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其實樣板戲在某種程度上,不過是中國戲劇的一個樣板間而已。在京劇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上,樣板戲無疑是規模最大的一場變革,用京劇來表現革命是一次巨大的創新。
唱腔、道白、服飾、道具以及音樂均大不同于以往,而西洋管弦樂器的加入,一改傳統京戲“三大件”單調的表現手段。試想楊子榮“打虎上山”那段唱腔,如沒有管弦樂隊高亢雄壯、淋滿酣暢的伴奏,效果定會大打折扣。
我認為現代藝術創作應該從樣板戲中學習借鑒的東西有很多,但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創新。不可否認的是,樣板戲融入了太多的創新元素,除了唱腔、道白、服飾、道具、樂器等方面的創新之外,樣板戲還在更多的方面進行創新。
比如樣板戲除了以戲劇和舞劇的方式全國公演外,還制成彩色電影、電視紀錄片、廣播劇、唱片、中小學語文課本,甚至發行劇本、曲諧、掛圖、年歷、明信片、字帖、畫片等,使樣板戲傳播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從舞臺進占全國人民的精神領域,形成了“人人都唱革命樣板戲”、“學唱樣板戲,爭做革命人”的局面,樣板戲成為中國的官方戲劇,即使是一個縣劇團的演員,也都會演上那么一兩部樣板戲。
樣板戲毫無質疑的可以稱之為所有藝術形式的榜樣,原因就是在于它的成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一這是眾多真理中用得最濫的一條。“榜樣”總是從眾多普通平凡的人與事物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奉為經典。
榜樣可能隨著時光的流逝,失去它固有的高度、棱角、位置,甚至變作一塊無奇的鵝卵石,徹底潛入歷史的河床之中。但我們都有稱之為“回憶”的那個心理習慣,我們可以把“榜樣”作為某個歷史階段的坐標。
“樣板戲”作為上個世紀某段歷史的特殊坐標,這個興盛于上世紀60年代,風行于上世紀70年代,湮沒于上世紀80年代,重新發掘于上世紀90年代的交織著各個時代文藝樣態的文化符號,至今仍然活生生地映現在許多人的回憶之中。
這其實就是樣板戲的魅力,它能夠使好幾代的人將其深深的回憶著,一種藝術能夠在幾十年后,仍然不時的被人們所提起,就是因為它的創新,它以一個特殊的姿態存活在戲曲界,這就是值得現代藝術創作值得學習的地方。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