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四川遂寧射洪中學網。
2021年10月16日,從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傳來噩耗,原總后勤部軍需部部長張翠舉少將的告別儀式在這里舉行。一位軍需戰線的老領導“湘公”告訴老夫:“前來送別的人很多,他是最優秀的軍需部長,沒有之一,無論做事還是做人”,很有幾分“蓋棺定論”的味道。
據了解,張翠舉老首長是患胰腺癌于10月10日去世的,享年81歲。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老夫深感悲痛,可惜得到消息晚了,不然必須送上一個花圈,以寄托哀思!
這就奇了怪了,人家是京城高官,你一個廣州小兵,八竿子打不著,你悲痛個啥?你有所不知,在張翠舉老首長擔任總后軍需部長期間(1995年8月~1999年12月),我是廣州軍區后勤部軍需部一名助理員,見證了那段可以說是中國軍隊和平年代軍需事業最輝煌的歷史,尤其是老首長心系士兵的情懷,留下了許多刻骨銘心的記憶。
部隊軍需工作,就是管吃管穿那些事,軍需工作者自古就有一個“美譽”——糧草官。雖然工作繁雜,但事關部隊戰斗力,因為“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張翠舉部長任職期間,適逢和平年代部隊生活保障最艱難的時期之一,但是也是軍隊軍需工作最有成就的時期之一。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后,地方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時任國家最高領導人要求部隊服從改革開放和國家經濟建設大局,要求部隊忍耐,因此部隊經費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部隊生活保障受到很大沖擊,軍地生活水平反差不斷擴大。
1994年,戰士伙食費標準一類區一類灶為每人每天3.25元,當時在廣州大致可以喝早茶買一碟鳳爪。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廣州某通信總站一位給養員買菜,每天都等到菜市場收檔的時候去收“處理貨”。
針對這種情況,張翠舉部長領導總部機關,從開源、節流兩方面下力氣,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確保了部隊官兵生活水平在標準缺口大、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保持穩中有升,實現了“保障有力”的目標,確保了部隊各項戰備訓練任務的完成。
一是搞好調查研究,爭取軍費總盤子向“保生活”傾斜。
總部每年都會派出工作組深入部隊調查研究,我作為軍區機關分管部隊伙食管理的助理員,總是陪同配合調研,跑連隊伙房飯堂、豬圈菜地,了解基層官兵的生活水平和對供應保障的意見;跑地方菜市場和城調部門,了解市場物價和地方居民生活水平情況。然后向總后和軍委首長寫報告,爭取有限的軍費總盤子向官兵生活保障傾斜。
據我所知,1995年到1999年全軍士兵伙食費標準提高了78.5%,1999年一類區一類灶達到每人每天5.8元。
二是大抓“菜籃子”工程建設,生產補助生活。
總后軍需部于1996年初提出了建設軍隊“菜籃子”工程三年規劃,多次召開全軍農副業生產電話會議,廣泛發動,張翠舉部長親自帶領機關干部下部隊檢查指導,部隊各級主官親自抓,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全軍第二次“南泥灣”大生產運動。
老夫印象最深的是,廣州軍區1996年2月召開軍區農副業生產會議,原定分管首長軍區文國慶副司令員講話,后來軍區陶伯鈞司令員主動提出要親自講,他在會上強調:“部隊農副業生產要實行領導責任制,集團軍搞不好打你軍長、政委的板子,師里搞不好打你師長、政委的板子,團里搞不好打你團長、政委的板子……”
1996年11月25日,老夫以《解放軍報》四分之一版面發表長篇報道《把生產收益切實補到戰士碗里》,反映廣州軍區部隊農副業生產平均每人每天自給豬肉90.2克,自給率達到90.2%;自給蔬菜724克,自給率達到96.5%;生產補助伙食平均每人每天達到0.99元。
1998年2月廣州軍區召開“菜籃子”工程總結表彰大會時,軍區在家的6位常委全部出席,陶司令員作指示,總后軍需部領導到會指導并講話,這是歷史以來沒有過的。
1999年4月13日,總后軍需部召開電話會議,表彰全軍三年“菜籃子”工程建設,總政、總后首長親自出席,軍委張萬年副主席講話,規格之高歷史罕見。
三是建設好旅團副食品生產基地和生活服務中心,為連隊供應價廉物美的主副食。
部隊“菜籃子”工程的重點是抓好連隊農副業生產,提高肉菜自給能力,“標準加補助”改善官兵伙食。同時,建好旅團副食品生產基地,通過規模化生產,為連隊提供廉價的肉禽蛋和耐儲蔬菜。
生活服務中心主要兩大功能:一是從市場批量采購副食品,讓連隊享受批零差價;二是加工豆制品、面包、蛋糕、面條等食品,以原材料成本價供應連隊,為連隊節省伙食費開支。
據老夫所知,從1995年至1999年,總部和部隊各級每年投入數千萬元用于“基地”和“中心”建設。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春節過后上班第一天,廣州軍區后勤部陳添林部長就來到我們軍需部現場辦公,他說:后勤工作的重點就是“保生活”,生產生活搞好了,后勤工作就完成了一半。當即拍板當年從軍區機動財力拿出1000萬元解決部隊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重點投資20個旅團副食品生產基地和20個生活服務中心。
四是落實張副主席指示,保證每個士兵每天早餐吃上一個雞蛋。
在1996年12月的全軍軍需工作會議上,張翠舉部長傳達了軍委張震副主席的指示:“我每天早上都吃一個煮雞蛋,感覺對身體很好,能不能讓全軍官兵每天早上都吃上一個雞蛋呢?”
