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唐宮夜宴》中知道有這樣一個《唐宮夜宴》的中國民族舞蹈,也是從電視劇里知道這個舞蹈是鄭州歌舞劇院創作并且排練的??吹竭@部電視劇完全是一個偶然。從電視劇的名字中,我想到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來的歷史。而這部系列劇的第一部就是《唐宮夜宴》
過去,已經聽說河南電視臺在2021年春節晚會上推出了一部非常有影響力的舞蹈。當時我對春晚這類所謂大餐已經基本失去興趣了,連續好幾年根本就不看央視春晚。北京臺的春晚我就更不看了。當聽說河南省臺有這樣一出非常優秀的節目時,也是想看看,這個舞蹈節目到底是怎么個狀態。但畢竟沒有刻意去找來看,所以就一直這么荒著。
直到前些天,看到了描寫這部舞蹈創作過程的電視劇,我才踏實下來認真地看了一次。由于剛開始看的時候,比較零散,而且電視臺播放了一集之后,就改播其他節目了。所以我就只能在電腦上通過網上的搜索來看這部電視劇。
當然,我對舞蹈一竅不通。在電視劇里,看到舞蹈編導陳冉(實際的真實人物名叫陳琳)面對著河南省博物館館的舞蹈唐俑而出神的時候,想象著她與舞俑的對話,我就感覺,這位舞蹈編導一定有她自己獨到的想法。
作為舞蹈編導的工作者,陳琳一定特別要創作出一出別出心裁的舞蹈,讓這個作品能展現出舞蹈所能表達的一個很高的境界。在電視劇里,編導陳冉要創作一部參加荷花獎的舞蹈。但是到了后來,參賽本身已經不如舞蹈本身更重要了。鄭州歌舞劇院的舞蹈編導陳琳,在與舞俑面對而所想象的對話之中,她一定想到了很多東西。這個舞俑或者和她共同聚在一起的其他舞俑,她們日常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他們在學習和演出的時候,過著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從歷史上看,在唐朝教坊中學習和演出的女性中,她們的經歷大多是不幸的。這些不幸的女子們,要學習音樂、舞蹈、樂器和表演,她們能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她們的生活中有快樂嗎? 她們經歷的不幸對于他們學習這些文藝表演有什么負面的影響嗎? 這么多豐富而復雜的情感,在現代人所創作的舞蹈中,不可能都能完全表述出來。然而,當年的大唐,畢竟是世界東方甚至是整個世界文化領域最豐富、最繁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從事這種文化表演行業的大唐女子,她們的生活,她們的情感也一定是非常豐富的。
在唐朝宮廷里從事表演的這些樂女和舞女中,她們的個人經歷雖然是不幸的,但她們長年從事這種表演生涯,在情感上肯定會受到這類藝術的影響和熏陶。為了生存,她們不可能總把她們的不幸表現在外表上,她們不得不壓抑內心的痛苦,她們不得不強顏歡笑。然而,畢竟生活的道路還很漫長,因此,在這些女性的生活中,肯定也會出現某些短暫的歡樂浪花。如果總是一味地壓抑,那么負責宮廷表演的官員也是無法容忍的,這樣總是把悲凄掛在臉上的女性早就被教坊淘汰了?;蛟S,陳琳就是抓住這些樂女和舞女們在生活中那短暫的歡樂瞬間,來表現她們的內心活動和情感。
這部舞蹈一登臺就受到了觀眾熱烈的歡迎。在電視劇中,雖然由于種種原因,這個舞蹈沒有獲得荷花獎,但它比那些獲獎的舞蹈博得了觀眾的衷心歡迎和贊美。至少這就說明,藝術作品是否獲獎是一個標準,而藝術作品是否得到受眾的歡迎應該是另一個標準。獲獎的藝術品可能得到受眾的歡迎,但也可能是太過陽春白雪,反而失去了受眾的理解。這真的是有點悲哀。藝術作品的最終目的就是受眾,離開了受眾,藝術水平所謂再高,又有什么意義?
電視劇里提到,畢竟鄭州歌舞劇院創立不過十多年,演員們的技術比起一線城市里的舞蹈團體來,肯定是有差距的。可是在這個廣大的市場上,不是只有一線的高大上藝術團體才有演出市場,那些二三線城市的藝術團體也不能不讓人生存吧? 正如很多縣級的藝術團體,他們也要生存,也要吃飯。而且大量事實證明,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藝術團體,長年堅持下鄉下基層去演出,往往也很能受到受眾的歡迎。俗話說,馬有馬道,驢有驢道,各走各的道,誰也別說只有自己的道才是道,別人的道就不是道。
毛主席早就說過,我們的文學藝術是為人民大眾的,是為工農兵服務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藝術作品如果得不到群眾的歡迎和接受,那么創作人員再自認為高明,也是沒有用的。
從《唐宮夜宴》的創作和演出,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可以挖掘出來的財富和寶藏。這些年來,我們挖掘了不少,但看起來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守著這么豐富的寶藏,而不自知,甚至完全不懂,這就是暴殄天物。
在我們說起我們的文化自信的時候,對于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素和作品,實際上有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我們的文化自信,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如果把《唐宮夜宴》推到國外去演出,國外的觀眾會理解嗎? 會懂嗎? 會接受嗎? 對這些情況,我們可能都不知道。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把這個舞蹈推出到國外去演出,相信會有不少觀眾是歡迎的,而且是喜歡的。因為古人的喜怒哀樂與今人的喜怒哀樂是相通的,中國人與外國人,盡管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傳統,但在藝術的理解和接受上,肯定也有相通之處。外國的觀眾可能不知道唐朝,不了解那時的歷史,不懂得那時的文化,但共同相通的情感則可能有助于對舞蹈的欣賞,有助于對舞蹈的理解。
因此,我們通過挖掘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化,創作出更為優秀的文藝作品,也是展示中華文化的亮點和輝煌的重要方式。我們的文化自信不是通過叫喊口號而表現出來的,而是通過我們優秀的文化藝術作品的有效展示而表現出來。
我們的文化寶藏是非常豐富的,而沒有挖掘出來更是大量的。我們的文化工作、文學藝術工作在這個方面有許多事情可以做,可能可以做得更好。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們,有這樣的理想和魄力嗎?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