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相信很多看過1964年電影《英雄兒女》的觀眾都記得戰士王成在生命最后時刻喊出的這句話。王成的原型之一是趙先有烈士,1952年他高喊“向我開炮”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僅24歲。
11月7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故事里的中國》第二季第二期,趙先有烈士的孫子含淚講述了爺爺的故事。
19歲與懷孕妻子分別 選擇入伍
24歲犧牲前喊出“向我開炮”
趙先有生于1928年,入伍的時候年僅19歲,和妻子剛結婚6個月。分別之時, 懷著孩子的妻子對他說:“你就走吧,家里有我,早日立功受獎,我們等著你回來。”
1952年10月,敵人用飛機、大炮、坦克向67高地進攻,戰況慘烈,敵我雙方傷亡都非常大。當時擔任65軍194師582團2營6連副指導員的趙先有帶領連隊堅守了三天兩夜,打退敵人的十七次進攻,最后陣地上只剩下趙先有和通信員劉順武。
后來,敵人一批又一批地涌上67高地,趙先有在防空洞用步話機向團指揮所喊出了“向我開炮”的吶喊。他用24歲的年輕生命,換來了67高地攻防戰的勝利。
一年后妻子才知道丈夫已經犧牲
經常默默流淚
1953年,趙先有的妻子收到了部隊追記特等功的證書,她才知道丈夫已經犧牲了。
在《故事里的中國》節目錄制現場,趙先有烈士的孫子趙新民回憶說:“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我爸爸才5歲。我奶奶經常拿著證書哭,我爸爸問奶奶為什么哭,我奶奶也不作聲,就是默默地流淚。直到1954年,村里邊舉辦了一次非常隆重的追悼大會,我父親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父親去世了。”
生前沒有合影
妻子想用兩捧土和丈夫永遠在一起
趙新民說自己六歲時和奶奶一起給爺爺掃墓,奶奶抱著爺爺的墓碑說:“先有,我們來了,帶著你的孫子來了。”
奶奶說自己的身體也不好,以后可能也沒有太多時間來看爺爺了。于是奶奶就從他的墓碑下捧了兩捧土,包進手絹,“可能是最后一次來看你了,你就安息吧。”然后,奶奶對趙新民說:“等我去世了,就把這土埋在我的墓里。”
“我奶奶和我爺爺這輩子都沒拍過一張合影照,我爺爺就一張入伍的照片, 她想用這樣的方式,和為國捐軀的丈夫永遠在一起。” 趙新民說。
主持人撒貝寧聽完這段講述后不禁落淚,“所以爺爺奶奶用這樣的方式永遠在一起了……”
趙先有,男,1928年出生,河北省樂亭縣董莊鄉莊坨村人。1947年10月入伍,先后參加平津戰役、太原戰役、解放大西北等戰斗,三次立功。194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5軍194師582團2營6連副政治指導員。1952年10月5日,在抗美援朝戰爭開城保衛戰中壯烈犧牲,被志愿軍總部批準追記為特等功臣。
1949年2月,趙先有所在部隊改編為第65軍194師582團后,1951年2月,趙先有隨部隊奉命入朝參戰,入朝不久就參加第五次戰役,這是朝鮮戰爭中規模最大、參戰人數最多的一次。1952年10月,為在停戰談判中爭取主動,志愿軍決定去開城打一場秋季戰術反擊戰,第65軍194師奉命奪取敵占的西場里北山和67高地。西場里北山,由于敵我反復爭奪,炮火將該高地土石燒成紅色,后又有“紅山包”之稱。67高地位于停戰談判會址板門店以南5公里,原是敵前沿制高點和重要支撐點,只有堅守住該高地,西場里北山陣地才能得以穩固。敵據守的西場里北山和67高地,都筑有環形堅固工事,兩高地距主陣地比較近,可得到縱深火力的支援。
由于數日來連遭挫敗,敵人惱羞成怒,動用全部火炮并呼叫來30多架次飛機,于5日7時開始實施地毯式轟炸,擲投炸彈380枚、汽油彈32枚。高地上濃煙滾滾、飛石四濺,6連陣地一片火海。10時,敵集中1個營兵力,在8架飛機和15輛坦克支援下,向6連東北側陣地猛烈進攻,戰況空前激烈。6連傷亡很大,趙先有左臂負傷,仍堅持戰斗,但終因敵眾我寡,前沿陣地被敵突破,趙先有指揮全連戰士英勇抗擊、短兵相接、白刃格斗,敵人紛紛倒下,但6連也傷亡殆盡。
5日,陣地上僅剩身負重傷、雙目失明、已不能動彈的趙先有和通訊員劉順武,敵人畏懼不敢輕易接近,哇哇亂叫。此刻在團指揮所報話機里突然聽到趙先有急促的聲音:“團長,快向我陣地開炮!”英雄的聲音感動了所有的人。當張振川團長用望遠鏡看到劉順武把趙先有扶進防炮洞以后,立即決定以火炮壓制表面陣地之敵。當志愿軍反擊部隊重新奪回陣地后,見到6連指揮所里靜靜躺著已壯烈犧牲的趙先有和握槍守在洞口的劉順武,洞外橫著20余具敵尸。
67高地戰斗,趙先有率領6連的戰士們整整堅持了57小時。先后打退敵人發起的17次沖鋒,并主動出擊兩次,獲得殲敵562名的光輝戰績。趙先友和他的戰友們為了祖國和平,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壯烈犧牲在朝鮮土地上。
戰后,6連被命名為“英勇頑強、守如泰山的鋼鐵連”,榮記特等功。趙先有被志愿軍總部批準追記為特等功臣。他的遺體與全國著名戰斗英雄黃繼光、楊根思等烈士一起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一個墓區內。
著名作家巴金為趙先有烈士題詞
1991年,在194師582團營區豎起一個“王成式的戰斗英雄趙先有”的塑像,由我國著名作家巴金題詞。當年,巴金通過在朝鮮戰場采訪英雄事跡,寫出小說《團圓》,后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英雄的事跡將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正是有許多像趙先有一樣的先烈
舍小家,為大家
用生命換來了
我們今天安寧的生活
緬懷,致敬!
來源:唐山大鳳凰社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