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溫故,說的是我近期對淮海戰役的學習研究。這次學習研究,我共復讀了16部文獻。復讀,是說這16部文獻,目錄綴于文后,我過去都讀過。這次的學習研究,以《毛澤東年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為時間軸,與各種文獻對照閱讀,力求弄清戰史脈絡和指揮要領。
溫故知新,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我盡管復讀了這多文獻,還只能說是在普識上更加地熟悉了一點,還不能說有什么新知。但閱讀中,發現不少文獻,為有意突出某人不存在的作用,而使文意偏離史實原意,也深感痛心。本文不作駁論,只于閱讀中的思考點輯錄如下,以饗讀君。
(一)
淮海戰役,是偉大戰略決戰“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結束,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使國民黨的首都南京處于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為我軍爾后渡江作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偉大的。這一偉大勝利,從根本上說,是勝在了戰略上。即是說,從當時的國內戰爭全局看,是毛主席始終掌握著戰爭主動權,已從戰爭全局上對蔣介石形成了勝勢。
這一勝勢的形成,源于毛主席把戰爭引向蔣統區的英明決策。1947年5月,毛主席指揮“大舉出擊,經略中原”。我軍在毛主席“在給敵以殲滅與給敵以殲滅性打擊”和“采取于運動中半殲滅半擊潰”作戰方針指引下,經過一年多艱苦作戰,到淮海戰役前,我軍在數量上已接近于國民黨軍隊,而在質量上則已遠勝于國民黨軍隊。
更為重要的是,蔣介石其統治區的政治、經濟“皆瀕險惡之境”,腐敗盛極,民心背離,頹勢已不可挽回。而毛主席領導的解放區,經過整黨、整訓、土改、建政、發展經濟,形勢鼎新,民心歸順,一片欣欣向榮。一言以蔽之,“全國局勢發生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利的急劇變化”。這正是構成淮海戰役取得偉大勝利的基礎。
(二)
淮海戰役,與遼沈、平津戰役一樣,是毛主席親自擘劃和指揮的戰略決戰。
《毛澤東軍事文選》內部本,收錄了毛主席指揮淮海戰役發出的64份電報,有文獻講一共是 77份。對此,我查閱《毛澤東年譜》,確實看到年譜上有的電報,而在軍事文選中找不到的情況。我們知道,淮海戰役一共進行了65天,包括戰場修整的20天。這樣算下來,毛主席每天都有電示。而文獻記載,最緊急時,兩小時毛主席就發出3份電示。這樣的通頻,我不知在世界戰爭史上有沒有,但這足以說明,淮海戰役大勢始終運化于毛主席心中,在毛主席的運籌指揮中進行。
【淮海戰役作戰圖】
這些電示,從時間看,從白天到深夜,從深夜到清晨,晝夜無時不有,凌晨一時、二時、三時、四時、五時、六時,都見分布。這些電示,從內容看,從作戰方針到作戰部署,從作戰原則到作戰方法,從作戰準備到作戰配合,從民力兵員到后勤保障,周細到戰役的方方面面,既有在先的預判,又有情況變化的實時調整,進而使淮海戰役與戰爭全局有利照應,又使戰役三個階段有序銜接,使兩大野戰軍和三個軍區部隊有序配合,使兩大作戰方向的各戰場緊密配合,使整個戰役戰局加速朝著有利于我軍的方向發展,按照毛主席提出的戰役方針得到完全的成功。
(三)
“小淮海”變“大淮海”,是毛主席堅持戰爭問題上的唯物論反映論的偉大決策。
堅持戰爭問題上的唯物論的反映論,是毛主席指揮戰爭的一般方法。渡江南進,從根本上打倒蔣介石集團,是解放戰爭進到第二年,毛主席思考的重大戰略舉措。但在這一戰略舉措推進中,毛主席又始終依據戰爭發展情況,緊緊抓住戰爭全局的樞紐,部署指揮各戰略區作戰。如,華野豫東戰役勝利后,毛主席根據粟裕建議和敵情變化,再次推遲華野南進計劃,并決心要粟裕兵團在現地區殲敵第5軍、第18軍。到九月會議,毛主席又進一步明確,人民解放軍第三年仍然全部在長江以北作戰,各戰略區指揮員要確立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這一戰略決策的調整,即為華野和中野在淮海地區聯合進行大決戰做好了重要準備。
濟南戰役,粟裕根據援敵徘徊之勢,“建議即舉行淮海戰役”。毛主席分析認為“甚為必要”,并很快提出了淮海戰役作戰方針。其后,敵幾個兵團部署的調整,我軍鄭州戰役的勝利,毛主席決定中野出徐蚌線以西,鉗制徐州之敵。由此,中野由原來的配合華野作戰,變成了與華野聯合作戰。戰役規模,也由原來的以殲滅黃百韜兵團的“小淮海”戰役,擴大到了以殲滅徐州“剿總”劉峙全軍的“大淮海”戰役。這個過程,敵情多變,毛主席分析預斷,幾經調整決策,最終達成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四)
