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殷商時期的船運能力有多強?
點擊:4251  作者:澎湃私家歷史    來源:中國國家歷史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11-01 09:31:30

 

商人遠海航行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當時的航行能力

 

盤庚遷殷:兩萬多商人乘船渡過黃河

 

商王南庚定都于奄,盤庚即位后,遷都于殷。奄,位于今天的山東省曲阜縣奄里。殷,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陽市西北五里的小屯一帶。此二地,奄在黃河之南,而殷在黃河之北?!渡袝?bull;盤庚中》記載“盤庚作,惟涉河以民遷”。也就是說,盤庚遷殷是渡河遷都,那么,我們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商人的航行能力究竟如何?

 

 

▲商朝前段的商王世系表

 

當時被遷徙的商人是居住于都城里的民眾。他們的具體人數現在無法確知,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文獻記載的商代諸侯國都城人口數量,以及一些殷商城市考古遺址所顯現的人口規模來推測。

 

 

▲商朝核心區域圖(采自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

 

商代末年,周國國君西伯姬昌曾經“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尚書•無逸》),可見,此時周國都城的人口在萬人以上。

 

《禮記•王制》說“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凡是安置民眾,必須根據土地的廣狹來確定修建城邑的大小,根據土地的面積來決定安置民眾的多少,要使土地大小、城邑規模和民眾數量,三者相稱。

 

《管子•八觀》道“國城大而田野淺狹者,其野不足以養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國家的城市大田地少,田地就不能供養百姓,城市大而百姓少,百姓就不能守衛城市。

 

也就是說,上古時期的城市規模和人口數量是相當的。那么,考察殷商時期城市遺址規模的大小,大概也能對當時城市人口數量有所了解。

 

上古城市單位面積里所居住人口的數量,《戰國策•趙策》有記載,“古者四海之內分為萬國,城雖大,無過三百丈者;人雖多,無過三千家者”。古代的一丈是十尺,一尺相當于現在的0.23米,那么300丈就是690米。邊長為690米的城市的面積則為476100平方米。在這么大的城市里居住3000家,那么每戶大約占地159平方米。

 

考古發掘了幾座商代城市的遺址,它們的規模也被探明。

 

四川廣漢三星堆是商代早期偏晚的古城,可能是古蜀國都城所在。這座古城東西長1600-2100米,南北寬1400米,城區總面積大約在245萬平方米。按照每159平米居住一戶人家,當時這座城市大約居住了15400多戶人家。以每戶5口人計算,這個城市的總人口大約在77000人。考古人員在山西垣曲發掘了一座商代中期的城址,可能是商代一個方國都城所在。它的面積在12.5萬平方米。以同樣的方法計算,這個城市當時的人口在3930人以上。

 

根據以上各個城市人口數量,宋鎮豪先生對商代城市人口的平均數進行了估算,他認為商代每個城市人口平均在2.1萬人左右(宋鎮豪:《夏商人口初探》,《歷史研究》1991年第4期)。

 

盤庚遷殷時,橫渡黃河的商人數量應當也在2.1萬左右。如此多的人口都通過船運從黃河以南到了黃河以北。當時船只之大以及承載人數之眾可想而知。

 

武王伐紂:數萬兵將,近千車馬乘船渡河

 

商代末年,紂王統治無道,殺害了忠誠諫諍的比干,囚禁了箕子,還逼使一些商朝官員逃奔到周國。周武王看到這種情形,認為滅商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團結多方諸侯,率領軍隊從周的都城宗周出發向商朝的首都前進,攻打商朝。根據《史記•周本紀》記載,當時軍隊由戰車300輛、像虎賁獸一樣勇猛的戰士3000人、穿戴甲胄的戰士45000人構成。

 

