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元璋,大家立馬就會想到他更響亮的一個綽號“草根皇帝”。有人開玩笑說他是開局一個碗,結局一片天,完美符合大眾心中傳奇男主的人生。
許多人知道朱元璋早年艱苦,但不知道他到底有多苦,為何只有朱元璋的事跡直至21世紀的今天,仍舊讓人津津樂道。
這是因為,朱元璋的“草根”二字無半分作假。
歷史上許多有所作為,擁有改朝換代之雄心壯舉的帝王,大多都有雄厚的家底支撐。只有朱元璋不但是平民,還是“貧民”,赤貧人家的貧苦小孩。
朱元璋在家中排行第四,在家族中兄弟排行第八,因此朱元璋一直有朱重八之稱。
為了減輕家中負擔,他從小就被地主雇傭,以放牛為生。后來為了謀生,當過和尚,也討過飯。
不過,朱元璋既有如此傳奇人生,定有其不俗之處。早在朱元璋年少時期,他的豪情壯志就已初漏端倪。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朱元璋早年時期的一首詩和一段傳奇經歷。
元朝順帝治政四年,淮河一帶發生了大災難,旱災、蝗災、瘟疫相繼降臨。
許多人家辛苦整年顆粒無收,有些本能熬過旱災、蝗災的,卻被瘟疫奪去了生命。
這一年,淮河一帶赤地千里,餓殍遍野。朱元璋的父母、兄長及侄兒圣保相繼病餓而死,只剩下朱元璋與二哥相依為命。
兩個少年無錢買棺槨,連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朱元璋就祈求自己的雇主劉德地主施舍,可結果是“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
朱元璋后來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道:“殯無棺廓,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
幸虧劉德的兄長慷慨施舍,朱元璋才得了一塊土地,將親人埋葬在了劉家土地上。
麻繩專挑細處斷,不久朱元璋與二哥也走散了。
為了討口吃的,也為了給自己尋一處棲身之所,朱元璋選擇了剃度出家,在黃覺寺做了一名小沙彌。
可天災到底難躲,朱元璋剛入寺才一個多月,寺里也斷了炊火,住持無奈遣散眾人。
就這樣,朱元璋再次收拾好行囊,捧著一個缽,開始了他半乞討,半化緣的流浪旅程。
據說有一天,天色已晚,朱元璋還沒找到可以暫時休憩的住所。于是他在野外尋了一塊平坦的地方,躺了下來。
幕天席地,星月明亮,朱元璋在這樣的景色下,吟誦出了這首詩。
《野臥》
明·朱元璋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間不敢伸長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他在詩中說,沒有地方借宿,沒有鋪蓋沒有關系。天就是我的帳幕,地就是我的鋪蓋。日月星辰為我點燈作伴。山河壯麗,社稷崇偉,日月乾坤都是我的掌中之物,伸伸腳就能把它踢個底朝天。 整首詩氣勢恢宏,詩中洋溢出的藐視一切,顛倒乾坤的豪情震撼人心。 當然也有人認為朱元璋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統軍了。只是在四處行兵打仗,風餐露宿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已經有一定的閱歷了。 可即便如此,這首詩氣勢之雄偉,格調之高遠仍舊叫人拍案叫絕。 據傳朱元璋在寫完這首詩后,參軍統帥之后還寫過一首打油詩《詠日》。 《詠日》 明·朱元璋 東頭日上光始出,逐盡殘星并殘月。 驀然一轉麗中天,萬國山河皆照著。 很顯然,朱元璋是以烈日自比,立下壯志:自己日后定會掃滅群雄,一統山河,君臨天下萬國! 全詩簡單直白,詩中的勃勃雄心,盡顯無遺。這種豪邁壯志不同于文人的疏狂,是李白等文人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所不能比擬的,是獨屬于帝王梟雄的王者之氣。 一直有人懷疑,朱元璋這樣胸無文墨的武將為何能寫出此等雄偉詩篇。其實古人早已給出了答案:“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正是心懷天地山河,胸中包羅萬象,下筆自然妙絕古今,渾然天成。 胸有天地,所以他卑微但不畏懼。志懷高遠,所以他在落魄之時,也能自成天地。 人生總是偶爾與苦難相伴,身處困境不可怕,只要心懷希望,砥礪前行,定能走出逆境,迎來柳暗花明。 作者:向小園 ;來源:古詩詞夜讀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朱德整頓晉察冀軍區,為何提名楊得志總管軍事,蕭克去后方軍區?
2023-09-10毛主席徹夜不眠總結出八個字軍事方略,鄧小平直言:建議刪掉四個字!
2023-09-08牛戈:對《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委員會與十大元帥的授予資格》的統一回復
2023-09-0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