各大軍區、軍兵種軍需部長在一起討論如何抓落實的問題,討論很熱烈,有的提出炒著吃行不行,是不是非得煮著吃?有的說是不是非得吃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算不算蛋?……最后達成一致意見,保證全軍士兵每人每天早餐吃到一個煮雞蛋,作為部隊伙食保障一項“硬指標”抓落實。
五是管好用好標準伙食費,減少“跑冒滴漏”。
重點是落實總部頒發的訂食譜、給養逐日消耗登記、廚房值班和幫廚、伙食賬目公布、飲食衛生等伙食管理五項制度,用制度堵塞各種漏洞。
老夫從1996年初開始,花了一年多時間對14個建制旅團的連隊節余伙食費管理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連隊節余伙食費被擠占挪用非常普遍,有的師所有建制團被擠占挪用、拿不出來的結余伙食費占比25.6%,少數單位占比一半以上,個別單位甚至被全部占用,嚴重影響了基層官兵的伙食改善和節約積極性。
為此,我寫了一篇長篇報道《管好用好戰士伙食費》,在1997年4月6日《解放軍報》發表,引起張翠舉部長和總部機關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張部長馬上召集局領導開會:“你們看到了沒有?廣州軍區肖志夫寫的文章……”,他要求總部機關馬上組織一次全軍節余伙食費被擠占挪用的情況調查,摸清情況后采取措施,切實維護基層官兵的利益。
1994年底,廣州軍區針對個別連隊干部侵占士兵伙食費問題專門下發通報,并組織全區部隊伙食費使用管理整頓,針對問題制定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基層官兵的伙食費專款專用。
老夫采寫了一篇報道《士兵利益不容侵犯》,于1995年2月23日發表在《解放軍報》頭版報眼,在全軍部隊引起強烈反響。總后軍需部以“廣州軍區動真格加強部隊伙食管理”為題,以《軍需簡報》第6期加按語轉發全軍部隊,要求各部隊學習廣州軍區的做法,敢于“小題大做”,抓住問題不放,下狠勁整治,確保伙食費吃到戰士嘴里。
六是加強軍地溝通協調,改善軍糧供應質量。
改革開放后,全國糧食價格逐步全面放開,市場經濟大潮對軍糧供應這塊“自留地”發起猛烈沖擊,地方糧食部門的經營目標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突出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一度造成軍糧供應質量的不穩定,尤其是駐南方非主產區的黃豆欠供、斷供現象時有發生。
為此總部機關積極與國家糧食儲備局等有關部委溝通,把軍糧供應的各項財政補貼全部收歸中央財政,實行“國家兵國家養”,修改了軍糧供應辦法。同時協調各大單位與各省區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補充規定,比如1995年廣州軍區協商地方政府出臺了中南五省區《軍糧供應與管理補充規定》,解決了吃晚秈米、供應特制一等小麥粉和吃綠豆難等問題,讓部隊官兵獲得了實惠。
七是表彰獎勵先進單位,調動基層“糧草官”的積極性。
旅團生活服務中心主任、連隊司務長是部隊飲食保障的骨干力量,付出了艱苦的勞動。1997年7、8月,總后軍需部組織了“全軍先進食堂標兵、先進生活服務中心表彰暨夏休活動”,表彰了全軍50個先進食堂標兵和30個先進生活服務中心,張翠舉這位全軍最大的“糧草官”帶領這些部隊基層最小的“糧草官”,參加了慶祝建軍70周年系列大型活動,參觀游覽了北京的名勝古跡,還到我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療養。