考古人員在商代的考古遺跡中發現了不少馬車,成為我們認識殷商戰車形制的依據。19597月,位于殷墟西區的一座車馬坑被發掘,內埋有1輛車、2匹馬,車廂內隨葬銅弓形器。1966年春天,考古人員在殷墟大司空村發掘了一座車馬坑,長3.4米,寬3.15米,深0.65米,埋了1輛車、2匹馬、1個人,而且車廂內還隨葬了銅戈、箭鏃、弓形器、獸頭刀等武器。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殷墟西部邊緣的安鋼集團廠區發掘了一座大型車馬坑,長20、寬3.6、深2.5米,內葬有5輛商代馬車,每輛車前有2匹馬,其中一些車廂內還發現了青銅短劍和箭鏃(《安陽日報》2005525日第A01版;圖三)。

 

 

▲殷墟安鋼廠區車馬坑遺址

 

根據隨葬的武器判斷,這些馬車都是戰車。它們主要是木質結構,兩輪較大;車前方由獨轅牽引;衡有直形和彎形兩種,在衡兩端縛軛,用來駕馬;車廂為方形,車廂的門大都開在后面。根據相關的資料,學者對商代的戰車進行了復原。

 

 

▲殷代戰車復原圖(采自楊寶成:《殷代車子的發現與復原》,《考古》1984年第6期)

 

從以上三處考古遺跡和復原圖可以看出,商代的戰車通常由2匹馬拉。而且,商代的戰車上通常配備3名士兵,其中一名士兵負責駕車,另外兩名士兵在車廂內,居右者為執戈的武士,居左者為射手(蘆金峰:《論殷商戰車駕馬及車兵配備》,《軍事歷史研究》2013年第3期)。還有,根據《司馬法》,每輛戰車還會配備72名步卒。

 

參加滅商戰爭的周國聯軍的戰車有300輛。這些車子應當普遍是2匹馬拉的,那么就有600匹戰馬。再按照每輛車配備3名車上士兵和72名步卒計算,則共有22500人。這些人可能包括在45000甲士之中。加上3000虎賁猛士,則共有48000人。

 

48000將士、600匹戰馬和300輛戰車行進到盟津時,被黃河阻擋。他們最終依靠船運渡過了黃河,并在甲子日打敗了商朝的軍隊。

 

可見商代末年時候船運能力已經能運輸大批戰車、戰馬,而且具備同時運輸數萬作戰將士的能力。

 

 

▲周武王伐商行軍的大致路線圖(采自網絡)

 

▲利簋及其銘文

 

有人會說,這些人眾和輜重可能是在冬日黃河結冰時,從冰面上直接走過去的。還有人會說,他們應該像周文王迎接新婚妻子一樣,通過“造舟為梁”(《詩經•大雅•大明》),架設浮橋的方式渡過黃河的。從歷史事實來看,這兩種可能皆不是。

 

因為就在兩年前,周武王曾經到東方閱兵,率領了800多諸侯的聯軍,也在盟津渡過了黃河。在這次行動中,周國的重臣姜尚特地命令將士們聚集船只,當時的黃河并沒有結冰。依照司馬遷的描述,在渡河過程中,還有一條白魚跳進了行駛中的周武王的船中,可見也不是架設浮橋渡河的。

 

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周武王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于是班師回到了周國。那么,周武王率領的大軍和大批的輜重來回兩渡黃河。從史料上看不出周武王為船運之事擔憂的信息,其背后應該是當時運輸能力非常卓越,不構成困難。而且,這種船運能力還非常便利迅捷,從而能讓數萬人輕易地渡過黃河,還能再回來。

 

貨貝、青銅器:殷墟的寶貝順水而來

 

春秋時期楚國的大夫白公子張,曾引用商王武丁的故事來勸諫暴虐的楚靈王。根據白公子張的說法,武丁敬德慎行,和神明相通,他還“以入于河,自河徂亳”(《國語•楚語上》),三年不言,思考治國和為君之道。

 

這里的第一個“河”指河內;第二個“河”指黃河;“亳”是當時的商都,位于河南偃師西十四里。武丁到河內是為了向名士甘盤學習,此時他的父親商王小乙還在世;后來小乙去世,武丁通過黃河的水運從河內趕到亳都,是為了繼承王位。武丁從河內到亳都,是通過水路行進的。可見當時的商人有長途行船的能力。