組成總前委,并實施分野戰軍系統指揮,是淮海戰役的一大特點。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發起。后根據戰役發展,11月16日,毛主席為中央軍委起草了給中野和華野領導人的電報,指出中原、華東兩軍必須要在現地區作戰三到五個月,以定江北和全國局面,望兩軍領導人從這一觀點出發,統籌一切。
電報明確,統籌的領導人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一個總前委,可能時開五人會議討論重要問題,經常由劉、陳、鄧為常委臨機處理一切,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
【淮海戰役總前委(左起: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
如何認識這個總前委的作用呢?從淮海戰役戰例看,似有四點是可認識的:
一是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是非常必要的。淮海戰役,是華野、中野兩個野戰軍共同實施的,這是與遼沈、平津戰役略有不同的。兩個野戰軍聯合作戰,又是一個廣大的戰場區域,沒有一個攏總的黨的組織罩著,就難免出現分歧,進而對作戰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及時組成戰役總前委,就是完全必要的。
二是總前委的職能,主要是重大事項的統籌,而非是戰役的全面指揮。這一點,我以為也是清晰的。毛主席在電示中,用“統籌的領導人”、“可能時開五人會議”這樣一些字眼,是頗能說明這一職能定位的。從整個戰役過程看,也說明了這一點。一方面,從掌握的文獻資料看,淮海戰役整個過程,毛主席從沒有以“總前委”為主送單位發過電報。另一方面,總前委從成立到戰役結束,只開過一次會議,即1948年12月17日,劉、陳、鄧到粟裕處開總前委會議。這次會議,還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召開的。
三是總前委書記為總召集人,而非為總指揮。在這一點上,有些文獻故意強調,成立了“以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的淮海戰役總前委”,或把鄧小平的名字放在劉伯承、陳毅前面,或講總前委如何指揮等,都是不準確的。這與紅軍時期,毛主席擔任紅四軍前委書記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從淮海戰役全過程看,也是很明白的。戰史告訴我們,毛主席的指揮,都是具體指揮到指揮員,而且非常明確。對中野,劉伯承在駐馬店確山時,電報都是發陳(毅)、鄧(小平),而當劉伯承到達淮海戰役前線后,電報都是發劉、陳、鄧,而且排序從未變化。對華野,則一直是發給粟(裕)、陳(士榘)、張(震)等。有的電報,除主送以外,還根據需要,采用并告的方式給其他指揮員。但對于解放區配合作戰的有關問題,毛主席的電示,則是發黨政系統,如中原局、華東局、華北局、蘇北工委等。這樣的拿捏,不可為不是匠心獨具。
四是按照華野、中野分系統指揮。上述已看得明白,不再贅述,只點及兩處。例如,當粟裕向毛主席報告,因打黃百韜、邱清泉、李彌兵團,“目前不能分兵協力中野打南線之敵”時,毛主席熟籌后,一面電示華野,同意他們按自己部署實施,一面電示中野適當應付南線之敵。再如,當決定中野抓戰機殲滅黃維兵團時,毛主席又即時電示華野,“派必要兵力參加打黃維”。
余以為,作戰非行政經濟工作可比,是非要指揮到將帥不可的。這或就是毛主席一直手諭電文的原因所在。
(五)
毛主席識將用將,粟裕盡顯指揮才能。研究淮海戰役,毛主席對粟裕的使用,可謂是一耀眼看點,頗令人遐想。
1948年6月,毛主席派陳毅到中原野戰軍任副司令。所以我們看到,毛主席對中野的電報,主發是劉、陳、鄧。
毛主席為什么這樣安排陳毅呢?仍為華野司令員兼政委,卻又要委任他任中野副司令,離開華野去中野工作。是中野指揮力量弱嗎?顯然不是,中野司令劉伯承那是有軍事家聲名的戰將。是中野部隊規模大于華野嗎?顯然也不是,華野的部隊是16個縱隊36萬人,而中野的部隊是7個縱隊15萬人,遠少于華野。是中野的作戰任務重嗎?也顯然不是,戰例告訴我們,淮海戰役主要是華野打的。那是什么呢?說到底,是毛主席要用能打仗的粟裕放開手腳去指揮作戰。
我們知道,毛主席創建的人民軍隊,不僅僅是打仗,還要擔負創建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建設人民政權、發展經濟等等任務,而陳毅是粟裕的老上級,在資歷、影響力、號召力等方面,是勝過粟裕的,尤其是華野部隊的建設與發展,陳毅是有重大貢獻的。所以,毛主席不但安排陳毅任華野司令員,還要讓他同時兼著政治委員。萬眾歸服嗎!
