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初期,晉察冀軍區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軍事局面,8月打大同久攻不克,之后又失去了承德、張家口等重鎮。
1947年初,蔣介石甚至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關內‘土匪’計有四大股,為賀龍、聶榮臻、劉伯承、陳毅等,現聶賀已無大能為,如陳劉兩股能一舉擊滅,則中原大局可早安定。”
《蕭克回憶錄》記載 ,我晉察冀部隊撤出張家口后,“一切組織均混亂不堪”,“軍隊和地方有些同志有埋怨情緒,甚至罵街……”
當時的組織混亂和士氣低迷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任由這種情緒發展下去,局面只會向更糟糕的方向發展,變成一發不可收。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朱德總司令于1947年年初來到了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察冀軍區所在地———河北阜平縣城南莊。
朱總司令來到城南莊后,首先肯定了晉察冀取得的成績,并沒有做過多無益于改善現狀的指責。為了了解情況,他分別召集了縱隊、旅、團級干部,一一聽取大家的意見。
經過認真的總結,大家基本認為,晉察冀軍區前期失利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初戰沒有打好。
初戰沒有打好,為我軍埋下了兵力損耗,補給短缺和士氣低落的種子。在戰役之初,華北部隊承擔了較重的任務,他們把目標定為了奪取“三路四城”,把首戰的目標選為了國軍第二戰區、十一戰區和十二戰區的結合部——大同。
用羅瑞卿的話說,開始開頭“先搞個硬釘子,拿大同,沒有先打弱的,后打強的。”
蕭克在事后也指出:“從當時的敵我力量的對比來看,先打大同是失策,大同久攻不下,又不撤圍,就更被動。”
第二個原因是戰術、思想未能及時完成轉變。
在抗戰時期,日寇利用鐵路、碉堡對我進行分割,使我軍無法集中作戰,所以我軍采用游擊戰的方法無可厚非。但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我們應該及時調整,主動出擊,在快速運動中打擊敵人的弱點,實行運動戰。
抗戰后,形勢已經變化,一些戰士和干部安土重遷,不肯離開家鄉作戰,未能去掉游擊戰的習慣,對吃苦、進山缺乏足夠的準備。
我們在沒有調整、準備的情況下,就投入了大規模的戰斗。
第三個原因是經驗不足。
運動戰是我們在新的歷史階段里面臨的新科目,它是一門非常講究配合,互相協同的軍事藝術,我軍在過去在這方面的經驗不足。同樣的,對于攻堅戰,我們之前也缺乏經驗和準備,也就是說沒有事先的相關訓練。
在朱德寫給中央的報告中,還特別指出兩點:
一是野戰軍領導的團結問題,出現令出多門的情況,讓下級無所適從,從而各行其是。
二是野戰軍組織頭重、后方龐大、供給補充紊亂。“后方龐大,出征人員少,號稱野戰軍十二萬人中最多時亦只能出征七萬人。”
在搞清楚了問題所在后,朱德總司令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重建野戰軍領導機構,二是使后勤保障與野戰軍作戰相適應。
5月31日,朱德致電中央,提議“以楊得志為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以羅瑞卿為政治委員,以楊成武為第二政治委員(耿飚為參謀長),負責全權指揮晉察冀野戰軍。”
楊得志并非晉察冀軍區出身的干部,他之前在晉冀魯豫軍區當司令員,1945年11月他率部北上赴東北,被留在了冀熱遼軍區、后編為晉察冀野戰軍一縱。一年后,該部在政委蘇振華的率領下南下歸建晉冀魯豫野戰軍,楊得志被留下了,在晉察冀野戰軍第二縱隊接替郭天民的司令員職務。
不過,楊得志作為紅一軍團的老人,他對晉察冀的干部非常熟悉,聶榮臻元帥是當年紅一軍團的政委,楊得志當年擔任紅11師特務連連長時,羅瑞卿是該師的政委。
楊得志在長征中率領紅一團作為先鋒部隊打前站,和楊成武、耿飚所在的紅四團配合得很好。當年突破烏江時,紅4團在上游作戰,紅1團在下游作戰;搶渡大渡河時,紅1團在水面強渡,紅4團則全力奪取瀘定橋。
羅瑞卿和楊成武、耿飚等人的關系自然更不用說,都是在血與火中結下的革命友誼。
這樣的人員配置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反復權衡的,不僅考慮到了個人的能力,資歷,也考慮到了工作關系和團結問題,真可謂用心良苦。
朱老總在報告中說:“上述提議經我們與聶、蕭、羅分別談話,在數日考慮之后,又經晉察冀中央局會議一致贊成和同意。”可見,這個配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為什么選擇楊得志為野戰軍司令員呢?因為單論軍事能力,他無疑是這四個人中最強的,作為曾經的紅一團團長,他戰功等身,1937年344旅徐海東病重,中央就讓他代理了旅長的職務。
楊成武也是一員戰將,但更以擅長政工見長,曾得到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的認可,被譽為“模范團政委”;羅瑞卿曾任紅四軍政委,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保衛局局長,術業專攻也不在軍事。
隨著楊得志、楊成武兩位縱隊司令員調入野司,原來由楊得志擔任的2縱司令員一職由4縱司令員陳正湘擔任;原來楊成武擔任的3縱司令員一職由鄭維山擔任;4縱司令員陳正湘調走后,原4縱副司令員曾思玉升為司令員。
這樣一來,晉察冀野戰軍不僅有了一個強有力的野戰軍指揮機構,還有了4位精明強干的縱隊司令員。
同時,朱德建議原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蕭克回軍區統一指揮軍區工作,原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趙爾陸兼后勤部長,原軍區副政委黃敬兼后勤部政委,統一供給、衛生、兵站、運輸、交通、補充新兵、訓練俘虜等工作,使野戰軍脫去后方勤務工作,割去大尾巴,不做生產,商店歸公,只做打仗與訓練。
經過這一系列的人事調整,晉察冀軍區的面貌可謂萬象更新,生氣勃勃。現在,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證明自己。
1947年9月,晉察冀野戰軍迎來了新的領導機關成立后的第一個大仗——大清河北戰斗,這一仗隨后演變成了著名的清風店戰役。
清風店戰役中,晉察冀部隊一戰消滅敵人一萬七千人,華北的戰局從此扭轉。同年11月,晉察冀部隊又以3個縱隊攻堅石家莊,不僅全殲守敵,還俘虜了守軍師長,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了一片。
在前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晉察冀部隊就從最初的組織混亂、士氣低迷一躍成為威震華北的勁旅,在這樣的轉變背后,離不開朱老總在組織人事、戰略戰術、思想轉變、后勤工作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調整。
來源:文史江湖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朱德整頓晉察冀軍區,為何提名楊得志總管軍事,蕭克去后方軍區?
2023-09-10劉建|紀念朱德元帥誕辰135周年 ——艱難的歷程 堅定的信念
2021-12-20劉建:紀念朱德元帥誕辰135周年 ——艱難的歷程 堅定的信念
2021-12-2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