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解體三十周年之際,再談“歷史周期率”,很有意義。蘇聯的經驗、蘇聯的教訓,對我們有持久的教育作用。
關于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問題,人們有很多討論,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關心,人民群眾也關心。“歷史周期率”本身不是一個規律,而是一種現象、一種表現的經驗性概括,在它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根本規律有兩個,一個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也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矛盾運動的規律,還有一個就是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條規律。
一、舊社會的“歷史周期率”
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少數人剝削多數人。來看看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中“歷史周期率”的內容表現,可以用“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來概括。這是一個政權的兩段趨勢,一段是上升,一段是下降。在政權成立初期“其興也勃焉”的上升階段,由于客觀上破舊立新的慣性和統治者主觀上的積極作為,社會內部存在的各種矛盾得到了比較積極的解決,束縛生產力發展和制約社會進步的舊制度被打破并正被重新構建,社會利益格局正處于重新形成、相對公平的初期階段,包括基層群眾在內的社會各階層對于獲得合理分配的預期較強,社會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
事物總會走向它的反面的。隨著新制度的逐漸定型和初期破舊立新的變革慣性的逐步削弱,統治階級積極解決社會矛盾的意愿和態勢面臨著弱化的趨勢。因為剝削階級所代表的的本就是社會中少數上層的利益,剝削階級賴以統治的社會制度自帶加劇兩極分化和階級矛盾的屬性。同時,又不能指望剝削階級的統治者代代都是“明君圣主”、代代都能“大發慈悲”、代代都敢刀刃向內地解決越來越威脅自身統治的矛盾,這個主觀愿望在整個階級不斷強化剝削利益、整個社會不斷分化兩極利益格局的客觀趨勢面前是靠不住的。歷史上的“中興之主”和改革家們也難以扭轉這個趨勢,最多只能暫時地緩和不斷積累的階級矛盾,只能延緩下降階段的到來或者其運行進程。“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因為整個統治階級終究只代表少數人的利益,指望個別的“青天大老爺”靠不住。
于是,社會矛盾不斷積累而得不到解決、矛盾增量持續大于矛盾消解量的階段就是政權一步步走近墳墓的下降階段。階級壓迫太深重,揭竿而起是必然。這不僅僅是統治者“其亡也忽焉”主觀上造成的,更是那個階段的剝削制度由暫時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到逐漸走向其反面、進而徹底走向其反面的必然結果。
二、“歷史周期率”在蘇聯的特殊表現
現在看看蘇聯吧,蘇聯的一生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好教材。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在蘇聯解體三十周年之際再談“歷史周期率”呢?“歷史周期率”也可以用來分析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嗎?
——是的。
那么可能有人會繼續問,蘇聯實行的明明是社會主義制度,不是剝削階級統治的舊政權,怎么也會這樣呢?
——正如開頭談到,“歷史周期率”本身不是一個規律,而是一種現象、一種表現的經驗性概括,在它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根本規律有兩個:一個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一個是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條規律。而在上個世紀的蘇聯,這兩條普遍規律當然也有其特殊表現。
(一)默然的蘇聯人民
在經過列寧同志、斯大林同志作為開拓者奠基建制之后,蘇聯社會主義政權不斷鞏固、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心。冷戰開始后,雖然蘇聯一度在美蘇爭霸中占據上風,但由于不合理的經濟結構以及受生產力制約的、科學性和靈活性不足的計劃體制,人民的生活需要得不到充分滿足。蘇聯有沒有改革?是有的。但是,從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開始,動搖的思想根基、內部利益博弈成為改革斷斷續續、左右搖擺的重要原因之一。更危險的是,統治集團上層的官僚主義、貪污腐敗、特權作風愈演愈烈,逐步形成一個實際上存在的官僚特權階層[1]。
這時,蘇共作為蘇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屬性正在發生變質,蘇聯執政集團代表人民的屬性也正在發生蛻變。他們用集中的政治權力控制著集中的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并使之為少數特殊利益集團、官僚階層服務,而不是為廣大無產階級和人民服務。曾經最具革命性的蘇維埃政權,由于不能且不愿解決制度與變化實踐之間的矛盾,正在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阻礙。此時,雖然沒有了剝削階級,雖然生產資料、國家財產為全民所有,卻有著可以控制神經的寄生蟲般的特殊利益階層;對外,他們還將觸手伸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和周邊國家,實行大國沙文主義。這時的蘇聯社會主義已經變成了修正主義[2]。先是脫離群眾,再是背叛同志、背叛人民,使國際社會和蘇聯人民對蘇聯上層集團失去好感,垮臺是必然的下場,解體時民眾的默然也不足為怪。