【陳毅和粟裕(左)】
而粟裕呢?是從井岡山走出來的年輕戰將,學習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頗受真傳,無論是紅軍時期的浙南游擊戰爭,還是抗日時期的堅持蘇中抗戰,進而到解放戰爭初期的七戰七捷,以及剛剛取得的濟南戰役,他都顯示出了杰出的戰術、戰役指揮才能。淮海戰役,要打前所未有的大仗,當然毛主席必選粟裕擔綱。戰役的答案,“粟裕指揮的很精彩”。
這就是毛主席御將藝術的高明,用陳毅統御,讓粟裕打仗,真是一個人盡其能的最好安排。
(六)
淮海戰役,基本是按照毛主席部署的三個階段和戰役進程完成的。這在敵我戰略性決戰的對抗環境下,是極難做到的,彰顯了毛主席爐火純青的戰略指揮藝術,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
戰史告訴我們,深邃的軍事哲學智慧,是毛主席始終勝敵的法寶。他總能準確預斷敵情,總能超前預見戰機,總能調動一切有利因素,為戰役指揮員決策和指揮提供正確指導。
淮海戰役,他指出,“敵很少有攻擊能力,只有某種程度上的防御能力。”現“敵指揮系統甚為恐慌混亂”,“此時我軍愈堅決,愈大膽,就愈能勝利。”總觀淮海戰役,正是這樣,國民黨部隊沒有組織過像樣的進攻,也沒有組織過像樣的防御。以致于成就了粟裕,愣是把“一鍋夾生飯吃了下去”。
毛主席告訴粟裕,擔任打援任務的部隊,應放在援敵的側面,即位于徐州的北面、西北面、南面,造成圍攻徐州的態勢,使徐州之敵“第一個感覺是我軍似乎有意奪取徐州,而不能確切斷定我軍并非奪取徐州,而是殲滅黃兵團。等到我軍對黃兵團攻殲緊急而決定增援時,又發現如不解除南北兩側威脅,則很難赴援。這樣就給我軍以必要的時間殲滅黃兵團。”粟裕如此指揮,漂亮地殲滅了黃百韜兵團。
為加速戰役進程,毛主席決心采取集中兵力殲滅黃維兵團、圍住杜聿明、阻止李延年的方針。這被劉伯承形象地比喻:“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而當中野對敵12兵團作戰進展不大時,毛主席及時指出:“對于戰斗力頑強之敵,依靠急襲手段是不能消滅的。必須采取割裂、偵察、迫近作業、集中兵力火力和步炮協同諸項手段,才能消滅。”據此,中野改變戰法,隨即殲敵5萬。
讀毛主席的淮海戰役電報,你會發現毛主席的指揮,有時到旅,細實到什么時間攻、什么時間走、怎樣構工、誰去誰不去等等。但他又總是以啟發調動為主,如:此種情況下怎么辦,彼種情況下如何做;假如敵情這么變,你們應如何;如果敵情那么樣,你們又怎樣。他從不用命令如何如何,而是帶著戰役指揮員去認知,既啟發指揮員思考,又不限制指揮員指揮,為戰役指揮員搭設著表演活劇的最佳舞臺。這也是毛主席獨有的指揮之道。
陳毅元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這正是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的生動體現。總觀淮海戰役,無論是集中兵力,還是發揚軍事民主,或是瓦解敵軍,或是戰場政治工作,或是動員支前等等,無不閃耀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
(七)
這次復讀的文獻包括:《毛澤東選集》(第四卷)、《毛澤東軍事文選》(內部本)、《毛澤東年譜》、《軍事統帥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毛澤東軍事戰略》、《毛澤東軍事思想教程》、《毛澤東兵法》、《毛澤東智慧》、《毛澤東傳奇》、《毛澤東之路——立國興邦》、《重讀毛澤東——1893到1949》《毛澤東為什么能》、《毛澤東從韶山到中南海》(下)、《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地圖選》、《粟裕兵法》等。復讀的內容,與淮海戰役相關的部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解放軍原后勤學院教授、博導,《毛澤東精神》作者,中國紅色管理研究專家,中國管理科學學會領導力專委會專家,中國動畫工程促進會紅色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泰山紅色文化研究院院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高戈里 | 淮海戰役功勞誰之最——兼述被淡化被抹殺的我軍戰時基層政治工作(全文)
2019-06-0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