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劉亞樓所率渡河第二先遣隊在大樹堡實施的渡河佯動,有效地牽制了王澤浚旅的行動,對安順場強渡及其鞏固渡口的戰斗,起到了積極的策應和配合作用。同時也說明了軍委部署的合理與劉伯承、聶榮臻進取安順場這個機斷處置的正確。
雙爺剛從果“國史館”刨出的一份劉湘致蔣介石的電報。
電報及原件影印件如下:
【劉湘轉報王澤浚報告楊旅防線被匪突破情況致蔣介石電
(1935年5月27日午時)
成都委員長蔣鈞鑒:
頃據王旅長澤浚感晨稱,⑴有日楊旅防線被匪突破情況,據該部負傷官兵稱,因安順場以上無一兵,匪從上游偷渡,席卷而上,同時又由安慶壩當面強渡失事。⑵匪過河后即向下游橫掃,昨夜已到距職右翼陣地約四五十里之地,楊旅潰不成軍。現楊軍有李旅協同袁旅行進。計袁旅昨至富林一帶,李旅今晨由富林出發,指揮既不統一,徘徊觀望,若欲挽回戰局至難。⑶職旅當面之匪較前增多,日夜扎筏,翼側既受威脅,大有強渡之勢。職意寧棄陣地與匪拼命,不愿被人拖濫等情。除飭仍扼守河岸將主力控置于右翼先筑堅固工事,如匪來犯,利用我之火力工事,迎頭痛擊。懇請鈞座立電劉、楊兩總指揮迅飭袁、李兩旅速將過河之匪擊退。謹閱。職劉湘啊感午蓉參印。
——[臺]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90300-00121-309。】
大渡河之役中我軍委部署和二局的工作效率
大渡河之役中我軍委部署和二局的工作效率
注釋:
王澤浚:川軍劉湘部第六旅旅長,當時率部駐守大渡河南岸的富林(今漢源縣城)。
楊旅,即楊學端旅(川軍劉文輝部第五旅),當時負責防富林右翼大沖至安順場一線河防。
李旅:即李朝信旅(川軍楊森部第二混成旅),當時正趕往大渡河。從該電看,該旅在27日前已趕到富林。
袁旅,即袁鏞旅(川軍劉文輝部第四旅),當時駐守清溪(當時的漢源縣城)。
這份電報提供了以下幾個雙爺在研究大渡河之役時未曾得聞的信息。
一、楊森部之李旅在紅軍安順場孤舟強渡后的5月27日前已趕到富林,應配合楊旅參加了為鞏固安順場渡口沿河而下的紅軍進行反撲的戰斗——兩個旅竟然撲不動紅軍一個團(27日前為紅一團,27日后為軍委干部團)。
二、左權、劉亞樓所率渡河第二先遣隊在大樹堡實施的渡河佯動,有效地牽制了王澤浚旅的行動,對安順場強渡及其鞏固渡口的戰斗,起到了積極的策應和配合作用。同時也說明了軍委部署的合理與劉伯承、聶榮臻進取安順場這個機斷處置的正確。
其實,這份電報的信息在發出的第二天,即被我軍委二局截獲——
【朱德關于干部團阻擊李、袁兩敵掩護我軍前進致陳賡、宋任窮電
(1935年5月28日)
陳(賡)、宋(任窮);
甲、劉、聶率我第二團昨經西邊老鋪子與敵一營遭遇,敵抗退至七里壩固守村莊及未成堡壘,我二團決夜襲,不得手則今晨解決該敵,并續向德拖、瀘定橋急進。據俘虜稱,瓦狗壩一帶有敵二個營;又確息:劉(文輝)、楊(森)兩敵之(朝信)、袁(鏞)兩旅似沿大渡河扼守,并將進擊我渡河部隊,另劉湘之王旅似在該兩旅后任守備。
乙、我干部團于二十九、三十兩日有堅決扼阻李、袁兩旅于八排、納耳壩之線以東,以掩護野戰軍全部向西北轉進的任務。干部團在八排、納耳壩應構筑數道工事,以便夾河扼阻來敵,并便互相策應。在八排、納耳壩以東,必須遠出得力游擊部隊,偵察和迷惑敵人,特別要盡力遲滯敵人前進。當敵猛攻并逼進我扼守的陣地時,應集中火力堅決擊退敵人,并給敵以反突擊或反沖鋒,敵退應跟追和驅敵于遠距離外。
……
朱
5.28.
——《朱德關于干部團阻擊李、袁兩敵掩護我軍前進致陳賡、宋任窮電(1935年5月28日)》,《紅軍長征·文獻》(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第358~第359頁,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這樣的信息既或是敵方中低級軍官不可能及時知悉,我軍的敵前偵察也難以獲取,獲取的手段和渠道只能是軍委二局的電訊偵察及破譯工作。
我鱉V5,二局V5!
大渡河之役中我軍委部署和二局的工作效率
【雙石,新華文軒出版傳媒集團編輯、計算機高級工程師,著名軍/戰史研究專家。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雙石茶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