老夫當時擔任廣州軍區代表隊“領隊”,據我所知,組織這樣大規模、高規格的“糧草官”活動,在我軍歷史上是第一次,截止到目前也是唯一一次,極大地鼓舞了全軍基層后勤戰線的官兵做好保障工作。
八是周密籌劃駐港駐澳部隊進駐飲食保障,確保“吃好第一餐飯”。
張翠舉部長任職期間,經歷了1997年香港回歸和1999年澳門回歸兩大歷史事件,對于駐港部隊、駐澳部隊進駐后的飲食供應保障,特別是確保“吃好第一餐飯”,老首長沒有少操心。他親自部署,親自籌劃,直接派遣總部機關干部到港內、澳內調研,與我們廣州軍區機關共同研究制定保障對策,確保萬無一失。
1997年7月4日,我與港內部隊打通了首個電話,駐港部隊軍需處王處長跟我介紹了部隊進港后的給養保障情況,由廣東省駐香港的一家公司給他們提供主副食品,價格很便宜,比當地便宜很多,都是從內地直接運過去的,基本上沒有賺部隊的錢;深圳基地供應站已經正式啟用,每天有冷藏車向港內部隊運送食物……7月1日,保證了部隊進駐后“吃好第一餐飯”,當天中午吃上了四菜一湯,晚上會餐吃上十菜一湯。
總部還單獨為駐港駐澳部隊制定了伙食費標準,當時陸、海、空勤灶分別是每人每天40、50、60港元,每星期可以吃上1次活的水魚、1次活的龍蝦,而當時為港內提供保障的深圳基地官兵執行深圳市9.10元人民幣/人日標準。
此外,老夫在這里還要透露一個個人的小秘密——我曾經“辜負”過張翠舉部長對我的“知遇之恩”。
1998年12月14日,我收到時任總后軍需部張翠舉部長為我的第一部著作——《部隊生活保障淺論》寫的序言,給予我很高的評價:“我了解小肖,他是一個有事業心、勤奮刻苦的‘筆桿子’,近年來先后在報刊雜志上發表過300余篇文章。記得他在《解放軍報》發表的反映部隊生產生活情況的幾篇文章,我還讓機關的同志好好研究過。現在他從發表過的文章中精選出60余篇匯編成冊,這很有意義。以前我很少為別人的書寫序,但這本書義不容辭,主要是表示對作者多年來辛勤從事部隊生產生活問題研究的感謝,也希望更多的同志來關心支持軍需工作,為加強部隊全面建設作出努力。”
他在序言的最后說:“肖志夫同志作為一名普通干部,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克服困難,堅持學習研究,提出對工作的看法和建議,精神可嘉。他奉獻給事業的,不僅是對工作的一片熱情,也是一份力量。我衷心希望大家都來讀讀這本書,從中得到啟示。”
總部機關有些領導同志曾經向我透露過一些信息,說是張翠舉部長對我很欣賞,很想把我調到總部去工作,在一次聽取給養局領導匯報工作時還專門提到過我:“廣州的肖志夫不錯嘛!你們不要總是從院校調人!”
那年到北京開會時,給養局領導專門找我談過話。后來聽說我不愿意去,張部長還表達了一些遺憾。今天回想起了,我那時確實有些“不識抬舉”。
需要強調的是,當年我請首長寫序言只是給他寫了一封信,沒有任何表示。我的書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后,總部機關主動購買了2000本發全軍部隊。我深深懷念老首長高尚的人品德行,更懷念已成過往的那個風清氣正的年代。
最后,借用成都山人一首藏頭詩寄托對張翠舉老首長的哀思:
懷志子昂鄉,
念兵京城將。
翠柏品高潔,
舉軍難相忘。
(注:張翠舉老首長與唐代文學家、詩人、右拾遺陳子昂是四川遂寧射洪同鄉)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