(二)被裹挾的蘇聯
在戈爾巴喬夫執政后期,已經占據獨立利益一段時間的精英階層贊成所謂的“改革”,贊成“多元化”、“私有化”,贊成蘇聯解體,以擺脫名義上人民政權的約束,便于公然攫取實際上的私有化利益。蘇聯解體前后,大量國有資產在私有化狂潮中進入了原本上層官僚的私人口袋;原本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只敢暗地里蠶食國家財產的蛀蟲變成了公開坐在人民頭上的資本家。數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集團也謀求脫離蘇聯,以獲得更大政治利益。這些人親手謀劃著把蘇維埃這個只剩名義的人民政權埋葬掉,以期把特權利益王國的名和實統一起來,把政治特權和資本特權公開統一起來,將既得利益合法化、固定化、擴大化[3]。
然而,在1991年3月17日蘇聯就保留聯盟問題舉行的全民公決中,全蘇有投票權的公民80%參加了公決,其中投贊成票的占76.4%,投反對票的占21.7%[4]。這個時候,以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等人為典型代表的、擁有實權的整個上層集團已經背棄了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背離了社會主義道路,背叛了蘇共、背叛了蘇維埃、背叛了蘇聯人民,他們裹挾大多數蘇聯人民和整個蘇聯走向相反的道路。在根本方向上錯誤的“改革”,只會加速蘇聯的滅亡,其目的也正是為了滅亡蘇聯。
這里需要注意,說蘇聯人民被裹挾,是不是和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這一條規律沖突呢?不是的,要讀懂蘇聯的特殊性,蘇聯人民為什么會被裹挾?正是因為那時大多數蘇聯人民在行動上是默然的。為什么蘇聯人民會默然?正是因為上述兩條歷史規律的作用。
內部積弊深重,外部攻勢緊逼,內外夾擊,加之末任領導者里應外合,1991年12月,蘇聯的紅旗黯然降落。
蘇聯的解體,給蘇聯人民、蘇聯社會造成的創傷是深重的,給國際格局帶來的重大影響也是深遠的。
蘇聯的解體,對共產主義者來說,既令人憤怒,又令人心情沉重,更令后人釋然。
——令人憤怒的,是上層官僚特權集團和既得利益群體背棄信仰、背叛人民、公然裹挾人民葬送蘇聯的叛徒行徑。
——令人沉重的,是蘇聯在中期以后(斯大林同志逝世以后)由于上層利益固化導致改革動力逐步喪失,越來越適應不了時代變化、越來越滿足不了人民需要,即便人民對蘇聯仍懷有情愫,但令人失望的、被蛀蟲吸干血肉的空殼子最終只能被廣大人民無聲地拋棄。
——令人釋然的,是認清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之后,后人對歷史規律的更好把握,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更好把握。
蘇聯的解體,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重大挫折,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歷史前進上升的總趨勢會發生變化。小曲折影響不了歷史大潮。認識清楚這樣的曲折,對我們走好腳下的路、當好歷史長河中新的“弄潮兒”具有重大意義。
三、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
(一)一些基本結論
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1945年,毛澤東同志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5]這番話揭示了人民的主體作用。毛主席革命的一生也身體力行地進行著這一偉大探索。
在近現代以來的階級社會中,群眾是分為階級的,階級有集中代表其利益的政黨來領導,完全的直接民主尚不具備現實條件。因此,人民要發揮主體作用,人民要與政府、政黨良性互動,還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安排。
然而,制度是死的,社會是活的,人是活的,新制度不會自然而然地永遠新下去,新制度中的合理因素不會自然而然地永遠保持合理性。不主動思變、不主動求變、不主動掌握變化,就會先是脫離變化的時代、變化的實際,被不斷積累著的矛盾裹挾著走,就會無法回應生產力的發展需求和人民群眾的進步需求,最終為時代所拋棄、為人民所拋棄。同時,蘇聯“改革”失敗的經驗還告訴我們,改革制度的方向如果是倒退的、是違背社會主義原則的,則必然是萬萬不行的;改革的目的如不是為了廣大人民、而是為了某些特殊利益集團,也必然是萬萬不行的。
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向前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不停歇的,一系列矛盾是總要解決的。制度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統的、龐大的,整個社會更是系統的、龐大的。制度運轉、社會運行中出現的一系列矛盾,如果不及時地以緩和的方式一點點地解決,就會以激烈的方式在爆發中集中解決。政權不在和平中交替,就會在動蕩中更替。舊時的王朝為什么會滅亡,三十年前的蘇聯為什么會解體,這就都有了答案。人民才是歷史大舞臺上永遠的主角,發展才是歷史大舞臺上永恒的劇目,誰背叛了人民,誰阻礙了社會發展,被趕下臺去是自然的事、遲早的事。
當然,以激烈的方式在集中爆發中解決矛盾、在動蕩中更替政權的社會成本是比較高的,往往苦了當時代的百姓,留下歷史上的創傷。“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剝削階級統治下社會的典型寫照。因此,我們希望跳出“歷史周期率”,就是為了避免歷史周期性更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以較小的成本解決矛盾問題,在較穩定的循環中上升,在較平和的波浪中前進。無論歷史如何循環、波浪如何涌動,有兩點是不會變的,一是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不會變,二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和上升的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不會變。把握好這兩個不變的規律,就是應變的根本。