 

殷墟婦好墓是商王武丁妻子的墓葬,保存完好。這座墓葬中出土了6880多枚貨貝。這些貝大的長約2.4厘米,小的長約1.5厘米。經檢測,它們分布于我國臺灣、南海以及阿曼灣、南非的阿果阿灣等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這些貝能進入河南安陽的途徑,應當經過長途的水路運輸。

 

商代的青銅制造業非常發達,在晚商時期的都城殷墟出土了很多精美的青銅器。考古工作者還在殷墟發現了青銅器鑄造作坊,可見當時此地能鑄造青銅器。然而,商代的安陽并沒有銅礦,鑄造青銅器的銅原料必須來自外地。

 

從考古發現來看,江西瑞昌銅嶺的銅礦是當時重要的銅原料來源。那么,這個地方的銅原料怎么運輸到商都殷墟呢?其中重要的運輸方法就是水路運輸。

 

江西的古礦冶遺址處于大江邊上,其水運路線大致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通過長江進入東海,再進入淮河,之后通過泗水、濟水到達中原;一種是溯長江而上,進入漢水,再經過涢水、澴水或灄水北上,轉陸路,抵達商都(張興照:《水上交通與商代文明》,《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這兩種選擇都要經過長途的水路運輸。

 

 

▲殷墟遺址分布圖(其中▲為鑄銅作坊)

 

既然能夠長途船運,那么商人航海是否可能?

 

殷商時期長途的船運能力為商人更遠的航行提供了可能。

 

上文指出商代船能夠運輸大批人眾和物資,那么船只一定不小。大型船只可以攜帶大量人員、食物和物資,從而可以使船上人員在江海之上生活多日。這也為遠洋航行奠定了經驗基礎。甲骨文的“凡”字作:

 

 

▲(《甲骨文合集》223

 

▲(《甲骨文合集》709 正)

 

像船的風帆,應是“帆”的之本字或初文(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上海書店出版社,1985年)。象形字往往是對實物的模擬,商代的甲骨文“帆”字的出現,說明在商代甚至更早的現實生活中就有船上配帆的情況。商代的一些船只上配備帆,為船只的深海遠航解決了行駛動力的問題。甲骨文中有一字作:

 

 

▲(《甲骨文合集》11477

 

它的字形像水中行駛兩只船,說明在商代有兩只甚至更多船只一起出行的現實場景。多只船只一起出行,可以起到相互照應,協同處理一些突發問題,從而能保證船上人員安全返航或順利到達目的地。這些都為商代的遠海航行準備了條件。

 

至于商人遠海航行的實際行動,一些事例也可說明。

 

《尚書大傳•西伯戡黎》記載,周文王被商紂囚禁于羑里時,周國大臣散宜生設法營救,他到各地尋找奇珍異寶,其中在“江淮之浦”搜求到車渠獻給商紂,紂甚喜,就把周文王釋放了。

 

車渠又名硨磲,是一種軟體動物,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洋,中國臺灣、海南島、西沙群島以及其他南海島嶼均有分布。大硨磲的貝殼能達1米,重量250千克,肉可食用;殼大而美麗,略呈三角形,可制作器皿及裝飾品。江淮之地的硨磲應當是當地人出海捕獲來的??梢?,晚商時期的人們已經具備遠海捕撈海產品的能力。

 

 

 硨磲圖(采自網絡)

 

另外,在河南安陽殷墟發掘的動物骨骼中,有一大塊鯨魚肩胛骨,它的上緣長一公尺多,而且還有一些來自同一海中巨物的椎骨(李濟:《安陽》,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02頁),這些可能也是商人進入遠海捕撈而得來的。

 

文章來源于澎湃私家歷史 ,作者澎湃私家歷史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殷商時期的船運能力有多強?

    2021-11-01
  • 內容 相關信息

  • 殷商時期的船運能力有多強?

    2021-11-01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