泉水噴涌,思想升華,再升華,終于收獲累累,缽滿盆滿。
三十年前播下心田的種子,三十年后在思想上豐收了。【摘自《學雷鋒二三事》】
小豬越來越能吃,我每一兩天,就要拉一大桶泔水。看著豬仔吃得興高采烈的,我也很高興。養豬,還要經常起圈,把豬糞起出來,擔到車站的自留地中,給紅薯玉米施肥,然后再墊上新土。新土都得自己一挑一挑從附近的地里擔回來,開始,肩膀都壓得生疼紅腫,后來,漸漸也習慣了。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小豬仔變成了大肥豬,養到200多斤,就趕上過年了。春節前,由當過屠夫的師傅指導殺豬。我看到自己養的小豬被宰殺,雖然早知豬的命運就是如此,但心中總是不忍,從不參加殺豬的活兒。師傅們把豬殺好褪毛,再按照200多人的人數,每人分一份兒,用報紙包的嚴嚴實實,一包包碼放在會議室的兵乓球臺上。下班的師傅,每人拿走一份兒。
師傅們在過節前拿著豬肉回家,臉上笑容滿面。我和趙全師傅看到自己養的肥豬,給車站每位師傅改善了生活,心里美滋滋的。照現在年輕人的說法,“很有成就感”。
一直等所有人都把豬肉領走了,我和趙全師傅,才走進會議室,拿最后兩塊豬肉。我把豬肉拿回家,奶奶一看,有點遺憾的說,你這塊是豬囊膪(豬肚子肉)。下回再分肉,要是肥肉多點,就可以煉點油了。
我和趙全師傅養了五年豬,每回都是最后一個進會議室拿豬肉。我每次拿的都是豬肚子肉,漸漸心里不平衡。覺得也應該給家里拿一塊好一點的豬肉,讓老奶奶高興。但父親卻對我說,“做人要能夠吃虧。工人師傅生活都不富裕,你不吃虧誰吃虧?”
“做人要能夠吃虧”,這句活,我牢記至今。【 摘自《學雷鋒,二三事》】
十年來,我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一個集體能否形成講“奉獻”的精神,帶頭人是關鍵。大地所創業發起人和組織者,現任大地所首席合伙人的趙小魯律師,在擔任大地所主任近九年的時間中,用實際行動作出了“講奉獻”的榜樣。他為組建大地所,不顧原單位領導一再挽留,毅然放棄馬上要分房的機會,辭職下海,并長期把自己在大地所工作應得的效益工資留在所里,用于大地所搞基本建設。以至自己直到九五年兒子十三歲時,還是一家三口擠住在一間九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但他從無怨言。趙小魯律師多年來,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大地事業,九六年一度積勞成疾,醫生囑其至少在家靜養半年,但他一天也沒有休息,而是邊工作,邊治療,最終以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疾病。九八年,司法部決定派趙小魯律師去香港工作,大地所工作已基本移交,他本可藉此在赴港前休息一段,但他仍為大地所開拓新業務而奔忙,一直工作到赴港的前一天。盡管趙小魯律師對大地所組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他在擔任大地所主任近十年中,始終自己要求拿合伙人平均工資(后改為前三名的平均工資),而從不拿最高工資。在趙小魯律師影響下,大地所合伙人和全體律師講奉獻,蔚然成風。【 摘自《大地思考錄》(1989-1998)】
(全文完;作者系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昆侖策研究院首席法律顧問;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