(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百年實踐的回答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一百年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并不算長,但在這百年間,黨和人民卻能夠書寫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為什么?前句的主語已經包含著答案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緊密聯系。黨和人民的緊密聯系不是一句空話,而應該是實在的,是通過各方面制度加以保障和實現的。因此,要跳出“歷史周期率”,還必須使新制度常新,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代表性常存。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起服務于人民當家作主的一系列制度。社會主義的新制度有著舊的剝削制度所不能容納的新因素,我們要做的就是真正實現、真正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真正使當家做主的人民得到更廣泛、更真實的利益。由于黨與廣大人民群眾是一體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就應當毫不回避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早發現早解決,及時革除各方面制度中不合時宜的弊病,敢于刀刃向內解決好統治黨內、人民群眾內部的矛盾、缺點,保證新制度常新、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以穩定良性的方式行進,把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地、持續地發揮出來,使生產力不斷得到解放和發展,使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得到滿足、實現共同富裕,使社會主義相對于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不斷得到彰顯!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這是帶領人民奪取革命勝利、建立新生政權的秘訣,也是新中國七十多年風雨兼程不斷取得新成就的秘訣,更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跳出“歷史周期率”、繼續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秘訣。要跳出“歷史周期率”,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開拓創新、堅持自我革命這三條尤為重要。正如《決議》所述:
“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6]
“只要我們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勇于推進改革,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6]
“黨歷經百年滄桑更加充滿活力,其奧秘就在于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只要我們不斷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不斷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就一定能夠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6]
大道至簡。破除“歷史周期率”,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對穩定、美好、“芝麻開花節節高”般生活的追求。這個擔子,在每一個共產黨員身上,也在每一個中國人民身上。我們堅信,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定能為破除“歷史周期率”作出理論和實踐的典范,在人類社會進步史上書寫下新的篇章!
2021年12月21日
參考文獻:
[1]李聞笛.蘇聯官僚特權集團研究述評[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9,33(04):63-74.
[2]《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人民出版社, 1965年版,第55-63頁.
[3]唐靜,李鵬.官僚特權異化與制度變遷——蘇共亡黨的歷史反思[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06):165-168.
[4]左鳳榮.戈爾巴喬夫、葉利欽與蘇聯解體[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0(05):14-21+95.
[5]黃炎培:《延安歸來》,載黃炎培:《八十年來》,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149頁.
[6]《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作者:盧鑫海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劉仁營 胡月慶:蘇聯解體根源再認識 ——“歷史終結論”的挑戰與思考
2019-04-03劉仁營 胡月慶:蘇聯解體根源再認識 ——“歷史終結論”的挑戰與思考
2019-03-2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